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型独特型疫苗论文-王福旭,张颜,赵冰,潘崚,张学军

融合型独特型疫苗论文-王福旭,张颜,赵冰,潘崚,张学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融合型独特型疫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单链可变区片段,趋化因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融合型独特型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王福旭,张颜,赵冰,潘崚,张学军[1](2009)在《融合型B细胞淋巴瘤独特型DNA疫苗表达质粒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证实,B细胞淋巴瘤病人自身免疫球蛋白独特型可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用于独特型疫苗。为探究带有细胞因子的融合型独特型肿瘤疫苗是否会提高免疫效果,制备小鼠B细胞型淋巴瘤细胞的独特型单链可变区片段,与免疫佐剂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3融合,同时融合报告基因EGFP,构建融合型独特型淋巴瘤DNA疫苗。用RT-PCR法扩增BALB/c小鼠源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A20的IgVH和IgVL基因,重组PCR法将编码(Gly4Ser)3的核苷酸片段连接两基因,制备scFv片段。用相同PCR方法,选用1段编码NDAQAPKS连接肽连接趋化因子MCP3基因与scFv片段,获得MCP3-scFv融合基因片段。将scFv和MCP3-scFv融合基因片段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TARGET,并在融合基因的下游插入报告基因EGFP,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TARGET/scFv-EGFP和pTARGET/MCP3-scFv-EGFP。结果表明,成功扩增A20细胞的IgVH和IgVL基因片段及scFv-EGFP、MCP3-scFv-EGFP融合基因片段;酶切鉴定表明,成功制备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TARGET/scFv-EGFP和pTARGET/MCP3-scFv-EGFP。结论:成功构建带有鼠源scFv片段、趋化因子MCP3和EGFP融合的独特型抗B细胞淋巴瘤疫苗表达质粒pTARGET/MCP3-scFv-EGFP和pTARGET/scFv-EGFP。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为下一步的抗B细胞淋巴瘤基因疫苗的体内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张颜[2](2008)在《融合型独特型B细胞淋巴瘤DNA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学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B细胞淋巴瘤的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urface membrane immunoglobulin,mIg)独特型(idiotype,Id)来自基因重排,由可变区的重链(VH)和轻链(VL)基因所决定,其突出的个体化特征即肿瘤特异性抗原(TSA)正好满足了抗肿瘤疫苗的特异性的需要。将来源于个体的恶性增殖的B细胞的Ig特异性片段VH和VL通过基因克隆制备成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cFv),二者由一段短肽连接,可以模拟完整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原性。由于scFv源于自身抗原,单独应用不足以诱导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为此人们在提高免疫原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者发现利用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可提高抗原呈递给抗原提呈细胞(APC)的效率,提高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Biragyn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3,MCP3)与scFv偶联作为疫苗免疫小鼠,发现其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Ig的天然构象及趋化因子的功能,能和抗原结合,同时吸引抗原提呈细胞(特别是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向抗原靠近,诱导的免疫反应强于免疫球蛋白疫苗。同时,抗肿瘤的DNA疫苗也是最近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利用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A20的scFv和MCP3的融合基因构建DNA疫苗,并用该疫苗免疫同源小鼠,LDH法检测小鼠的脾细胞与靶细胞A20孵育后的CTL活性。