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扩散光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胃肿瘤,肿瘤移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光学论文文献综述
孙佳,李晓婷,张来运,杨磊,李竹林[1](2019)在《扩散加权成像与光学成像评价小鼠胃癌移植瘤体内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和光学成像观察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的动态变化,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演变。材料与方法体外培养胃癌BGC-823细胞株悬液,建立Balb/c裸小鼠皮下移植瘤与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各5只。分别于第5、9、13、17、21、25、28天和第7、10、14、21、28、35、42天记录T1WI和T2WI序列中皮下移植瘤与原位移植瘤的大小变化,测量DWI-ADC值的动态变化。对BGC-823细胞进行荧光质粒转染,对移植瘤进行动态光学成像,计算平均光子数。以末期HE染色的组织病理为依据,比较DWI-ADC及光学成像反映肿瘤变化特征的差异。结果皮下移植瘤与原位移植瘤在观察期间均呈渐进性增大。皮下移植瘤始终呈膨胀性生长,原位移植瘤于第28天后呈浸润性生长。两种移植瘤平均ADC值均表现为先下降,继而稳定,最后略升高;平均光子数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两种移植瘤ADC值曲线转折点的出现均早于各自光学曲线。原位移植瘤的微小转移灶在MRI与光学成像中均未显示。结论 DWI-ADC与生物发光成像均可于早期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提示肿瘤内活性成分的变化;且DWI-ADC的敏感性高于生物发光成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德田,吕恒星,高鹏,李生福,朱礼国[2](2019)在《利用近红外扩散相关谱同时测量生物样品光学特性和动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近红外光对于大多数生物样品具有较高的穿透深度,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化工、食品安全以及农产品等领域的无损检测,但是多局限于生物样品的光学性质测量,即光吸收测量.利用最新研制的近红外光扩散相关谱系统和采用脂肪乳作为生物样品的替代物,同时测量了国产30%脂肪乳的光学特性和动态特性,约化散射系数约为303 cm~(-1),吸收系数约为0. 037 cm~(-1),30%脂肪乳稀释为0. 85%(体积比)浓度后的布朗扩散系数约为8. 40×10~(-9)cm~2/s,根据Stokes-Einstein关系可推算出脂肪乳的颗粒半径约为253 nm;研究了脂肪乳随时间演化特性,在七天时间内约化散射系数上升106%,布朗扩散系数下降到63%,研究表明利用近红外扩散相关谱系统的光强衰减可以获得生物样品的光学特性(约化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利用光强随时间的波动可以获得生物样品的动态特性(布朗扩散系数),因此能够更加准确的测量生物样品的性质变化,为生物样品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顾梦涛,宋祥磊,张彪,唐志永,许传龙[3](2019)在《基于波动光学的显微光场成像点扩散函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场Micro-PIV通过Lucy-Richardson(L-R)算法对光场图片进行反卷积重建,从而获得示踪粒子的叁维坐标信息,准确的点扩散函数(PSF)是L-R算法完成重建的前提,而现有PSF模型不适用于光场Micro-PIV系统。为此,建立了基于波动光学的显微光场成像PSF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获得了模拟PSF图像,并通过结构相似性算法计算了模拟PSF图像与实际PSF图像的相似度,进一步利用L-R算法结合PSF对单个粒子和不同浓度下示踪粒子的流场进行了叁维重建。结果表明:模拟PSF图像与实际PSF图像相似度大于0. 94,表明PSF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单个粒子的叁维坐标误差在一个像素以内,并可准确地获得不同浓度下示踪粒子的叁维坐标信息,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光场Micro-PIV实现瞬时叁维速度场测量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佟珊珊[4](2018)在《基于稳态辐射传输方程的扩散光学层析成像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扩散光学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成像模态。相比于现有的成像技术,扩散光学层析成像具有无创性、数据采集快、可提供组织体解剖信息和生理功能信息等优势。它以近红外光作为光源向组织体进行照射,光经过组织体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后一部分光会出射到组织体表面,利用探测器测量这部分出射光的光强,再选取适当的光子模型和重建算法推测组织体内部光学参数的分布情况。常用的光子传播模型包括辐射传输方程和扩散近似方程,辐射传输方程被认为是描述光子运动的“金标准”;而扩散近似方程不能准确描述光在低散射区域的传播过程并且对入射光源和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也有一定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扩散光学层析成像中,由于光子在组织体内的多次散射行为、实验中的噪声干扰以及测量数据不足,使得光学参数重构反问题呈现出高度不适定性。