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近代化论文-熊元彬

史学近代化论文-熊元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史学近代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代手工业,近代化,棉纺织,洋纱

史学近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熊元彬[1](2017)在《从史学的“近代”之争与“近代化”视角论“近代手工业”的起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对"近代史"的分期,还是对"近代工业""近代手工业"等概念,学界仍争论不休。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的仅次于农业的手工业而言,撇开传统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分期,结合"近代"这个渐趋全球化的发展特征,专门从"近代工业"和"近代手工业"的内涵及其差异来论述"近代手工业"的起点,以"近代化"过程中机制洋纱与传统手工织布的开始结合为界标是较为合理的,这个起点应为19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英国机制洋纱的输入。(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7年06期)

倪立擎[2](2016)在《史学阅读引领课堂创新——以“近代化探索”中考单元复习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史学阅读不仅有利于历史教师专业成长,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引领课堂创新。张海林教授的《王韬评传附容闳评传》一书,详细记述了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美学生容闳的一生,笔者正是借容闳的生平活动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展开相应复习。(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王红霞[3](2014)在《《古史辨》对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史辨》是以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着的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真伪的论文总集。《古史辨》出版发行的十五年,正是中国近代史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古史材料集",而且对中国史学近代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古史辨》的疑古辨伪精神与新文化运动相契合,它对跨学科方法和历史演进法的运用是近代史学理论的创新,自由的学术讨论与理性的学术批评为推动近代史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刘正伟[4](2013)在《开放的教育史学——论田正平的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在教育史学界,田正平吸收了史学界的现代化理论,提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理论范式;此后,他一方面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内涵、理论体系及框架进行不断阐述;另一方面又与全国教育史学界同仁一道致力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相关专题研究。25年来,这一理论范式不仅是田正平认识与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工具,他在留学教育、近代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中外教育交流,高等教育、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富有创新性的成果,为国内众多中青年学者所认同与使用,引领和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转型。(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汪高鑫[5](2011)在《古文经学与史学的近代化——以章太炎、刘师培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促成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过程中,近代古文经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古文经学家章太炎从历史观入手对今文经学主观主义治史方法和庸俗致用观进行批评,同时重视引述西方各种社会学理论作为自己经学思想与史学思想的立论依据,并且通过对孔子、儒家、"六经"及其相互关系的梳理,构筑古文学史学系统,最终将古文经学改造为史学。古文经学家兼史学家刘师培重视从传统经学"攘夷"、"民本"思想中,找寻出时代需要的民族、民主观念。所撰《中国历史教科书》,通过批判旧史学叙述内容,提出新史学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对象;强调以进化论作为观察和研究历史的指导思想;提出新史学的史料观,对构建近代新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吴怀祺[6](2011)在《近代报刊与史学近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历史学内容的报刊的出现,既是史学近代化的产物,又促进了史学近代化的发展。近代报刊为新史学产生、发生提供了平台,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近代报刊,就不可能产生近代新史学。近代报刊促进了史学理论更新,成为学术争鸣、争论与交锋的阵地。在这一过程中,近代史学学科产生,锻炼与培育了新型的史学人才,产生了有影响的史学大师;形成了不同学术旨趣的史学流派和史学思潮。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1世纪,信息化对报刊的形态、发展提出新课题。应当从振兴民族大业、学术创新,从时代性、民族性的要求,思考报刊发展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王记录,林琳[7](2010)在《《禹贡》半月刊对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禹贡》半月刊对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该刊自觉拓展史学研究新领域,刊登了大量关于人口、民族、地理、宗教、交通等方面的论文,为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地理学、宗教学、人口史等史学新兴学科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研究方法上,该刊力主扩大史料范围,倡导合作研究,重视平等讨论,创造出思想上活跃开放、学术上自由争鸣的良好氛围。该刊还特别重视译介西学成果和资料,为中国学术界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学术研究状况开辟了一个窗口,为近代中国学人借鉴外国研究方法提供了帮助。(本文来源于《史学史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汪高鑫,邓锐[8](2009)在《今文经学与史学的近代化——以康有为、崔适、梁启超和夏曾佑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促成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过程中,近代今文经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今文经学家康有为斥古文经为伪经,提出孔子作"六经"说,不但动摇了传统经学的根基,而且对史学的近代化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今文经学家兼史学家崔适不但扩大了古文伪经的范围,促使经书权威进一步动摇,而且采取由经及史的研究方法,直接开启了由经学而史学的转向;今文经学家兼史学家梁启超和夏曾佑,则是真正受今文学影响、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开创近代新史学的代表人物,梁氏《新史学》初步构建起了近代新史学的理论体系,而夏氏《中国历史教科书》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新式通史。(本文来源于《史学史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吕作用[9](2008)在《越界取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近代以来中国史学对西方史学的引进和借鉴放在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在对史学近代化进行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近代化分期理论,并廓清史学近代化与近代史学在概念上的混淆。以此为理论前提,本文就史学近代化中对西方史学的借鉴进行了几个基本面上的分析。首先,在借鉴西学途径方面,有译介西方史学着作,到日本、欧美等国家留学,到西方诸国考察等;其次,在借鉴西方史观方面,重点分析进化史观对史学近代化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其它史观在不同时期的影响;最后,在具体史学流派方面,主要阐述对近代化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叁种史学:文明史学、鲁滨逊“新史学”和西方实证史学。近代史学家在引进西方史学中所表现出了极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他们毕竟受到时代的局限,因此必然经过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他们为此所做出的贡献和所走的弯路启示我们:引进的西方史学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史学,找到两者可相溶的结合点,才能有助于中国史学的发展。而且史学研究实践必须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才有可能实现我们自己的理论创新,推动中国史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罗玉[10](2007)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过程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史学发展中先后出现过叁种在原有史学的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变革的史学,即一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经世致用”史学。二是在20世纪初的“史界革命”口号下出现的资产阶级史学。叁是“五四”以后出现的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史学。(本文来源于《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期刊2007年01期)

史学近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史学阅读不仅有利于历史教师专业成长,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引领课堂创新。张海林教授的《王韬评传附容闳评传》一书,详细记述了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美学生容闳的一生,笔者正是借容闳的生平活动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展开相应复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史学近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1].熊元彬.从史学的“近代”之争与“近代化”视角论“近代手工业”的起点[J].理论月刊.2017

[2].倪立擎.史学阅读引领课堂创新——以“近代化探索”中考单元复习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6

[3].王红霞.《古史辨》对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影响[J].济宁学院学报.2014

[4].刘正伟.开放的教育史学——论田正平的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J].教育学报.2013

[5].汪高鑫.古文经学与史学的近代化——以章太炎、刘师培为考察中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

[6].吴怀祺.近代报刊与史学近代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7].王记录,林琳.《禹贡》半月刊对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影响[J].史学史研究.2010

[8].汪高鑫,邓锐.今文经学与史学的近代化——以康有为、崔适、梁启超和夏曾佑为考察中心[J].史学史研究.2009

[9].吕作用.越界取火[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0].罗玉.中国史学近代化过程简述[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

标签:;  ;  ;  ;  

史学近代化论文-熊元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