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蘖动态论文-梅亚林,杨大柳

分蘖动态论文-梅亚林,杨大柳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蘖动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蘖肥,南粳9108,产量,茎蘖动态

分蘖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梅亚林,杨大柳[1](2019)在《水稻机直播条件下减施分蘖肥对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分蘖肥减量施用对机直播水稻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特开展了分蘖肥减量、减次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不施分蘖肥,水稻总叶片数减少,每穗总粒数显着减少,产量明显降低;分蘖肥减量并一次性施用处理的水稻总叶片数与常规施肥无明显差异,成穗率和结实率有一定提高,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略有下降,最终产量较常规施肥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金芝辉,柴有忠,王起[2](2019)在《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甬优7850分蘖动态与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超级稻甬优7850为材料,研究了4种移栽密度(11.25万、15.00万、18.75万、22.50万丛·hm~(-2))和3种施氮量(纯氮180、225、270 kg·hm~(-2))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最高苗数逐渐增加,有效穗数先增后减;成穗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每穗总粒数、结实率随着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产量随着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增加到一定水平后保持稳定。根据试验结果,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性状有显着影响,在密度18.75万丛·hm~(-2)、施纯氮量225 kg·hm~(-2)的条件下有利于甬优7850获得高产。(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田广丽,周毅,孙博,张瑞卿,周新国[3](2018)在《氮素及栽培密度影响水稻分蘖动态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氮水平及栽培密度对水稻分蘖动态的影响,进而通过适宜的施肥与栽培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来调控水稻高产群体的建成,以期为减少水稻生产上的氮肥用量、降低农业生产中因氮肥过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的早熟晚粳稻‘镇稻11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营养液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N 0、90、180、270、360kg/hm~2 5个水平(N0、N90、N180、N270、N360);副处理设置高栽培密度32.5×10~4 hill/hm~2(HD)和低密度25.5×10~4 hill/hm~2(LD)两个水平。室内营养液培养试验主处理设置N 5、40、80 mg/kg 3个水平,副处理设置每箱12、24株两个移栽密度。连续记录水稻分蘖期定植植株分蘖数,测定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相应指标,分析氮水平、栽培密度对干物质生产能力、干物质向叶片茎鞘的分配特征、茎鞘碳氮浓度、群体净光截获率、根系形态特征等生理生态参数的影响,并计算了两者的交互作用。【结果】相同氮水平时,与LD相比,HD条件下水稻提早达到单位面积最大有效分蘖数,且HD条件下N180时,单位面积的有效分蘖数达到最大,约290个/m~2。在分蘖中期,各处理水稻的分蘖特征已表现出显着差异,本阶段植株的生长特性将持续影响其下一阶段的分蘖能力,最终导致群体的差异。因而本文着重以水稻分蘖中期的生长特征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分蘖速率或分蘖数与叶、鞘相对生长速率,干物质向叶片的分配比例,鞘氮浓度,群体净光截获率,不定根数目、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鞘碳氮比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鞘碳浓度、根系总长、根尖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着。【结论】氮水平及栽培密度通过调控水稻干物质生产能力、干物质分配比例、植株养分浓度、地上部群体对光能的利用及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水稻的分蘖能力。本试验条件下,相同氮水平时,LD(25.5×10~4 hill/hm~2)的水稻个体生长优于HD(32.5×10~4 hill/hm~2)的;但对于群体而言,高栽培密度更利于高产水稻群体的建立,其对应需氮水平约为180 kg/hm~2,低于低栽培密度条件下的需氮水平。(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明聪,史国庆,战英策,何松榆,金喜军[4](2018)在《不同施肥模式与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于2015年在黑龙江省大兴农场进行,以龙粳36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3种施肥模式(A1:常规高产施肥模式;A2:养分优化管理模式;A3: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和3种种植密度[B1:26.7 cm×13.3 cm(28穴/m~2);B2:30 cm×10 cm(33穴/m~2);B3:26.7 cm×10.0 cm(38穴/m~2)],研究该地区不同施肥模式与种植密度对水稻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养分优化管理模式(A2)的分蘖成穗率高于同密度的其他2个处理,增加幅度为0.18%~11.36%,穗数增加2.01%~10.90%(P<0.05),产量增加6.15%~10.10%(P<0.05);在相同施肥模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分蘖数呈降低趋势,穗数增加,穗长、穗粒数和结实率减少,产量表现为30 cm×10 cm(B2)处理高于其他处理,增产幅度为1.88%~12.40%。综合分析表明,水稻龙粳36采用插秧密度为30 cm×10 cm(33穴/m~2),配合养分优化管理模式进行施肥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张小伟[5](2017)在《玉米分蘖与产量之间的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玉米分蘖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内在因素,由玉米品种特性决定,其次是外在因素,由播期、土壤条件、施肥水平高低等决定;但分蘖对玉米产量是否有影响及影响大小定论不一,笔者就以上问题在2015~2016年做了调查研究,发现玉米分蘖对玉米产量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增产作用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农村科技》期刊2017年10期)

