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约束导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观测系统,自定义道路,商业地图app,路径导航
约束导航论文文献综述
曹东,闫燕,丁建群,李伟波,宋波[1](2019)在《基于观测系统约束的自定义路径导航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两宽一高"高效地震采集施工中,野外施工地表条件千差万别,震源激发点数量庞大。如何快速将施工设备及人员引导到对应的震源激发点,直接关系到地震采集施工效率的高低。针对常规的施工路线规划方法中人工规划容易出现规划不合理、不经济等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依托常规商业地图的辅助导航方法,通过基于观测系统中的震源点作为约束生成自定义道路,实时计算最短路径,将商业地图app导航路径与自定义路径相融合,最终实现自定义路径导航,初步满足野外采集施工的需要。(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马辛,宁晓琳,刘劲,刘刚[2](2019)在《一种平面约束辅助测量的深空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深空探测任务中自主导航测量误差是影响深空探测自主导航系统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抑制自主导航测量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平面约束辅助测量的深空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方法,该方法在对系统非线性不等式几何平面约束建模的基础上,利用序列二次规划(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SQP)非线性规划方法,对深空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系统的非线性不等式约束进行非线性规划,直接辅助减小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系统的量测误差;利用CKF-SQP量测优化非线性约束滤波方法,对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系统的状态进行估计,进一步减小系统随机误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测量误差,实现深空探测器高精度自主导航。该方法可为深空探测器提供一种可行的高精度自主导航方法。(本文来源于《深空探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程向红,赵莹,田芸[3](2019)在《一种自适应H_∞滤波的运动学约束惯性导航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纯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主要受限于传感器精度,为了在固有的传感器精度上进一步提高纯捷联惯性系统导航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H_∞滤波的运动学约束辅助惯性导航算法。利用运动约束条件,将载体系中的侧向和上向速度作为量测量,将纯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输出的姿态误差、速度误差及传感器误差作为状态量,采用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滤波器参数的自适应H_∞滤波方法以提高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H_∞滤波运动学约束算法与无约束纯惯导算法相比能够提高23.7%~81%的定位精度,与无自适应H_∞滤波运动学约束算法相比能够提高16.3%~62.2%的定位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邓中亮,谢磊,范时伟,贾步云,莫君[4](2019)在《引入载波相位的多状态约束TC-OFDM/INS组合导航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组合导航系统在军民各领域广泛应用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组合导航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引入载波相位的多状态约束TC-OFDM/INS组合导航算法,用于TC-OFDM室内定位系统。在紧组合系统中,在状态量中加入了多个位置状态,增强了其不同时刻位置之间的关联和约束性,并将载波相位误差添加到卡尔曼滤波器的观测量中,实时矫正INS和定位接收机的误差。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比没有引入载波相位和多状态约束的组合导航算法,本算法能够有效提升定位精度和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09 用户终端技术》期刊2019-05-22)
曾世杰[5](2019)在《基于智能手机的无约束行人导航算法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建筑规划日新月异,个人与市场对于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的需求也伴随着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概念的提出和完善在不断地增加。随着微机电(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运算能力也越来越强大,其内部的传感器的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因此,以智能手机为媒介实现行人导航成为了目前在导航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行人导航为基础,研究了基于手机的无约束行人导航定位方法。论文首先分析了室内定位技术、基于智能手机的定位技术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定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当前以智能手机实现的行人导航定位技术的优缺点和技术难点,提出了基于手机的无约束行人导航定位方法。针对手机内传感器精度低和使用手机时的姿态变化的特点,提出了新的航向发散抑制算法和姿态判断算法,实现了在手机姿态改变下保证手机导航航向不变的功能,成功提高了手机导航定位的精度和适用性。针对智能手机中低成本惯性传感器零偏不稳定、误差快速发散的特点,论文首先对智能手机内的传感器误差进行分析,随后对现有的行人航位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算法进行改进,使得PDR算法中的步伐判断算法、步长估计和航向解算方法能够满足手持手机的行人导航研究。其次,针对基于手持手机进行行人导航时,手机无法获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零速时刻从而无法使用零速修正(Zero-Velocity Update,ZUPT)算法的情况,本文中通过对行人的运动状态,足绑和手持传感器同步采集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模拟零速修正(Simulate Zero-Velocity Update,S-ZUPT)算法,能够有效的对手机行人导航的航向进行约束,抑制误差的快速发散。无约束导航的意义是在不固定手机的姿态下仍然能实现准确的导航定位,而目前现有的基于手机的惯性导航方法,都需要手机姿态保持相对固定的姿态来避免手机姿态变化对导航解算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研究了各姿态下手机传感器数据输出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重力球面投影的姿态判断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手机航向修正算法。而机器学习领域的不断发展为导航研究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手机惯性导航的航向相对高精度差分GPS结果的误差为训练集,对手机航向误差的发散规律进行预测,进一步提高了手机导航的定位精度。最后,本文以MATLAB GUI为平台,开发了实验验证平台,对基于手机的无约束导航定位方法进行实验分析。经实验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各种算法,能够分别独立的进行工作,并且能有效的提高基于手机的惯性定位的精度,提高手机导航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4-01)
