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现代性论文-王国猛,李丽,赵曙明

农民工现代性论文-王国猛,李丽,赵曙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民工现代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雇佣关系模式,传统性,现代性

农民工现代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猛,李丽,赵曙明[1](2019)在《雇佣关系模式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874名新生代农民工及其直接上司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雇佣关系模式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的影响,以及传统性与现代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雇佣关系模式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水平差异显着,其中,相互投入型雇佣关系模式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水平最高,其次是过度投入型,准交易契约型最低;传统性与现代性在相互投入型、准交易契约型雇佣关系模式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在过度投入型、投入不足型雇佣关系模式下调节作用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金玲,刘晓梅,陈冬[2](2019)在《新生代农民工现代学徒制职业培训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生代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中,试点现代学徒制培育模式是一种有益尝试。现代学徒制培育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一种成功的模式,其培训模式契合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培训特点,满足企业、学校、学徒的需要。该培训模式的试行对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必须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的制度和管理机制、建立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培训模式、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创新创业激励和服务机制。(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姜乐军[3](2018)在《现代学徒制与农民工“现代性”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民工"现代性"构建的主要障碍在于市民化过程中边缘人困境及职业教育与"现代性"培育之间的错位。现代学徒制所基于的情境性、实用性和交互性的现代知识认识论,依据的人本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的教育哲学以及强调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与文化素养教育的模块化整合,对于构建学徒"现代性"具有显着效果。通过引入现代学徒制并探索其在教育制度、学制形式、专业设置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可行性路径来促进农民工完成"现代性"培育。(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8年12期)

袁潇[4](2018)在《“准现代性”:手机使用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机与用户的交互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自我叙事系统。依托手机的各类社交网络服务让原本沉默的新生代农民工得以自我表达,以当事人身份自我叙事个人经历,或是作为草根群体中的一员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性觉知与规划,恢复他们在城市生活工作受到抑制的个体性和自主性。手机的拍照功能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观展/表演的对象,在日常生活的互动中身体的实际嵌入是维持连贯的自我认同感的基本途径。新生代农民工在其间能够获得自我的社会身份认同,或是扮演全新的社会角色,现实身份与虚拟身份的交织并存形成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陈元园[5](2016)在《城市经历影响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形成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机制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农民工问题的长期存在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和社会健康运行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农民工问题也是社会学应该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工问题逐渐由农民工的生存权向发展权转变,农民工群体市民化的意愿也日渐凸显,特别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市民化的意愿更为强烈。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因此,农民工个人现代化的问题也应当值得关注,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和速度。城市经历是农民工获得个人现代性最快捷且最方便的途径,也是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形成的必要条件。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以往对农民工个人现代性研究比较少,主要是从农民工个人现代性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政策建议作出的分析,缺乏对农民工城市经历如何影响其个人现代性获得的过程及具体作用方式的研究。本文将农民工的城市经历看作是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形成的必要非充分条件,通过对J医院的护理员群体的个人现代性获得进行定性分析,然后与建筑农民工、工厂制农民工的个人现代性获得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叁者现代性程度的差异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时期农民工社会政策下农民工个人现代性的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由此提出促进农民工现代化的一般机制。本文认为,农民工的城市经历使其能够建立起适应城市生活的现代性社会资本并获得身份认同才能实现个人现代性,其中,现代性社会资本和身份认同是城市经历影响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形成的中介因素。因此,本文认为,促进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发展应该从促进农民工建构适应城市社会的现代性社会资本、转变农民工身份认同和加强农民工个人现代性文化规训叁大主要方面入手。本文运用的分析资料和调查数据来源于笔者在J医院对护理员群体、医护人员、老年人及老年人家属所做的为期四个月的田野调查以及问卷调查,还包括J医院提供的一切可以获得的文献资料,如老年人病历、医用测量量表、医院管理制度等。(本文来源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期刊2016-03-01)

