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转换论文-资虹,朱苏静,张辛皎

学分转换论文-资虹,朱苏静,张辛皎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分转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伊拉斯莫斯计划,学分转换和累积

学分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资虹,朱苏静,张辛皎[1](2019)在《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在构建跨国学分转换和互认体系方面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本文尝试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视角审视我国高等教育学分转换制度的实施策略与机制保障,探索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新路径。(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周毅[2](2019)在《本科生海外短期研修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初探——以“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开始参与海外研修,本文以"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项目"为例,对本科生参加海外研修回国后的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做一个初步探索,希望能为今后高校在制订学校相关管理规定的时候以及推广新的短期海外交流项目提供些许建议与参考。(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78期)

孙昭磊,冯琳[3](2019)在《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系统:发展历程、运行机制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创立于1989年的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系统经历了萌芽、确立、推广和完善四个阶段,从仅具有转换单一功能发展到具有转换与积累双重功能,从只为高等教育服务拓展到为终身教育服务,在欧盟教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分析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系统的运行机制,剖析其关键要素、运行流程、证明文件等,对于中国区域学分银行的建设具有如下启示:加强法律政策保障、着眼组织保障、强化校际合作、开发系统平台和完善核心要素。(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洋[4](2019)在《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无缝对接的实现机制——学分转换模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无缝对接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实施学分转换制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专本贯通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该联合本科院校深入分析实践学分转换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探寻最佳的学分转换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分转换制度体系和策略,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本文来源于《新疆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江颖,周立军[5](2019)在《基于学分转换的高职本科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美国社区学院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本科作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又要彰显高等教育的开放性。运用调查法统计了2012年以来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中的高职本科分段培养"3+2"和高职本科联合培养"4+0"项目的实施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比较法深入剖析了美国社区学院基于学分转换的转学情况,从而总结出我国高职本科课程设置策略,提出构建基于学分转换的高职本科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想。(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9年26期)

赵涛[6](2019)在《中外高校学分转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与日俱增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寄希望于与外校通过联盟与合作的形式,吸收更多力量壮大自身实力。借助学分转换机制能够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和互补,实现对教育资源的统筹安排和高效利用。鉴于此,文章针对中外高校学分转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从多个层面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诉求、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进步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4期)

杨扬,郁青[7](2019)在《海南高校国际交流项目学分转换现状与改进建议——以海南某高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国际交流项目日益增多,学分转换是国际交流项目中的重点难点,也是较容易出现混乱的领域。此论文以海南某高校为例,探讨现阶段学分转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海南高校国际交流项目学分转换的建议,提供符合海南高校国际交流项目现阶段情况的、可操作性强的学分转换对策,使今后的学分转换更加有序、规范和高效。(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03期)

曹柏营[8](2018)在《基于资历架构的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学分转换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资历架构模式探索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分转换机制,通过基于资历名册的网络课程数据库、质量保证机制、行业资历级别标准和过往资历认可机制等学分转换机制的建立,保障学分累积的质量,实现不同类型教育学分互认、自由转换,为终身教育"立交桥"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提供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林璐[9](2018)在《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体系在德国的实施经验及其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学分积累和转换体系已经在欧盟实施了二十多年,为推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做出了极大贡献,是成熟的学分制度典范。作为欧洲的教育强国,德国从一开始就积极推动ECTS在本国高校的实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分析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体系在德国的实践情况及其积极效果和存在问题,揭示其对我国学分制改革与发展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8年12期)

刘文社,于祥,唐瑞海[10](2018)在《职业技术院校校本学分转换体系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要求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性。为了在保证基本培养规格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形式选择,职业技术院校内部需设计一套将不同学习成果转化的学分转换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运行体系构成,通过学分认定的范围的确定,流程规范、平台构建等,可以方便实现不同学习成果的标准化转换。(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8年10期)

学分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新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开始参与海外研修,本文以"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项目"为例,对本科生参加海外研修回国后的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做一个初步探索,希望能为今后高校在制订学校相关管理规定的时候以及推广新的短期海外交流项目提供些许建议与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分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1].资虹,朱苏静,张辛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的启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

[2].周毅.本科生海外短期研修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初探——以“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项目”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3].孙昭磊,冯琳.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系统:发展历程、运行机制及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刘洋.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无缝对接的实现机制——学分转换模式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9

[5].江颖,周立军.基于学分转换的高职本科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美国社区学院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6].赵涛.中外高校学分转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青年.2019

[7].杨扬,郁青.海南高校国际交流项目学分转换现状与改进建议——以海南某高校为例[J].长江丛刊.2019

[8].曹柏营.基于资历架构的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学分转换机制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9].林璐.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体系在德国的实施经验及其借鉴意义[J].高教探索.2018

[10].刘文社,于祥,唐瑞海.职业技术院校校本学分转换体系设计[J].科教导刊(下旬).2018

标签:;  ;  ;  

学分转换论文-资虹,朱苏静,张辛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