为了解决重构问题的不适定性,提高重构图像的精度和成像效率,本文以辐射传输方程作为光子传播模型,构造了多种正则化重构框架,证明了所构造正则化方法解的适定性,提出了相应的快速求解算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迭代正则化方法是求解不适定反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包含角度变量和空间变量,基于辐射传输方程的成像问题在数值计算时规模较大,故发展快速、有效的迭代正则化方法对扩散光学层析成像的发展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同伦摄动迭代方法,结合Nesterov加速方法,构造了加速同伦摄动迭代正则化方法。在迭代正则化方法的一般性假设条件下,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将加速同伦摄动迭代算法应用于扩散光学层析成像,并与原始的同伦摄动迭代和已有的两点加速算法在重构精度和速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速同伦摄动迭代法显着地缩短了成像所需时间。为了同时满足对异常体光学参数分布的稀疏性的刻画以及边界保持的成像需要,提出了TV与L~1混合正则化的重构框架,并给出了在定义域内其极小解的存在性、稳定性和收敛性的理论证明。在数值求解方面,对TV范数引入重复加权策略促进梯度稀疏,并采用分裂-Bregman算法求解。通过与单独的TV和L~1正则化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混合正则化方法的重构结果更为准确,其既具有TV正则化方法的边界保持作用,同时又具有L~1正则化方法对“尖点”等细节信息的有效识别能力。此外,以乳腺肿瘤成像为背景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混合正则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针对含有真空层或透明层的复杂组织体的双参数识别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边界识别效果,提出了边界诱导TV~p(0<p<1)正则化方法,在H~1(X)空间的正则性下,证明了该方法极小解的存在性。在数值求解中,提出了延迟扩散-Newton算法。此外,利用归一化策略有效地减轻了双参数重构中的交叉恶化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反演精度。数值结果表明,边界诱导TV~p正则化方法比?~p以及TV正则化方法在对异常体形状、尺寸以及光学参数值的识别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提供含有透明层和真空层的组织体的准确成像结果,同时在测量数据减少一半的情况下也可获得较好的反演结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黄钦[5](2018)在《皮层扩散性抑制影响双侧皮层感觉响应的光学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是一个由神经元大规模去极化和紧接着的神经活动的抑制所组成的连续过程。它在传播过程中会突然破坏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反映为胞外直流电位的暂时翻转,而在传播之后会长时间抑制神经元自发活动,反映为皮层脑电信号的减弱及刺激诱发的皮层响应缺失。已有许多研究结果证实皮层扩散性抑制是偏头痛先兆的潜在神经基础,并且在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外伤等临床疾病的组织二次损伤中扮演不容忽视的角色。本文发展了一种带荧光校正的多模式光学成像系统,针对电压敏感染料(Voltge sensitive dye,VSD)染色小鼠及特异细胞类型的钙荧光转基因小鼠,分别对皮层扩散性抑制传播过程及传播前后的双侧皮层感觉响应进行了成像。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得出的结论如下:(1)提出了一套具备荧光校正功能的多模式光学成像系统,它结合了双波长内源信号光学成像以及钙离子荧光成像,可以对血红蛋白和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行同时监测,并且能对钙离子荧光信号进行荧光校正。利用叁种特异细胞类型标记的GCa MP6f转基因小鼠,对皮层扩散性抑制传播过程进行了血红蛋白及胞内钙离子荧光的同步监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在不同转基因小鼠上没有差异,但钙离子荧光相对变化幅度各不相同。Thy1,Som以及Vip小鼠在CSD传播过程中的相对荧光变化都呈现先升高、接着降低至原基线荧光强度以下、再缓慢恢复至原基线水平的叁相变化,但叁者荧光升高的幅度不同,Thy1小鼠为201±89%,Som小鼠为39±18%,Vip小鼠只有14±9%。经过荧光校正,皮质区域的相对荧光变化幅度均减小,但Thy1小鼠减小的程度微弱,校正前后差异不显着,Som及Vip小鼠校正前后改变程度较大,更有进行荧光校正的必要。在血管区域,校正前相对荧光变化幅度均显着高于皮质区域,校正后两种区域荧光变化幅度相同,荧光校正能显着减弱荧光变化图样中的血管伪迹。(2)利用VSD成像以及四种特异类型的转基因小鼠钙成像,对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双侧皮层感觉响应进行了描绘,得到了后肢及胡须刺激下的双侧皮层感觉响应图样及其时空变化特性。VSD成像以及Thy1,Vglut2小鼠的钙成像均显示刺激能产生双侧皮层的感觉响应;而Som小鼠只能在刺激的对侧皮层产生响应,同侧皮层则不能;Vip小鼠在两种刺激方式下均不能稳定产生感觉响应。