比较表达scFv和MCP3-scFv的DNA疫苗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探讨融合型独特型DNA疫苗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是否能诱导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反应,诱导的抑瘤效果是否高于独特型DNA疫苗,为提高独特型疫苗的免疫原性提供理论基础,为淋巴瘤疫苗的制备及临床试验研究拓宽思路。方法:1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1.1 PCR引物设计根据A20细胞IgVH cDNA、IgVL cDNA与MCP3序列分别设计MCP3-scFv和scFv的上下游引物,此部分实验已经完成[1]。根据EGFP序列设计EGFP上下游引物,序列均来源于Genebank。1.2 PCR扩增目的片段以pGLo/MCP3-scFv为模板,分别用MCP3上游引物和VL下游引物扩增MCP3-scFv,VH上游引物和VL下游引物扩增scFv。以含有EGFP基因序列的质粒PCX-EGFP为模板,分别用引物EGFP上游引物和EGFP下游引物扩增EGFP基因。1.3 pGEM T-easy载体克隆MCP3-scFv、scFv、EGFP片段以及鉴定1.4 DNA质粒构建将PCR产物MCP3-scFv、scFv、EGFP酶切后,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 ,得到真核表达质粒pTARGET/EGFP、pTARGET/scFv-EGFP和pTARGET/MCP3-scFv-EGFP,将叁种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及酶切鉴定,选取阳性克隆测序。2质粒转染及鉴定将构建的质粒分别电穿孔法转染至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转染后48小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3质粒准备和免疫小鼠3.1质粒纯化应用QIAGEN/Endofree Plasmid Maxi,Giga Kit分离纯化质粒pTARGET/EGFP、pTARGET/scFv-EGFP、pTARGET/MCP3-scFv-EGFP。每种质粒内毒素水平控制在0.1 EU/ug以下,制备成为符合动物实验要求的质粒。3.2 DNA疫苗免疫动物将18只Babl/c小鼠按随机区组方法分成叁组:pTARGET/EGFP组; pTARGET/scFv-EGFP组;pTARGET/MCP3-scFv-EGFP组。6只/组。在小鼠双侧股四头肌肌内注射2.5g/L盐酸布比卡因,每侧50μl。5天后每组质粒取50微克溶至50微升0.9%NaCL分别注射于小鼠两侧的股四头肌,接种叁次,每次间隔两周。4 LDH释放法测定CTL的特异性杀伤率于小鼠免疫结束后第5天取脾细胞作为效应细胞,A20细胞为靶细胞,将效靶比例设置为20/1、50/1、100/1,应用LDH释放法测定CTL活性。5统计学分析CTL的杀伤率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真核表达质粒经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均正确。测序结果显示目的片段基因序列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符合。2细胞转染及荧光观察: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ECV后经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pTARGET/EGFP、pTARGET/scFv-EGFP和pTARGET/MCP3-scFv-EGFP在转染后48h和72h均表达带较强绿色荧光的蛋白,间接提示融合蛋白成功表达。3各组CTL杀伤率(%)为:效靶比例为100/1时:pTARGET/MCP3-scFv-EGFP组:68.45±5.72 ; pTARGET/scFv-EGFP组:14.20±4.39 ; pTARGET /EGFP组: 10.76±1.02。pTARGET/MCP3-scFv-EGFP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成功构建两种DNA疫苗: pTARGET/scFv-EGFP和pTARGET/MCP3-scFv-EGFP。2 DNA疫苗免疫动物后可诱导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同时试验证明,与scFv疫苗相比,MCP3与scFv融合的独特型DNA疫苗能诱导高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8-03-01)

赵冰[3](2007)在《单链可变区片段与趋化因子融合的独特型淋巴瘤疫苗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表面分泌的膜免疫球蛋白(smIg)是一种明确的肿瘤相关抗原(TAA),结合免疫佐剂主动免疫接种后可以激活体内免疫系统,靠自身的力量消灭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为彻底治愈淋巴瘤提供可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膜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V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VL)连接的单链小分子即scFv,可以模拟完整smIg的抗原性,但免疫原性弱,结合合适的免疫佐剂后,能增强其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瘤苗进行免疫接种。本研究以BALB/c小鼠源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株A20为模型,制备smIg的scFv片段与免疫佐剂趋化因子MCP3融合的独特型蛋白疫苗,为进一步进行小鼠体内活性试验奠定基础。