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旅游流论文-郭茜雅

入境旅游流论文-郭茜雅

导读:本文包含了入境旅游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京沪,空气质量,入境旅游流,VAR模型

入境旅游流论文文献综述

郭茜雅[1](2019)在《空气质量对京沪入境旅游流的对比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质量是影响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京沪两地的空气质量和入境旅游游客的月度数据为例,建立两地空气质量指标和入境旅游之间的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分别分析了京沪两地的空气质量对入境旅游的动态冲击作用。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较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对其入境旅游的影响作用微乎其微,而上海市的入境旅游状况受到其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较大。研究得出:空气污染和入境旅游之间不是简单的负面影响关系,而是因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有不同的动态冲击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针对京沪两地的管理措施以促进两地的入境旅游发展。(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黄子奇[2](2019)在《泛珠叁角区域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入境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区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入境旅游的供给水平。二者的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入境旅游的发展水平将会持续提升,对于地区经济的意义也越来越大。探索入境旅游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对扩大入境旅游市场份额、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泛珠叁角区域九省(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2001~2016年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两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展开了研究。首先测算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从时序变化上对其分别展开了分析。然后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视角对其时序变化与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分析。采用标准差与变异系数测度了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最后为明晰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泛珠叁角区域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泛珠叁角区域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呈现平稳提升的态势。入境旅游流综合评价值由2001年的0.1554上涨到2016年0.3302,增长幅度为112%。区域经济综合评价值由2001年的0.1066提升至2016年的0.4594,提升幅度达331%。(2)泛珠叁角区域耦合协调度呈历时性波动上升的态势,整体平均值由2001年的0.2398上升至2016年的0.4352,上升幅度为81%,协调程度上升两个等级,由失调类的中度失调上升到过渡类的濒临失调。随着时间的演化逐渐形成了东南部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度高,西部次之,贵州、江西形成“中部塌陷”的空间格局。(3)泛珠叁角区域耦合协调度的绝对差异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标准差在研究期内增长了62%。耦合协调度的相对差异则呈缓慢下降的趋势,研究期内的下降幅度为10.3%,表明研究期内泛珠叁角区域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有所缩小。(4)泛珠叁角区域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非显着性的离散状态,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散程度有所加大。耦合协调度的全局Moran’s I指数在2001、2006、2011、2016年四个年份均为负数,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全局Moran’s I指数的绝对值有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字形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高雪琴,梁旺兵[3](2019)在《甘肃省入境旅游流流质与流量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甘肃省2006-2017年入境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接待人数统计数据,提出了甘肃省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演化的特征;将甘肃省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演变进行匹配度研究;结果表明:流量指数整体增加,但部分时间点或时间段内有所下降;下降原因,一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二是甘肃省旅游产品存在缺少创新,旅游魅力下降;甘肃省整体上旅游流质量欠佳,流质指数趋于下降,原因在于入境旅游开发理念上重视规模忽视效益,开发举措上新型的休闲度假类、专题类产品和项目不足,观光类产品过剩,产业消费链条狭窄,旅游供需不匹配,导致经济效益问题严重。(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高雪琴,雷金瑞,马耀峰[4](2019)在《甘肃省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为甘肃省入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基于地域经济因素,以入境旅游流和区域经济体系为研究目标,借助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创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体系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因素的耦合协调关联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006-2015年,甘肃省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体系的耦合协调度趋向平稳发展形势,耦合协调等级程度逐渐由失调向协调过渡,经济发展水平对两者耦合协调度的限制效用较为明显。因此,文章提出甘肃省要遵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旅游+"时代,更要强化创新,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提升外贸依存度,进一步推动甘肃省入境旅游流地区域经济体系朝着优质协调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谢霞[5](2019)在《新疆入境旅游流时空特征与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1-2015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入境旅游流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绝对集中指数、首位度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进行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时空动态演化及空间一致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入境旅游流流质和流量整体上表现为上升的趋势,演化特征以2007年为分界点分为两个阶段;在入境旅游流流量方面,新疆各地、州、市的绝对差异越来越大;在入境旅游流流质方面,仅乌鲁木齐市始终为优质旅游流,其他各地、州、市均存在波动现象,但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整体来看,新疆各地、州、市入境旅游流流量和流质的空间一致性结构正在向良性方向发展,但入境旅游发展的类型和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勇智,肖杰[6](2018)在《2002—2016年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2—2016年中国入境旅游的情况,采用游客密度指数和流质指数两个评价指标,对我国入境旅游流时空分布进行分析,为入境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入境旅游流始终保持着"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中国入境旅游流形成"叁核集聚"优势,京津地区、江浙沪地区以及粤闽地区游客密度和流质高于其它地区。中国入境旅游流的游客密度和流质之间存在着空间错位现象。(本文来源于《商洛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公为[7](2018)在《“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1999!2016年入境旅游人数、收入及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等数据,基于流量、流质、流速指数以及数理统计指标,对"万里茶道"沿线8省区入境旅游流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沿线省区入境旅游流流量逐渐提升,但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沿"万里茶道"线路呈现出"W"形轨迹,福建、湖南、湖北和内蒙古为沿线流量高点。第二,沿线省区入境旅游流流质演化表现不一,福建、湖北、内蒙古为流质提升,江西、湖南、河南为流质下降,河北和山西为流质稳定;在空间分布上各省区流质整体偏低,除福建外,其余省区均属于低质旅游流。第叁,沿线省区入境旅游流流速的演化表现为两种情况,福建、湖北、河北、山西、内蒙古表现为流速下降,江西、湖南、河南表现为流速加快;在空间分布上各省区流速表现不规则,只有福建的流速始终保持最低。第四,在此基础上,基于流量、流质和流速指标的均值排序,将沿线省区入境旅游流划分为四种类型:即高流量!高流质!低流速、高流量!高流质!高流速、低流量!低流质!低流速和低流量!低流质!高流速。(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8年06期)

