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互联网财经媒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门户网站,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财经媒体论文文献综述
姜忠敏[1](2019)在《关于互联网时代我国财经媒体的信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财经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及类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过得财经媒体也发生了新的转变,之前门户网站所积累的流量正在渐渐的流逝,取而代之的是移动端等,这些都与之前的传统财经媒体同台竞技。所以,我国财经媒体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发展,能够跟上行业变革的步伐,就必须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本文就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的阐述。(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期刊2019年11期)
张莉[2](2019)在《移动互联网视阈下广电新媒体深度融合的相关思考——以财经新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移动互联网视阈下,作为广电新媒体的转型代表,当前我国财经新媒体产业发展规模庞大,发展趋势鲜明,是当代媒介化进程中的典型,为此财经新闻应该创新发展思维与实现功能转换目标才能应对新媒体环境中复杂多变的信息需求,从而建立传播品牌,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有线电视》期刊2019年08期)
杨保达[3](2019)在《互联网下半场财经媒体产业价值链再造》一文中研究指出财经媒体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行产业价值链再造重组。只有建立自主可控平台,服务不同用户场景,拓展垂直细分领域,打造优质头部内容,并探索视频表达新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互联网下半场的媒介变革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9年11期)
南瑞琴[4](2019)在《互联网时代中国财经媒体的信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财经媒体一直以其能够建立媒介经济议程,影响公众经济认知而在财经媒体用户心目中享有很高的权威地位。但这种权威在互联网时代却遇到了全方位的挑战。2017年用户对财经金融新闻内容类型偏好占比高40.80%,表明了财经信息的消费需求一直在强劲增长。而与此同时,曾经备受读者、观众青睐的财经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报刊的发行量却在持续下滑。本应成为广大中小投资者判断市场、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的财经媒体失去了财经信息渠道终端的控制权,甚至于财经媒体自身经营也面临着生存危机。因为事涉用户自身的经济利益,财经新闻或信息能否帮助用户投资创富,成为他们对财经媒体认同度最高的一种功能期待。如果说前互联网时代因为渠道、内容等资源的垄断,用户无法选择,那么互联网时代“技术”的赋权,使他们拥有了选择财经媒体的自主权。但财经媒体核心用户中小投资者却十分热衷于获取各种“内部”和“小道”消息。这也是财经自媒体蓬勃发展的重要社会原因。用户需要财经信息,可以选择财经媒体却很少利用这个渠道,是不是意味着用户对中国财经媒体及其生产的信息资讯失去了信任?互联网时代,中国财经媒体信任是一种常量,还是一种变量?为何用户与中国财经媒体的信任关系在今天探讨更有意义?中国财经媒体信任如何以及何时形成?这些信任组成条件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如此等等,这些问题构成了论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即互联网时代中国财经媒体的信任问题。互联网时代,中国财经媒体信任问题对于理解财经媒体影响力形成和重建媒体财经事件舆论主导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着上述问题,论文选择了QCA定性比较分析分析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18家面临用户流失问题,处于融合转型后,在互联网时代拥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财经媒体在互联网技术倒逼媒体转型过程中信任生成与媒体所有权、媒体功能定位、财经学科背景、技术采用等因素的交互作用。绪论围绕着中国财经媒体信任问题的提出,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意义。在文献回溯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核心概念和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紧跟着介绍了论文研究内容、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第一章的基本任务在于为后面几章的内容提供一种理论路径和分析框架,探讨中国财经媒体信任形成的不同组合路径,为后面的论证奠定研究基础。将中国财经媒体传播力数据输入进fcQCA软件进行了模糊求解,讨论了中国财经媒体的信任形成的不同组合路径。第二章在财经媒体信任现状的基础上,论文从经济学理论中的“理性人”假设入手,分析了互联网时代财经媒体初始信任的获取与制度逻辑、技术逻辑和内容逻辑之间的关系,并对初始信任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第叁章研究着重分析了用户的信任倾向和财经媒体的使用体验对于财经媒体信任资源积累的关键节点,从需求维度、效率维度和期望维度叁个层面分析了财经媒体信息和服务质量对于持续信任积累的重要作用。第四章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用户与财经媒体不再有交往,没有信息沟通,没有成功交易,就会产生信任的消解,成功的媒介交往促进信任,失败体验产生不信任,又称信任受损。对于信任受损,财经媒体一定要对用户的失误归因进行管理,在修复信息的时候兼顾情感修复。第五章针对中国财经媒体信任现状,从技术层面、内容层面、制度层面提出相应的信任提升策略。系统化探讨财经媒体信任形成过程后,提出叁个层面的提升策略:从技术层面建构资讯行情数据库和用户互动社区;在内容层面实现“资讯需求”向“价值信息”转向;从制度层面健全财经媒体的“防火墙”制度。论文研究的基本论点是,互联网时代,当媒体选择权重新回到用户手里的时候,“用户选择”取代“资源垄断”成为了财经媒体新的发展要求。通过QCA运算分析,发现民营或私人控股的所有权性质,专业财经资讯和服务的媒体功能定位,技术导向的条件组合是建立中国财经媒体信任的最有力的解释途径。