宋韬[6](2019)在《基于陆基导航系统的航空器定位叁维约束平差算法及其仿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航空器实施高精度连续定位是实现可指引其沿任意路径航行的区域导航(RNAV)的关键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利用现有陆基导航设备(VOR/DME)的方位角和斜距测量值,依据最小二乘原理,进行叁维约束平差计算的定位点坐标求解算法。该算法将已知点坐标作为约束条件,以各测量值间的立体几何关系为基础开列误差方程,可实现定位点的高精度叁维坐标求解。通过理论推导和飞行模拟仿真计算,验证了叁维约束平差算法在充分利用多个陆基导航台测量值的基础上,可消除以斜距近似代替水平距离进行坐标求解的局限性,从而实现更高精度的定位点坐标解算;且能通过定位点的坐标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对航空器的定位进行精度评定。(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立兵,周俊,刘鹏飞,智奇楠,贾瑞才[7](2019)在《基于运动约束辅助的车载组合导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山区、城市等复杂路况环境下卫星导航信号衰弱、断续甚至无卫导信号所导致的组合滤波器估计精度较差的问题,采用了零速修正与动态零速修正相结合的运动学约束辅助的车载组合导航算法,给出了一种简单的适用于工程实际的零速检测方法,并且在考虑了惯导系统存在杆臂效应以及安装偏差角的基础上,给出了滤波算法模型;通过实际跑车试验,结果表明:卫导信号丢失时间小于10 min,该方法可为车载组合导航滤波器提供有效的运动约束辅助信息,组合导航水平定位精度优于2. 7 m(RMS),垂直位置精度优于1. 8 m(RMS),水平测速精度优于0. 05m/s(RMS),垂直测速精度优于0. 02 m/s(RMS),远高于无运动约束辅助下的组合导航精度。同时,零速检测方法可为车辆的停止状态进行检测。(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洪晋夫,刘锦昌[8](2019)在《约束无迹粒子滤波及其在汽车导航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车组合导航系统要求滤波算法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高时效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约束方程的无迹粒子滤波算法,该算法通过约束方程使得非线性系统的维数降低,在保持无迹粒子滤波精度的基础上提高了算法的解算速度,使算法的时效性得到提高。在汽车组合导航系统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约束方程,算法的仿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该算法对导航系统的适应性较强。通过对比表明相对于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和无迹卡尔曼粒子滤波,该算法的导航精度和时效性方面优势明显,体现了该算法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9年01期)
武萌,尹训锋[9](2019)在《基于运动学约束的履带通信车组合导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履带通信车由于结构限制,存在滑移、滑转问题,受里程计安装位置及传动比影响,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履带通信车里程计输出与实际车辆行驶距离不同,直接采用履带通信车里程计输出作为辅助导航信息会降低捷联惯导组合导航精度。该文在分析履带通信车不同运动状态下等效转向半径及里程计输出与实际履带通信车行驶速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履带通信车运动状态识别判断方法,根据判断出的运动状态,提出了基于履带通信车运动学约束的里程计修正补偿法,该方法能够对履带通信车的不同运动状态进行识别,并对里程计输出进行实时修正,对履带通信车滑移和滑转产生的横向速度进行补偿。实车试验验证了该组合导航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1期)
余佩,宋春雷,陈家斌,凌艺菲[10](2018)在《行人导航系统航向角约束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向角发散的情况,采用磁力计和地图线路匹配约束的方法修正航向角误差。根据磁力计和地图线路匹配算法各自的特点,在零速修正技术的基础上,最终选择在行人直线行走时采用地图线路匹配辅助,弯路行走时采用磁力计辅助的算法,通过EKF进行误差估计从而补偿航向角误差。最后将设备置于行人足后跟处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航向角漂移误差,导航精度明显提高,最终定位误差为1.2m,占总行程的0.3%。(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8年06期)
约束导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深空探测任务中自主导航测量误差是影响深空探测自主导航系统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抑制自主导航测量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平面约束辅助测量的深空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方法,该方法在对系统非线性不等式几何平面约束建模的基础上,利用序列二次规划(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SQP)非线性规划方法,对深空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系统的非线性不等式约束进行非线性规划,直接辅助减小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系统的量测误差;利用CKF-SQP量测优化非线性约束滤波方法,对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系统的状态进行估计,进一步减小系统随机误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测量误差,实现深空探测器高精度自主导航。该方法可为深空探测器提供一种可行的高精度自主导航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约束导航论文参考文献
[1].曹东,闫燕,丁建群,李伟波,宋波.基于观测系统约束的自定义路径导航方法[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马辛,宁晓琳,刘劲,刘刚.一种平面约束辅助测量的深空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方法[J].深空探测学报.2019
[3].程向红,赵莹,田芸.一种自适应H_∞滤波的运动学约束惯性导航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9
[4].邓中亮,谢磊,范时伟,贾步云,莫君.引入载波相位的多状态约束TC-OFDM/INS组合导航系统[C].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09用户终端技术.2019
[5].曾世杰.基于智能手机的无约束行人导航算法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6].宋韬.基于陆基导航系统的航空器定位叁维约束平差算法及其仿真计算[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7].王立兵,周俊,刘鹏飞,智奇楠,贾瑞才.基于运动约束辅助的车载组合导航算法[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8].洪晋夫,刘锦昌.约束无迹粒子滤波及其在汽车导航中的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9
[9].武萌,尹训锋.基于运动学约束的履带通信车组合导航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9
[10].余佩,宋春雷,陈家斌,凌艺菲.行人导航系统航向角约束算法研究[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