VSD成像的感觉响应在响应时间、达峰时间及持续时间上均最短;Thy1及Vglut2小鼠的感觉响应在叁种时间特性指标上均无显着差异;Som及Vip小鼠响应时间长于Thy1及Vglut2小鼠,但持续时间短于Thy1及Vglut2小鼠。Thy1,Vglut2,Som叁种小鼠在双侧皮层的激活区域相同,但在激活面积上Thy1小鼠最大,Vglut2小鼠其次,Som小鼠最小。后肢与胡须这两种不同的刺激方式得到的感觉响应时空特性不同,后肢刺激的达峰时间和持续时间短于胡须刺激;后肢刺激在对侧皮层的激活区域比胡须刺激更靠内侧,在同侧皮层响应则较为局域化。(3)观测了右侧皮层传播的CSD对双侧皮层感觉响应造成的不同影响。对于VSD成像,右侧皮层在同侧后肢和皮层表面刺激下,仍然能产生感觉响应,只是幅度有所降低,但在对侧后肢刺激下,皮层响应几乎完全消失。对于钙离子荧光成像,不同特异类型的转基因小鼠双侧皮层感觉响应受到了不同影响,Vglut2小鼠显示出对CSD极高的耐受性,双侧皮层感觉响应几乎都不受影响。而Thy1及Som小鼠则显示出对CSD的耐受性较低,Thy1小鼠在CSD影响一侧皮层的感觉响应显着减弱,未影响一侧皮层的感觉响应没有变化;Som小鼠受影响一侧皮层的感觉响应缺失。综合VSD成像的结果,分析了CSD后双侧皮层感觉响应发生不同变化的原因可能是CSD对神经元树突,胞体等不同组成部分产生的影响不同。(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8-01)
J.E.Gunther,E.A.Lim,H.K.Kim,M.Flexman,M.Altoé[6](2018)在《动态扩散光学层析成像技术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乳腺癌病人新辅助化疗(NAC)的反应程度相对应的动态光学成像特征。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011年6月—2016年3月期间参与纵向研究的40例乳腺癌病人,其中34例完成研究。有13例病人为病理完全缓解(pCR),21例为非pCR。由于提前退出研究,或检查时设备故障,6例受试者数据未被采用。治疗2周后,使用动态扩散光学层析成像在屏气状态下获取双侧乳腺叁维影像。在屏气状态下拟合出时间-去氧血红蛋白百分比变化轨迹图以区分不同的反应组。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和敏感性分析来评价动态光学成像特征与5个月内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方法能够识别pCR阳性病人,阳性预测值为70.6%(12/17),阴性预测值为94.1%(16/17),敏感度为92.3%(12/13),特异度为76.2%(16/21),ROC曲线下面积为0.85。结论在NAC开始2周内可获得多个动态光学成像特征。在治疗开始后5个月确定的pCR病人与非pCR病人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如果能应用于更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这些动态成像特征或许可在治疗开始后2周就能够预测治疗结果。(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徐睿[7](2018)在《基于光学诊断与图像处理技术的乙醇汽油扩散火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在消耗能源的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协调好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议题。石油资源的消耗在能源消耗中占主导地位,为了协调好石油资源日趋匮乏和国内巨大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发展替代燃料以部分取代石油燃料以及降低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乙醇汽油属于替代燃料中的一种,在汽油中添加适量的乙醇可以降低汽油燃料的消耗和燃烧污染物中的碳烟排放。为了研究扩散燃烧火焰中产生的碳烟体积分数分布规律,精确测定层流扩散火焰高度以及量化分析火焰结构。先运用激光诱导炽光法测量石蜡扩散火焰中的碳烟体积分数分布,再运用消光法测量含有乙醇体积分数为20%的乙醇汽油层流扩散火焰中的碳烟体积分数分布。比较两种碳烟光学诊断方法之后,确定消光法作为研究乙醇汽油层流扩散火焰的研究手段。本文选取了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0%、20%、80%和100%的乙醇汽油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层流扩散燃烧作为燃烧方式,在一套液体燃料雾化蒸发燃烧系统中进行实验,结合火焰图像重新定义了层流扩散火焰的结构。针对后期数据处理过于复杂的问题,本文采取叁点Abel反演算法来计算层流扩散火焰中的碳烟体积分数。作者运用MATLAB对乙醇汽油的层流扩散火焰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为避免可视火焰高度因自身周期性脉动和观测者的不同而造成的影响,通过编写相关算法对火焰高度进行了精确计算。在运用激光诱导炽光法研究扩散火焰中的碳烟体积分数的过程中,选择波长532 nm,能量30 mJ,能量密度0.2 J/cm~2的激光,拍摄的火焰图像最为清晰且碳烟发出的炽光信号对应的最佳延迟为158?s。在乙醇汽油层流扩散火焰中,乙醇体积分数越大,碳烟成形区域面积越小,蓝焰区域面积越大。过渡区域面积占火焰总面积的21%左右,且不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发生较大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01)