王斌,周永进,许有尊,陈刚,胡琪峰[6](2017)在《不同淹水时间对分蘖期中稻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裁定植试验,研究了中稻(徽两优6号、两优1128)在分蘖末期受不同淹水时间胁迫后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并同时考察了其产撬结构。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两个品种水稻生育期推迟,始穗到齐穗历时增加,且随淹水时间的增加而延长;淹水后短期内植株株高降低,但成熟前7 d时淹水2 d、4 d的处理株高反而略高于对照;植株绿叶数、绿叶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和相对叶绿索含量(SPAD值)均随淹水胁迫加重而显着减少(淹水2 d处理植株根系活力升高);但经过恢复生长,淹水胁迫后20d,各淹水处理SPAD值已和对照非常接近,并且一直保持到成熟前7 d,其他各指标数值在轻度淹水胁迫(淹水2 d和4d)下和对照接近而无显着差异,重度淹水胁迫(淹水6 d、8 d和12d 下)和对照差距缩小,成熟前7 d,由于淹水胁迫早衰严重而差距重新拉大;两个水稻品种减产幅度均随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加剧,淹水6 d处理的产量已经降至对照的50%左右,产量下降的原因是总粒数减少、空秕粒数增加和结实率降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安徽水稻与稻作技术论文汇编》期刊2017-08-17)

徐士库,鲁伟林,霍二伟,扶定,申关望[7](2017)在《嘉糯Ⅰ优721不同栽培密度下分蘖动态及成穗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杂交糯稻新组合嘉糯Ⅰ优721为试验材料,设15.0万、22.5万、30.0万、37.5万穴/hm~24个栽插密度,研究该品种在不同栽插密度下的分蘖动态及成穗规律,考察分析穗粒结构特点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得出栽插密度为22.5万穴/hm~2时嘉糯Ⅰ优721最适宜协调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分蘖能力最强,成穗率最高,能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7年04期)

冯伟东,马建平,曾宝安,王淑梅,王晓萍[8](2017)在《宁夏稻作区水分胁迫对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分蘖能力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条件越好,水稻分蘖能力越强,收获穗数越多,产量越高;全生育期间歇灌溉和胁迫灌溉对水稻分蘖能力以及产量均有较大影响。在宁夏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轮作面积、延长轮作周期等措施压减控制水稻种植面积,保证有限的水资源能够充分灌溉一定面积的水稻,并通过完善改进水利设施,达到减少渗漏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7年03期)

李惠珠,刘朝东,傅荣富,陶计叁,蔡志鑫[9](2017)在《不同栽插苗数和密度对华航31号群体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超级稻品种华航31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栽插苗数(A)与种植密度(D)配置方式下的水稻群体分蘖动态及产量特征,寻求适合华航31号的最佳种植模式,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结果表明:在每穴插植苗数相同的条件下,分蘖增长和消减速度为D1>D2>D3,在种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分蘖增长和消减速度为A6>A4>A2>A1;不同的插植苗数和种植密度配置处理对华航31号的产量均有显着或极显着的影响,影响效应为A>D>A×D,其中每穴栽插苗数为2苗、种植密度为24万穴/hm2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6584.0kg/hm2。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适当减少栽插苗数,合理密植,更有利于协调群体和个体的关系,发挥华航31号高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徐士库,鲁伟林,霍二伟,扶定,申关望[10](2017)在《不同栽插密度下嘉糯Ⅰ优721的分蘖动态及成穗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系杂交糯稻嘉糯Ⅰ优72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下的分蘖动态变化及成穗规律,分析了穗粒结构特点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为22.5万穴/hm~2时最高茎蘖数适宜,成穗率最高,较好地协调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能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7年01期)

分蘖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超级稻甬优7850为材料,研究了4种移栽密度(11.25万、15.00万、18.75万、22.50万丛·hm~(-2))和3种施氮量(纯氮180、225、270 kg·hm~(-2))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最高苗数逐渐增加,有效穗数先增后减;成穗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每穗总粒数、结实率随着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产量随着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增加到一定水平后保持稳定。根据试验结果,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性状有显着影响,在密度18.75万丛·hm~(-2)、施纯氮量225 kg·hm~(-2)的条件下有利于甬优7850获得高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蘖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1].梅亚林,杨大柳.水稻机直播条件下减施分蘖肥对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9

[2].金芝辉,柴有忠,王起.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甬优7850分蘖动态与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

[3].田广丽,周毅,孙博,张瑞卿,周新国.氮素及栽培密度影响水稻分蘖动态的机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

[4].张明聪,史国庆,战英策,何松榆,金喜军.不同施肥模式与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5].张小伟.玉米分蘖与产量之间的动态分析[J].农村科技.2017

[6].王斌,周永进,许有尊,陈刚,胡琪峰.不同淹水时间对分蘖期中稻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C].安徽水稻与稻作技术论文汇编.2017

[7].徐士库,鲁伟林,霍二伟,扶定,申关望.嘉糯Ⅰ优721不同栽培密度下分蘖动态及成穗规律研究[J].杂交水稻.2017

[8].冯伟东,马建平,曾宝安,王淑梅,王晓萍.宁夏稻作区水分胁迫对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7

[9].李惠珠,刘朝东,傅荣富,陶计叁,蔡志鑫.不同栽插苗数和密度对华航31号群体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7

[10].徐士库,鲁伟林,霍二伟,扶定,申关望.不同栽插密度下嘉糯Ⅰ优721的分蘖动态及成穗规律[J].中国种业.2017

标签:;  ;  ;  ;  

分蘖动态论文-梅亚林,杨大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