中国财经媒体信任在形成过程中更多表现为一种认知层面建立的理性信任,这种理性信任的动态变化过程表现为以下叁个不同阶段的交替出现:初始信任、持续信任和信任消解和受损。并不是说中国财经媒体信任没有情感型信任,信任的产生当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情感也是生发信任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但这种影响因素却在用户使用体验中以很快的速度被反馈并迭代掉。因此,中国财经媒体需要重新思考“有用性”这个概念,从技术层面建构服务于用户信息和服务的平台;在内容层面实现从“资讯需求”向“价值需求”的转向;同时在制度层面完善采编、经营两分开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网络信息传播条例保护法,为提升财经和财经媒体的信任提供制度保障。(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晓彤[5](2017)在《探讨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导论”课程的教学创新——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激发了新媒体的运用,现在"新媒体导论"已成为各大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理论内容繁多,与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紧密联系。本文从安徽财经大学"新媒体导论"的问题入手,探讨了"新媒体导论"的内容设置,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教育手段,教育方式与新媒体资源相结合,鼓励广大学生的创作与实践,并且不断为学生搭建校内外的实践平台。(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28期)
李大元[6](2017)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财经媒体的创新路径探析——从电视财经的生存发展之道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正在遭遇史上最艰难的时刻,越来越多的、主持人等新闻从业者离开,这个行业已经失去了当年的辉煌和笼罩在头顶的光环,尤其是更为小众的财经电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媒体生态的多元化分流了越来越多的受众群,观众的萎缩和注意力的分散使电视的影响力大幅下降。一些曾经怀揣梦想的电视人企图做出改变,但效果却不尽人意。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缺乏"颠覆性创新",仍围绕着电视的老路"打转"。从媒介形态的更迭来看,电视的命运正如当年的报纸和广播。因此,仅停留于电视原有范畴内的微调显然于事无补。这就好比,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手机的CEO无奈地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虽然电视的前景还没这么悲观,但危机感却时刻存在,选择正确的方向远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本文将从财经电视功能的转变和新媒体业务创新两方面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7年06期)
陈斯洁[7](2017)在《互联网思维下财经媒体平台建构再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财经媒体在走向移动新闻业的过程中,由内容提供商向平台运营商大力倾斜,众多优秀财经新媒体平台脱颖而出,不乏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的微信公众号。但是,互联网转型并不是简单线上与线下的嫁接,纵观近些年财经媒体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运营成本过高、服务意识淡化、价值链重构遇挫……以互联网思维再审视其平台建构发现:构建新商业生态圈是财经媒体互联网转型的出路与归宿,其中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创新商业模式是财经媒体竞争制胜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7年02期)
彭逸林,霍凤[8](2016)在《互联网的产业逻辑与新媒体的赋权——从阿里巴巴入股第一财经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同时,一些拥有强大实力的互联网企业却依靠资金保障和技术平台优势强势进入传媒领域,如自2013年~2015年已有22家媒体机构归入阿里巴巴旗下或与之有战略合作,这势必会将互联网企业的产业逻辑植入到媒体运营当中,并对媒介形态以及大众传媒产业结构造成深刻的影响。本文由此分析互联网企业的产业逻辑及赋权作用,进而探讨互联网产业逻辑对媒体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期刊2016年08期)
李斌[9](2015)在《财经媒体发展新路径:产消合一模式构建互联网金融信息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UGC理论及产销合一理论为基础理论框架,在国内外学者对于UGC分享动机、UGC内容质量评价、UGC在公共媒体中的应用及UGC的激励机制4个领域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本司在财经媒体实务操作的具体经验,并参考国内外财经媒体在大数据、UGC环境下对于财经媒体内容生产方式、新媒体技术与PGC、UGC的结合等实践案例,论证了上海证券报全媒体产消合一数字平台项目的可行性;其中,从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论证了了上海证券报全媒体产消合一平台项目的必要性;从软硬件环境出发论证了项目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并给出全媒体产消合一数字平台的功能模型;描述了关键功能模块及技术实现思路;并明确云服务平台的定位及服务模式;描述了项目平台目前及未来的数字财经内容产品;研究发现,从UGC时代背景、受众需求的转变及我司财经资讯服务升级角度,全媒体产消合一平台是财经媒体的必然产物,从业务层、技术层、资源层叁个层面看,项目对我司是完全可行的,有助于改变我司现有业务结构及升级财经内容生产方式,升级变财经资讯产品的开发方式,并为我司带来直接经济效应及品牌效应。相比与国内外财经媒体,本项目以创新的框架实现财经内容生产方式升级,理念上有创新性的同时,具有积极的实践探索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5-08)
