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食品原产地溯源技术研究
1引言
食品市场的全球化以及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是如此,这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对于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标志性地理产品的认定格外严格,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特别是对于标志性地理产品的认证和确认,对于食品质量和食品技术规范,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和综合性的研判,对于食品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食品原产地溯源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食品原产地溯源概述
“溯源性”生产系统早在19世纪就被应用于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全过程管理。2000年开始,产地溯源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动/植源性食品------如水果、蔬菜、谷类、牛奶、肉类等。由于溯源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溯源体系的不断完善,欧盟各国已建立了多个产地溯源制度。欧盟1760/2000法规明确规定,肉和含肉20%的产品必须注明其产地来源。法国制定了AOC系统,以实现葡萄酒质量控制和产地溯源。欧盟正式启动的食品名称保护计划旨在从地域水平上保护食品名称。2004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就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提出了初步的定义,我国新修订的《商标法》也明确指出原产地证明商标受法律保护。食品的产地溯源有利于保护原产地,保护地区名牌,保护特色产品,确保公平竞争,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特别是对于转基因食品、农药残留食品,以及其他化学性物理性污染食品,禁止流通进入市场。此外还可将这种可追溯性,延伸到农药、化肥、种子、农田、林木、苗木、果树、中药材等,进一步扩大范围。采用这种方式,对于食品安全性和质量保证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3食品溯源技术的研究方法
产地溯源技术主要是探寻表征不同地域来源食品的特异性指标,包括同位素含量与比值、元素含量、化学成分含量、动物遗传图谱、微生物图谱、感官特性、挥发性成分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3.1稳定同位素指纹技术与方法
指纹分析是用于食品产地溯源的主要技术。自然界中的生物体不断经历与外界环境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过程,如蒸发和冷凝、结晶和溶化、吸收和解吸、扩散和热扩散等。如87Sr/86Sr、Pb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18O/16O和2H/1H与地域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15N/14N与土壤环境和农业施肥密切相关,13C/12C与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有关。
天然同位素丰度的测定首先能提供植物“类型”(C、N同位素比值)以及地域来源(H、O、Sr等同位素比值)。同位素的组成差异携有环境因子的信息,反映生物体所处的环境条件。
同位素组成是生物体的一种“自然指纹”,不随化学添加剂的改变而改变,能为食品溯源提供一种科学的、独立的、不可改变的以及随整个食品链流动的身份鉴定信息。
动物饮用水中的2H和18O含量与动物产品(牛奶、黄油和奶酪)中有机物质内的2H和18O含量呈明显相关性。
在食品的产地溯源中,δ13C、δ15N、δ18O、δ34S、δ87Sr是常用的稳定同位素指标,被应用在肉类、水果、乳制品等多个食品类别的产地识别中。
3.2矿质元素指纹技术与方法
不同地区的环境,由于其土壤类型、污染、灌溉用水、大气等因素,矿物元素含量有很大不同,食品中的元素含量与当地环境因素密不相分。用矿物元素来进行食品的产地溯源是可行的和可以应用的。食品中矿质元素分析技术主要是通过借助元素分析仪(EA)、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等一起来实现的。
3.3近红外光谱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地识别食品产地的技
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样品一般不需要前处理,可以直接测
定,进行无损分析。不同产地来源的农产品,因其生长环境
、气候、土壤、水质等的不同,导致食品中蛋白质、脂肪、
糖分、水分等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成分的差异可反映在近红外光谱上,从而统计分析出来。近红外光谱的产生主要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涵盖了大多数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信息。
3.4有机成分技术和方法
有机成分指纹分析包括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酸、香气成分、糖、酸等组成的差异,通过这些有机成分的差异可判断产地来源。
3.5条形码技术(barcode)
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分为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这项技术能够反映食品的产地,还可查询食品安全信息,包括运输、储藏信息。由于二维码技术成本较低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在水果、畜禽、蔬菜等食品上广泛应用。
3.6射频识别技术(RFID)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存储大量信息。通过射频信号同时对多个目标对象进行自动识别,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并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的环境之下。与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技术可储存更多信息,识别响应速度快、更加自动化,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我国台湾政府用RFID
技术的食品追溯系统试点,以增加购买食品的无形价值,并提高食品安全。
4食品溯源技术的应用原则
4.1适应原产地的应用原则
在食品的原产地,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食品产地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并加以识别,对于食品原产地的植物动物等产品具有相应的识别作用。要求所采用的识别方法要适应原产地的特征,以及所要检索所要检验的动植物等食品的相应要求。
4.2多样性技术的应用原则
随着食品产地溯源技术的发展,多种技术联用也在不断
发展。由于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可反映产品种类、生长环境
等产地信息,因而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矿物元素分析技术
、有机成分指纹分析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很多的应用,可以提高食品产地溯源判别的准确性。比如使用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多元素分析研究结合,使得牛肉在我国的地理来源可以很好地分辨出来。比如蜂蜜、葡萄相关产品也有使用分析技术联用的方法实现产地溯源。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能够增加检验的准确性。
4.3信息采集管理记录真实性应用原则
在食品跟踪与追溯系统中,数据记录和获取精确性的记录,是衡量系统的精确性的主要指标。要求系统具有可靠、快速精确、一致的特点。要求建立起食品安全的协同机制和预警机制,对于产品的产地、来源、真伪进行科学的鉴别,防治以假乱真、以劣充优。
5结语:
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加强对于农药残留、除草剂污染以及转基因食品的检验和检测工作,实现我国食品产业的绿色生产和绿色加工体系的建设,为农业生态呼唤食品检测为绿色食品服务。
目前许多国家对产地溯源的研究在于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我国在这一方面也做了一定工作。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市有很多特色食品,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也是推动我国食品产地溯源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力。
参考文献:
[1]王颜红,李国琛,张红.食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2(s1):41-45
[2]郭波莉魏益民魏帅姜涛,食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与应用新进展.[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
[3]郑志新,食品溯源的研究进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4(12):52-52
[4]陈璐,谷晓红,张丙春等,食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5(36):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