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吸收利用论文-周珂,王晓军,李华芝,徐欣,高洪生

氮吸收利用论文-周珂,王晓军,李华芝,徐欣,高洪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吸收利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秸秆深埋,氮肥水平,玉米产量,氮素吸收

氮吸收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珂,王晓军,李华芝,徐欣,高洪生[1](2019)在《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深埋(无秸秆、秸秆深埋)为主因素,施氮水平(无氮、低氮、中氮、高氮)为副因素,测定玉米的产量、籽实氮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深埋可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幅度在4.61%~9.88%之间。在秸秆深埋条件下,各施氮水平玉米产量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玉米籽实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与籽实氮积累量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P<0.01),高氮时秸秆深埋的籽实氮积累量高于无秸秆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高氮时秸秆深埋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4.61 kg/kg。秸秆深埋处理可以提高氮肥偏生产力。综上,在实际生产中,秸秆深埋时适当增施氮肥生产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3期)

李岚涛,任丽,尹焕丽,郭娅,王海标[2](2019)在《施氮模式对玉-麦周年轮作系统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适宜豫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一体化种植的高效施氮管理模式,2016—2017年分别在豫北典型高产田区河南省鹤壁市和中产田区河南省原阳县开展了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轮作不同施氮模式对夏玉米与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影响的田间试验。共设5种处理:不施氮肥(T1)、普通尿素按210 kg(N)?hm?2一次性基施(T2)、普通尿素分次施用且总施氮量同T2(T3)、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氮素减量施用(T4)和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氮素足量施用(T5)。分别于夏玉米和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测试叶片SPAD值、植株与籽粒氮含量及生物量等氮营养指标,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计算植株氮积累量与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处理间,高、中产区夏玉米与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氮素营养指标整体变化趋势均为T5>T4>T3>T2>T1。产区间,各处理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性状及氮营养指标均表现为高产区显着优于中产区。综合各处理平均值,高产区夏玉米产量、植株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相比于中产区分别平均提高58.0%、19.2%和47.1%,冬小麦增幅则分别为34.7%、33.3%和85.9%。氮利用效率方面,高、中产田在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100kg籽粒需氮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T5>T4>T3>T2>T1,处理间差异显着;氮素收获指数则与此相反。豫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轮作制在作物稳产甚至增产条件下,采用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配施的氮肥优化施用模式不仅可有效减少肥料用量,还能显着提升肥料利用率,降低氮肥损失。(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11期)