刘欣[10](2014)在《互联网财经新闻媒体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力排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股票市场作为一种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其一举一动都受到各类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权威、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对与市场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宏观信息以及与公司经营状况相关的微观信息进行详细的反映,一方面向投资者传播消息,另一方面也引导舆论走向。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闻媒介在知识传播、疑难解答以及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呈现出愈加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新闻能够对股票价格造成影响,已经成为学术界所公认的事实。以往学者的研究表明,不论是国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新闻对股票价格的预测能力都已经得到证实。股票市场是一个风险性极为复杂的市场,参与股票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众多,各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投资的理性程度均不相同,因此,任何消息的报道都可能引起市场迅速而过度的反应,投资者想要在股票市场中获得生存,就必须学会如何快速地捕获和分析一则新闻中能够引起股市波动的信息。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便捷性的飞跃,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传统的新闻媒体逐渐将其重心转移到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发布新闻,同时,新兴的互联网新闻媒体也如雨后春笋大量兴起,互联网新闻媒体开始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推动着股票市场的发展。随着全球信息大爆炸的到来,互联网新闻媒体给股票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信息量,这种信息量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根据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但可以被无损耗的消费,同时还能够生成新的信息,对投资者产生巨大的外部性效应,投资者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之中。信息的迅速膨胀在给投资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危机。投资者所面临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个人或组织的承受范围,大量无关和冗余的信息也严重干扰了投资者对有用信息的分辨和选择,他们不得不耗费时间和精力来对这些过多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免造成有效资源的浪费或是被无效的信息所误导。与传统的纸质新闻媒体相比,提供互联网新闻的网站数量更加众多,竞争也更加激烈,各互联网新闻媒体为了争夺用户纷纷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措施和提供各种综合性的服务。然而,不同的互联网新闻媒体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例如,不同的新闻网站具有不同的用户数量,并且对新闻的采编能力和对事件的表述风格等各不相同,在提供新闻相关服务方面也具有不同的水平,不同网站的新闻对同一股票市场应当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力,因此,以往学者在研究中对所有新闻的来源不加区分,将它们看作具有同等影响力度的因子是不合理的。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充分研究了不同来源的互联网财经新闻对我国股票价格的影响。投资者在面对浩瀚的互联网媒体新闻时,该如何高效地识别出与投资相关的重要信息呢?以Google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搜索引擎通过对网站链接结构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基于网页链接数量的PageRank打分机制,根据每个网站的得分来对它们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将最具有重要性的网站反馈到搜索列表的最上端,这样用户就能够有效地获得最具有重要性的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受到搜索引擎网站排名的启发,本文期望建立一套对所有互联网财经新闻网站影响力进行排名的机制,使得最具有影响力的网站发布的新闻对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最大的预测作用。当一篇新闻发布时,投资者就能够迅速判断出该新闻是否具有重要性,对股票市场能够具有多大的影响效力,从而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在这里,我们提出疑问,搜索引擎所使用的表示网站通用社会影响力的RageRank值是否能够直接用于衡量财经新闻网站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力呢?以往的研究证实,一篇新闻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不仅仅是新闻的标题或者新闻的数量能够涵盖的,新闻的文本内容还具有相当的影响股票市场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一方面体现在新闻对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的报道,另一方面体现在新闻文本所中隐含的情感以及这些情感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上,随着金融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新闻的文本纳入了研究范围,并且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新闻文本对股票市场的影响。Google搜索引擎所使用的PageRank算法一方面代表的是一个网站相对于所有互联网用户而言的通用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并没有将新闻的文本内容纳入考虑范围,因此,我们认为简单地使用PageRank值来衡量互联网新闻媒体的重要性排名是有偏差的,我们必须寻找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分析财经新闻文本对股票价格的预测能力,深入地研究互联网财经新闻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力度。