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组成论文-叶桑,崔翠,郜欢欢,雷维,王刘艳

遗传组成论文-叶桑,崔翠,郜欢欢,雷维,王刘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遗传组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脂肪酸,遗传图谱,QTL

遗传组成论文文献综述

叶桑,崔翠,郜欢欢,雷维,王刘艳[1](2019)在《基于SNP遗传图谱对甘蓝型油菜部分脂肪酸组成性状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菜籽油在烹饪、食品加工及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根据生产需要改善菜籽油脂肪酸组分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通过对2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定位分析,寻找甘蓝型油菜脂肪酸组分的QTL及影响本群体脂肪酸组分的候选基因。【方法】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10D130和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中双11构建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IL)为研究材料,分别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2个年度在重庆市北碚区2个不同的环境中设置田间试验,收获自交种子,采用气相色谱法3次重复对种子的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利用油菜6K SNP芯片对该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DNA样品预处理及芯片处理严格按照Illumina Inc公司Infinium HD Assay Ultra操作说明进行。取最小阈值LOD 2.0利用JoinMap4.0软件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通过QTL IciMapping V4.1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定位。【结果】2种环境中,两亲本各性状间差异及RIL群体各性状在株系间差异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且6种脂肪酸含量在2个环境中均表现为连续分布,适合进行QTL检测。构建用于QTL定位的遗传图谱包含1 897个多态性SNP标记,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3 214.19 cM,平均图距1.69 cM。利用此图谱,在2个环境共检测到位于8条染色体上的23个控制脂肪酸组分QTL位点,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酸和芥酸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为6、3、4、5、2和3个,其中在A05、A08和C03染色体上发现多种脂肪酸含量的QTL"富集区"。在A05染色体上检测到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重迭的主效QTL,亚油酸与亚麻酸表现加性效应相同;在A08和C03上都检测到油酸、廿碳烯酸和芥酸含量重迭的主效QTL,油酸与廿碳烯酸及芥酸表现加性效应相反。与拟南芥脂肪酸代谢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在17个QTL置信区间内筛选到22个候选基因,主要通过编码脂肪酸去饱和酶、全羧化酶合酶、碳链延长酶和参与酰基辅酶A生物合成等途径调控脂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结论】利用甘蓝型油菜6K SNP芯片准确定位了2种环境条件脂肪酸组成的QTL位点,筛选到位于A05、A08和C03染色体上多种脂肪酸QTL的"富集区",并与拟南芥脂肪酸代谢基因比对出该群体油菜脂肪酸代谢基因,可作为改善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的重要区段及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2](2019)在《遗传发育所小麦着丝粒组成及其进化研究获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着丝粒是基因组中进化最剧烈、结构最复杂的区域,在物种形成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多数植物着丝粒结构复杂,主要是由高度重复的卫星DNA以及中间穿插的反转座子序列(CR)组成,其中着丝粒卫星序列单元长度主要集中在150~180 bp之间,例如水稻CentO和玉米CentC序列,多年前已经发现并用于着丝粒结构与功能研究。普通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过两次远缘杂交和多倍化过程,是染色体组进化及多倍体二倍化研究的模式材料。然而普通小麦基因组巨大,90%以上的序列均是高度的重复序(本文来源于《江西饲料》期刊2019年04期)

