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制度绩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常务会议,习近平,营商环境,存量土地,发展战略,招商引资,环境损害赔偿,蔡镇,企业创新发展,预算绩效
土地制度绩效论文文献综述
蔡镇金[1](2019)在《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蔡镇金)近日,市长庄稼汉主持召开第6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研究了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有关政策措施。会议强调,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本文来源于《厦门日报》期刊2019-06-08)
陈游[2](2019)在《福州市土地储备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如何提高土地价值对于城市发展尤为重要。土地储备制度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对于提高政府调控土地资源,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效益,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切实保护耕地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模式、运作效果不尽相同,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实施和发展。在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首次通过对福州市土地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土地储备实务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掌握一手资料,通过构建土地储备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福州市土地储备制度,得出绩效评价结果:土地市场调控绩效值0.536,城市经济发展绩效值0.528,土地利用合理配置绩效值0.49。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剖析福州市土地储备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土地供应方式单一,土地市场调控效果一般;过度依赖土地收入,收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土地收储缺乏前瞻性,土地利用效率低;储备组织体系零散,储备制度实行不力。对完善福州土地储备制度建设提出探索土地供应新方式;加强土地财政转型,拓宽收储资金来源渠道;科学制定土地储备计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健全土地收储联动机制,加强各部门协作的对策,为决策者完善福州市土地储备制度提供参考,切实保障福州市城市规划建设所需的土地供应。(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单阿丽,吴克宁,冯喆,宋恒飞,吴靖瑶[3](2018)在《基于效果模式的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绩效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绩效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推进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区(定州市)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运用瑞典学者韦唐的"效果模式",从目标实现程度、相关者满意度、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以及公平性4个方面评估了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绩效水平。[结果](1)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政策措施整体实施效果良好,基本实现了征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利益相关者满意度较优秀,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达到合格级别,公平性实现良好。(2)以征地区片价代替年产值倍数法提高了补偿标准;增设粮食补贴和养老保险,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结论](1)基于"效果模式"构建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绩效评估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定州市征地制度改革效果,验证了指标的可行性。(2)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中求进,做法相对保守,需要大胆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8年09期)
黄贤金,杨红,罗明[4](2018)在《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创新模式和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收官之年,也是对33个试点地区进行全面深化总结的关键之年,对全面推行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创新农村土地权益实现机制、引导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尤其是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对农村(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期刊2018年05期)
唐健,王庆宾,谭荣[5](2018)在《宅基地制度改革绩效评价——基于全国5省土地政策实施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阶段、自然禀赋和社会条件存在差异,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的目标并不一致,具体实践中出现了自由流转、出租、房屋出售、商品出租、农房抵押、指标交易等改革形式,特别是福建、浙江和江苏等沿海地区通过宅基地置换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高层物业的方式,既实现了"户有所居"的宅基地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宅基地的财产权,解决了农户宅基地权益保障的现实难题。宅基地制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因地制宜,通过行政权威、价格机制和村集体自组织管理来协同提高宅改效率,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推动村民参与集体行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在改革底线不动摇的基础上,如何在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分配上以及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治理体系上找到新的平衡。(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居祥[6](2016)在《我国土地督察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保护是关乎国家长期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随着土地违法现象的日益增多,特别是违法占用耕地现象的增加,出于完善我国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并加强对土地执法监督以及完善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目的,我国建立并实施了土地督察制度。