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引导呼吸,呼吸性窦性心率不齐,呼吸率,心血管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论文文献综述
王步青,张政波,王卫东[1](2012)在《引导呼吸下的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渐进性引导呼吸对呼吸性窦性心率不齐(RSA)的影响。对15名健康成年男性采集引导呼吸率依次为【14次/min—12.5次/min—11次/min—9.5次/min—8次/min—7次/min】状态下的同步心电、呼吸信号,采用提取RSA时、频特征参数的方法来研究渐变性呼吸率对RSA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表征RSA强度的叁个特征参数总体上随着呼吸率的逐渐降低均呈现出增大的变化趋势。RSA代表着呼吸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调控,此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呼吸率的降低,呼吸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调控作用逐渐增加,提示可通过改变呼吸模式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孙聪聪,张政波,王步青,刘洪运,昂清[2](2011)在《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定量分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SA)是一种心率随呼吸周期性波动的生理现象。近年来在临床上常被用作心迷走神经张力的非侵入式检测指征。但它的定量分析受呼吸参数、体位、体动等因素影响,使得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通用的定量分析标准和校准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法、峰谷(pvRSA)法、逐次呼吸余弦拟合(cosinor fitting)法、谱分析(spectral analysis)法以及时频联合分析(JTFA)法;同时本文介绍了定量分析中常见的呼吸参数校准方法:引导呼吸法、协方差分析统计学控制法、相对呼吸参数残余量法以及潮气量修正法。最后,对如何解决现阶段RSA定量估计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孙锦涛[3](2008)在《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与混沌》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混沌是包括人体生理系统在内的非线性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心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它的活动呈现混沌特征。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活动维持着体内环境的稳定,这种稳态反映了人体生理系统中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动态平衡。心率变异性是心血管系统调节活动的结果,它反映了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在过去的二十年多里,它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RSA)反映了呼吸和心血管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心率变异性的基本现象。然而,心肺耦合是线性还是非线性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对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混沌特征的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呼吸与心血管调节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理和病理机制。研究目标:探讨在小同呼吸模式下谱成分对心率变异性混沌强度的贡献,以期揭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之间的非线性耦合关系。材料与方法:同步收集了健康大学生在叁种呼吸模式(自主呼吸、101/min的节拍器呼吸以及屏气呼吸)下RRI(R-R Interval)、血压和呼吸的时间序列:并计算了各序列的功率谱密度;采用噪声滴定(Poon和Barahona提出)和近似熵分析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特征。提出了分频段相位随机化替代数据与噪声滴定以及近似熵结合法,以确定不同谱成分对心率变异性非线性的影响。结果:和自主呼吸相比,节拍器呼吸和屏气呼吸中叁通道的时域时间序列相对较规则,这和频域中RSA峰的变窄及平移是一致的。通过将分频段相位随机化和噪声滴定相结合,在自主呼吸和节拍器呼吸中,反映混沌强度的噪声极限(NoiseLimit,NL)在心率变异性高频成分对应分频段处显着性降低,而在屏气呼吸中,NL的降低不但变窄而且向低频方向移动,表明谱分析的高频成分(HighFrequency,HF)对心率变异性的混沌强度起主要贡献。在心率变异性高频成分对应频段处,ApEn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这些结果表明:1)高频成分,或者RSA,对心率变异性的混沌特征起本质上的贡献;2)分频段相位随机化替代数据法是唯一能区分谱成分不同非线性贡献的方法;3)近似熵是检测随机序列复杂度的方法,它不能区别混沌与噪声。(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10-25)
李中健,邢适颖,李世锋,潘运萍,董同庆[4](2008)在《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SA)时血流动力学情况,本文应用左右心功能同步检测仪检测RSA50例,探讨RSA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儿常规心电图检查证实为RSA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7(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张力军,杨雪琴,吕沙里,李铀[5](2005)在《腹式呼吸训练仪对心率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作用的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腹式呼吸训练仪对心率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RSA)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式呼吸训练仪 ,对 2 5例正常人进行 2 0min腹式呼吸训练 ,2 0例正常人安静休息胸式呼吸 2 0min作为对照。分析训练前后心率及呼吸性窦心律不齐 (RSA)的变化。结果 腹式呼吸训练组心率基线值为 73 11min- 1 ,训练Ⅰ期心率与基线值相比无明显降低 ,训练Ⅱ期心率较基线值明显下降 (71 0 9min- 1 ) ,差异有显着性 (P <0 0 5 ) ;对照组心率在平静休息后期略有下降 ,但与基线值相比无显着性差异。腹式呼吸训练组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RSA)的基线值为 35 85ms,在训练Ⅰ期明显增大 (47 31ms) ,训练Ⅱ期RSA平均为 4 8 15ms,与基线值相比均有极显着性差异 (P <0 0 1)。而对照组RSA无明显变化。结论 腹式呼吸训练仪能改善机体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 ,可以应用于一些心身性疾病的治疗中。(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05年01期)
