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后浇带施工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应该被重视,由于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后浇带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同时还需要不断对该项技术进行创新,保证工程的最终质量。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施工技术的支持,施工技术也需要在工程施工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本文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作用;施工技术
建筑物具体构成结构的安全性、持久性以及经济性会从直接的层面上受到混凝土后浇带设计和施工合理性程度高低的影响。所以在建筑工程后浇带项目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在严格的遵循设计方案提出的要求的情况之下,科学合理的对后浇带位置及大小展开设置。与此同时在施工相关工作完成之后也是应当予以浇带的浇筑和养护工作充分的重视的。
1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功能和作用
1.1解决建筑工程中沉降差问题
从实际效果来看,通常高层建筑的基础部分都是与裙房相互连接在一起,但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先将它们进行分离,待建筑工程沉降基本成型后才通过浇筑混凝土的方法来将其连接在一起。而后浇带施工设计正是起到了暂时分离裙房与基础部分的作用。在后浇带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除了要对高层建筑不同阶段的力学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外,还需要开展不同阶段中建筑强度的校核工作,并全面掌握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完成后沉降差所产生的结构内力等相关内容,通过对压力差、时间差、标高差等影响因素的控制和调整,来有效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沉降差,从而更好提升建筑施工整体质量。
1.2降低温度收缩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通常建筑工程混凝土硬结过程都会伴随着收缩现象的出现,这也是导致整体建筑结构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温度差的存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建筑结构,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形成一种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引起建筑结构裂缝等相关问题,影响整体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建筑安全。而通过后浇带施工设计,可实现混凝土结构的自由收缩,降低了温度差所带来的收缩应力,减小温度收缩对混凝土结构所带来的影响。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2.1后浇带施工方案设计
成功的建筑工程一定是基于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而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也是后浇带施工技术完成定性因素。在设计后浇带施工方案时会对每个位置的设计都要逐一斟酌,通常都会使用凹形缝、凸形缝、阶梯缝以及平直缝等来设置预留,但在实际建筑施工时,也要视情况而定选择合适的后浇带形式。举例来说,在墙板的结构件上,为了要加强断面间连接的稳固性,通常就会采用预留斜缝的后浇方式;在横梁的结构件上,为了保持连贯性通常就会使后浇带与钢筋间紧密连接;在基础垫层中,为了促进施工缝处理的快捷便利,同常也可以在合理范围内,适当降低45~95mm的高度。
2.2后浇带施工前准备工作
为了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在施工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前期准备工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准备工作主要分为三点,首先做好后浇带施工养护工作。分配专业的技术人员将工作落到实处对浇筑平面进行清洁和养护,根据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以及后浇带施工的相关要求,不光要把将浇筑平面的砂石颗粒,松软混凝土等杂物处理干净,还要对预留缝两侧混凝土给予凿毛处理,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是表面保持湿润,其次涂抹水泥净浆和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最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
2.3合理把握施工宽度及施工间距
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正是如此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若是一旦使模块间各自独立被分割,就会使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威胁。所以严格把控施工宽度及施工间距对于后浇带施工来说是关键所在。若楼高在20层左右的高层建筑,此时的钢筋结构就接收巨大的承受力,且不能被断开,这就需要采用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实际进行施工时设置大跨度的后浇带之后将钢筋切断,再进行后浇带施工后,接着再一次进行电焊联接,。这样一来,就保证了钢筋结构的受力强度,避免建筑材料的构件因为受到巨大压力之后弯曲变形的问题。但要注意的是需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间距,合理把握后浇带宽度,通常情况下不能小于6m,所以要严格的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4施工模板的支护
后浇带技术又一重要的环节就是施工模板的支护,这是考虑到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的关于选择混凝土的浇筑方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建筑设计方案的基础要求。例如:若要浇筑高层建筑及裙房之间后浇带,需要将时间间隔设置在2个月以上,并且需要保证高层建筑的主体完全结束施工后,再行后浇混凝土。但一般而言,在实际建筑工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时间间隔,例如:此地区是属于温暖潮湿当的气候,则可以将时间间隔设置为1~10个月之久。在间隔期,裙房需要继续施工,待全部完成后,主楼和裙房之间会形成梁板结构。若是传统的模板支撑系统将很难承担上层结构的自重以及施工带来的荷载,这时为了确保支护力度足够,施工方在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后,于后浇带下方与两侧给予1m范围的模板支撑,如此将大大提高模板支撑系统的受力能力。当然,若是支护能力依然不足,则可以在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施工标准后将相关荷载去除,并将支撑进行进一步处理,减少负荷带来的向下传力,减少模板需要承载的应力。
2.5施工缝的处理
后浇带处的施工缝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应当在前期施工完毕以后,对施工缝进行及时的处理,以保证后浇带充分发挥作用,防止接缝面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及出现渗漏现象。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浇筑前期采取通过木板等铺盖处理的方法,防止后浇带的边缘受到损坏;浇筑过程中,应确保后浇带的准确位置,同时后浇带的混凝土与其两侧的混凝土标高应保持在同一高度上;当出现施工缝时,可以采用铁钻等工具对施工缝周围多余的木方及混凝土等彻底清理干净,并将其制作成垂直缝。在进行浇筑工作之前,可采用高压水射、喷砂等方法对施工缝进行清理,重点是清理底模的杂物和水泥浆以及凿毛,在彻底清理干净后做湿润处理,以便提高混凝土的粘合度及维持钢筋的正常性能。
2.6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
同样地若为了确保后浇带结构的完整性,还应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一次性成型浇筑方式,使后浇带浇筑不受外界因素所影响。此外,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采用垂直施工缝的过程中,当混凝土初凝之后则需要通过压力清水冲洗,把初凝后表面的浮浆、材料碎片等杂物进行清洗,并把施工前使用的封堵钢丝网片拆除。要注意的是,在此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振捣器与模板间距的控制,以降低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水泥浆流失量。一般来说,最合适的范围在准50振捣器与模板间距以40cm之间,准70振捣器与模板间距以50cm为宜。
总而言之,后浇带的设置使用,既能有效解决主楼与群楼沉降差异的问题,更能有效避免混凝土在施工中收缩产生裂缝的问题,还能防止温度应力变形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井轮.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陕西建筑.2017(06)
[2]董启福.关于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