研究土地督察的耕地保护绩效,对丰富国内关于土地督察制度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土地督察制度、发现并总结土地督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督察效率以及土地督察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大数据分析了土地督察与土地违法关系,在总结土地督察与土地违法关系以及土地督察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对耕地保护的影响途径与过程,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与倾向值匹配分析方法分别以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本年发生土地违法案件涉及耕地面积、年内耕地减少面积为指标估算了土地督察的耕地保护绩效。根据本研究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土地督察与土地违法之间具有相关性。根据大数据挖掘、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土地督察关注度与土地违法关注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土地督察关注度与土地违法关注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土地违法关注度的提高,引发了国家对于土地违法的重视,进而对土地违法进行督察: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人们对于违法用地的认识,并增强对土地违法的关注。二是,土地督察关注度与土地违法案件之间具有相关性。土地督察关注度是引起土地违法案件的原因,是造成土地违法案件变化的因素,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人们对于违法用地的认识,并增强对土地违法的关注,降低了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数量;土地违法案件不是引起土地督察关注度的原因,土地违法案件的减少并不能解释土地督察关注度的增加,一般而言,土地违法案件的减少说明土地违法现象减少,而以土地违法现象为主要督察对象的土地督察也会相应减少。(2)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与倾向值匹配分析方法分别以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本年发生土地违法案件涉及耕地面积、年内耕地减少面积为指标估算了土地督察历年耕地保护的总体效果。从整体上来看,专项督查耕地保护的总体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例行督察耕地保护的总体效果整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效果呈上升趋势。以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指标时,以往研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得出2007年和2008年,由于实行了专项督察,分别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32160.52hm2和6442.90hm2,2008年,由于实行了例行督察,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41127.79hm2,本研究利用PSM分析方法得出专项督察每年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8037.489hm2,例行督察每年减少建设占用耕地面积62741.880hm2;以本年发生土地违法案件涉及耕地面积为指标时,利用PSM分析方法得出2007-2013年,由于实行了专项督察,分别减少本年发生土地违法案件涉及耕地面积103.95hm2、51.98hm2、77.96hm2、1 12.62hm2、34.65hm2、43.31hm2、69.30hm2,2008-2013年,由于实行了例行督察,分别减少本年发生土地违法案件涉及耕地面积1276.90hm2、2669.89hm2、3250.30hm2、3366.38hm2、3250.30hm2、3018.13hm2:以年内耕地减少面积为指标时,利用PSM分析方法得出2007-2013年,由于实行了专项督察,分别减少年内耕地减少面积16.04khm2、4.18khm2、7.67khm2、9.76khm2、3.49khm2、4.18khm2、6.28khm2,2008-2013年,由于实行了例行督察,分别减少年内耕地减少面积7.79khm2、18.70khm2、33.77khm2、30.65khm2、23.90khm2、21.82 khm2(3)以建设占用耕地、本年发生土地违法案件中涉及耕地面积为指标时,土地例行督察的单位效果比专项督察的单位效果大,并且例行督查历年的总体效果也比专项督察的总体效果大:以年内减少耕地面积为指标时,土地例行督察的单位效果比专项督察的单位效果小但例行督查历年的总体效果却比专项督察的总体效果大。可能原因是:例行督察是一种全面的常规性督察,相对专项督查而言,其督察范围更广,督察频率更高,督察力度更强。例行督察的计划目标是每两年对全国126个重点督察地区督查一次,对全国范围每五年覆盖一次,除西部部分地区外。自2008年例行督察实施以来,基本已经实现全国范围的全覆盖。由此可见,例行督察的力度要比专项督查强,即例行督察的单位效果比专项督察的单位效果大。而在以年内减少耕地面积为指标时,例行督察的单位效果比专项督察的单位效果小,可能的原因是年内减少耕地面积主要包括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灾毁以及生态退耕等,而土地督察是以土地违法现象为主要对象,更准确地说,土地督察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主要应是对建设占用耕地的影响,对其他叁方面原因导致的耕地减少关注较少,这里以年内减少耕地面积作为被解释变量显然扩大了土地督察的解释范围,因而产生差异,即专项督察的单位效果要比例行督察的单位效果大,专项督查对年内减少耕地面积的解释力大于专项督查。通过总结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从整体上来看,专项督查耕地保护的总体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例行督察耕地保护的总体效果整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效果呈上升趋势;土地例行督察的单位效果比专项督察的单位效果大,并且例行督查历年的总体效果也比专项督察的总体效果大。(2)在土地政策评估中,需要考虑政策及其对象的相互关系的不同,以此考虑政策效果评估方法的选择。基于PSM分析方法的历年各项指标值都比基于面板模型的结果小,说明土地督查存在样本选择偏误,即由于样本选择产生的内生性问题,遗漏变量也可能影响本年发生土地违法案件中涉及耕地面积,导致基于面板模型的土地督查对耕地保护的影响效果估算偏大。对于专项督察而言,由于专项督查地区的选择并非随机产生的,由此产生了样本选择偏误,即由于样本选择产生的内生性问题,故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估计其效果更为合理;而对于例行督察而言,虽然例行督察地区的选择随机性强、督察也更为全面,样本选择偏误也较小,但仍然存在样本选择偏误,只不过比专项督查的样本选择偏误小,此时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估计其效果不失为解决其样本选择偏误的好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01)
