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分级燃烧论文-张晓辉,孙锐,孙绍增,秦明

立体分级燃烧论文-张晓辉,孙锐,孙绍增,秦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立体分级燃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级燃烧技术,水平浓淡燃烧器,燃尽风,氮氧化物排放

立体分级燃烧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辉,孙锐,孙绍增,秦明[1](2009)在《立体分级燃烧对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及燃尽风联用的立体分级燃烧技术,对某台220t/h燃烟煤、矩形炉膛锅炉机组进行降低NOx排放的改造,并对其进行试验研究。重点考察水平浓淡燃烧器、二次风配风方式和不同燃尽风份额对NOx排放量、炉膛温度水平、CO、CO2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用新型水平浓淡燃烧器后,在强化燃烧的同时,可降低13%左右的NOx排放量;二次风配风方式对NOx排放影响明显,采用倒宝塔配风方式可降低NOx排放浓度至408mg/m3;在燃尽风份额分别为0、0.21、0.31和0.43时,除出口氧量增加外,CO、CO2、飞灰碳体积分数变化不大,主燃烧区域温度水平总体呈降低趋势,燃尽区温度水平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Ox排放浓度持续降低。在未投叁次风情况下,NOx排放浓度可降低到363mg/m3。改造后,NOx排放浓度可稳定在450mg/m3以下,为浓淡燃烧与燃尽风联用技术在大容量锅炉机组上的推广提供重要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张晓辉[2](2008)在《挥发分反应特性和立体分级燃烧对NO_x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及能源利用状况,开发出具有低成本、高效、安全的燃烧法脱除NO_x排放技术已成为控制污染物排放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电站锅炉燃煤过程中的NO析出影响因素展开机理研究,并通过在不同负荷机组上进行工业验证,开发出立体分级低NO_x燃烧系统。首先对我国某高挥发分烟煤展开热重—红外光谱仪联用(TG-FTIR)机理试验研究,采用Coasts-Redfern积分法对热解动力学参数进行求解,发现当n=1时其相关系数最佳,建立了升温速率为20、40和80K/min时的热解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深入研究了热解条件对挥发分析出产物及含量的影响,确定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CH_4、CO等主要析出产物及含氮化合物(NH3)占原煤的质量份额。随后,把热重试验结果,与FG-DVC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较好,说明该热解模型可以用于描述我国烟煤的热解过程及产物。对真实燃烧条件下的挥发分组分及含量进行计算,采用GRI3.0反应机理的PFR反应器模型,对不同化学当量比下的燃料N生成NO的转化率“CR”进行计算。发现随着化学当量比的增加,NO转化率逐渐降低。得出在燃烧法脱除NO_x所采用的高化学当量比燃烧条件下,NO_x完全转化达到稳定需要较长时间,约为0.2s左右,并据此确定了对于高挥发分烟煤,为了达到降低NO_x排放的目的,由主燃烧区至燃尽区的停留时间不能少于0.32s的结论。从而确立了面向电站锅炉的立体分级燃烧系统方案。分别对中储仓式和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机组开展工业试验研究,在保证机组稳定运行基础上,NO_x排放浓度取得大幅度降低,其中50MW中储仓式制粉系统锅炉机组可将NO_x排放量控制在450mg/m3以下;对200MW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机组进行改造后,可将NO_x排放量有效控制在350mg/m3以下,最低可降至250mg/m3左右,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从而在不同容量机组上验证了前期机理研究方案的可靠性。最后,采用验证后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对不同容量机组上的燃烧及NO_x排放进行模拟,采用结合FG-DVC热解模型的FLUENT后处理平台,对NO_x排放水平进行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低NO_x燃烧技术改造结果的预报奠定了模拟研究基础。本研究工作对推广及应用立体分级低NO_x燃烧技术,降低电站锅炉NO_x排放,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耗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8-06-01)

立体分级燃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及能源利用状况,开发出具有低成本、高效、安全的燃烧法脱除NO_x排放技术已成为控制污染物排放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电站锅炉燃煤过程中的NO析出影响因素展开机理研究,并通过在不同负荷机组上进行工业验证,开发出立体分级低NO_x燃烧系统。首先对我国某高挥发分烟煤展开热重—红外光谱仪联用(TG-FTIR)机理试验研究,采用Coasts-Redfern积分法对热解动力学参数进行求解,发现当n=1时其相关系数最佳,建立了升温速率为20、40和80K/min时的热解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深入研究了热解条件对挥发分析出产物及含量的影响,确定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CH_4、CO等主要析出产物及含氮化合物(NH3)占原煤的质量份额。随后,把热重试验结果,与FG-DVC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较好,说明该热解模型可以用于描述我国烟煤的热解过程及产物。对真实燃烧条件下的挥发分组分及含量进行计算,采用GRI3.0反应机理的PFR反应器模型,对不同化学当量比下的燃料N生成NO的转化率“CR”进行计算。发现随着化学当量比的增加,NO转化率逐渐降低。得出在燃烧法脱除NO_x所采用的高化学当量比燃烧条件下,NO_x完全转化达到稳定需要较长时间,约为0.2s左右,并据此确定了对于高挥发分烟煤,为了达到降低NO_x排放的目的,由主燃烧区至燃尽区的停留时间不能少于0.32s的结论。从而确立了面向电站锅炉的立体分级燃烧系统方案。分别对中储仓式和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机组开展工业试验研究,在保证机组稳定运行基础上,NO_x排放浓度取得大幅度降低,其中50MW中储仓式制粉系统锅炉机组可将NO_x排放量控制在450mg/m3以下;对200MW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机组进行改造后,可将NO_x排放量有效控制在350mg/m3以下,最低可降至250mg/m3左右,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从而在不同容量机组上验证了前期机理研究方案的可靠性。最后,采用验证后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对不同容量机组上的燃烧及NO_x排放进行模拟,采用结合FG-DVC热解模型的FLUENT后处理平台,对NO_x排放水平进行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低NO_x燃烧技术改造结果的预报奠定了模拟研究基础。本研究工作对推广及应用立体分级低NO_x燃烧技术,降低电站锅炉NO_x排放,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耗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立体分级燃烧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辉,孙锐,孙绍增,秦明.立体分级燃烧对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J].机械工程学报.2009

[2].张晓辉.挥发分反应特性和立体分级燃烧对NO_x排放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标签:;  ;  ;  ;  

立体分级燃烧论文-张晓辉,孙锐,孙绍增,秦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