索炎炎,张翔,司贤宗,余琼,毛家伟[3](2018)在《氮肥管理与根瘤菌接种模式对花生生长、氮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求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管理与不同根瘤菌接种模式(拌种或土施)对花生生长、氮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花生叶片SPAD值,有效促进花生生长,显着增加了氮利用率和荚果产量。两种根瘤菌接种模式下,不同氮肥管理中均以50%N基施+50%N开花期追施和100%N基施处理的第一侧枝长、总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和百果重、氮利用率和产量显着高于50%N开花期追施+50%N结荚期追施处理,说明要实现花生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需在花生生育前期施用一定量的氮肥。比较根瘤菌拌种和土施2种接种模式,以根瘤菌拌种配施氮肥处理增产效果较好,但与根瘤菌土施配施氮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综合分析,在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种植采用氮肥50%基施、50%开花期追施配合根瘤菌拌种的模式增产效果最好,氮肥利用效率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米娜瓦尔·艾买提,石强,张晓宏,郭刚[4](2018)在《施氮量对复播青贮玉米产量、氮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新饲玉13号’为材料,研究在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一年两作体系下的复播青贮玉米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在滴灌条件下设置5个施氮水平(N1:104.4 kg/hm~2,N2:174.0 kg/hm~2,N3:243.6 kg/hm~2,N4:313.2 kg/hm~2,N5:382.8 kg/hm~2),以未施氮为对照(CK),分析施氮量对复播青贮玉米鲜草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青贮玉米的植株干物质重、氮含量、氮累积量和鲜草产量呈增加趋势,而青贮玉米的氮肥当季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呈下降趋势;收获期在0~100 cm土层内,不同施氮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但施氮量大于243.6 kg/hm~2时,土层深度100 cm处硝态氮大量积累,有向下淋洗的风险。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产量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在该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青贮玉米鲜草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4 kg/hm~2,经济施氮量为238 kg/hm~2。(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小飞,费良军,孟兆江,张寄阳,牛晓丽[5](2018)在《水分养分协同对冬小麦干物质运转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水分养分协同对冬小麦光合产物运转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旨在寻求提高冬小麦水肥利用效率的途径。【方法】采用防雨棚下测坑试验方法,于2015和2016年在黄淮海平原河南新乡连续进行了2年田间试验。试验采用二因子(土壤水分调亏度和施肥水平)随机区组设计。3个土壤水分调亏度为轻度调亏、中度调亏和重度调亏,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50%~55%和40%~45%;3个施肥水平为高施肥水平(N 240 kg/hm~2、P_2O_5 240 kg/hm~2、K_2O 240 kg/hm~2),中等施肥水平(N 180 kg/hm~2、P_2O_5 180kg/hm~2、K_2O 180 kg/hm~2)和低施肥水平(N 12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20 kg/hm~2)。共9个水肥组合,叁次重复。利用氮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水肥组合对植株氮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在高施肥水平下,中度水分调亏(50%~55%)可促进小麦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向籽粒再运转;在中等施肥水平下,叶片花前贮藏同化物再运转量以轻度水分调亏为最高;在低施肥水平下,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再运转量和再运转率随水分调亏度加重呈提高趋势。不同施肥水平下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总运转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随水分调亏度加重呈提高趋势。【结论】水分调亏提高了籽粒中来自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质转运的比例。水分调亏与养分调节相结合可有效调控小麦植株对肥料氮的吸收、积累和利用。低施肥水平(N 120、P_2O_5 120、K_2O120 kg/hm~2)和轻度水分调亏(60%~65%田间持水量)组合是本试验条件下节水减肥高产高效方案。(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徐倩[6](2018)在《青海春油菜区土壤养分状况与不同品种氮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不仅是人类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动物饲料、再生能源领域也有重要应用。与其它作物相比,油菜的氮素累积量较大,但是氮效率却不高。这既跟不合理的氮肥施用有关也与油菜自身特性相关。查明油菜种植区土壤养分现状,制定科学的施肥策略,筛选并培育氮吸收和利用高效的油菜品种是提高油菜氮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青海省东部春油菜主产区采集了103个土壤样品,对其有机质、氮磷钾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做了测定和现状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施肥策略;并在当地布置田间试验,在两个氮水平下(高氮:施氮160 kg/ha,低氮:不施氮)对14个春油菜品种进行氮效率筛选,并分析了不同氮效率春油菜品种在营养性状和农艺性状方面的差异。