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常氧训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氧训练,常氧间歇训练,1型糖尿病,血糖
常氧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黄徐根,余澜[1](2019)在《低氧耐力训练与常氧间歇训练对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比较低氧耐力训练和常氧间歇训练对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糖耐量、胰岛素耐量、葡萄转运蛋白4以及血脂、体重的作用,探讨两种训练模式对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代谢及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运用运动疗法治疗1型糖尿病提供实际参考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60只3周龄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实验室适应叁周后,随机取出52只采用STZ(150mg/kg)行腹腔注射进行1型糖尿病建模,最终筛选出糖尿病小鼠42只。从糖尿病小鼠中随机取出32只分为4组,即糖尿病安静组(DM-NS),糖尿病常氧持续训练组(DM-LL),糖尿病常氧间歇训练组(DM-LLI)和糖尿病高住低练组(DM-HL),每组8只;此外,取8只健康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常氧安静对照组(NS)。所有运动组小鼠均采用水平动物跑台常氧下进行4周训练,每周5次,跑台速度均为12m/min,其中DM-LL组及DM-HL组小鼠每次持续运动30min,DM-LLI组小鼠每次运动时间为15min,每天运动2次,每次间隔5h。实验中除DM-HL组小鼠生活在模拟海拔高度3500m的常压低氧帐篷中外,其他各组小鼠均生活在常氧环境中。实验期间每日称量小鼠食物摄入量,每周末测定各组小鼠体重。在实验前、实验第2、4周末分别测定小鼠空腹血糖水平;4周实验结束后的第1、3日分别进行糖耐量实验(IPGTT)和胰岛素耐量(IPITT)实验;随后麻醉小鼠,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脂水平,取小鼠腓肠肌测定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经2次腹腔注射STZ溶液后,DM组小鼠均出现体态倦怠,活动能力较差,饮水量和尿量增加,垫料易潮湿以及体重下降等症状;DM小鼠血糖水平显着高于NS组(P<0.01),同时也极显着高于建模前(P<0.01);且血糖水平均≥11.1mol/L。2.4周实验末各糖尿病组小鼠体重均显着低于NS组(P<0.05);DM-HL组体重显着高于DM-NS组(P<0.05),与DM-LL、DM-LLI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DM-LLI组体重与DM-NS及DM-LL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周试验末DM-HL及DM-LLI组体重与实验前体重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实验第2及第4周末,DM-HL组血糖水平均显着低于其他各糖尿病组(P<0.05),但仍显着高于NS组(P<0.05)。实验第2周末,DM-LLI组血糖水平与DM-LL、DM-NS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4周末,DM-LLI组血糖显着低于DM-NS组(P<0.05),而与DM-LL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4周末DM-HL组血糖与实验前值比较有显着下降趋势(P=0.05);DM-LLI组血糖水平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4周实验末IPGTT结果显示,DM-HL组血糖水平在各测试时间点均显着低于其他糖尿病组(P<0.05),但仍显着高于NS组(P<0.05);DM-LLI组仅在第0及120分钟时显着低于DM-NS组(P<0.05),与DM-LL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DM-HL组血糖曲线下面积小于其他糖尿病组,DM-LLI组血糖曲线下面积仅小于DM-NS组。4周实验末IPITT结果显示:DM-HL组血糖水平在各测试时间点均显着低于其他糖尿病组(P<0.05),但仍显着高于NS组(P<0.05)。DM-LLI组血糖水平在各测试时间点均显着低于DM-NS组(P<0.05),而与DM-LL组无显着性差异。DM-HL组血糖曲线下面积小于其他糖尿病组,DM-LLI组血糖曲线下面积仅小于DM-NS组。4.4周实验末,DM-HL组GLUT4蛋白表达量显着高于DM-NS及DM-LLI组(P<0.05),与DM-LL组间无显着性差异,但仍显着低于NS组(P<0.05)。DM-LLI组GLUT4蛋白表达量显着性低于NS及DM-HL组(P<0.05)而与DM-NS及DM-LL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5.4周实验末,各糖尿病组小鼠血清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着性高于NS组(P<0.05)。血清TG水平DM-HL组显着低于除DM-LL组之外的其他糖尿病组(P<0.05);DM-LLI组仅显着低于DM-NS组(P<0.05)。血清TC水平DM-HL组、DM-LLI组与DM-LL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均显着低于DM-NS组(P<0.05)。血清LDL-C水平DM-HL组、DM-LLI组与DM-LL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DM-HL组显着低于DM-NS组(P<0.05),而与DM-LLI组与DM-NS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DM-HL与DM-LLI组间无显着性差异,与其他各组间亦无显着性差异。6.4周实验期间食物摄入总量DM-HL组低于DM-NS组和DM-LLI组;DM-LLI组仅低于DM-NS组。研究结论:1.