吕高旗[8](2018)在《扩散光学成像硬件系统构建与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扩散光学层析成像(diffuse optical tomography,DOT)对组织功能的变化具有特异性、动态性和灵敏性,而且还具有使用安全、可靠,低成本等优势。因此,近红外扩散光学层析成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目前,DOT技术主要的应用方面是脑功能成像和乳腺成像等。对于乳腺成像,如果组织发生癌变,就会具有明显的血管化特征,与正常组织相比对光的吸收较强,因此,DOT技术可以利用对乳腺内血红蛋白、水、脂类等内源性物质显像可以获得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生理参数的差异。针对DOT成像的优势,本文通过设计搭建DOT成像原型系统,旨在进一步研究DOT成像,将该技术应用于乳腺成像。在此基础上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设计开发了一套DOT成像系统,包括硬件系统的实现和软件系统的开发。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叁个部分,分别是激发模块、传输模块和探测模块,硬件系统的实现包括整体系统结构设计和硬件各模块器件选型。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光开关控制程序与数据采集程序。2.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了使用PMT模块的高动态范围,提出了PMT模块增益自动控制方法,使PMT模块可以根据探测位置不同使用不同的增益,从而提高PMT模块的探测效率,最后利用仿体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3.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对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包括各模块器件的性能测试和系统整体性能测试。各模块器件的测试主要测试各器件的工作性能以及最佳工作范围,系统整体性能测试主要测试系统线性度与稳定性。4.为了消除系统误差,使用了归一化方法与差分测量两种校正方法。并利用仿体实验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差分测量方法优于归一化测量方法。5.测试低频正弦调制信号对信噪比与图像重建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相关仿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引入低频正弦调制信号可以提高信噪比与图像重建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王亚东[9](2018)在《混沌激光相关法实现扩散光学成像中时间点扩展函数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扩散光学成像技术通过测量时间点扩展函数可以获得组织体光学参数的变化信息,实现连续的无损检测,这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组织检测手段在功能成像领域也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混沌信号由于具有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自相关函数具有delta函数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在激光测距、水下通信和传感等领域。与超短脉冲光源相比,混沌激光器结构简单,系统成本较低,且混沌激光能够解决连续光扩散光学成像检测中缺少时间分辨信息的缺点,所以混沌激光器可以作为扩散光学成像检测系统的理想光源。本论文将混沌激光器作为扩散光学成像检测系统的光源,利用混沌激光检测互相关实现时间点扩展函数的测量,并结合互相关算法的特点实验测得生物组织仿体在扩散光学成像系统中的时间点扩展函数。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做了如下四部分工作:1.从传统的成像检测技术入手,综述了目前生物光学成像检测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介绍了扩散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混沌激光的诸多优点,提出了利用混沌激光相关法来测量时间点扩展函数。2.介绍了扩散光学成像检测技术中的叁个基本要素。(1)测量系统采用的光源:着重描述了混沌光源的发展历程;(2)反应组织体健康状况的光学参数,其中任何一个参数发生变化都会引起测量结果的改变;(3)实验系统,时域系统能够测得组织体的时间分辨信息。3.介绍了描述光在高散射性生物组织中传输行为的扩散方程,通过解扩散方程可以得到光子密度的分布特征。然后利用COMSOL软件对二维圆和叁维圆柱模型进行了仿真,并且研究了边界条件对仿真结果的影响。4.选择脂肪乳液作为生物组织仿体,利用混沌激光作为检测光源。将透射信号与原始信号作互相关运算,计算出测量系统的时间点扩展函数。实验测得了混沌光穿过不同浓度脂肪乳液的时间点扩展函数,并利用差分路径长度因子定性地分析了脂肪乳液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差分路径长度因子与脂肪乳液的散射系数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董鹏展[10](2018)在《基于钛扩散制备Ti/LiNbO_3波导型光耦合片工艺与光学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耦合器是光纤通信中重要的光无源器件之一,随着光耦合器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和光纤通信发展中集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集成化、低损耗、易接入、能实现多路和小型化的波导型光耦合器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方向。