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大量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春油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6.81 g/kg和1.97 g/kg,土壤肥力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不同区域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缺乏地区主要分布在湟中和互助县。湟中、大通和互助叁县土壤有效硼的平均含量仅有0.27 mg/kg,严重缺硼;除互助县有缺锌现象外,其它微量元素含量均较为丰富。(2)互丰010、青杂3号、青杂2号、青杂11号、秦杂油4号为高氮条件下氮吸收高效高产品种;互丰010、青杂2号、青杂5号、秦杂油4号为低氮条件下氮吸收高效高产品种。青杂11号和秦优558为高氮条件下氮利用高效高产品种;青杂7号和秦优558为低氮条件下氮利用高效高产品种。(3)互丰010、青杂3号、秦杂油4号和青杂2号为氮吸收高效春油菜品种;沣油737为氮吸收低效春油菜品种。陇油10号、青杂7号、秦优558和鸿优88为氮利用高效春油菜品种;互丰010、青杂3号和青杂2号为氮利用低效春油菜品种。(4)春油菜地上部各器官(籽粒、果荚和茎叶)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一级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氮吸收效率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在高氮条件下,果荚和茎叶氮素累积量的比例与氮吸收效率显着正相关,籽粒氮素累积量的比例与氮吸收效率显着负相关。氮吸收高效品种春油菜具有更高的地上部生物量、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和茎叶氮素累积量。(5)与氮利用效率呈极显着正相关的性状指标是籽粒产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及其氮素累积量占植物氮素累积量的比例;与氮利用效率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的是茎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地上部不同器官含氮量、果荚和茎叶氮素累积量及其占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的比例。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与氮利用效率在高氮条件下呈显着正相关,单株有效角果数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均与氮利用效率呈显着负相关。氮利用高效品种春油菜的每角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占地上部生物量的比例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占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的比例高于氮利用低效品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赵晓雨[7](2018)在《拟南芥G蛋白与WNK蛋白激酶对硝态氮吸收利用的调控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叁聚体G蛋白(下称G蛋白)是真核生物中介导细胞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应答的膜信号转导组分。植物G蛋白参与调控多种生理生化过程,包括植物根茎叶发育、细胞增殖、气孔开闭、光周期、糖信号转导、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及氮素利用效率等。前期蛋白互作组分析结果表明,G蛋白与硝态氮转运蛋白NRT在物理上没有互作,却通过其他蛋白与NRT有间接的联系,其中包括WNK激酶。植物WNK激酶家族成员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包括调控植物光周期和渗透胁迫。WNK激酶在RGS1的葡萄糖诱导下的内胞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WNK8与硝态氮转运蛋白NRT1.1物理上相互作用,因此我们推测G蛋白信号转导系统与WNK激酶可能参与调控氮素吸收利用。本文利用培养皿和水培的方法,对拟南芥相关G蛋白和WNK激酶突变体进行不同浓度的硝态氮处理,观察其苗期根系和叶片生长情况、成熟期生长情况、氮素吸收及转运、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差异,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G蛋白突变体(agb1-2和rgs1-2)的根系表型结果表明,野生型Col主根长度受到高氮浓度的抑制,与野生型不同,突变体agb1-2幼苗期主根生长与外源氮素浓度呈正比,侧根数目显着高于野生型,成熟期高氮条件下agb1-2的根冠比显着高于野生型。rgs1-2的表型与agb1-2相反。2.在G蛋白突变体(agb1-2、gpa1-3和rgs1-2)中,硝态氮刺激下NRT1.1的表达量与野生型相似,NRT2.1和NRT3.1的情况与NRT1.1类似,表明G蛋白没有在转录水平上直接介导硝态氮信号转导。在WNK激酶突变体(wnk8-1和wnk8-2)中,氮处理后基因NRT1.1和NRT2.2的表达量显着低于野生型,表明WNK激酶在硝态氮原初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他几个WNK突变体中的NRT相关基因表达结果并无显着差异,说明WNK8对NRT基因表达调控具有特异性。3.平板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氮条件下,双突变体wnk8/10和叁突变体wnk1/8/10幼苗期长势较弱,根系及叶面积较小;高氮条件下,突变体幼苗期根系发达,在低氮条件下表现出的叶面积生长不足现象消失,整体长势旺盛。长期氮素处理结果表明,长期低氮处理后,WNK激酶突变体植株生物量和根系GS活性显着降低,角果数量显着减少,可能是由于WNK激酶缺失导致植物花期延迟;高氮处理后,突变体根系GS活性显着升高,但整体生物量及角果生物量显着降低。4.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低氮处理后,突变体wnk1/8/10的氮转移速率显着低于野生型,突变体wnk1 N转移比例高于野生型;突变体wnk1/8/10在高氮条件下相对于野生型N转移比例显着提高,表明WNK激酶参与了N由根系向地上部的转移。AtWNK1、At WNK8及At WNK10的单突变体在所有的处理中并没有像双突变体wnk8/10和叁突变体wnk1/8/10那样显示统一的表型。综上所述,G蛋白信号转导系统与WNK蛋白激酶在氮素调控的植物生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G蛋白通过影响拟南芥的根系构型从而响应外界氮素信号。