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收发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收发器,专利风险,风险管理,专利情报分析
光收发器论文文献综述
黄伟[1](2018)在《S公司光收发器研发项目专利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作为一种公开的信息,包含了世界上90%至95%的技术信息。专利可以用于竞争对手分析、技术跟踪和预测、识别重大技术发展、国际战略分析和专利侵权监控等,从而缩短研发时间、减少研发经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同时,专利带来的风险也存在于专利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技术研发风险、专利保护风险和专利经营风险。然而,大量的企业缺乏专利意识,在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往往忽略了专利导致的风险,造成了研发方向错误、技术重复开发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导致了专利侵权。因此,从研发项目初期就引入专利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的理论指导下,系统而科学的进行专利风险管理,对企业研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风险管理理论、专利风险理论、TRIZ理论和企业专利战略体系为理论基础,对S公司光收发器研发项目的专利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首先,以S公司和Finisar公司的专利纠纷为背景,介绍了S公司光收发器研发项目的目标、组织结构以及存在的专利问题。接着,按照项目的生命周期对各阶段的风险管理任务进行了规划,并确定了风险管理过程的工具和流程。然后,在对“光收发器技术”行业发展、竞争对手和侵权专利叁方面的专利情报分析基础上,使用头脑风暴法对S公司光收发器研发项目的专利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通过使用专家评分法和风险概率和影响矩阵对风险进行风险评级,再根据风险的等级对风险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和监控方法。最后,专利风险管理在S公司的光收发器项目上顺利地实施,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以后的专利风险管理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本文通过对S公司光收发器研发项目专利风险管理的研究,发现在项目的初期就引入项目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专利风险带来的影响,并保证技术创新的成果。本文描述的专利信息分析方法、专利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评估方法、风险应对措施和风险监控措施,可以为其他企业的专利风险管理提供借鉴,避免专利风险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徐实,罗章,庞征斌,李仁发[2](2017)在《基于时分复用的80 GBaud光收发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实现了1种兼容脉冲幅度调制的高波特率光收发器。通过光电协同设计,在订制电路的双端驱动下,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型高速光开关产生出半高宽仅11.9ps的采样脉冲。在20GHz时钟的同步驱动下,4路级联光开关为4路并行通道切分出4个宽11.5ps的时隙以实现并行调制或探测,并有1个宽4ps的时隙用于时钟恢复,从而在仿真器上将4路20Gbps位流复用到单路80GBoud光链路上。采用调制深度为10dB的调制器,该光收发器的输出消光比可达到2.32dB,而其所造成的7.84dB插入损耗也满足商用光收发器的光功率预算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7年02期)
[3](2016)在《Maxim SFP28光收发器IC量产》一文中研究指出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Inc.宣布业内首款SFP28收发器IC现已出货,制造商可以采用TO-can封装的光模块打造数据中心和无线前传应用所需的SFP28模块。Maxim的SFP28收发器方案使模块制造商不用把驱动芯片放在发射光组件(TOSA)内部,从而使发热区域远离敏感的激光器,进而简化生产、提高良率。Maxim的(本文来源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期刊2016年05期)
许超龙,李晋文,罗章,王克非,庞征斌[4](2016)在《一种面向光收发器的ps级光脉冲产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高速光开关在光互连通信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光开关的开关速度直接影响了整个光链路的传输速率,因此对驱动光开关产生长周期窄脉冲光信号的驱动电路的性能及集成度有了更高要求。基于光电集成工艺和高速光脉冲队列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光SerDes收发器的集成ps级窄脉冲光信号产生器。