经腹腔注射STZ溶液(150mg/kg)2周后,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成功。2.低氧耐力训练和常氧间歇训练均能一定程度上维持1型糖尿病小鼠的体重;而低氧耐力训练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多食及体重下降的症状。3.低氧耐力训练和常氧间歇训练均能一定程度上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而低氧训练能够更大程度上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的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的症状,降糖效果优于常氧间歇训练。4.低氧耐力训练能提高1型糖尿病小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的能力,一定程度促进血糖的下降。5.低氧耐力训练和常氧间歇训练均不同程度地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的血脂代谢紊乱症状,与常氧间歇训练相比,低氧训练改善效果更佳,对血脂产生良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何连源,邱俊强,衣龙燕,李燕春[2](2014)在《低氧与常氧反复冲刺训练对篮球运动员的多组变距折返跑成绩及血乳酸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反复冲刺训练对篮球运动员的折返跑成绩及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16名篮球运动员随机分配实验组(N=8;Age(yrs)22.57±1.72;Height(cm)183.14±4.14;Weight(kg)81.11±6.57)和对照组(N=8;Age(yrs)22.29±1.50;Height(cm)180.57±5.88;Weight(kg)72.54±7.47)。实验组在模拟海拔3000米的低氧环境下进行反复冲刺训练,对照组在常氧环境下进行反复冲刺训练。反复冲刺训练:先以120W的负荷在功率自行车(Monark893E)上进行10分钟的热身,然后进行3组5×10秒的反复冲刺训练(每冲刺10秒,休息20秒),每组间歇5分钟,第3组结束,再以120W的负荷进行10分钟的蹬自行车的积极恢复性训练。冲刺负荷为0.075Kg体重负荷,要求每次冲刺达到最大功率。反复冲刺训练一周2次,共计4周。4周反复冲刺训练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受试者进行多组变距折返跑测试(受试者在标准篮球场上以最大速度依次跑完底线到罚球线、底线到中线、底线到前场罚球线、底线到前场底线的路线为一组,一共进行叁组,一二组之间休息30s,二叁组之间休息45s,记下每组成绩,得出叁组成绩总和),观察多组变距折返跑的成绩和多组变距折返跑后的血乳酸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多组变距折返跑成绩显着提高(实验组:98.28±5.12sVS93.21±4.21s,P<0.05,对照组:98.59±3.94sVS94.12±5.00s,P<0.05),但两组之间的多组变距折返跑成绩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最大血乳酸值有显着性降低(实验组:18.38±2.80mmol/LVS16.63±1.78mmol/L,p<0.05,对照组:15.80±3.61VS17.50±5.45,p>0.05)。结论:反复冲刺训练可以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多组变距折返跑的成绩,低氧反复冲刺训练能改善篮球运动员的乳酸消除速率。(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08-11)
任平社,任文君[3](2011)在《常氧、低氧训练条件下肌肉蛋白表达及肌张力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环境因素以及运动水平均可显着引起肌纤维结构的变化。目的:观察常氧、低氧训练条件下大鼠腓肠肌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的表达及肌张力的变化特征。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氧体积分数20%,不进行任何处理)、常氧训练2,4,6周组、低氧训练2,4,6周组、低氧对照组(氧体积分数12.7%,不进行训练)。结果与结论:无论在常氧还是低氧环境下,运动训练后大鼠腓肠肌质量、腓肠肌肌纤维截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P<0.01);运动训练6周后大鼠腓肠肌等长收缩最大张力显着增加(P<0.01);经运动训练后大鼠腓肠肌总MHC及α-actin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逐步升高,并且低氧训练组升高幅度高于常氧训练组。说明低氧训练可以更有效促进骨骼肌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的表达,增强肌张力,强化Ⅰ型肌纤维,并且训练时间越长,效果越显着,表明低氧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运动训练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1年37期)
刘弢[4](2007)在《吸气肌训练对常氧和低氧条件下运动呼吸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吸气肌训练(IMT)对常氧和低氧条件下运动效果的影响;方法:15名受试者用呼吸肌训练仪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其中,对照组8人,采用15%PImax(最大吸气口腔压力);训练组7人,采用50%PImax。训练前后,在低氧和常氧条件下分别进行85%V.O2max的跑台力竭测试及功能测试;结果:IMT组PImax增加24.5%±3.1%。所有条件下力竭时间均未见改变。IMT组在常氧和低氧运动后呼吸肌疲劳均减少10%(P<0.05);在低氧条件下运动,V.O2减少8%~12%(P<0.05),心输出量减少14%±2%,通气量减少25%±3%;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肺扩散能力分别增加了4%±1%和22%±3%;结论:IMT可以明显改善低氧条件下运动的呼吸功能。(本文来源于《体育科学》期刊2007年03期)