AtWNK1、AtWNK8及At WNK10在低氮条件下,对植物的N吸收利用起到正调控的作用;高氮条件下,不会影响苗期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在成熟期,At WNK参与氮素转运及同化。本文初步解释了G蛋白与WNK激酶对拟南芥吸收利用硝态氮的调控模式,为植物响应氮信号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春萍,张世才,黄任中,蒋晓英,李怡斐[8](2018)在《低氮胁迫对无土栽培辣椒形态、物质积累及氮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生产上给辣椒制定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案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无土栽培方法,以6份辣椒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营养液中氮素浓度为正常水平的20%条件下辣椒形态、物质积累和氮吸收利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开花期,低氮胁迫造成辣椒SPAD值、株高、开展度显着下降;在成熟期,低氮胁迫造成辣椒果实干物质量、果实干质量比以及果实的氮含量显着下降,叶片和茎秆干质量与正常施氮组差异不显着,叶片干质量比、茎秆干质量比以及单株氮吸收效率大幅增加,但氮利用效率大幅下降;低氮胁迫还对叶片、茎秆氮含量与单株氮利用效率等一些性状间的相关性造成了影响。推测,低氮胁迫下辣椒整个生长周期都以营养生长为主。(本文来源于《辣椒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郑成岩,邓艾兴,LATIFMANESH,Hojatollah,宋振伟,张俊[9](2017)在《增温对青藏高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该区域作物生产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较大,但至今仍缺乏相关的田间实证研究。探讨青藏高原作物生长发育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对该区域作物生产技术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高产优质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山冬6号’为试验材料,在拉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基地进行田间远红外增温试验,研究了日平均气温升高1.1℃对冬小麦物质分配和转运的影响。研究表明:增温处理下,播种至开花阶段群体水平的干物质积累速率、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开花前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5%、5.6%和68.6%,但是开花至成熟期群体水平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籽粒干物质分配量无显着差异;增温提高了冬小麦的氮积累能力,成熟期氮向籽粒的分配比例及开花期营养器官中贮存的氮向籽粒的转运率均高于对照处理,分别高6.0%和5.5%;与对照相比,增温处理的收获指数无显着差异,但籽粒产量、氮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该试验预期升温1.1℃将促进高海拔地区冬小麦干物质向籽粒分配和转运,有利于冬小麦高产和氮高效利用。(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郑孝胜[10](2016)在《钼对不同供氮水平下平邑甜茶和八棱海棠幼苗硝态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4~2015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园艺试验站进行,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nensis Rhed.)和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幼苗为试材,采用全硝态氮霍格兰营养液和~(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钼浓度对平邑甜茶幼苗硝态氮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并分别测定平邑甜茶和八棱海棠幼苗体内钼含量、根系活力、根系以及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叶片黄嘌呤脱氢酶(XDH)活性等生理指标,结合~(15)N-硝态氮吸收利用状况,研究钼对不同供氮水平下两种苹果砧木幼苗硝态氮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钼浓度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平邑甜茶幼苗的根系活力、NR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其中以0.7μmol/L钼酸处理的效果最好。根系活力水平、酶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可以提高幼苗的氮代谢与碳代谢能力,为幼苗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进而影响幼苗的生物量。不同钼浓度下,平邑甜茶幼苗~(15)N分配率与利用率具有显着差异。幼苗吸收的~(15)N主要分配在叶片,其次是根部、茎部。施钼可以明显提高幼苗地上部分~(15)N分配率,以0.7μmol/L钼酸处理其地上部分~(15)N分配率最高。平邑甜茶幼苗的~(15)N利用率以0.7μmol/L钼酸处理最高,达到19.45%,比对照处理提高54.98%。2、钼对不同供氮水平下平邑甜茶和八棱海棠幼苗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明显不同。在低氮水平下,施钼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活力影响不显着,但可以明显提高八棱海棠幼苗根系活力,同时还明显提高两种砧木幼苗的NR以及XDH酶活性,提高其氮肥利用率,其生物量也均有显着增加。在正常供氮水平下,施钼可以明显提高两种砧木幼苗的根系活力水平、NR以及XDH酶活性,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增加显着,但八棱海棠幼苗生物量无明显差异,同时施钼对幼苗氮肥利用有显着影响,平邑甜茶幼苗氮肥利用率提高30.71%,八棱海棠幼苗氮肥利用率提高25.64%。在高氮水平下,施钼可以提高两种砧木的NR以及XDH活性,但平邑甜茶幼苗施钼其根系活力明显下降下降,其生物量大幅度减少,同时其氮肥利用率降低47.17%,而八棱海棠幼苗施钼其根系活力与生物量均有提高,其氮肥利用率提高67.25%。(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6-05-10)