张力军,杨雪琴,黄进,李铀[6](2004)在《腹式呼吸对血压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腹式呼吸对血压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RSA)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馈型腹式呼吸训练仪 ,分析2 5例正常人腹式呼吸训练前后血压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RSA)的动态变化。结果 :腹式呼吸训练 10min ,2 0min后RSA比静息状态显着减少 (ms,4 7± 13vs 36± 10 ,P <0 .0 1;4 8± 16vs 36± 10 ,P <0 .0 1) ,RSA在停止训练后较训练时降低 ,但较训练前显着减少 (ms,4 1± 16vs 36± 10 ,P <0 .0 1) ;训练 10min、2 0min后血压显着下降 ,收缩压更为明显 (kPa,14 .5± 1.5vs 14 .9± 1.3,P <0 .0 5 ;14 .5± 1.2vs 14 .9± 1.3,P <0 .0 5 ) ,舒张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腹式呼吸能降低血压、增强心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04年06期)
王宏治[7](2001)在《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酷似文氏型窦房阻滞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 ,因在当地医院行健康体检时心电图诊断为“文氏型窦房阻滞”而来我院就诊。附图为Ⅱ导联记录 (图略 )。A条 (上行数字为P -P间期 )窦性心律 ,窦性P -P间期逐搏缩短 ,在P2 、P7、P1 1 后 0 60s及附近部位未见窦性P波 ,P(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01年06期)
张茂先,毕春佑,虞,棻,李效义[8](1995)在《耐久性体能训练对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耐久性体能训练对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影响张茂先,毕春佑,虞 ,李效义(首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北京100054)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SA:RespiratorySinusArrhythmia)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对其变化规律,生理意义并不清楚。RS?..(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1995年02期)
汤大侃,沈霖霖,蒋有铭,孔秋雁,朱文江[9](1993)在《气功状态下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用谱分析来定量分析与呼吸有关的R—R间隔的谱分量,即通过以呼吸中心频率为基准的一段频率范围内的功率谱密度求/和得到RSA成分。结果表明,RSA成分在气功态时比对照状态时有明显增加(58±7与52±7,P<0.01);且呼吸中心频率气功态时较对照状态时明显变慢(0.17±0.05与0.22±0.66Hz,P<0.01);其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1993年03期)
宋亿楠[10](1993)在《动态心电图检测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临床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窦性心律不齐是常规心电图(ECG)检查中一种常见的窦性心律失常,生理与病理的原因均可发生,动态心电图(DCG)发现人群的发生率几近100%~([1-4])。因此这类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常易被忽略。本文对近期内DCG检测的47例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连续病例分析讨论,探讨其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1993年01期)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SA)是一种心率随呼吸周期性波动的生理现象。近年来在临床上常被用作心迷走神经张力的非侵入式检测指征。但它的定量分析受呼吸参数、体位、体动等因素影响,使得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通用的定量分析标准和校准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法、峰谷(pvRSA)法、逐次呼吸余弦拟合(cosinor fitting)法、谱分析(spectral analysis)法以及时频联合分析(JTFA)法;同时本文介绍了定量分析中常见的呼吸参数校准方法:引导呼吸法、协方差分析统计学控制法、相对呼吸参数残余量法以及潮气量修正法。最后,对如何解决现阶段RSA定量估计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论文参考文献
[1].王步青,张政波,王卫东.引导呼吸下的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2
[2].孙聪聪,张政波,王步青,刘洪运,昂清.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定量分析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
[3].孙锦涛.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与混沌[D].复旦大学.2008
[4].李中健,邢适颖,李世锋,潘运萍,董同庆.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
[5].张力军,杨雪琴,吕沙里,李铀.腹式呼吸训练仪对心率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作用的初步观察[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
[6].张力军,杨雪琴,黄进,李铀.腹式呼吸对血压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影响[J].心脏杂志.2004
[7].王宏治.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酷似文氏型窦房阻滞1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
[8].张茂先,毕春佑,虞,棻,李效义.耐久性体能训练对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
[9].汤大侃,沈霖霖,蒋有铭,孔秋雁,朱文江.气功状态下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谱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3
[10].宋亿楠.动态心电图检测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临床意义探讨[J].哈尔滨医药.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