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尖巴蜗牛论文-查艳景,梁克花,张薇,唐利洲

灰尖巴蜗牛论文-查艳景,梁克花,张薇,唐利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灰尖巴蜗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灰尖巴蜗牛,线粒体基因组,COI,遗传多样性

灰尖巴蜗牛论文文献综述

查艳景,梁克花,张薇,唐利洲[1](2013)在《灰尖巴蜗牛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线粒体COI基因为分子遗传标记,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曲靖地区灰尖巴蜗牛5个种群的COI基因DNA序列,从分子水平探讨该物种群体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物种群体COI基因序列有变异位点47个,包括简约信息位点43个(转换与颠换)和单突变位点4个;核苷酸A、C、T、G所占比例分别为32.50%、29.43%、27.54%和10.53%,并确定了14种单倍型.在5个种群中,单倍型多样性(H)最高的是P1和P3,最低的是P4;核苷酸多样性(Pi)最高的是P2,最低的是P4;核苷酸成对差异比较明显的是P1.上述结果表明曲靖灰尖巴蜗牛整个群体的COI遗传多样性偏低,这为针对该物种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曲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张民照,蔡雪,宗雨,覃晓春,王进忠[2](2012)在《几种因子对灰尖巴蜗牛翻身习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蜗牛身体倒置并记录其恢复原状的时间来研究灰尖巴蜗牛的翻身习性,并研究蜗牛体重、环境温度、光照强度、饥饿和取食等因素对翻身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身时间随体重、光照强度和饥饿时间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升高和取食时间增加而减少。体重组Ⅳ(体重0.7~0.9g)、Ⅴ(体重0.9~1.2g)的翻身时间极显着长于体重组Ⅰ(体重0.1~0.3g)、Ⅱ(体重0.3~0.5g)、Ⅲ(体重0.5~0.7g)(P<0.01),体重组Ⅰ的翻身时间显着短于体重组Ⅲ的(P<0.05);3体重组(Ⅰ、Ⅲ、Ⅴ)在较高温度和低白炽灯光照强度(204lx)下的翻身时间显着短于较低温度和强白炽灯光照强度(493lx)下的;体重组Ⅰ、Ⅴ在长饥饿时间下的翻身时间均显着长于短饥饿时间。体重组Ⅲ、Ⅴ取食较长时间后的翻身时间都显着短于取食较短时间。(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孙小虹,顾兆炎,王旭[3](2009)在《细纹灰尖巴蜗牛壳体氧同位素组成的季节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陆生蜗牛壳体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理论上取决于壳体生长季节的降水 ~(18)O丰度、温度和湿度,对揭示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同一地区不同属种的蜗牛生长季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了解不同季节生长的蜗牛壳体氧同位素特征,是其成为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工具的关键。为了进一步阐明降水氧同位素组成和气候月际变化对蜗牛壳体 ~(18)O的影响,分别对从江苏镇江逐月采集的现生细纹灰尖巴蜗牛(Bradybaenarvida redfieldi)进行了整体壳体及壳口文石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月份采集的样品壳口的δ ~(18)O值变化较大,从-1.92‰至-6.79‰,幅度达4.87‰,其中,4~6月采集的样品δ ~(18)O值较正,平均-2.40±0.42‰,7~9月采集的样品明显偏负,平均-6.41±0.34‰;2)整个壳体的δ ~(18)O值差别不大,平均-2.61±0.47‰,与4~6月壳口δ ~(18)O平均值相近;3)不同月份蜗牛壳口δ ~(18)O值呈现出与当地的降水氧同位素组成、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等相似的季节性变化模式,其中降水氧同位素组成对壳口δ ~(18)O变化的影响是主要的。这些特征说明,蜗牛壳体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受其生长时的环境因素(降水 ~(18)O丰度,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对于中国夏季风影响地区来说,春季生长的蜗牛壳体相对富集 ~(18)O,而夏季生长的壳体 ~(18)O相对贫化。换句话说,根据蜗牛壳体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能够推测壳体主要生长季节,或降水 ~(18)O丰度及气候温湿程度的特征。对于B.ravida redfieldi来说,氧同位素组成显示了壳体主要生长时期为春季的特征。(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09年05期)