钛/铌酸锂光波导是其中的研究热点。本课题以单晶铌酸锂和金属钛为原料,利用真空蒸镀法和金属内扩散技术制备钛/铌酸锂波导型光耦合片,通过研究蒸镀电流、基片温度和蒸镀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钛/铌酸锂复合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确定最佳真空蒸镀工艺参数,在此最佳工艺参数基础上,利用金属内扩散法制备钛/铌酸锂波导型光耦合片,研究扩散温度、扩散时间和钛膜初始厚度对钛/铌酸锂波导型光耦合片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光学性能的影响,得到钛/铌酸锂波导型光耦合片最佳的扩散工艺参数。以单晶铌酸锂为衬底材料,金属钛为蒸发源,采用真空蒸镀法制备钛/铌酸锂复合薄膜,经XRD、SEM、EDS、AFM、XPS等研究,得到真空蒸镀最佳工艺参数。制备的钛/铌酸锂复合薄膜存在少量氧化钛;通过拟合厚度与时间为:2.708 nm/1min。基于制备钛/铌酸锂复合薄膜最佳工艺参数,利用金属内扩散法制备钛/铌酸锂光波导,经XRD、SEM、EDS、AFM、XPS、拉曼光谱、棱镜耦合仪、外观等研究,得到金属钛扩散法制备钛/铌酸锂波导型光耦合片最佳工艺参数。利用Waveguide Loss Measurement Options 2010-WGL1测得钛/铌酸锂波导型光耦合片的传输损耗。研究发现制备的钛/铌酸锂波导型光耦合片截面元素组成主要是Ti、Nb和O叁种元素,波导表面到铌酸锂内部,钛元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增加与减少呈梯度分布,且扩散进入基底铌酸锂晶体内部的钛离子呈Ti~(4+)价态,钛扩散前后,铌酸锂基仍是单晶铌酸锂相(钛铁矿结构)。1540 nm波长下,钛/铌酸锂光耦合片导模数目为1,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有效折射率随扩散时间增加而呈增大趋势,随初始钛薄膜厚度增加而有增大趋势,最大有效折射率为2.2144。532 nm和448.2 nm波长下,钛/铌酸锂光耦合片分别存在叁个和四个模式折射率,采用逆WKB近似法得到耦合片径向一维定态的折射率梯度分布曲线,折射率从耦合片表面向内部单调递减,呈高斯分布。532 nm波长下,最优光耦合片的表面最大折射率为2.33238,表面折射率变化量为0.00843。不同样品的表面折射率变化的测量值大小对比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对比结果一致,除入射光波长外,扩散时间和钛薄膜初始厚度对耦合片表面射率变化量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扩散光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近红外光对于大多数生物样品具有较高的穿透深度,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化工、食品安全以及农产品等领域的无损检测,但是多局限于生物样品的光学性质测量,即光吸收测量.利用最新研制的近红外光扩散相关谱系统和采用脂肪乳作为生物样品的替代物,同时测量了国产30%脂肪乳的光学特性和动态特性,约化散射系数约为303 cm~(-1),吸收系数约为0. 037 cm~(-1),30%脂肪乳稀释为0. 85%(体积比)浓度后的布朗扩散系数约为8. 40×10~(-9)cm~2/s,根据Stokes-Einstein关系可推算出脂肪乳的颗粒半径约为253 nm;研究了脂肪乳随时间演化特性,在七天时间内约化散射系数上升106%,布朗扩散系数下降到63%,研究表明利用近红外扩散相关谱系统的光强衰减可以获得生物样品的光学特性(约化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利用光强随时间的波动可以获得生物样品的动态特性(布朗扩散系数),因此能够更加准确的测量生物样品的性质变化,为生物样品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扩散光学论文参考文献
[1].孙佳,李晓婷,张来运,杨磊,李竹林.扩散加权成像与光学成像评价小鼠胃癌移植瘤体内动态变化[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2].王德田,吕恒星,高鹏,李生福,朱礼国.利用近红外扩散相关谱同时测量生物样品光学特性和动态特性[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3].顾梦涛,宋祥磊,张彪,唐志永,许传龙.基于波动光学的显微光场成像点扩散函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4].佟珊珊.基于稳态辐射传输方程的扩散光学层析成像的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5].黄钦.皮层扩散性抑制影响双侧皮层感觉响应的光学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6].J.E.Gunther,E.A.Lim,H.K.Kim,M.Flexman,M.Altoé.动态扩散光学层析成像技术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反应[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
[7].徐睿.基于光学诊断与图像处理技术的乙醇汽油扩散火焰研究[D].江苏大学.2018
[8].吕高旗.扩散光学成像硬件系统构建与性能测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9].王亚东.混沌激光相关法实现扩散光学成像中时间点扩展函数的测量[D].太原理工大学.2018
[10].董鹏展.基于钛扩散制备Ti/LiNbO_3波导型光耦合片工艺与光学性能优化[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