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侵染论文-郭静佩

抗侵染论文-郭静佩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侵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曲霉,花生种子,侵染抗性,AFLP

抗侵染论文文献综述

郭静佩[1](2012)在《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鉴定和抗侵染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生是我国重要的高蛋白油料作物,同时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创汇作物。其含油量高达50%,蛋白质含量可高达30%左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食品鸡蛋、牛奶、瘦肉等媲美,且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然而,花生极易受到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黄曲霉毒素污染已经成为花生质量和食用安全中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培育抗黄曲霉品种是解决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有效、最经济和最安全的方法,而明确抗性品种的抗性机制是培育抗黄曲霉品种所必需的前提条件之一。本文研究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抗性和抗侵染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土壤中和发霉的花生上分离菌株,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颜色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结构,鉴定出产毒黄曲霉菌株。(2)经人工接种对20个花生品种的黄曲霉侵染抗性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抗性的花生品种为中花6号和抗黄一号,占供试品种的10%;表现为中抗的花生品种有开农37、开农41、豫花4号、白粒花生以及开农3号,占供试花生品种的25%;易感品种有6份,分别为:豫花7号、周花2号、新花1号、濮花17、白沙4号、红花350,占供试品种的30%;高感花生品种有七份(W9813、W9742、W9846、豫花6号、Gz414、Gz392、Gz427),占供试品种的35%。花生对黄曲霉表现感病的品种占65%,其中对黄曲霉菌株表现抗性的花生籽仁与其花生荚果表现抗性的结果无显着相关。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鉴别花生品种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的花生品种间有差异,但不能准确鉴定抗、中抗、中感和高感品种。(3)受黄曲霉菌株侵染后,抗性、敏感品种的花生种子内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发生显着的变化。根据活性变化的趋势、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及其与抗性的关系,可以明显地鉴定出抗感品种。本文鉴定出的抗黄曲霉花生品种为花生抗黄曲霉育种提供亲本,揭示出的花生种子酶活性的变化与抗黄曲霉的关系为花生抗黄曲霉育种和抗病基因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马德良,汪旭,韩静菲,杨建福,赵立峰[2](2007)在《吉林省玉米灰斑病重要流行环节的初步研究 Ⅰ孢子萌发、病斑潜育扩展和寄主抗侵染》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玉米灰斑病的重要流行环节——孢子萌发、病斑潜育扩展和寄主抗侵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清水中就能够萌发,但未见附着胞形成;花粉和叶面物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孢子抗干燥能力较强,萌发孢子须经3~4 d干燥才完全丧失存活能力。对灰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的杀菌剂有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大生、多菌灵等。病害潜育期较长,潜育期随玉米生育期推进而增长,在不同品种上潜育期为11~18 d。病斑长度(y)和病斑日龄(x)的关系大体为对数曲线,回归方程为y=0.263 5+5.163 ln(x+1)。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抗侵染力逐渐增强。施用氮、磷、钾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玉米的抗侵染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智海剑,盖钧镒,何小红[3](2005)在《大豆对SMV抗侵染与抗扩展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花叶病毒(SMV)抗性研究最早着重于系统病症,后来发现感病材料还存在发病程度上的遗传差异,抗侵染与抗扩展并不相同,从而鉴别出一批具不同类型抗性的抗源。本研究利用抗侵染和抗扩展品种(系)配置10个不同类型杂交组合,在分别接种Sa或SC8株系条件下,研究两类抗性的遗传模式。结果表明,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侵染和抗扩展分属不同遗传体系,抗侵染由1对主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表现为显性;抗扩展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F2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3.91%~74.97%和18.43%~37.04%,F2∶3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9.46%~82.42%和17.42%~39.93%,抗性大小依亲本而异。两类抗性都有育种价值。因中抗×高感组合的遗传率明显低于高感×高抗组合,抗扩展育种应尽量选择抗性强的品种作亲本。(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5年10期)