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王立浩,张宝玺[3](2019)在《辣椒果实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和代谢物组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果实含有的辣椒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类黄酮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代谢物质,决定了辣椒果实颜色、营养和风味等品质性状。本文综述了辣椒素合成的遗传及调控、辣椒果色的遗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果实类黄酮含量QTL定位和风味物质种间转育等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亓晓蕾,王瑞霞,吕广德,孙宪印,牟秋焕[4](2019)在《基于SNP分子标记泰科麦系列小麦遗传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我单位近几年新育成品种(系)的遗传基础,以济麦22为对照,利用403个SNP标记对22份小麦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分子标记系谱和染色体基因型图谱分析其遗传组成。分析分子标记系谱结果发现:我单位育成的21个小麦品种(系)与对照济麦22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0~0.98之间,其中10个小麦品种(系)归为类群Ⅰ,2个小麦品种归为类群Ⅱ,2个小麦品种归为类群Ⅲ,剩余8个小麦品种(系)未被成功归类。分析染色体基因型图谱发现:21份小麦品种(系)在小麦各染色体上的等位变异数均不同,对比SNP标记位置发现在小麦染色体的1BL、1DL、2AS、2DL、5DL、7BS、7BL和7DS上均有相同SNP位点,分别为AX-108740171 (chr1B334292374)、AX-111116895(chr1D276211088)、AX-110925974 (chr2A246344988)、AX-110627926(chr2D590331181)、AX-89369759 (chr5D360894149)、AX-109940858(chr7B60085667)、AX-109926256 (chr7B724178396)、AX-108934048(chr7D317663399)。目前已报到QTL中,在AX-108740171、AX-110925974和AX-108934048位点上,均有与增加千粒重的QTL紧密连锁;AX-110627926位点上,与增加千粒重、穗粒数、单株穗数及产量的QTL紧密连锁;AX-89369759和AX-109940858位点上,均与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的QTL紧密连锁;AX-109926256位点上,与增加千粒重、穗粒数及单株穗数的QTL紧密连锁;AX-111116895位点上暂无报道QTL。这8个SNP位点为我单位育成小麦品种(系)的特有位点,是长期注重产量性状选择的结果。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我单位近几年育成品种的遗传组成,为下一步小麦品种的组配和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李超,鲁翠云,曹顶臣,郑先虎,程磊[5](2018)在《半滑舌鳎繁育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家系配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只读式电子芯片标识了291尾性腺发育较好的3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繁育群体,其中雌性98尾,体质量(2 060±350)g;雄性193尾,体质量(500±140)g。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繁育群体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雌性群体(Ho=0.606)的观测杂合度显着高于雄性群体(H_o=0.548)(P<0.05),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着(P>0.05),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54和0.616,雌、雄群体均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表明半滑舌鳎群体遗传多样性较好,具备进一步繁殖、筛选优良品系的遗传潜力。用"基于亲本遗传背景的分子育种软件1.0"计算半滑舌鳎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254~1.959之间,不同遗传距离范围的频率呈正态分布,其中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7~1.0之间的占51.82%,考虑到生产操作的便捷,设定亲本间最佳遗传距离阈值为0.7~1.0之内。根据统计结果,建立半滑舌鳎家系配组的策略为选择位于不同聚类分支、遗传距离在0.7~1.0之间、表型性状在均值以上的一对或多对亲本生产单家系或混合家系。根据此策略获得混合家系选育组,并以常规生产的苗种作为对照,经10个月养殖,选育组的平均体质量、体长与对照组差异显着,其中平均体质量高于对照组24.56%,平均体长高于对照组6.98%。(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黄晓畅[6](2018)在《猪肠道菌群组成的宿主遗传基础及其与血糖、血脂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哺乳动物肠道内包含着复杂而多元化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在外界环境和宿主因素的影响下与宿主保持紧密的互作关系,并且对宿主的代谢表型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对宿主遗传因素如何作用于肠道菌群组成以及肠道菌群通过什么方式影响代谢表型依然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猪由于饲养环境和喂食条件高度统一,是研究肠道菌群与宿主遗传关系以及与代谢表型关系的理想材料。本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采用16S r RNA基因测序技术分别测定了巴马香猪和二花脸猪的粪便菌群和盲肠内容物菌群组成,并使用1400k SNP芯片技术测定了宿主基因组SNP基因型,在此基础上我们系统的调查了宿主遗传因素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进一步测定了二花脸猪的血清葡萄和血脂等代谢指标,评估了肠道菌群对这些代谢指标的重要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在两个猪种中比较不同亲缘关系个体的肠道菌群组成,我们发现不同亲缘关系个体间肠道菌群组成相似性大小依次为全同胞>半同胞>不相关个体。我们还发现亲缘关系矩阵与基于菌群组成的关系矩阵相关性极显着。表明宿主因素对肠道菌群组成确实存在影响。