方法:重迭延伸拼接PCR技术,通过设计嵌合引物对两个不同目的序列进行连接。实验中,先后两次应用重迭延伸拼接PCR技术,制备小鼠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表面的独特型膜免疫球蛋白的scFv基因片段及scFv和MCP3融合基因片段。按重迭延伸PCR反应原理,设计6对引物,将Ig VH和Ig VL cDNA用一段编码(Gly4Ser)3连接肽的基因序列连接,然后,将scFv片段与免疫佐剂MCP3基因序列通过一段编码NDAQAPKS的spacer序列连接起来。其中,spacer序列可以保证scFv和MCP3蛋白正确折迭并保持各自独立的生物学活性。获得的scFv-MCP3融合基因片段经SacⅠ、KpnⅠ双酶切、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GLo,再次酶切鉴定及测定核酸序列准确无误后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1培养A20细胞,提取细胞内总RNA: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株A20培养于高糖DMEM培养基中,收获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Trizol试剂盒提取细胞内总RNA,琼脂糖电泳鉴定RNA的质量,分光光度计定量。2 RT-PCR法扩增IgVH、IgVL cDNA片段:以抽提的A20细胞内的总RNA为模板,六核随机引物法进行反转录。再以反转录产物为模板,分别以VH05’和VH0 3’、VL0 5’和VL0 3’为引物,扩增IgVH、IgVL cDNA片段。扩增产物电泳鉴定后进行核酸测序。3重迭延伸PCR法制备scFv基因片段: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以IgVH、IgVL cDNA片段为模板,分别用特异性引物VH 5’和VH 3’、VL 5’和VL 3’对IgVH、IgVL cDNA片段进行修饰扩增,使IgVH cDNA下游末端与IgVLcDNA上游起始端出现互补结合区;第二步,等摩尔数的IgVH、IgVL cDNA修饰扩增片段为模板,加入同一反应体系中,变性后双链DNA解链,发生退火时,少量的互补末端的模板互补结合,互为模板并提供羟基末端,反向延伸,制备scFv片段。数个循环后加入引物VH 5’和VL 3’,按相同的PCR参数循环,得到一定量的IgVH cDNA和IgVL cDNA连接片段即scFv片段。4 MCP3基因的扩增:以含有MCP3基因序列的质粒为模板,用设计引物MCP3 5’和MCP3 3’扩增MCP3基因。5重迭延伸PCR法制备scFv与MCP3的融合基因片段:与制备scFv片段过程第二步相同:以等摩尔数的scFv基因片段和MCP3修饰片段为模板,以VH 5’和MCP3 3’为引物,连接制备scFv-MCP3融合基因片段。6 scFv-MCP3融合基因片段克隆质粒的构建:scFv-MCP3融合基因片段与pGEM-T载体连接,操作按说明书,用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菌DH5α,涂到LB/氨苄/IPTG/X-Gal平板上,37°C培养过夜,挑取白色克隆,放大培养,提取质粒,进行PCR及SacⅠ、KpnⅠ双酶切鉴定阳性克隆,送大连宝生物公司测序。7 scFv-MCP3融合基因片段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经测序证实的阳性重组质粒经SacⅠ、KpnⅠ双酶切后,回收目的基因片段,然后经T4连接酶与同样处理的表达质粒载体pGLo进行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菌DH5α,涂布于LB/氨苄平板,37°C培养过夜,挑选数个菌落放大培养,抽提质粒。酶切及PCR鉴定阳性克隆。8 scFv-MCP3融合蛋白疫苗的表达:含有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的单克隆DH5α菌培养于LB培养基中,当菌液A600nm = 0.6左右时加入0.01%阿拉伯糖(L-arabinose)30°C低温诱导4小时,诱导前后菌体制样,10% 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结果:1基因片段的扩增及测序鉴定:RT-PCR扩增IgVH、IgVL cDNA的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约400bp左右。测序结果显示IgVH、IgVL cDNA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IgVH、IgVL基因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与文献报道序列基本一致。测序后的IgVH、IgVL cDNA经相应的引物修饰后长度分别为407bp、401bp。以含MCP3基因的质粒为模板扩增MCP3基因,产物大小为335bp。经重迭延伸PCR获得scFv片段,产物为793bp,扩增scFv-MCP3融合基因片段,产物大小1111bp,与pGEM载体连接后挑选阳性的克隆测序,结果表明scFv和MCP3连接正确,并且无移码突变发生。在融合基因的制备扩增过程中,在IgVL序列内第231位核苷酸发生A→G碱基突变,其所在的读码框由ACA变为ACG,但均编码Thr,为无义突变,不影响蛋白表达后的氨基酸序列,未予修正。2重组表达质粒的酶切鉴定:重组表达质粒pGLo / scFv- MCP3被SacⅠ和KpnⅠ双酶切为约1100bp和5400bp两条片段。酶切结果表明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GLo/scFv- MCP3。