氮吸收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适宜豫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一体化种植的高效施氮管理模式,2016—2017年分别在豫北典型高产田区河南省鹤壁市和中产田区河南省原阳县开展了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轮作不同施氮模式对夏玉米与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影响的田间试验。共设5种处理:不施氮肥(T1)、普通尿素按210 kg(N)?hm?2一次性基施(T2)、普通尿素分次施用且总施氮量同T2(T3)、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氮素减量施用(T4)和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氮素足量施用(T5)。分别于夏玉米和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测试叶片SPAD值、植株与籽粒氮含量及生物量等氮营养指标,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计算植株氮积累量与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处理间,高、中产区夏玉米与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氮素营养指标整体变化趋势均为T5>T4>T3>T2>T1。产区间,各处理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性状及氮营养指标均表现为高产区显着优于中产区。综合各处理平均值,高产区夏玉米产量、植株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相比于中产区分别平均提高58.0%、19.2%和47.1%,冬小麦增幅则分别为34.7%、33.3%和85.9%。氮利用效率方面,高、中产田在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100kg籽粒需氮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T5>T4>T3>T2>T1,处理间差异显着;氮素收获指数则与此相反。豫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周年轮作制在作物稳产甚至增产条件下,采用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配施的氮肥优化施用模式不仅可有效减少肥料用量,还能显着提升肥料利用率,降低氮肥损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吸收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1].周珂,王晓军,李华芝,徐欣,高洪生.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李岚涛,任丽,尹焕丽,郭娅,王海标.施氮模式对玉-麦周年轮作系统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3].索炎炎,张翔,司贤宗,余琼,毛家伟.氮肥管理与根瘤菌接种模式对花生生长、氮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

[4].米娜瓦尔·艾买提,石强,张晓宏,郭刚.施氮量对复播青贮玉米产量、氮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8

[5].刘小飞,费良军,孟兆江,张寄阳,牛晓丽.水分养分协同对冬小麦干物质运转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

[6].徐倩.青海春油菜区土壤养分状况与不同品种氮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7].赵晓雨.拟南芥G蛋白与WNK蛋白激酶对硝态氮吸收利用的调控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8].王春萍,张世才,黄任中,蒋晓英,李怡斐.低氮胁迫对无土栽培辣椒形态、物质积累及氮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J].辣椒杂志.2018

[9].郑成岩,邓艾兴,LATIFMANESH,Hojatollah,宋振伟,张俊.增温对青藏高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7

[10].郑孝胜.钼对不同供氮水平下平邑甜茶和八棱海棠幼苗硝态氮吸收利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

标签:;  ;  ;  ;  

氮吸收利用论文-周珂,王晓军,李华芝,徐欣,高洪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