对肠道细菌丰度的遗传力评估中,我们分别在粪便菌群和盲肠菌群中鉴定到81个和67个可遗传(h2>0.15)的细菌分类。通过与人类和小鼠的研究报道的可遗传菌比较,我们发现,可遗传菌大多来自于厚壁菌门,其中Christensenellaceae和Lachnospira等在人、小鼠和猪中都具有较高遗传力。应用自主设计的1.4M SNP芯片对巴马香及二花脸猪上述二个品种共计500个个体基因判型后,通过GWAS分析我们分别在巴马香和二花脸群体中定位到了40和34个与肠道细菌显着关联的基因组位点,并鉴定到71个候选基因。与人类和小鼠研究的报道相似,我们发现这些与肠道菌群显着关联的候选基因中有35.2%(25/71)与免疫调节功能有关,35.2%(25/71)与代谢(如葡萄糖、胰岛素等)有关,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候选基因与信号传导、肠道疾病以及嗅觉有关。2、通过在二花脸猪中分析血糖、血脂指标与肠道细菌的关联,我们鉴定到了与血糖、血脂相关的细菌。我们发现产短链脂肪酸的菌,尤其是产丁酸的菌,如Coprococcus、Roseburia、Lachnospiraceae以及Faecalibacterium等与空腹高血糖有关。而来自于变形菌门和梭菌门的一些炎性菌则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LDL/HDL)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的升高有关。我们还发现一些潜在的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菌,如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Bacilli等。菌群宏基因组功能与血糖、血脂的关联分析表明,肠道菌群宏基因组KEGG功能通路如营养的摄取、转运、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等与血糖有关。而抗氧化物的代谢以及胆酸分泌等功能通路和模块则与血脂有显着关联。此外,通过100×的交叉验证分析,我们发现,肠道菌群可以解释血糖23.8%的表型变异,同时也分别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解释部分的血脂的各项指标的变异,其中能够解释的TC变异为5.95%,LDL为6.02%,LDL/HDL为4.12%,AI为6.56%,而能够解释的HDL的表型变异只有1.69%。我们的研究表明宿主遗传因素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组成,与菌群互作的基因主要与免疫和代谢有关。不同哺乳动物宿主遗传对肠道菌群影响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此外我们的结果还表明肠道菌群可能通过短链脂肪酸(SCFA)的作用和参与胆酸代谢途径影响血糖、血脂水平。本研究为肠道菌群与宿主互作的研究以及肠道菌群影响代谢表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谢媛媛[7](2018)在《EA体细胞杂种和MA体细胞杂种胞质遗传组成和病毒抗性以及结薯特性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野生种具有许多生物和非生物抗性,但它与栽培种之间由于胚乳平衡数和倍性差异,不能直接进行有性杂交,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够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为马铃薯野生种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实验室前期利用二倍体不结薯野生种S.etuberosum(简称ETB)和栽培种双单倍体AC142融合,获得了93个体细胞杂种;利用二倍体野生种S.commersonii(简称MLM)和AC142融合获得51个体细胞杂种。野生种S.etubersoum具有多种病毒抗性,S.commersonii具有良好的直接和驯化抗寒性。为了利用这批体细胞杂种,本研究选择其中的整倍体材料(四倍体和六倍体),系统分析了S.etuberosum+AC142(EA体细胞杂种)的病毒抗性、结薯特性和胞质遗传组成,S.commersonii+AC142(MA体细胞杂种)的胞质遗传组成,以下是主要结果:1、细胞质遗传组成分析:用叶绿体和线粒体特异性引物对体细胞杂种的细胞质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体细胞杂种片段扩增差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部分体细胞杂种由双亲的线粒体基因组重组而成,叶绿体只有一个亲本的。其中,EA体细胞杂种叶绿体组成存在明显的偏向性,多数为AC142的叶绿体类型;MA体细胞杂种则不同,它的叶绿体类型没有明显的偏向性。2、EA体细胞杂种的病毒抗性鉴定:利用病毒接种鉴定方法,从37份体细胞杂种中筛选到7个PVY抗性材料:EA7-3,EA11-1,EA48-1,EA56-1,EA92-1,EA5-1和EA28-1,8个PVS抗性材料:EA11-1,EA48-1,EA56-1,EA92-1,EA5-1,EA49-1,EA53-1和EA88-1。2个PVX抗性材料:EA11-1和EA40-1。因融合亲本均有PVA抗性,所有体细胞杂种也均具有PVA抗性。3、EA体细胞杂种的结薯表型鉴定:分别于2016年上半年和2016下半年在温室大棚对体细胞杂种的结薯情况进行分析;在培养室进行试管薯试验。综合3次实验结果表明四倍体杂种都可以结薯,六倍体体细胞杂种结薯存在差异:部分结薯,部分不结薯,部分体细胞杂种有明显高于亲本的薯重。叁次结薯试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2016上半年结薯试验与下半年结薯试验有极显着的相关性,与试管薯结薯同样有极显着的相关性,而2016年下半年结薯试验与试管薯结薯没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魏婉慧,李玲,何名扬,赵慧佳,徐千[8](2017)在《组成性雄烷受体遗传多态性与个体化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组成性雄烷受体(constitutive androstane receptor,CAR)通过调控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等一相代谢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UGTs)等二相代谢酶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等药物转运体等代谢相关基因,对外源性药物代谢及维系体内血糖、血脂、胆红素等多种内源性物质的代谢平衡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体内物质代谢的枢纽,CAR直接影响了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多种药物的疗效,对其多态性的研究有利于从基因层面解释个体化治疗的差异性,预见相关疾病的发生进展。本文拟就近几年来CAR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物质代谢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探究CAR多态性与物质代谢的相关性,为临床上疾病的发生及药物用法用量的提前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7年12期)

