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黑龙江省亚布力林区人民医院150631)
【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1-0182-02
【关键词】胺碘酮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心室重构
胺碘酮为苯并呋喃的衍生物,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但它同时有钠通道阻滞、钙通道阻滞、β受体阻滞等作用,因此,它具有Ⅰ、Ⅱ、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点,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1]。胺碘酮应用于临床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如下:
1胺碘酮的不良反应
1.1胺碘酮的肺毒性[2]
胺碘酮肺毒性发生率为1%~17%。胺碘酮的肺毒性很可能是药物直接毒性作用以及炎症反应、过敏反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胺碘酮肺毒性的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多在连续应用胺碘酮后3~12个月出现,可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或过敏性肺炎。多数患者(约占2/3)起病隐匿,伴有干咳、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偶有发热,胸部X线显示肺间质弥漫性病变。另有约1/3的肺毒性患者起病较急,常在治疗初期出现症状,并以发热和类似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为特点,胸片显示肺实质片状浸润。胸腔积液在肺毒性患者中较少出现。约1/2~3/4的肺毒性患者表现为轻、中度的呼吸困难,少数患者甚至出现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症状。极少数患者会出现革兰阴性病原菌所致的获得性肺炎。
药物剂量与肺毒性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研究显示服用小剂量胺碘酮(<400mg/d),肺毒性的发生率<2%。但如长期(2年)服用胺碘酮,即使剂量控制在200mg/d,仍有可能发生肺毒性。因此,随着胺碘酮治疗周期的延长,肺毒性风险也将随着摄入量的增加而加大。
1.2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凡是应用胺碘酮,甲状腺功能指标就有变化。因200mg胺碘酮含碘有74.6mg,如此多的碘肯定对甲状腺有作用。它抑制外周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转向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表现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促甲状腺激素(TSH)轻度升高、T3轻度降低,此为胺碘酮作用的生化标志。甲减多发生于老年人,一般停药后甲减可好转。
1.3胺碘酮的肝脏毒性
肝脏毒性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很少有症状,因复查的时间、次数不等,发生率报告不一。如转氨酶高出正常的2~3倍宜停药。胺碘酮致患者肝硬化很少,但为致死性。
1.4胺碘酮的心脏不良反应
常见有心动过缓,严重心动过缓<45次/min需停药者不多。胺碘酮基本不引发TdP,但如合并低血钾或与其他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合用时,有诱发TdP的可能性。
1.5胺碘酮的神经毒性
神经毒性表现为共济失调、震颤、感觉异常等,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0.3%,神经毒性与剂量有关,减少剂量就能减轻。视神经病变少见,与胺碘酮关系还不清楚,但如伴视神经炎、外周神经炎或共济失调等反应应停药。
1.6皮肤、眼等的含碘沉着或日光过敏,尚不影响正常治疗。角膜微粒沉着几乎100%,不影响视力,不必停药。服胺碘酮者避免太阳直晒。
2防治
一旦临床诊断为肺毒性,应及时减量和停药,可停药几天,然后再采用更小的剂量,同时对于严重肺毒性(如弥慢性肺实质病变,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肺病,肺容量严重受损)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防止肺毒性的加重。多数患者停药后可缓解。有些患者停药后仍会有症状加重的情况,这与胺碘酮半衰期长、与肺脏的亲和性较强有关或患者存在其他肺部疾病。对于合并肺部疾病的患者,在全面评价胺碘酮应用的必要性与安全性后,采用适宜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坚持最小剂量的控制原则,将有助于减少肺毒性的发生[2]。
在应用胺碘酮之前需检查X线胸片、心电图、甲状腺、肝功能等指标,以便在治疗随访中对比观察。除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外,更为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最小有效剂量,以避免胺碘酮毒性。长期服用胺碘酮的患者应该谨遵医嘱,并要定期进行血压、心电图、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肺功能以及x线胸片等相关的检查,必要时还应做眼科检查,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必须立即更换药物。
在治疗期间评价患者胺碘酮治疗的获益与风险,及早发现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并预防,做到安全有效用药。及时对患者进行指导、宣教,规范胺碘酮的应用,提高患者依从性,认识并及早发现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得以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胡大一.注意正确合理使用胺碘酮[J].中国全科医学,2002;5(5):377.
[2]陶海龙,马长生.胺碘酮的肺毒性及其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