该产生器为CMOS电路产生脉宽精确可调的长周期窄脉冲,在SMIC 0.13μm CMOS工艺下可获得窄至25ps的脉冲输出,其电源电压范围宽达1.4V~2.5V,时钟频率也可由数kHz到4GHz,同时可移植到不同的CMOS工艺平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许超龙[5](2015)在《高速低功耗光收发器驱动放大电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消除信号的传输速率与处理速度之间的差异,在光互连结构中,并行低速电信号与高速串行电信号之间的转换通过SerDes(Serializer/Deserializer)电路完成,高速串行电信号在芯片与板端之间传输,然后在板端通过光发送器转换为高速串行光信号实现板间的远距离传输。在该方式中,能量主要消耗于SerDes和光发送器内的放大器电路部分。以目前传输速率为28Gbps的系统为例,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和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部分的能量消耗仅为7.2pj/b,而SerDes部分的能量消耗却高达29pj/b。除功耗外,传输速率也限制了基于光SerDes的光收发器的继续发展。高速串行电信号在板上的传输距离随传输速率的增长而减短,在板间传输数英尺就需要信号重载和重定时,在光信号具有很高传输速率潜力的背景下,SerDes电路的存在无疑限制了光收发器的整体传输速率提升。基于硅基光子光电混合集成工艺的发展和飞秒脉冲队列技术的成熟,一种光电混合流片的实现低速并行电信号与高速串行光信号之间直接转换的解决方案得以提出:利用时分复用技术,通过高速切换的光开关和精确控制的光波导延迟线在光路上实现串并转换,光学器件以并行的低频信号与调制/解调电路对接,巧妙的避免带编码的高速电信号出现,使得调制解调电路可以在低速状态下工作。基于光SerDes的光收发器结构对于驱动、放大电路的要求有别于传统光收发器中的驱动、放大电路。本文针对由20路2Gbps信号构成的40Gbps基于光SerDes的光收发器进行了放大、驱动电路的设计。所用工具为数学软件Matlab和电路模拟程序HSPICE,工艺库为SMIC 0.13um CMOS工艺。其中放大电路兼具对于输入长周期窄脉冲信号的放大与整形功能。前置跨阻放大器采用带有源负反馈的TIA结构,主放大器选用结构简单的限幅放大器,设计带宽为1.58GHz,输出信号幅度为400mv,不仅满足对于信号的整形放大要求,又能满足传输速率的要求。驱动电路为面向光开关的单片集成电路,要求能产生ps级窄脉冲光信号。本文在CMOS工艺下设计驱动电路,其具有相位控制精确,可集成性好和适用性广泛的优点。设计中巧妙的利用差分输出的方式产生推挽式高斯脉冲,简化了电路设计。其在光开关上产生脉冲宽度窄至25ps。驱动电路可工作于1.2v~2.5v的宽电源电压范围以及1GHz~4GHz宽时钟频率范围,可方便地移植于不同制程的CMOS工艺平台。基于光SerDes的光互连技术在未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与应用潜力。本次研究为将来更高速率的系统以及更高工艺平台的集成设计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11-01)
吴宾,刘安良,赵楠,殷洪玺[6](2014)在《基于RocketIO的高速光收发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Xilinx公司的Virtex-6系列FPGA的Rocket IO,设计了包含高速收发器和高速串行接口的高速串行通信模型及Virtex-6系列FPGA的硬件平台。以Rocket IO为编码工具,实现了速率达6.25Gb/s的高速串行通信,给出了仿真结果和Chipscope在线调试实验结果,误码率低于10-12。(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4年11期)
陈超凡[7](2014)在《2014年全球光收发器市场将超5亿美元》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范围内对无线宽带接入系统的部署直接影响到光器件和模块市场。自2011年以来,运用于连接基站和天线间的3Gbps 和6Gbps光收发器增长迅速,尽管其整体市场并不是很大。 LightCounting(LC)在2014年1月份的市场预测报告(本文来源于《人民邮电》期刊2014-05-07)
夏丽[8](2014)在《可调谐XFP光收发器的总体架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调谐XFP模块是一种可热插拔的、工作波长可调的光收发器,它支持光网络中的动态波长分配,能提高网络灵活性,适用于网络传输端,支持SONET OC-192,10G以太网,10G光纤信道和G.709连接,将成为新一代光收发模块中的亮点。本文围绕着南京市“321”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项目——可调谐激光器与可调谐XFP光收发器展开研究和讨论,并以此作为该项目的第一阶段。本文的工作在于总体架构设计和仿真,探讨了可调谐XFP光收发器技术及其结构设计,并对所设计的可调谐XFP光收发器进行了仿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可调谐XFP光收发器的研究开发背景和意义,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XFP光收发器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进行了综述;2、探讨了可调谐XFP光收发器的技术并进行了总体架构设计,具体讨论了发射部分、接收部分以及数字诊断部分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各部分的电路模型;3、探讨并设计了一种外腔式结构的窄线宽可调谐激光器方案,该方案基于游标效应通过级联两个法布里-珀罗腔(F-P腔)实现了激光器较大调谐范围内的窄线宽输出,并通过Matlab编程仿真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此实现了可调谐XFP光收发器波长可调的功能;4、对本文所设计的可调谐XFP光收发器进行性能研究,利用Optisystem7.0软件对发送模块、接收模块以及整个系统分别进行仿真,仿真测试结果符合321项目任务书的性能指标。此外对系统采用RZ、NRZ、CSRZ、ODB以及MDRZ五种不同的调制格式进行性能比较,分析了不同调制格式在光收发器中的适用性,为XFP光收发器传输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02-01)