在这一部分中,本文从如何构建基于互联网新闻的股价预测模型,如何选择模型的预测时间参数,模型有效性的验证,以及量化新闻方式的验证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2)互联网财经新闻网站排名机制的构建。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充分利用上一步骤所构建的互联网财经新闻对股价的预测模型,首先将互联网新闻按照不同的网站来源进行区分,分别探讨了不同网站发出的新闻对股票价格的预测能力。接下来,本文使用不同来源的新闻对股价预测能力的高低构建了互联网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指标,并与通用的网站重要性评价指标PageRank值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本文所构建的互联网新闻网站影响力排名体系的合理性。本文属于金融智能领域,是一篇将金融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因此,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文本处理技术来对互联网新闻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些技术可以归纳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新闻文本数据的获取技术,包括网络爬虫和布隆过滤器等;另一类是针对互联网新闻的文本挖掘技术,主要包括用于量化新闻文本的FudanNLP以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技术以及用于构建新闻对股价的预测模型的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技术。首先,本文使用网络爬虫和布隆过滤器技术来获取所有与股市相关的互联网新闻文本,并将这些文本信息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本地存储。接下来,通过Fudan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新闻文本进行分词以及词性标注,提取出新闻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即“专有名词+新闻情感词”,通过SVM技术将新闻文本转化为由这些“关键词语”所构成的空间向量,并使用TF*IDF的方式来对向量进行赋值,从而将新闻文本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读取的结构化数据。最后,本文运用了较为先进的SVR技术来构建新闻文本对股票价格的预测模型,通过参数的调整来探索互联网新闻对股价的最佳预测。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新闻文本进行了区分,使用已经构建好的SVR预测模型探讨不同来源的互联网新闻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从而对互联网新闻网站进行影响力排名。我在研究中主要涉及了股票交易高频数据、互联网财经新闻以及财经情感词库叁类数据。鉴于以往学者对于新闻对股票具有短暂影响力的证实,加之当前信息化社会对资讯及时性的苛刻要求,越精确越细化的信息越有可能获利,因此本文使用了精确到秒的股票交易高频数据,这对于以往的研究来说是一大突破。同时,互联网财经新闻也提供了精确到秒的新闻发布时间,通过这个时间,我们可以将互联网新闻与股票价格进行精确地匹配,从而保障本文研究的准确性。本文所使用的财经情感词库是在Loughran和Mcdonald(2012)的研究基础上经过人工翻译和机器自动学习扩充完成的,是对我国互联网新闻市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词库。通过以上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互联网新闻能够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仅通过新闻的文本信息和当前股价,我们能够对将来的实际股价进行预测。(2)互联网新闻文本对我国股票价格的最佳预测时间为26分钟,利用26分钟的预测结果进行股票投资可以获得一定收益。(3)量化新闻文本的最佳方式为“专有名词+新闻情感词”,其中,“专有名词”用以反映上市公司的基本信息,“新闻情感词”则用来说明一篇新闻的情感导向,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完整地表达新闻文本的含义。(4)不同网站来源的互联网新闻对股票价格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度,将各网站发布的新闻不加区分地看作一个整体会增大模型的预测误差。(5)代表网站通用影响力的PageRank指标在财经网站影响力排名中并不适用,通过计算各网站新闻对股价的预测准确率来进行财经新闻媒体影响力排名的方法更具有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4-03-01)
互联网财经媒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移动互联网视阈下,作为广电新媒体的转型代表,当前我国财经新媒体产业发展规模庞大,发展趋势鲜明,是当代媒介化进程中的典型,为此财经新闻应该创新发展思维与实现功能转换目标才能应对新媒体环境中复杂多变的信息需求,从而建立传播品牌,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互联网财经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1].姜忠敏.关于互联网时代我国财经媒体的信任分析[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
[2].张莉.移动互联网视阈下广电新媒体深度融合的相关思考——以财经新闻为例[J].中国有线电视.2019
[3].杨保达.互联网下半场财经媒体产业价值链再造[J].新闻战线.2019
[4].南瑞琴.互联网时代中国财经媒体的信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5].王晓彤.探讨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导论”课程的教学创新——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7
[6].李大元.移动互联网时代财经媒体的创新路径探析——从电视财经的生存发展之道谈起[J].今传媒.2017
[7].陈斯洁.互联网思维下财经媒体平台建构再审视[J].东南传播.2017
[8].彭逸林,霍凤.互联网的产业逻辑与新媒体的赋权——从阿里巴巴入股第一财经谈起[J].中国广播.2016
[9].李斌.财经媒体发展新路径:产消合一模式构建互联网金融信息平台[D].上海交通大学.2015
[10].刘欣.互联网财经新闻媒体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力排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