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发酵论文-张宏建

双发酵论文-张宏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发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柠檬酸,沼气发酵,钠离子,纳滤膜

双发酵论文文献综述

张宏建[1](2018)在《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构建及其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柠檬酸是一种天然的、多功能的有机酸,它同其它大宗发酵产品一样,柠檬酸废水具有水量大、浓度高、酸性强,处理难度大等问题。为减轻柠檬酸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国内外生产企业主要采用“厌氧消化+好氧消化”的方式来处理柠檬酸废水,然而这种废水处理方式不仅占地大、操作费用高,且出水仍无法实现达标排放,这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环境负担。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以柠檬酸绿色制造为研究目标,根据“生态营养链”的原理,构建了“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探讨影响该生态工学系统中的抑制因子及其临界抑制浓度,并剖析抑制物对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影响的机制,通过引入耦合膜技术对厌氧消化液进行资源化处理以解除关键抑制物的抑制,又解析了该系统建立前后沼气发酵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最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来模拟研究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的运行规律,以揭示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性。这种生态循环制造模式,对解决柠檬酸废水污染问题,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该产业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促进整个发酵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构建了“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即柠檬酸发酵废水经过沼气发酵处理,将高浓度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沼气通过热电联产技术转变成蒸汽和电能应用于柠檬酸生产系统,而厌氧消化液(沼气发酵出水)经过资源化处理后作为配料水循环回用生产柠檬酸,从而构成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厌氧消化液直接循环回用,造成柠檬酸产量降低9.1%。研究发现,在厌氧消化液中氨氮、钠离子、镁离子是影响柠檬酸发酵的主要抑制物,其临界浓度分别为100、200和40 mg·L~(-1)。厌氧消化液经过空气吹脱处理后,基本消除了氨氮和镁离子对柠檬酸发酵的抑制,而钠离子浓度基本没有变化,因而钠离子成为循环生态工学系统中主要抑制物并作为后续的研究对象。2.探究了关键抑制因子钠离子对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浓度钠离子(500 mg·L~(-1))对黑曲霉细胞的生长和菌体形态及TCA循环中的四个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柠檬酸合成酶、顺乌头酸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活力均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但却引起柠檬酸发酵前期(4-24 h)发酵液的pH快速下降,造成糖化酶和异麦芽糖酶活力的降低,从而使发酵液中残总糖和残异麦芽糖浓度上升,黑曲霉可利用糖总量减少,最终导致柠檬酸产量下降。3.建立了采用超滤和纳滤耦合膜技术对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中的关键抑制因子去除策略。经过对管式超滤膜进行筛选和优化,最终选取截留分子量为100 kD的超滤膜,在操作压力为0.45 MPa、操作温度35℃、膜面流速4 m·s~(-1)时,COD、色度和氨氮去除率均达到30%以上,浊度去除率高达98.5%。对纳滤膜进行筛选和优化后获得截留分子量为150 D的纳滤膜,在操作压力为1.2 MPa,操作温度35℃,二价金属离子去除率基本达到100%,一价金属离子去除率也达到90%以上,COD、氨氮、色度、碱度等去除率在85%-100%之间。将双膜耦合技术应用于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中,连续进行四批循环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产量、残总糖及柠檬酸产率与对照组相当,证明双膜耦合技术有效消除厌氧消化液对柠檬酸发酵的抑制。4.利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解析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建立前后的沼气发酵微生物群落结构。循环前后两者的细菌优势菌门相同,均为Firmicutes(厚壁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在古菌群落中,Euryarchaeota在循环前后均为优势菌门,是专性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并且丰度从循环前的80.75%进一步提升到循环后98.74%,在Euryarchaeota门下,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saeta这两种菌属几乎占据全部丰度。这表明建立后的生态工学系统,其沼气发酵对降解高浓度的有机物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沼气发酵运行的稳定性也得到加强,因此保证了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的稳定性。5.根据所构建的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建立了叁个数学模型对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中的主要抑制物(如COD、总离子、挥发酸和色度等)累积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双膜耦合技术资源化后的厌氧消化液循环回用2-7批次后相关抑制物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结果与实际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在平衡状态下相关抑制物均低于其临界抑制浓度之下,对柠檬酸发酵没有明显负面影响,其柠檬酸产量、发酵时间以及淀粉利用率均与去离子水为配料水的发酵水平相当。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在连续15批次的循环实验过程中,相关发酵参数都保持稳定,且抑制物也处于临界浓度之下并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上述均可证明该循环生态工学系统可连续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12-01)