熊成香[4](2008)在《夏眠期间灰尖巴蜗牛能量利用对策及抗氧化水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夏眠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动物在长达数月的休眠中会对新陈代谢进行重组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对贮存燃料的利用模式的改变就是其中之一,夏眠期间动物主要依赖于体内储备脂肪的氧化来提供能量,以甘油或氨基酸为能量来源的低速率的糖新生来选择性的维持几个器官的葡萄糖的供应,而随着机体对尿素需求的增加,蛋白质的分解也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夏眠期间另外一个影响新陈代谢重组的因素就是代谢抑制,通过可逆的磷酸化作用来调控一些酶以达到代谢抑制的状态,或者通过改变脂质环境来影响一些酶的活性,另外一些酶的活性可通过合成或降解而得到控制,结果是使酶的最大活性发生改变,以实现不同代谢路径上的代谢抑制。一定的组织含水量才能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因而完善的保水机制对夏眠的动物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水分的保持依赖于物理的和代谢的方法。由于呼吸受到抑制,夏眠动物的组织常处于极度缺氧的状态,然而在多变的环境中苏醒时氧气的大量吸入会对还处于低氧状态的组织造成氧化性损伤,体内抗氧化系统也会作出相应地调整。在一年当中温带地区的陆生蜗牛常有两个典型的休眠时期(夏眠和冬眠),这时陆生蜗牛会在表现出行为和生理上的适应以保证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存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陆生蜗牛表现出在行为和生理上的适应与光周期、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因而研究夏眠期间陆生蜗牛行为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物种对特定生境的选择,以及预测它们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本文主要围绕夏眠期间灰尖巴蜗牛Bradybaena(Acusta)ravida ravida(Benson,1842)在行为和生理水平上对能量利用、水分保持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初步调控来展开实验,初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在30℃夏眠17天的过程中,灰尖巴蜗牛表现出对夏眠地点的选择、壳变厚、壳色变淡、呼吸抑制等行为上的适应。2.灰尖巴蜗牛的体重随夏眠时间的延长而缓慢下降,可能是摄食停止、代谢抑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3.腹足、肝胰腺和生殖腺均表现出对水分的良好保持力,夏眠期间水分的保持依赖于膜厣的形成和代谢供水,腹足靠糖原和脂肪的代谢供水,靠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尿素来提高组织的渗透压进行保水,而脂肪代谢产生的水维持着肝胰腺的含水量,生殖腺含水量的维持与自身代谢供水无关,推测靠其他组织提供水分。4.夏眠期间,灰尖巴蜗牛首先并主要靠糖原的分解提供能量,其次才是蛋白质,而脂肪分解虽然贯穿整个夏眠过程,但是直到夏眠中期才开始大量出现。5.夏眠期间,灰尖巴蜗牛对贮存燃料的动用表现出了在燃料分子之间的权衡。肝胰腺中的糖原、蛋白质和脂肪均优先被动用,而腹足中的糖原、蛋白质以及生殖腺中的脂肪都被动用的较慢。6.腹足和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随夏眠时间的延长表现出上下波动的趋势,推测与其采用的呼吸暂停模式有关。(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何铁海,徐佩娟,钱剑锐,董阳辉[5](2008)在《温湿度对灰尖巴蜗牛生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徐文华等报导,蜗牛的发生消长与温湿度有关,适温高湿有利其生长发育,温湿度不适时,即封口休眠蛰伏。田间常呈春秋两季活动为害,冬夏两季休眠蛰伏的周期性消长规律[1]。徐文华等研究认为,同型巴蜗牛在温度20~25℃和相对湿度90%左(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08年02期)

灰尖巴蜗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蜗牛身体倒置并记录其恢复原状的时间来研究灰尖巴蜗牛的翻身习性,并研究蜗牛体重、环境温度、光照强度、饥饿和取食等因素对翻身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身时间随体重、光照强度和饥饿时间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升高和取食时间增加而减少。体重组Ⅳ(体重0.7~0.9g)、Ⅴ(体重0.9~1.2g)的翻身时间极显着长于体重组Ⅰ(体重0.1~0.3g)、Ⅱ(体重0.3~0.5g)、Ⅲ(体重0.5~0.7g)(P<0.01),体重组Ⅰ的翻身时间显着短于体重组Ⅲ的(P<0.05);3体重组(Ⅰ、Ⅲ、Ⅴ)在较高温度和低白炽灯光照强度(204lx)下的翻身时间显着短于较低温度和强白炽灯光照强度(493lx)下的;体重组Ⅰ、Ⅴ在长饥饿时间下的翻身时间均显着长于短饥饿时间。体重组Ⅲ、Ⅴ取食较长时间后的翻身时间都显着短于取食较短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灰尖巴蜗牛论文参考文献

[1].查艳景,梁克花,张薇,唐利洲.灰尖巴蜗牛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

[2].张民照,蔡雪,宗雨,覃晓春,王进忠.几种因子对灰尖巴蜗牛翻身习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

[3].孙小虹,顾兆炎,王旭.细纹灰尖巴蜗牛壳体氧同位素组成的季节性变化[J].第四纪研究.2009

[4].熊成香.夏眠期间灰尖巴蜗牛能量利用对策及抗氧化水平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

[5].何铁海,徐佩娟,钱剑锐,董阳辉.温湿度对灰尖巴蜗牛生存的影响[J].长江蔬菜.2008

标签:;  ;  ;  ;  

灰尖巴蜗牛论文-查艳景,梁克花,张薇,唐利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