智海剑,盖钧镒[4](2005)在《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侵染与抗扩展育种应用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既可抗SMV的侵染,又可抗扩展。抗侵染由一或两对基因控制,具有明显的株系专化性,存在因株系变化而丧失抗性的可能,但抗侵染品种不受SMV的影响,且抗性基因鉴定、转育方便,在品种更替速度不断加快以及注意SMV动态变化的情况下,针对主要流行株系的抗侵染已被广泛利用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抗扩展由一对加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以主基因作用为主,多基因起修饰作用。这种抗性虽不能抵抗SMV的侵染,但大豆感染后病情较轻,产量损失一般在5%以下,且抗谱广、抗性稳定,抗源丰富。因此,对抗扩展育种应予以重视。随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发展,期望能通过分子标记辅助抗性选择,把对多个株系的抗侵染基因聚合到同一品种,甚至把两类抗性聚合到同一大豆品种。(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智海剑[5](2005)在《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侵染和抗扩展特性的鉴定、遗传和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花叶病毒(soybcan mosaic vims,SMV)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培育抗病品种是目前控制SMV流行最有效方法。以往关于大豆抗SMV遗传育种研究均着重在抗侵染方面,多数研究认为对不同株系的抗侵染分别由不同的单显性基因控制,并找到了部分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培育出一批抗病品种。但抗侵染具有明显的株系专化性,且抗性基因单一,抗侵染品种存在丧失抗性导致SMV流行的潜在风险。拓宽抗源,培育抗性稳定持久的品种成为大豆育种者追求的目标。 在研究中发现,大豆品种感染SMV后,在严重度等方面存在程度差异,初步认为大豆存在对SMV的抗扩展。抗扩展与抗侵染是否属于不同遗传体系、是否可用于培育抗性稳定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SMV危害的大豆品种有待研究。 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首先证实对SMV是否存在两类不同的抗性体系,进而研究对大豆花叶病毒抗侵染和抗扩展的表现形式、鉴定方法,测度指标和分级标准,筛选优异抗源;比较两类抗性在防止大豆花叶病毒流行,减少大豆产量损失方面的作用以及潜在育种价值,探讨抗扩展在生产上利用的可能性;研究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两类抗性以及症状反应的遗传体系及其抗性品种选育策略。从而为抗SMV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和物质基础,推动大豆抗SMV育种的发展。 67份大豆品种(品系)在接种四个SMV株系(Sa、SC8、N1、N3)条件下的症状类型、潜育期、发病率、病级和病害扩展速度等抗性组分的变异研究表明:大豆品种间不但存在是否出现系统症状的差别,在潜育期、发病率、病级和病害扩展速度4个组分上也存在明显程度差异,证实大豆中存在抗扩展。溧水中子黄豆、沛县天鹅蛋、诱变30等品种虽对4个株系均感染,但在4个组分上均表现出较强抗性,且不同株系间差异较小,它们属于对大豆花叶病毒的广谱抗扩展品种。研究发现以往报道的一些抗感染品种如溧水中子黄豆,AGS-19其实是低发病率和长潜育期的抗扩展品种。而邳县茶豆、淮阴秋黑豆等品种对SMV既具有对某些株系的抗侵染,也具有对其它株系的抗扩展。 在感染Sa株系后,发病率、病级、潜育期和病害扩展速度4个组分从不同方面反映品种的抗性特点,以大豆品种的4个组分为变量,对品种的抗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距离约在0.38时,参试品种可以分成免疫、高抗、中抗、中间、中感和高(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5-03-01)

曾慧,潇晓[6](2005)在《姜黄属植物提取物的抗侵染和抗血管生成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评价了姜黄属植物的抗肿瘤活性。将丛毛姜 Curcuma comosa Roxb.的近缘植物制成正己烷、乙酸乙酯和90%甲醇3种提取物,将后2种提取物用于实验。1)采用WST-1细胞计数试剂盒测试各提取物对鼠肝癌细胞 CBO140C12和肝窦内皮细胞 HSE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浓度高于100μg/mL 时,与 CBO140C12(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期刊2005年01期)

张敏[7](2004)在《草麻黄提取物的抗侵染、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曾发现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甲醇提取物在非细胞毒浓度时,体外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微管形成,因此对该提取物的水部位(EW,即甲醇提取物混悬于水中、用乙酸乙酯和丁醇分配后得到的水相)进行了进一步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试验。(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期刊2004年02期)

Monac·Mehdy,杨正申,杨辉[8](1995)在《活性氧在植物抗侵染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这篇综述,首先描述了植物一病原物相互作用的氧化猝发;其次,旨在弄清活性氧形成的调节和参与活性氧形成的化合物特性方面目前的突出进展;再次,讨论活性氧对抗病性的可能功能,使读者能够回顾这个课题的以往论述(Shtherland,1991).1 氧化猝发中的活性氧活性氧一般是植物细胞叶绿体、线粒体和其它细胞空间,所含有的氧化酶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由低水平电子传递而产生的.氧化猝发期中,分子氧首先单电子还原形成超氧离子(O_2~-),而后,水溶液中的O_2~-自发歧化形成H_2O_2.反应如下:(本文来源于《洛阳农专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抗侵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玉米灰斑病的重要流行环节——孢子萌发、病斑潜育扩展和寄主抗侵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清水中就能够萌发,但未见附着胞形成;花粉和叶面物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孢子抗干燥能力较强,萌发孢子须经3~4 d干燥才完全丧失存活能力。对灰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的杀菌剂有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大生、多菌灵等。病害潜育期较长,潜育期随玉米生育期推进而增长,在不同品种上潜育期为11~18 d。病斑长度(y)和病斑日龄(x)的关系大体为对数曲线,回归方程为y=0.263 5+5.163 ln(x+1)。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抗侵染力逐渐增强。施用氮、磷、钾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玉米的抗侵染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侵染论文参考文献

[1].郭静佩.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鉴定和抗侵染机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2].马德良,汪旭,韩静菲,杨建福,赵立峰.吉林省玉米灰斑病重要流行环节的初步研究Ⅰ孢子萌发、病斑潜育扩展和寄主抗侵染[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

[3].智海剑,盖钧镒,何小红.大豆对SMV抗侵染与抗扩展的遗传分析[J].作物学报.2005

[4].智海剑,盖钧镒.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侵染与抗扩展育种应用的讨论[J].作物杂志.2005

[5].智海剑.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侵染和抗扩展特性的鉴定、遗传和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

[6].曾慧,潇晓.姜黄属植物提取物的抗侵染和抗血管生成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5

[7].张敏.草麻黄提取物的抗侵染、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4

[8].Monac·Mehdy,杨正申,杨辉.活性氧在植物抗侵染中的作用[J].洛阳农专学报.1995

标签:;  ;  ;  ;  

抗侵染论文-郭静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