王永明,王美霞,吴殿廷,李瑞[8](2018)在《基于ZINB模型的中国省域间入境旅游流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国境内区域之间入境旅游流的影响因素研究薄弱。文章基于重力模型原理,从流出省特征、流入省特征、流出省—流入省空间关系特征叁类因素出发,利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ZINB)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间入境旅游流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影响中国省域间入境旅游流的因素包括:流出省的入境旅游经济规模和入境游客消费水平;流入省的航空通达性水平;流出省和流入省的空间距离。而流入省的旅游资源、接待能力、国外经济联系等因素不对省域间入境旅游流产生显着影响。研究认为,应加强省域间入境旅游合作,注重航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省域间捆绑式营销等提升入境旅游绩效。(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8年11期)

秦静,李郎平,唐鸣镝,孙岩,宋昕芮[9](2018)在《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北京市入境旅游流空间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作为现代旅游目的地的一种重要类型,在集聚旅游发展要素、塑造城市休闲空间、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城市旅游流是城市旅游要素关联、空间组织的路径,对于城市交通组织方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休闲旅游产业布局等方面影响越来越大。本文立足城市内部微观尺度,以入境旅游流空间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Flickr API接口获取了2004-2015年北京市范围内全部带有地理信息的照片及其属性信息,通过构建的数据清洗方法控制初始数据质量,建立基础数据库,使用密度聚类(P-DBSCAN)、马尔科夫随机链等方法探索入境游客热点区域空间分布格局、流动空间特征。结果显示:(1)北京市历史城区(2环之内区域)、中心城区(2环至5环之间区域)以及郊区(5环之外区域)的旅游热点区域(AOI)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其中历史城区AOI呈现出与景区、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空间重迭的趋势,各热点区域边界模糊,复合连绵成片。中心城区AOI集聚与城市功能区密切相关,具有明确的城市功能取向。郊区AOI基本与旅游景点一致,没有向景区外部延伸;(2)传统历史文化类AOI访问热度占有绝对优势,商业购物休闲AOI及现代城市功能AOI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3)强入境旅游流主要集中在历史城区内部AOI之间,以及中心城区的西北部与东部区域内部AOI之间,郊区AOI之间没有较强的旅游流,北京市入境旅游流整体呈现以历史城区为中心,放射性分布的框架;(4)各区域AOI之间均有较次一级旅游流联系,北京市入境旅游流形成了初步的网络结构。(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陈霞[10](2018)在《湖南省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来华旅游已成为国外居民的重要选择,因此,入境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的份额随之增加。旅游产业自身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带动性,其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探讨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内在协调关系,对于促进区域旅游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基于耦合协调理论,构建湖南省2001-2015年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模型,剖析两大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机理,揭示湖南省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洞悉两大系统之间的发展动态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时间序列上,湖南省入境旅游流综合发展指数在3个时段的均值分别为0.1854、0.3618与0.5269,标准差系数均值为0.0233、0.0331与0.0689,表明湖南省入境旅游流总体呈大幅上升走势,但其各地市之间的相对差异处于发散状态;在空间格局上,入境旅游流综合发展水平呈典型的不均衡分布,大致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梯度格局。(2)在时间维度上,湖南省在3个研究分段的均值分别为0.4194、0.6052、0.8217,标准差系数值均值为 0.7802、0.6867 和 0.4968,说明湖南省市域经济发展差距呈收敛态势。在空间维度上,湖南省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大致呈由东向西递减的差序分布格局。(3)从时间发展轴来看,两大被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D从2001年的0.1587跃升至报告期的0.7076,反映出两大系统均向良性有序状态演变。在空间尺度上,研究对象的耦合协调程度等级由研究基期的严重失调过渡为中级协调,总体上区域由失调向协调良性转化。