赵建云,侯保朝,胡国伟,钱永清,李言郡[2](2018)在《白葡萄双发酵低醇果汁饮品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葡萄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与酵母菌复配发酵,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风味评价为指标,确定了发酵白葡萄汁原液的最佳工艺。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植物乳杆菌:酵母菌=5∶1,接种量4‰,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0h,冷藏温度4℃,冷藏时间18h。利用发酵白葡萄汁原液进行发酵果汁成品的探索,果汁最佳配方为:发酵白葡萄汁原液25%、脱脂乳粉1%、蔗糖6%、果胶0.2%、大豆多糖0.1%。(本文来源于《饮料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苏先峰[3](2018)在《膜技术在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柠檬酸生产过程中的发酵废水污染问题,本实验室提出并建立的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利用,从而减少了废水排放量和新鲜水用量。但是,该工艺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为保证空气吹脱效果,需要对厌氧消化液进行升温至55℃并保温,此过程消耗大量热能,并且去除氨氮的功能与电渗析有所重迭;电渗析设备设计缺陷存在潜在问题;电渗析浓水会发生结垢现象严重等。本论文为解决耦联工艺中存在这些问题,对目前的耦联工艺进行优化,革除空气吹脱单元后,引入超滤及其预处理工序,并结合电渗析技术,对抑制因子进行有效去除,进一步提高耦联工艺的稳定性和可行性。文章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模拟溶液极限电流密度的测定,证实厌氧消化液在同等操作条件下,只要实际电流密度低于相同浓度模拟溶液的电流密度最高值,就不会发生极化现象,电渗析脱盐过程可以正常进行。对电渗析操作条件操作电压、膜面流速和浓淡水体积比进行优化,结合脱盐率、HCO_%~&的电流效率、能耗以及氨氮去除率,得到的最优操作条件为:操作电压为10 V,膜面流速为2.61 cm·s~(-1)和浓淡水体积比为1:4。当浓水pH值维持在6.5时,浓水LSI值始终低于临界结垢点(LSI=1),结垢现象得以消除。(2)100 kD和200 kD管式超滤膜处理厌氧消化液,透过液浊度均高于电渗析进水要求(浊度最高值<3 NTU),证明厌氧消化液在进超滤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以降低透过液浊度。综合浊度去除效果、超滤透过液通量以及潜在的膜污染,选择石灰软化作为超滤的预处理方式,使得超滤透过液浊度达到电渗析进水要求。对超滤操作压强和膜面流速进行优化,考察全回流模式下膜通量大小和变化趋势,得到最佳操作压强和膜面流速分别为0.20 MPa和4.023 m·s~(-1)。软化后的厌氧消化液经电渗析脱盐处理后,浓水的LSI值小于0,结垢现象消除。电渗析淡水作为配料水,回用至柠檬酸发酵,其柠檬酸产量为134.67±4.72 g·L~(-1),基本与去离子水发酵水平持平。(3)在为期8批的循环验证实验中,第2-8批的柠檬酸产量基本与空白水平一致。沼气发酵表现正常,平均COD去除率达95%以上。厌氧反应器的有机容积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和甲烷产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17±0.18 kg·m~(-3)·d~(-1)、9.29±0.69 d和276.2±37.4mL·g~(-1) TCOD_(去除)。软化后的厌氧消化液总硬度基本降至200 mg·L~(-1)附近,达到软化要求。超滤透过液平均浊度为2.7±0.3 NTU,高于电渗析正常进水浊度标准(<1 NTU),但没有超过电渗析最大进水浊度(3 NTU)。经超滤和电渗析处理后厌氧消化液,与补充的去离子水混合后,最终电导率基本达到回用标准。浓水LSI值均低于临界结垢点(LSI=1),无结垢现象发生。循环过程中厌氧消化液的主要金属离子浓度没有发生明显的累积现象。由于软化、超滤和电渗析处理过程中均存在水损失,循环耦联工艺中厌氧消化液平均总回收率为54.1±6.5%。(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苏先峰,徐健,鲍家伟,张宏建,毛忠贵[4](2018)在《石灰软化-超滤技术在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柠檬酸行业的发酵废水污染问题,提出了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前期研究发现,采用电渗析对厌氧消化液进行脱盐时,浓水易发生结垢现象;空气吹脱需要将厌氧消化液升温并维持在55℃,从而消耗大量能源。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石灰软化-超滤技术以避免浓水结垢,并代替原先的空气吹脱工序。研究发现,Ca(OH)_2最佳投加量为2.5 g/L,超滤最佳操作压强和膜面流速为0.20 MPa和4.023 m/s,此时,浓水朗格利尔饱和指数(Langelier saturation index,LSI)小于0,结垢现象得以消除。电渗析淡水作为配料水回用于柠檬酸发酵时,柠檬酸产量为(134.67±4.72)g/L,基本与去离子水发酵水平持平。(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8年08期)