胡仁劼[9](2011)在《10Gbps光收发器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接入在接入网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种无源光网络的接入系统已经成为发展光纤到户的关键技术,为了解决这个最后一公里的瓶颈,IEEE提出了传输速率达到10Gbps的10G-EPON标准,这种兼容现行EPON标准的高速低成本接入技术,为光纤到户的发展打入了一针强心剂。本论文在此背景下,研究10G-EPON中的关键模块光收发器,它完成光电和电光的转换,是物理层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块。本论文研究的光收发器完全符合XFP-MSA协议标准,在论文中,首先分析了光收发器的工作原理,对光收发器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和接口进行了详细的接收。然后在对比各芯片厂商的参考设计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设计方案。本论文重点介绍了XFP光收发器的各部分硬件设计。对直接调制激光器的接口电路、BIAS-T电路、时钟和数据恢复电路、接收光功率检测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进行了翔实的分析,提出了设计过程中的难点,给出了解决方案。本论文将信号完整性从始至终都贯穿于高速PCB设计过程中,在理论分析了传输线、反射、串扰、电源完整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PCB设计中的传输线阻抗匹配设计、多层电路板的板层设计和电源层地层的分割,这些设计都是保障信号完整性不可或缺的步骤。本论文对XFP光收发器的控制部分软件设计同样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系统的各部分初始化和主程序循环,以及各个功能子程序都给出了思路分析和流程图介绍。进过测试,本论文设计的符合XFP协议标准的10Gbps光收发器在眼图、输出抖动、信号波形等方面均设计符合要求,实现了一款性能优良的高速光收发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12-01)
李开河,刘必晨[10](2011)在《10Gb/s光收发器驱动电路稳定性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10Gb/s高速光收发器的结构组成,对激光收发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以激光器驱动器件为核心,基于单片机I2C协议辅助控制的驱动电路。该电路集成了自动功率控制、抗干扰设计、热设计等技术,能够实现LD驱动。驱动电路可提供全温度范围性能控制(-40~+85℃),使平均光功率在整个温度范围及工作寿命期间保持恒定。(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1年04期)
光收发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实现了1种兼容脉冲幅度调制的高波特率光收发器。通过光电协同设计,在订制电路的双端驱动下,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型高速光开关产生出半高宽仅11.9ps的采样脉冲。在20GHz时钟的同步驱动下,4路级联光开关为4路并行通道切分出4个宽11.5ps的时隙以实现并行调制或探测,并有1个宽4ps的时隙用于时钟恢复,从而在仿真器上将4路20Gbps位流复用到单路80GBoud光链路上。采用调制深度为10dB的调制器,该光收发器的输出消光比可达到2.32dB,而其所造成的7.84dB插入损耗也满足商用光收发器的光功率预算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收发器论文参考文献
[1].黄伟.S公司光收发器研发项目专利风险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徐实,罗章,庞征斌,李仁发.基于时分复用的80GBaud光收发器[J].中国科技论文.2017
[3]..MaximSFP28光收发器IC量产[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6
[4].许超龙,李晋文,罗章,王克非,庞征斌.一种面向光收发器的ps级光脉冲产生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
[5].许超龙.高速低功耗光收发器驱动放大电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
[6].吴宾,刘安良,赵楠,殷洪玺.基于RocketIO的高速光收发器的设计与实现[J].光通信技术.2014
[7].陈超凡.2014年全球光收发器市场将超5亿美元[N].人民邮电.2014
[8].夏丽.可调谐XFP光收发器的总体架构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4
[9].胡仁劼.10Gbps光收发器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
[10].李开河,刘必晨.10Gb/s光收发器驱动电路稳定性设计与实现[J].半导体光电.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