郭良婧,张晓东[6](2016)在《农民工移民视角下城乡文化的现代性冲突与弥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移民问题引发当前我国城乡文化的冲突问题。传统的城乡二元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当下我国城乡文化冲突的实质,因为主导当前我国城乡文化关系走向的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技术理性。从"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化主客体的分立导致城市文化内部的异化,才能深入其中窥视城乡文化冲突的深层情形。城乡文化现代性冲突的弥合,需要建立现代公民身份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借助我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城市空间中建构城乡文化的交流机制,不仅是对现代性异化文化的防范,也是对城乡文化的保护。(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张春龙[7](2015)在《现实性与现代性:农民工与土地的关联性及其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虽然已经走出了农村,但他们与土地在法律上和利益上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使农民工虽然已经完全成为依靠工资性收入的产业工人,但他们仍以各种方式保留着自己的土地。未来农民工对土地的选择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留居城市或回归农村的选择,这也成为区分农民工现代性与传统性的标志性内容。但农民工的恋土情结与市民化、保留土地与工业化本身存在一定的悖论。处理好农民工与土地的关系,有利于他们现代性的获得。(本文来源于《求实》期刊2015年11期)

张红霞,江立华[8](2015)在《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传统性断裂与现代性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生存的需要由农村来到城市就业,远离乡村文化场域,脱离农村生活实践,造成这一群体传统性的断裂。城市生活的边缘地位、非正规的就业部门、社会交往的隔离等一系列社会结构的安排使得这一群体的现代性呈碎片化的特征。传统性的断裂与现代性的碎片化将最终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未来。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性既需要增强这一群体的生存(本文来源于《党政视野》期刊2015年Z1期)

张红霞,江立华[9](2015)在《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传统性断裂与现代性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生存的需要由农村来到城市就业,远离乡村文化场域,脱离农村生活实践,造成这一群体传统性的断裂。城市生活的边缘地位、非正规的就业部门、社会交往的隔离等一系列社会结构的安排使得这一群体的现代性呈碎片化的特征。传统性的断裂与现代性的碎片化将最终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未来。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性既需要增强这一群体的生存资本,又需要在政策上推进这一群体的城市融入和现代性生成。(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王佩[10](2015)在《个人现代性对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购房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作为拥有扩大内需无限潜力的城镇化建设无疑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表示,解决好现有“叁个1亿人”问题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财富的主力军。而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中国农民中有文化的年富力强的群体,他们顺利完成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农民工向市民转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购房这一需求。现今,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大城市面临着众多阻力,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怀有新的“城市梦”,即在县城或集镇居住。小城镇对于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具有明显优势,在城镇购房逐渐成为趋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深受现代文化影响,这期间改变的不仅是地域空间、社会角色,更是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新生代农民工渐渐培养出适应现代文明发展的价值观,即现代性人格。本文拟通过对江西、广州等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研究,分别考察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对消费认同及城镇住房消费的影响。分析得出具有高“现代性人格”的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购房意愿更强,消费认同在个人现代性的“消费取向”维度对城镇住房消费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独立自顾、乐观进取和平权开放叁维度对城镇住房消费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文章进一步丰富了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对其消费行为的研究,完善了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购房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学院》期刊2015-06-08)

农民工现代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新生代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中,试点现代学徒制培育模式是一种有益尝试。现代学徒制培育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一种成功的模式,其培训模式契合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培训特点,满足企业、学校、学徒的需要。该培训模式的试行对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必须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的制度和管理机制、建立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培训模式、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创新创业激励和服务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民工现代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国猛,李丽,赵曙明.雇佣关系模式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调节作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金玲,刘晓梅,陈冬.新生代农民工现代学徒制职业培训模式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9

[3].姜乐军.现代学徒制与农民工“现代性”的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

[4].袁潇.“准现代性”:手机使用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陈元园.城市经历影响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形成的机制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

[6].郭良婧,张晓东.农民工移民视角下城乡文化的现代性冲突与弥合[J].甘肃社会科学.2016

[7].张春龙.现实性与现代性:农民工与土地的关联性及其走向[J].求实.2015

[8].张红霞,江立华.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传统性断裂与现代性重塑[J].党政视野.2015

[9].张红霞,江立华.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传统性断裂与现代性重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

[10].王佩.个人现代性对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购房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

标签:;  ;  ;  ;  

农民工现代性论文-王国猛,李丽,赵曙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