王慧军,杨新超,王柯,张建华,毛忠贵[5](2018)在《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提高酒精产量机理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中,将沼液和酒糟的混合水回用于酒精发酵过程,不仅可为酒精发酵提供氮源,减少外源氮源添加,还可以降低代谢副产物甘油的生成,提高酒精产率。经分析,乙酸铵是混合水中主要的氮源物质。文中比较了乙酸铵与硫酸铵、氯化铵2种氮源物质对酒精发酵的影响,以揭示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对酒精发酵效果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2种氮源,乙酸铵为氮源时,酒精发酵时间最短、乙醇产率最高、副产物甘油产量最低。这说明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中混合水中的乙酸铵是提高酒精产率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乙酸铵作为氮源对酒精发酵的正面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乙酸铵中乙酸根的存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8年05期)

王柯,张建华,毛忠贵[6](2017)在《乙醇-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对酒糟蛋白饲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醇-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可有效解决玉米乙醇生产过程存在的能耗大、废水处理成本高的问题。作者研究了耦联工艺对玉米乙醇生产过程的主要副产物酒糟蛋白饲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干磨工艺比较,耦联工艺所得的酒糟蛋白饲料含有较高质量分数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较低质量分数的盐,因此拥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利用电子鼻和气质联用对酒糟蛋白饲料气味进行分析,发现循环批次所得酒糟蛋白饲料与第一批在气味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是不会影响家畜的食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徐健[7](2016)在《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创建及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柠檬酸(2-羟基丙烷-1,2,3-叁羧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工和医药等领域。目前,生产1 t柠檬酸会产生约8 m3的发酵性废水,这些废水具有高化学需氧量(COD,15000-20000 mg·L~(-1))和低p H值(4.5-4.8)等特点,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大多数柠檬酸厂主要是通过“厌氧-好氧消化”这一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但是该方法存在设备占地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出水仍然达不到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和环保负担。针对上述问题,参考“发酵生态工程学”理论,本论文建立了“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并从厌氧消化和柠檬酸发酵两个层面对耦联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明确了会对耦联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的主要抑制物质种类,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系统优化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基于发酵生态工程学原理,建立了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在该系统中,木薯和玉米作为原料经过粉碎配料、液化和灭菌后用于柠檬酸发酵,产生的柠檬酸发酵废水经过厌氧消化处理和水资源化的深度处理后,作为工艺用水回用到下一批次的柠檬酸发酵过程中,从而消除柠檬酸发酵废水的排放并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研究发现,厌氧消化出水不经过资源化处理直接回用于柠檬酸发酵,会造成柠檬酸发酵产量与去离子水发酵相比降低34.1%,高浓度的氨氮、钠和钾等离子是厌氧消化出水中影响柠檬酸发酵的主要抑制性物质。采用001×7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厌氧消化出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回用到柠檬酸发酵。循环实验进行了十批,平均柠檬酸产量与去离子水发酵持平,厌氧消化过程中平均COD去除率达到94.7±0.8%。这表明循环过程中柠檬酸发酵和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运行都是稳定并且高效的,同时也证明了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2)初步建立了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中抑制物质的去除策略。采用紫外诱变技术筛选到了对厌氧消化出水中200 mg·L~(-1)钠离子和300 mg·L~(-1)钾离子具有耐受性的黑曲霉菌株A.niger MZ-11,并采用空气吹脱处理对厌氧消化出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和部分可沉淀金属离子进行去除。处理过的厌氧消化出水回用于柠檬酸发酵,循环实验进行了十批,厌氧消化处理稳定并且高效,平均甲烷产率达到292.3±25.1 m L·g-1 TCODremoved,与正常沼气发酵持平;平均柠檬酸产量为145.9±3.4 g·L~(-1),比去离子水发酵(149.6 g·L~(-1))水平降低了2.5%。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浓度钠离子是厌氧消化出水中对柠檬酸发酵造成有害影响的主要抑制因子,循环过程中其浓度最高达到1000 mg·L~(-1)。(3)考察了厌氧消化出水中高浓度钠离子对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的影响。柠檬酸发酵过程中加入1000 mg·L~(-1)的钠离子会影响黑曲霉细胞的正常代谢,造成培养基p H快速下降,黑曲霉细胞分泌的糖化酶和异麦芽糖酶的活力受到影响,部分糊精和异麦芽糖不能有效水解,总的可发酵糖浓度减少,柠檬酸产量显着下降。在柠檬酸发酵初期(4-24 h)流加氢氧化钠溶液,减缓培养基p H的下降速率,可以有效消除高浓度钠离子带来的抑制作用,柠檬酸发酵产量显着增加,达到去离子水发酵水平。(4)探究了厌氧消化出水中挥发性脂肪酸对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的影响。循环过程中,厌氧消化出水的挥发性脂肪酸主要是乙酸和丙酸,它们对柠檬酸发酵具有潜在的危害。正常条件下(初始p H 4.5),乙酸和丙酸对柠檬酸发酵的临界抑制性浓度分别为480和296 mg·L~(-1)。高浓度的乙酸和丙酸会造成柠檬酸发酵的延滞期变长,黑曲霉细胞活力下降甚至裂解死亡,柠檬酸产量显着降低。乙酸和丙酸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与环境p H有关,p H越低,抑制作用越强。因此,循环过程中需要确保厌氧消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以控制厌氧消化出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在合适的水平内。当乙酸和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出现积累时,可以适当提高柠檬酸发酵的初始p H,以减轻其对整个耦联系统的影响。(5)针对厌氧消化出水中氨氮和钠离子等影响耦联系统稳定性的抑制因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并对其工艺可行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采用空气吹脱方法去除厌氧消化出水中会污染电渗析膜的Ca2+和Mg2+,处理过的厌氧消化出水进入到电渗析系统,在操作电压15 V、进料水流速50 m L·min-1条件下,Na~+、NH4+等离子的去除率均超过90%,同时淡水的回收率达到95%。产生的淡水回用到柠檬酸发酵,并在发酵开始时加入130 U·g-1糖化酶,厌氧消化出水中抑制因子对柠檬酸发酵的有害影响被完全消除,柠檬酸产量达到去离子水发酵水平。对空气吹脱和电渗析技术处理厌氧消化出水的工艺可行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循环实验进行了十批,平均柠檬酸产量达到142.4±2.1 g·L~(-1),与去离子水发酵(141.6 g·L~(-1))基本持平;同时,厌氧消化操作稳定并且高效,平均甲烷产率为297.7±19.8 m L·g-1 TCODremoved,达到正常沼气发酵水平。(6)建立了厌氧消化出水回用标准,确保耦联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作为柠檬酸发酵工艺用水的厌氧消化出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电导率≤750μS·cm-1;(2)Na~+≤200 mg·L~(-1);(3)K+≤300 mg·L~(-1);(4)氨氮≤50 mg·L~(-1);(5)乙酸≤480 mg·L~(-1);(6)丙酸≤296 mg·L~(-1)。(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12-01)

