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腹膜后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入路
腹膜后腔论文文献综述
万颂,华伟,习明,周宇林,万跃平[1](2018)在《经腹膜后腔和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腔两种途径的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间收治的经腹腔途径(35例)及经腹膜后腔途径(31例)的单侧肾上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曲卡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结果所有66例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切除,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两组在肾上腺切除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经腹腔组与经腹膜后腔组相比,置曲卡时间、总体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降低。分层分析显示,在肿瘤直径>6 cm时,除了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外,肿瘤切除的手术时间也是经腹腔组短于经腹膜后腔组。结论两种手术入路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皆安全、有效,经腹腔途径建立操作通道时间及总体手术时间更短,对于>6 cm的肿瘤,经腹腔途径在手术时间及安全性方面的优势更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东文,张彬[2](2014)在《“读片时代”向“阅图时代”变革的新起点——腹膜后腔叁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外科诊疗模式下,临床医师通常依据CT、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疾病诊断的复核、细化,以及相应手术方案的规划与设计,但随着"精准外科"理念的普及与"微创外科"技术的推广,这种凭借二维信息主观地拼接、想象病体叁维解剖结构的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求。于是,计算机与生物医学领域融合下的数字医学技术悄然兴起,它使得CT等二维影像信息能够得以一种叁维图形的方式呈现,这种客观量化直观获取影像信息的(本文来源于《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4年01期)
黄莉燕,梁秋梅,付伟金,李秋萍[3](2013)在《泌尿系清洁手术腹膜后腔引流袋更换适宜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次性引流袋在泌尿系清洁手术腹膜后腔引流中的更换适宜时间。[方法]将69例泌尿系清洁手术后留置腹膜后腔引流袋的病人随机分为1d组(22例)、3d组(24例)、5d组(23例)。1d组每天更换1次引流袋;3d组于术后第3天和第5天分别更换1次引流袋;5d组于术后第5天更换1次引流袋。分别取各组腹膜后腔引流管和引流袋接头处的引流液做细菌培养。[结果]术后第1天,1d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术后第3天,1d组细菌培养有4例阳性,3d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5天,1 d组有6例细菌培养阳性,3 d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5 d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P<0.05)。[结论]在泌尿系清洁手术临床护理工作中,频繁的更换腹膜后腔引流袋容易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引流袋的更换时间可以每3d~5d更换1次。(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3年03期)
王朋欣,马力,刘英民,史建庚,李胜军[4](2012)在《可视腹膜后腔扩张器与自制气囊建立腹膜后腔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后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及技术日趋成熟,大部分上尿路疾病可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成功建立腹膜后腔是后腹腔镜手术的首要保障。对我院因上尿路疾病住院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在腹膜后腔建立方法上按照入院奇偶次(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2年22期)
史建庚,王朋欣,马力,刘英民,王星[5](2012)在《可视腹膜后腔扩张器建立后腹腔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可视腹膜后腔扩张器建立后腹腔并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 53例肾囊肿患者于全麻下应用可视腹膜后腔扩张器建立后腹腔并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 53例肾囊肿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5~70min,平均39min;术中出血15~60ml,平均34ml;术后住院时间3~5d,平均3.7d;53例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可视腹膜后腔扩张器建立后腹腔并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肾囊肿的良好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2年21期)
王朋欣,马力,刘英民,史建庚,武立伟[6](2012)在《可视腹膜后腔扩张器在后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可视腹膜后腔扩张器在后腹腔镜手术中建立腹膜后腔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上尿路疾病的患者进行后腹腔手术时,应用可视腹膜后腔扩张器进行腹膜后腔的建立。结果 43例患者均成功应用可视腹膜后腔扩张器进行腹膜后腔的建立,未发生扩张囊漏气、破裂,无血管、腹膜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在后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可视腹膜后腔扩张器建立腹膜后腔,具有操作简单、可视性好、腹膜后腔空间建立良好、扩张囊可靠、使用安全、节约手术时间及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2年28期)
王朋欣,马力,史建庚,李胜军,王星[7](2012)在《自制气囊在后腹腔镜手术中建立腹膜后腔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制气囊在后腹腔镜手术中建立腹膜后腔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6例上尿路疾病的患者进行后腹腔手术,应用自制气囊进行腹膜后腔的建立。结果:25例应用自制气囊扩张建立腹膜后腔过程中出现气囊漏气,17例出现气囊破裂,而需要术中寻找并取出手套碎片;171例患者顺利应用自制气囊扩张建立腹膜后腔;33例患者应用自制气囊扩张建立腹膜后腔尚可;12例患者第一次应用自制气囊扩张建立腹膜后腔失败,而需重新制作气囊再次扩张建立腹膜后腔。结论:自制气囊具有取材方便、材料费用低、制作简单等优点,在后腹腔镜手术中大部分能良好地建立腹膜后腔,但自制气囊漏气及破裂等缺点尚需进一步改进。(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2年09期)