3融合蛋白质的表达:含重组表达质粒pGLo/scFv-MCP3的大肠杆菌DH5α培养于LB培养基中,阿拉伯糖30℃诱导4小时后可高效表达融合蛋白GFP-scFv-MCP3,SDS-PAGE电泳分析证实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蛋白30%,融合蛋白的大小为65 kD。与预期结果相符。结论:1成功构建鼠源scFv片段与趋化因子MCP3融合的独特型B细胞淋巴瘤疫苗表达质粒pGLo / scFv- MCP3,并实现融合蛋白的初步表达。为融合蛋白疫苗体内活性检测准备实验基础。2重迭延伸拼接PCR过程中碱基与模板的错配率要明显高于常规PCR反应,即使使用保真性较好的聚合酶也不能避免错配的发生,可能导致碱基序列的点突变。测序结果验证序列拼接准确无误并且无移码突变后进行下一步实验。因此一定要使用保真性更高的DNA聚合酶,尽量避免点突变的发生。3可以对经典重迭延伸PCR技术的步骤进行简化,将等摩尔数的模板、引物同时加入反应体系中进行PCR扩增,就可以得到一定丰度的特异性扩增产物。4构建的表达质粒pGLo / scFv- MCP3中,MCP3的起始处和下游设计了BamH I的酶切位点,可通过酶切的方法将MCP3切出,并换入新的佐剂,进行免疫原性增强比较实验,方便了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7-03-01)

王福旭,赵冰,程云会,潘崚,罗建民[4](2006)在《单链可变区片段与趋化因子融合的独特型淋巴瘤疫苗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目的在于克隆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膜免疫球蛋白(Ig)的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3)的基因融合,构建融合基因scFv-MCP-3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制备作为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独特型融合蛋白疫苗。采用RT-PCR法扩增BALB/c小鼠源B细胞淋巴瘤A20细胞株的IgVH和IgVL基因,重组PCR法用一段编码(Gly4Ser)3连接肽的基因序列连接两基因,制备scFv片段。用相同PCR方法,选用一段编码NDAQAPKS连接肽的基因序列,连接scFv与MCP-3基因,获得scFv-MCP-3融合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GLo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测序结果表明分别成功克隆A20细胞的IgVH和IgVL基因,并成功制备了scFv片段和scFv-MCP-3融合基因片段;限制性酶切方法证实,重组pGLo/scFv-MCP-3原核表达质粒中融合基因准确插入。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融合蛋白分子量约65kD,与预期蛋白分子量一致,并且目的蛋白占菌体蛋白的30%。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鼠源scFv片段与趋化因子MCP-3融合的独特型B细胞淋巴瘤疫苗表达质粒pGLo/scFv-MCP-3,并实现融合蛋白的初步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融合型独特型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B细胞淋巴瘤的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urface membrane immunoglobulin,mIg)独特型(idiotype,Id)来自基因重排,由可变区的重链(VH)和轻链(VL)基因所决定,其突出的个体化特征即肿瘤特异性抗原(TSA)正好满足了抗肿瘤疫苗的特异性的需要。将来源于个体的恶性增殖的B细胞的Ig特异性片段VH和VL通过基因克隆制备成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cFv),二者由一段短肽连接,可以模拟完整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原性。由于scFv源于自身抗原,单独应用不足以诱导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为此人们在提高免疫原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者发现利用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可提高抗原呈递给抗原提呈细胞(APC)的效率,提高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Biragyn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3,MCP3)与scFv偶联作为疫苗免疫小鼠,发现其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Ig的天然构象及趋化因子的功能,能和抗原结合,同时吸引抗原提呈细胞(特别是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向抗原靠近,诱导的免疫反应强于免疫球蛋白疫苗。同时,抗肿瘤的DNA疫苗也是最近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利用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A20的scFv和MCP3的融合基因构建DNA疫苗,并用该疫苗免疫同源小鼠,LDH法检测小鼠的脾细胞与靶细胞A20孵育后的CTL活性。