陈阳秋,徐健,张宏建,毛忠贵[8](2016)在《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中钠离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用于处理柠檬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柠檬酸废水经厌氧消化处理后作为配料水回用于下一批次的柠檬酸发酵,从而实现废水零排放。厌氧水中超过1 000mg/L的Na~+在回用过程中会严重抑制柠檬酸发酵,柠檬酸产量为118.5 g/L,较空白下降了15.6%。单因素试验表明,Na~+对柠檬酸发酵的抑制质量浓度为200 mg/L。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糖化酶、异麦芽糖酶及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等胞内关键酶活力变化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达1 000 mg/L的Na~+会导致黑曲霉胞内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升高,柠檬酸代谢活力增强。同时,培养基中糖化酶和异麦芽糖酶活力受到抑制,发酵结束时部分糊精和异麦芽糖不能被完全降解,残总糖质量浓度升高至30 g/L,黑曲霉可利用的糖浓度减小,柠檬酸合成速率和柠檬酸产量降低。加入过量糖化酶可以有效减弱高质量浓度Na~+的抑制作用,但柠檬酸产量仍然低于去离子水发酵。(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杨圣乾[9](2016)在《“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工艺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工艺的提出基本实现了生物乙醇产业废水零排放的目标。目前中温厌氧出水回用工艺已取得成功,但由于中温厌氧出水碱度大,拌料后pH较高,需消耗大量硫酸将料液的pH调至6.0左右,所以研究室在中温厌氧出水回用的基础上,提出部分蒸馏废液协同回用技术,目前工艺已在进入产业化阶段,但是在产业化过程中由于工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放大,生产过程也暴露出酒精发酵总糖残余浓度较高、易染菌等问题,本文围绕“总糖残余量高”、“酸化”等现象开展研究,明确原因,同时提出解决方案。针对酒精发酵总糖残余浓度较高问题,研究发现,蒸馏废液对木薯淀粉液化过程的抑制导致较多的淀粉残余,从而使酒精发酵总糖残余浓度普遍升高,蒸馏废液中的抑制因素包括不溶性固形物和部分金属离子,其中金属离子是最主要的抑制因素。实验结果表明,Fe3+、Al3+和Li+对耐高温α-淀粉酶酶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Fe3+是主要的抑制因素,1.40 mmol·L-1 Fe3+使耐高温α-淀粉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下降24.40%,酶活力下降19.18%。研究发现,Mg2+可以提高耐高温α-淀粉酶酶活力,在蒸馏废液中加入16 mmol·L-1Mg2+可以使木薯淀粉的液化效果恢复至自来水配料的液化水平,降低发酵液中残余淀粉的含量,使酒精发酵总糖残余浓度下降10.29 g·L-1,应用可行性最佳。另外增加60%的耐高温α-淀粉酶使用量,液化过程还原糖生成量增加8.03 g·L-1,每吨乙醇的生产成本增加15.66元,成本增加较大;延长液化时间至130 min也可以改善木薯淀粉液化效果,液化过程还原糖生成量增加7.13 g·L-1,但是长时间液化可能会导致焦糖的出现,从而造成碳源浪费。针对酒精发酵染菌酸化问题,研究发现,中温厌氧出水和蒸馏废液混合后,中温厌氧出水中携带的产酸细菌利用蒸馏废液中的营养物质快速繁殖并生成大量的小分子有机酸,在28 h内挥发性有机酸的合成速率达到了116.50 mg·L-1·h-1,丁酸含量占80%以上,浓度高达2648 mg·L-1。当丁酸浓度达到3000 mg·L-1时,酒精发酵酵母细胞数下降了48.20%,酵母失去优势菌群的地位,增大发酵染菌几率。研究发现,将中温厌氧出水经管式超滤膜处理后,在28 h内挥发性有机酸合成速率控制在8.35 mg·L-1·h-1,可以很好的解决酒精发酵染菌酸化问题,同时利用物理方式进行处理,不会向循环体系中引入新物质,能够很好地维持循环发酵的稳定性。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长期使用青霉素、克菌灵等化学药物会使产酸细菌逐渐产生抗药性;将混合水经115℃处理10-15 min后,在28 h内挥发性有机酸的合成速率控制在7.25 mg·L-1·h-1,也可避免酸化现象的产生,但是可能会导致混合水结垢现象。(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06-01)