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结合两大被研究系统存在的非优质协调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如挖掘特色旅游资源,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引导入境旅游发展,升级旅游产业结构;助推湖南经济增长,统筹区域有序发展;优化入境旅游环境,实现系统协调共生。以期为促进湖南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有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入境旅游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入境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区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入境旅游的供给水平。二者的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入境旅游的发展水平将会持续提升,对于地区经济的意义也越来越大。探索入境旅游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对扩大入境旅游市场份额、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泛珠叁角区域九省(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2001~2016年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两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展开了研究。首先测算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从时序变化上对其分别展开了分析。然后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视角对其时序变化与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分析。采用标准差与变异系数测度了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最后为明晰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泛珠叁角区域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泛珠叁角区域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呈现平稳提升的态势。入境旅游流综合评价值由2001年的0.1554上涨到2016年0.3302,增长幅度为112%。区域经济综合评价值由2001年的0.1066提升至2016年的0.4594,提升幅度达331%。(2)泛珠叁角区域耦合协调度呈历时性波动上升的态势,整体平均值由2001年的0.2398上升至2016年的0.4352,上升幅度为81%,协调程度上升两个等级,由失调类的中度失调上升到过渡类的濒临失调。随着时间的演化逐渐形成了东南部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度高,西部次之,贵州、江西形成“中部塌陷”的空间格局。(3)泛珠叁角区域耦合协调度的绝对差异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标准差在研究期内增长了62%。耦合协调度的相对差异则呈缓慢下降的趋势,研究期内的下降幅度为10.3%,表明研究期内泛珠叁角区域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有所缩小。(4)泛珠叁角区域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非显着性的离散状态,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散程度有所加大。耦合协调度的全局Moran’s I指数在2001、2006、2011、2016年四个年份均为负数,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全局Moran’s I指数的绝对值有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字形发展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入境旅游流论文参考文献

[1].郭茜雅.空气质量对京沪入境旅游流的对比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2].黄子奇.泛珠叁角区域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高雪琴,梁旺兵.甘肃省入境旅游流流质与流量演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高雪琴,雷金瑞,马耀峰.甘肃省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谢霞.新疆入境旅游流时空特征与演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9

[6].王勇智,肖杰.2002—2016年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J].商洛学院学报.2018

[7].王公为.“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化研究[J].前沿.2018

[8].王永明,王美霞,吴殿廷,李瑞.基于ZINB模型的中国省域间入境旅游流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8

[9].秦静,李郎平,唐鸣镝,孙岩,宋昕芮.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北京市入境旅游流空间特征[J].地理学报.2018

[10].陈霞.湖南省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标签:;  ;  ;  ;  

入境旅游流论文-郭茜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