董兆克,张志勇[9](2017)在《农业景观组成影响瓜蚜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瓜蚜(棉蚜),Aphis gossypii是瓜类作物和棉花上的重要害虫。瓜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有上百种寄主。它的生活史复杂,具有异寄主和全周期生活史。华北地区冬季寒冷,瓜蚜以卵在木槿等第一寄主上越冬,春季迁往第二寄主。已有研究报道瓜蚜的遗传多样性在大的地理尺度,甚至世界范围都比较低。瓜蚜的种群结构受寄主植物影响,产生专化型如棉花型、黄瓜型等。另外,其种群结构也受到地理区域的影响。最新的研究显示瓜蚜种群在中国依据地理区域可以分为西部型和东部型。但目前缺乏对瓜蚜在微地理尺度上遗传结构的研究,这使得利用生境管理策略防治瓜蚜遇到困难。本研究分析了区县尺度上农业景观组成与瓜蚜遗传特征的关系,提出假说认为景观组成影响区域内瓜蚜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对象选择春季西瓜上的瓜蚜。由于北京有大量西瓜种植,而棉花面积极少。瓜蚜的第二寄主通常是西瓜。为了排除寄主影响,只对西瓜上瓜蚜进行调查。考虑到奠基者效应(founder effect),即迁入者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经历数代繁殖后的个体。因此取样时期选择建立种群初期的瓜蚜,预期得到不同景观组成条件瓜蚜的遗传特征。取样地区以北京地区西瓜种植区域为主,从大兴、顺义两个区的9个点采样,相邻两个样点的直线距离至少2km,每个样点选取3~5个西瓜大棚内的10个克隆群体,共得到90个群体。每个群体随机选择单头蚜虫提取DNA,采用2b-RAD高通量测序得到SNP位点,依据该分子标记分析瓜蚜的遗传特征和多样性。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遗传数据与取样点的景观组成数据,从而得到遗传多样性与景观因素的关系。高通量测序共得到10 658个SNP位点,过滤掉低质量读数,选取覆盖95%个体的SNP后得到6 280个位点,这些位点用于后续的分析。9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187,预期杂合度为0.175。不同种群的杂合度有较大差异。杂合度较高的种群,他们的多态位点比例也较高,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也较为均匀。杂合度低的种群多态位点比例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极为偏态。两两近交系数Fst范围从-0.042~0.310。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1%的变异来自种群间,89%的变异是属于种群内部;地理区域大兴、顺义不能解释遗传变异。Mantel分析也显示遗传变异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明显关系。用Structure软件分析遗传结构发现,可以依据遗传多样性将所有个体分成两个组,即高遗传多样性组和低遗传多样性组。分子方差分析也验证了该分组结果,11%的变异来源于组间。我们推测种群的遗传特征与景观组成有关。参与分析的景观因素包括各尺度0.5km,1km,2km,3km下耕地、园地、草地、林地的面积比例和景观多样性。模型显示对遗传多样性(预期杂合度和观测杂合度)有显着影响的是耕地、草地、园地和林地。其中草地在所有模型中都具有正的相关系数;耕地和园地(果园、多年生植物)相关系数为负;林地相关系数在有些模型中为正,有些为负。预期杂合度和观测杂合度各自构建的模型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表现一致的是2km尺度上草地的正相关系数,以及0.5km尺度上园地的负相关系数。可能是因为草地还有更多样化的寄主植物,瓜蚜保留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休耕地保留大量杂草可能成为瓜蚜的迁入源,不利于瓜蚜的防治和抗药性管理。园地中适合瓜蚜的寄主种类相应较少,瓜蚜遗传多样性受到负影响。本研究就景观因素如何影响瓜蚜遗传多样性提供见解和案例,为区域性生境管理防治目标害虫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8)