黄玉涛,刘钺,马清榜,周鹏,孙沛勇[10](2016)在《PL-G(T)*4-1000有机膜在燃料乙醇沼气双发酵耦联回用水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普朗有机膜组件PL-G(T)*4-1000在燃料乙醇沼气双发酵耦联回用水中的除菌效果,并考察了膜的再生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普朗膜可以有效过滤回用水中的杂菌,从而降低乙醇发酵初期的大量升酸的风险。膜多批次运行,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外来中温沼液水质,其通量稳定,清洗方便。回收率达到90%时,膜元件仍能承受外部恶劣条件对其造成的影响,膜清洗后水通量能够快速恢复,将来可以考虑生产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16年07期)

双发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白葡萄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与酵母菌复配发酵,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风味评价为指标,确定了发酵白葡萄汁原液的最佳工艺。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植物乳杆菌:酵母菌=5∶1,接种量4‰,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0h,冷藏温度4℃,冷藏时间18h。利用发酵白葡萄汁原液进行发酵果汁成品的探索,果汁最佳配方为:发酵白葡萄汁原液25%、脱脂乳粉1%、蔗糖6%、果胶0.2%、大豆多糖0.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发酵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宏建.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生态工学系统构建及其稳定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8

[2].赵建云,侯保朝,胡国伟,钱永清,李言郡.白葡萄双发酵低醇果汁饮品的工艺研究[J].饮料工业.2018

[3].苏先峰.膜技术在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8

[4].苏先峰,徐健,鲍家伟,张宏建,毛忠贵.石灰软化-超滤技术在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

[5].王慧军,杨新超,王柯,张建华,毛忠贵.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提高酒精产量机理解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

[6].王柯,张建华,毛忠贵.乙醇-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对酒糟蛋白饲料的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7

[7].徐健.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创建及关键技术研究[D].江南大学.2016

[8].陈阳秋,徐健,张宏建,毛忠贵.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中钠离子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

[9].杨圣乾.“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工艺的优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6

[10].黄玉涛,刘钺,马清榜,周鹏,孙沛勇.PL-G(T)*4-1000有机膜在燃料乙醇沼气双发酵耦联回用水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酿酒科技.2016

标签:;  ;  ;  ;  

双发酵论文-张宏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