宋振江,杨俊,李争,尧羽菲,贾丹[7](2015)在《我国土地督察制度绩效评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管理制度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土地督察制度的绩效评价入手,可以从宏观层面把握土地督察制度的发展,而探寻政策实施效果亦日益成为学界探求的重要科学问题.文中通过对公共政策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土地督察制度的演进过程,综述了我国土地督察制度相关绩效评价研究,并综合诸多研究者的相关成果模拟出综合模型.从事前绩效评价、事中绩效评价、事后绩效评价角度对我国的土地督察制度绩效评价做以展望,为该制度绩效评价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模型方法和相关的理论工具,采用实验法等对政策加以测量,以此使制度得到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李玲[8](2015)在《南京市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绩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借鉴外国经验发展的一项土地制度。虽然在我国建立的时间不长,但对规范土地市场、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以及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该制度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高地价带来高房价的争议等。目前,对土地储备制度绩效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主观意愿较强,且多为某时点的定性的研究,较少阶段性时间序列的定量评价。建立科学系统的土地储备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绩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土地储备目标出发,从调控效应、规范效应、集约效应、保障效应方面选取了 9个评价因子,构建贴合实际工作又简易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对南京市2009-2013年的土地储备制度绩效进行评价,总结南京市2009-2013年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分时期运行的成效与不足,并分析不足之处的成因,从而在绩效评价基础之上对南京市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11-01)
王静[9](2015)在《从土地改革看印度民主制度的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独立以来,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如土地占有的两极分化、种姓制度、众多的贫困人口等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极不彻底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种姓制度、封建土地生产关系残余与从西方引进的资产阶级议会选举政体,奇妙地结合起来。在某些方面,西方议会选举政治反而强化了农村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进入新世纪,新自由主义在印度开始盛行,旧的沉疴遭遇新自由主义毒药,其结果只能是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本文来源于《南亚研究季刊》期刊2015年03期)
窦祥铭[10](2015)在《集体所有制阶段皖西北太和县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及其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和县集体所有制阶段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主要经历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双重"两权分离四个时期的变革起伏。文章对太和县集体土地所有制阶段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及其绩效作一简要梳理,指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选择最根本的还应是激励机制的选择,应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框架内,通过强化农民土地产权而"淡化"农民集体所有权,进而使农村土地趋于成为农民个人的真正财产。(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土地制度绩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如何提高土地价值对于城市发展尤为重要。土地储备制度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对于提高政府调控土地资源,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效益,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切实保护耕地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模式、运作效果不尽相同,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实施和发展。在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首次通过对福州市土地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土地储备实务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掌握一手资料,通过构建土地储备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福州市土地储备制度,得出绩效评价结果:土地市场调控绩效值0.536,城市经济发展绩效值0.528,土地利用合理配置绩效值0.49。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剖析福州市土地储备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土地供应方式单一,土地市场调控效果一般;过度依赖土地收入,收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土地收储缺乏前瞻性,土地利用效率低;储备组织体系零散,储备制度实行不力。对完善福州土地储备制度建设提出探索土地供应新方式;加强土地财政转型,拓宽收储资金来源渠道;科学制定土地储备计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健全土地收储联动机制,加强各部门协作的对策,为决策者完善福州市土地储备制度提供参考,切实保障福州市城市规划建设所需的土地供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制度绩效论文参考文献
[1].蔡镇金.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N].厦门日报.2019
[2].陈游.福州市土地储备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3].单阿丽,吴克宁,冯喆,宋恒飞,吴靖瑶.基于效果模式的定州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绩效评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
[4].黄贤金,杨红,罗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创新模式和绩效[J].中国土地.2018
[5].唐健,王庆宾,谭荣.宅基地制度改革绩效评价——基于全国5省土地政策实施监测[J].江汉论坛.2018
[6].居祥.我国土地督察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6
[7].宋振江,杨俊,李争,尧羽菲,贾丹.我国土地督察制度绩效评价研究进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李玲.南京市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绩效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5
[9].王静.从土地改革看印度民主制度的绩效[J].南亚研究季刊.2015
[10].窦祥铭.集体所有制阶段皖西北太和县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及其绩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
标签:常务会议; 习近平; 营商环境; 存量土地; 发展战略; 招商引资; 环境损害赔偿; 蔡镇; 企业创新发展; 预算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