[10](2017)在《农业部关于印发《第叁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牧发[2017]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农业、农牧)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职责及组成人员产生办法》相关规定,第二届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任期已满。为保障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工作顺利开展,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我部组织开展了第叁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遴选工(本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期刊2017年09期)

遗传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着丝粒是基因组中进化最剧烈、结构最复杂的区域,在物种形成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多数植物着丝粒结构复杂,主要是由高度重复的卫星DNA以及中间穿插的反转座子序列(CR)组成,其中着丝粒卫星序列单元长度主要集中在150~180 bp之间,例如水稻CentO和玉米CentC序列,多年前已经发现并用于着丝粒结构与功能研究。普通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过两次远缘杂交和多倍化过程,是染色体组进化及多倍体二倍化研究的模式材料。然而普通小麦基因组巨大,90%以上的序列均是高度的重复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传组成论文参考文献

[1].叶桑,崔翠,郜欢欢,雷维,王刘艳.基于SNP遗传图谱对甘蓝型油菜部分脂肪酸组成性状的QTL定位[J].中国农业科学.2019

[2]..遗传发育所小麦着丝粒组成及其进化研究获新进展[J].江西饲料.2019

[3].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王立浩,张宝玺.辣椒果实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和代谢物组成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19

[4].亓晓蕾,王瑞霞,吕广德,孙宪印,牟秋焕.基于SNP分子标记泰科麦系列小麦遗传组成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5].李超,鲁翠云,曹顶臣,郑先虎,程磊.半滑舌鳎繁育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家系配组策略[J].水产学杂志.2018

[6].黄晓畅.猪肠道菌群组成的宿主遗传基础及其与血糖、血脂的相关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

[7].谢媛媛.EA体细胞杂种和MA体细胞杂种胞质遗传组成和病毒抗性以及结薯特性的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8

[8].魏婉慧,李玲,何名扬,赵慧佳,徐千.组成性雄烷受体遗传多态性与个体化治疗[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7

[9].董兆克,张志勇.农业景观组成影响瓜蚜遗传多样性[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10]..农业部关于印发《第叁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7

标签:;  ;  ;  ;  

遗传组成论文-叶桑,崔翠,郜欢欢,雷维,王刘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