毛杉杉,潘同斌,王瑞元[5](2005)在《低氧复合常氧训练增强大鼠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低氧训练对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是运动医学的研究热点。而目前有关低氧训练改善骨骼肌有氧氧化、无氧代谢能力的证据并不充分。目的:探讨低氧复合常氧训练对骨骼肌有氧和糖酵解能力的影响。设计:随机实验观察。单位: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材料:实验于2003-03/07在河北体育科学研究所完成。选择7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大组:对照组、低氧对照组、低氧复合常氧训练组和常氧训练组。根据实验组4,7,28d取样时间的不同,将每大组随机分成3小组,每组8只。方法:建立模拟海拔4000米中等强度低氧复合常氧训练4周的动物模型(跑台坡度10%,跑速20m/min,1次/d,1h/次,5次/周,共4周),剪取腓肠肌肌腹红白混合处约0.5g,经处理后待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0%腓肠肌匀浆液中琥珀酸脱氢酶活力。腓肠肌乳酸脱氢酶活性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内设的“速率法”,测定0.5%腓肠肌匀浆液中乳酸脱氢酶活力。总蛋白浓度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内设的“终点法”-双缩脲法。主要观察指标:在不同观察时间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低氧刺激可以引起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升高,但随时间推移呈逐渐降低趋势;而低氧复合常氧训练使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在4~28d的各观察期都显着升高,且与单纯低氧间呈剪刀式变化。其中在第28天观察时比对照组高约2倍。②单纯低氧刺激、单纯常氧训练都使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而低氧复合常氧训练的乳酸脱氢酶活性基本稳定在对照水平。结论:模拟海拔4000m,中等强度的低氧复合常氧训练,4周时间内即可提高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预示低氧复合常氧训练能提高骨骼肌有氧代谢潜能。同样训练环境和运动负荷,未能提高腓肠肌乳酸脱氢酶活性,即4周的低氧复合常氧训练未必能改善骨骼肌糖酵解供能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5年36期)
常氧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反复冲刺训练对篮球运动员的折返跑成绩及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16名篮球运动员随机分配实验组(N=8;Age(yrs)22.57±1.72;Height(cm)183.14±4.14;Weight(kg)81.11±6.57)和对照组(N=8;Age(yrs)22.29±1.50;Height(cm)180.57±5.88;Weight(kg)72.54±7.47)。实验组在模拟海拔3000米的低氧环境下进行反复冲刺训练,对照组在常氧环境下进行反复冲刺训练。反复冲刺训练:先以120W的负荷在功率自行车(Monark893E)上进行10分钟的热身,然后进行3组5×10秒的反复冲刺训练(每冲刺10秒,休息20秒),每组间歇5分钟,第3组结束,再以120W的负荷进行10分钟的蹬自行车的积极恢复性训练。冲刺负荷为0.075Kg体重负荷,要求每次冲刺达到最大功率。反复冲刺训练一周2次,共计4周。4周反复冲刺训练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受试者进行多组变距折返跑测试(受试者在标准篮球场上以最大速度依次跑完底线到罚球线、底线到中线、底线到前场罚球线、底线到前场底线的路线为一组,一共进行叁组,一二组之间休息30s,二叁组之间休息45s,记下每组成绩,得出叁组成绩总和),观察多组变距折返跑的成绩和多组变距折返跑后的血乳酸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多组变距折返跑成绩显着提高(实验组:98.28±5.12sVS93.21±4.21s,P<0.05,对照组:98.59±3.94sVS94.12±5.00s,P<0.05),但两组之间的多组变距折返跑成绩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最大血乳酸值有显着性降低(实验组:18.38±2.80mmol/LVS16.63±1.78mmol/L,p<0.05,对照组:15.80±3.61VS17.50±5.45,p>0.05)。结论:反复冲刺训练可以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多组变距折返跑的成绩,低氧反复冲刺训练能改善篮球运动员的乳酸消除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常氧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1].黄徐根,余澜.低氧耐力训练与常氧间歇训练对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代谢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何连源,邱俊强,衣龙燕,李燕春.低氧与常氧反复冲刺训练对篮球运动员的多组变距折返跑成绩及血乳酸水平的影响[C].2014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3].任平社,任文君.常氧、低氧训练条件下肌肉蛋白表达及肌张力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
[4].刘弢.吸气肌训练对常氧和低氧条件下运动呼吸功能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7
[5].毛杉杉,潘同斌,王瑞元.低氧复合常氧训练增强大鼠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