比较表达scFv和MCP3-scFv的DNA疫苗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探讨融合型独特型DNA疫苗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是否能诱导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反应,诱导的抑瘤效果是否高于独特型DNA疫苗,为提高独特型疫苗的免疫原性提供理论基础,为淋巴瘤疫苗的制备及临床试验研究拓宽思路。方法:1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1.1 PCR引物设计根据A20细胞IgVH cDNA、IgVL cDNA与MCP3序列分别设计MCP3-scFv和scFv的上下游引物,此部分实验已经完成[1]。根据EGFP序列设计EGFP上下游引物,序列均来源于Genebank。1.2 PCR扩增目的片段以pGLo/MCP3-scFv为模板,分别用MCP3上游引物和VL下游引物扩增MCP3-scFv,VH上游引物和VL下游引物扩增scFv。以含有EGFP基因序列的质粒PCX-EGFP为模板,分别用引物EGFP上游引物和EGFP下游引物扩增EGFP基因。1.3 pGEM T-easy载体克隆MCP3-scFv、scFv、EGFP片段以及鉴定1.4 DNA质粒构建将PCR产物MCP3-scFv、scFv、EGFP酶切后,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 ,得到真核表达质粒pTARGET/EGFP、pTARGET/scFv-EGFP和pTARGET/MCP3-scFv-EGFP,将叁种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及酶切鉴定,选取阳性克隆测序。2质粒转染及鉴定将构建的质粒分别电穿孔法转染至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转染后48小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3质粒准备和免疫小鼠3.1质粒纯化应用QIAGEN/Endofree Plasmid Maxi,Giga Kit分离纯化质粒pTARGET/EGFP、pTARGET/scFv-EGFP、pTARGET/MCP3-scFv-EGFP。每种质粒内毒素水平控制在0.1 EU/ug以下,制备成为符合动物实验要求的质粒。3.2 DNA疫苗免疫动物将18只Babl/c小鼠按随机区组方法分成叁组:pTARGET/EGFP组; pTARGET/scFv-EGFP组;pTARGET/MCP3-scFv-EGFP组。6只/组。在小鼠双侧股四头肌肌内注射2.5g/L盐酸布比卡因,每侧50μl。5天后每组质粒取50微克溶至50微升0.9%NaCL分别注射于小鼠两侧的股四头肌,接种叁次,每次间隔两周。4 LDH释放法测定CTL的特异性杀伤率于小鼠免疫结束后第5天取脾细胞作为效应细胞,A20细胞为靶细胞,将效靶比例设置为20/1、50/1、100/1,应用LDH释放法测定CTL活性。5统计学分析CTL的杀伤率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真核表达质粒经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均正确。测序结果显示目的片段基因序列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符合。2细胞转染及荧光观察: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ECV后经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pTARGET/EGFP、pTARGET/scFv-EGFP和pTARGET/MCP3-scFv-EGFP在转染后48h和72h均表达带较强绿色荧光的蛋白,间接提示融合蛋白成功表达。3各组CTL杀伤率(%)为:效靶比例为100/1时:pTARGET/MCP3-scFv-EGFP组:68.45±5.72 ; pTARGET/scFv-EGFP组:14.20±4.39 ; pTARGET /EGFP组: 10.76±1.02。pTARGET/MCP3-scFv-EGFP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成功构建两种DNA疫苗: pTARGET/scFv-EGFP和pTARGET/MCP3-scFv-EGFP。2 DNA疫苗免疫动物后可诱导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同时试验证明,与scFv疫苗相比,MCP3与scFv融合的独特型DNA疫苗能诱导高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融合型独特型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1].王福旭,张颜,赵冰,潘崚,张学军.融合型B细胞淋巴瘤独特型DNA疫苗表达质粒的构建[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9

[2].张颜.融合型独特型B细胞淋巴瘤DNA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学活性测定[D].河北医科大学.2008

[3].赵冰.单链可变区片段与趋化因子融合的独特型淋巴瘤疫苗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07

[4].王福旭,赵冰,程云会,潘崚,罗建民.单链可变区片段与趋化因子融合的独特型淋巴瘤疫苗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

标签:;  ;  ;  ;  

融合型独特型疫苗论文-王福旭,张颜,赵冰,潘崚,张学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