张彬,王东文[8](2012)在《基于CT的腹膜后腔个体化叁维数字模型建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建立腹膜后腔个体化叁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获取46例泌尿外科肾上腺及上尿路疾病患者的腹部增强CT断层扫描图像原始数据(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病灶及其周围重要组织、器官进行图像分割、配准及叁维重建,并与术中图像比较。结果成功建立腹膜后腔个体化叁维数字模型,通过旋转、缩放、点距及角度测量等操作,可清晰、直观地单独或联合显示病灶与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空间位置及相互关系,与术中所见相符。结论基于增强CT数据,可逆向重建出以非骨性结构为主,兼具疾病分类特点及个体特征的腹膜后腔叁维数字模型,将为肾区个体化手术方案的制定及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形态学参考和模型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2年09期)
张彬[9](2012)在《基于CT的腹膜后腔个体化叁维数字模型构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增强CT原始数据,探讨腹膜后腔个体化叁维数字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意义,为肾区个体化手术方案的制定及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形态学参考和模型基础。方法:分别于术前获取我院2011年3月-11月间,46例泌尿外科肾上腺、肾脏及上尿路疾病住院患者腹部增强CT断层扫描图像的原始数据(图像格式符合DICOM协议标准,扫描层厚0.625mm,矩阵512 512,像素大小0.9766mm,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其中肾上腺相关疾病12例(左6例,右6例),肾脏相关疾病22例(左10例,右12例),肾盂、输尿管相关疾病12例(左6例,右6例),逐层阅片后,应用mimics 10.01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在叁期内综合、反复应用剖面线、阈值分割、区域生长、动态区域生长、布尔运算、销蚀膨胀、蒙罩编辑及3D计算等工具,分别对病灶及其周围重要组织器官进行图像分割及叁维重建,将重建出的各组织器官子模型以STL格式导入同一场景,图像配准成完整模型,并与术中所见作比较。结果:1. 46例腹膜后腔个体化叁维数字模型均于术前成功构建(包括以肾上腺为主的、以肾脏为主的、以上尿路为主的叁类个体化模型),模型准确、直观,兼具疾病分类特点与个体特征;2.通过自由地旋转、缩放、透视及单独或联合显示,各模型均清晰地展示了病灶与其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空间解剖位置及相互毗邻关系,并与术中所见完全相符。结论:1.基于增强CT数据所逆向重建出的以非骨性结构为主、兼具疾病分类特点及个体特征的腹膜后腔叁维数字模型,不仅能够准确、直观及形象地反映病灶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实体情况,为肾区个体化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形态学依据,而且为其生物力学研究及后续的个体化虚拟手术奠定了模型基础;2.该构建方法能够在术前顺利完成模型重建工作,在泌尿外科术前方案规划、术中辅助性定位、导航及预警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该构建方法通过应用基于图形处理技术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能够借助普及的个人PC机及windows操作平台,开展叁维重建及观察工作,其准入门槛低,易于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2-03-15)
周颖,王珊娟,王祥瑞,杭燕南[10](2011)在《腹膜后腔二氧化碳充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中腹膜后腔二氧化碳(CO2)充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在腹腔镜下行肾脏手术的患者42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连接BioZ.com(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在气腹前即刻(T0),气腹后5(T1)、10(T2)、20(T3)、30 min(T4),停气腹时(T5),气腹停后5(T6)、10 min(T7),记录各时间点的心率(HR)、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体循环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胸腔液体量(TFC)、速率指数(VI)、加速指数(ACI)、预射血期(PEP)、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收缩时间比率(STR=PEP/LVET)、左心做功/做功指数(LCW/LCWI)及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并进行分析。结果腹膜后腔CO2充气前、后,患者的HR、LVE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T0时间点比较,T5~T7时间点的CO、CI均显着升高(P值均<0.05),T6、T7时间点的SV、SI、VI、ACI均显着升高(P值均<0.05),T1~T7时间点的petCO2均显着升高(P值均<0.05);T2~T7时间点的MAP均显着降低(P值均<0.05),T5~T7时间点的SVR、SVRI、PEP均显着降低(P值均<0.05),T3、T4时间点的TFC均显着减少(P值均<0.05)。与T1~T4时间点比较,T5~T7时间点的SV、SI、CO、CI、VI、ACI均显着升高(P值均<0.05),T5~T7时间点的SVR、SVRI、PEP均显着降低(P值均<0.05)。与T3、T4时间点比较,T5~T7时间点的TFC均显着增加(P值均<0.05)。与T4时间点比较,T5~T7时间点的LCW、LCWI均显着升高(P值均<0.05)。结论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中,腹膜后CO2充气对全身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机体有效代偿维持循环稳定,应加强腹膜后腔镜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1年08期)
腹膜后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外科诊疗模式下,临床医师通常依据CT、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疾病诊断的复核、细化,以及相应手术方案的规划与设计,但随着"精准外科"理念的普及与"微创外科"技术的推广,这种凭借二维信息主观地拼接、想象病体叁维解剖结构的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求。于是,计算机与生物医学领域融合下的数字医学技术悄然兴起,它使得CT等二维影像信息能够得以一种叁维图形的方式呈现,这种客观量化直观获取影像信息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腹膜后腔论文参考文献
[1].万颂,华伟,习明,周宇林,万跃平.经腹膜后腔和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比较[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
[2].王东文,张彬.“读片时代”向“阅图时代”变革的新起点——腹膜后腔叁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
[3].黄莉燕,梁秋梅,付伟金,李秋萍.泌尿系清洁手术腹膜后腔引流袋更换适宜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J].全科护理.2013
[4].王朋欣,马力,刘英民,史建庚,李胜军.可视腹膜后腔扩张器与自制气囊建立腹膜后腔的对照研究[J].河北医药.2012
[5].史建庚,王朋欣,马力,刘英民,王星.可视腹膜后腔扩张器建立后腹腔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2
[6].王朋欣,马力,刘英民,史建庚,武立伟.可视腹膜后腔扩张器在后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7].王朋欣,马力,史建庚,李胜军,王星.自制气囊在后腹腔镜手术中建立腹膜后腔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2
[8].张彬,王东文.基于CT的腹膜后腔个体化叁维数字模型建立初探[J].中国当代医药.2012
[9].张彬.基于CT的腹膜后腔个体化叁维数字模型构建初探[D].山西医科大学.2012
[10].周颖,王珊娟,王祥瑞,杭燕南.腹膜后腔二氧化碳充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