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转控制论文-龙可可,杨晓光,江泽浩

右转控制论文-龙可可,杨晓光,江泽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右转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设计,信号交叉口,冲突严重性,右转机动车

右转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龙可可,杨晓光,江泽浩[1](2019)在《信号控制交叉口右转区域机非冲突消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交叉口常见的右转机动车对非机动车的"包饺子式"事故,需要准确分析交叉口渠化特征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冲突模式与严重性的影响,从交通安全的角度优化交叉口右转区域渠化设计。本文首先基于事故分析与理论论证,指出车速过高、车辆盲区与大型车辆内轮差是导致右转车辆与非机动车频繁发生严重冲突的主要原因,据此针对性地提出"小半径+右转封闭"设计模式与实施方法,并提供"机非分隔长度"的推荐值与转弯半径取值方式。由于车辆盲区与内轮差形成机理不同,本文采用冲突严重性与危险区域面积两项指标分别反映车辆盲区与内轮差对非机动车驾驶安全的影响。对12处交叉口右转区域车辆轨迹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小半径+右转封闭"设计模式能减少右转机动车与盲区内非机动车碰撞的可能性,降低车辆右转速度,减小冲突能量,同时减小大型车辆内轮差区域与非机动车道重合的危险区域面积,从而提升右转区域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01)

高彦生,王金刚,高俊祎[2](2019)在《信号控制交叉口右转灯控的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状况,以右转车和过街行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建立设置右转灯控前后,右转车与过街行人的延误和冲突数量模型。利用转换成本法,根据延误和行人-右转车冲突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建立交叉口性能指标模型,并得到设置右转灯控的临界条件。研究表明,行人-右转车冲突对交叉口通行状况影响巨大,在右转车流量或过街行人流量较大的交叉口,设置右转灯控可有效提高交叉口通行状况。(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9年08期)

荣彧[3](2019)在《考虑右转汇入车流干扰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冲突技术是对道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的常用方法,但交通冲突技术很少被应用在交通信号控制中,作为交通信号控制的依据。在实际应用中,交通所涉及到的环境较为复杂,使得干线协调控制方法常常在较为理想的环境对模型进行建立,而不考虑过多的干扰因素。本文考虑车辆于交叉口处的受到的冲突干扰,对干线协调控制方法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在实时获取交叉口处车辆数据后,根据其冲突信息,对干线交通流的信号协调控制进行了优化建模。首先在对比研究了现有的交通流数据提取技术后,为了获取交叉口处的冲突信息,提出了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交通流视频数据提取方法,从而采集到车流量、速度、轨迹等数据,这些采集到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的标定的同时,还用来对实时发生的交通冲突进行检测并作为干线协调控制优化的依据。然后提出了基于车辆轨迹的冲突判别方法,对视频中实时获取到车辆速度、位置、轨迹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对可能发生冲突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冲突判定,记录冲突数据。接下来确定了干线协调控制交叉口车辆间的主要冲突来源后,对干线相邻道路右转汇入车流与干线直行车辆之间的冲突进行了延误机理分析,进而建立了干线交通流受合流冲突干扰的延误模型。兼顾冲突干扰与红灯排队的影响,分别以车辆受冲突干扰平均延误最小以及遇到红灯车辆数最少作为目标函数,干线协调控制的相位差、绿灯时长作为自变量,建立了考虑冲突干扰的干线协调控制模型,使用遗传算法对双目标模型进行Pareto最优解的求解。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仿真方案进行了设计,分别对传统干线协调控制以及考虑冲突干扰的干线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对各自的仿真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考虑冲突干扰的干线协调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葛强[4](2017)在《平沙落雁路口实现交通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平沙落雁路口是城关区的节点路口,通过金雁大桥、南滨河路及读者大道由东向西驶来的车辆汇聚于此,交通流量较大,极易发生拥堵。路口西侧由于道路空间不足,冲突尤其严重。为此,兰州市交警支队对该路段进行了交通道路优化,优化后路口基本无滞留车辆,各方向车流(本文来源于《兰州日报》期刊2017-08-01)

孙绍伟[5](2017)在《高负荷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激增和混合交通特征愈发明显的情况下,平面交叉口俨然成为事故的多发地带。因我国交通法规针对右转车流不予信号控制,使得右转机动车与直行机动车的汇入冲突、非机动混合交通流的交叉冲突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为了改善平面交叉口的运行效率,保障多方交通行为者的行驶安全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右转机动车与直行机动车、直行非机动混合交通流的冲突机理,对右转系统控制进行方法研究。本文对平面交叉口右转冲突进行界定和过程分析。首先,基于交叉口右转冲突调查基础上运用数据统计,解析和验证了交叉口直行车的交通流特性,确定了直右汇入冲突规律,建立了直右汇流车道通行能力模型。其次,对非机动混合交通流在交叉口的运行特性、饱和流率、速度进行调查分析,建立了到达流率与右转延误的函数关系模型,从而确定了非机动混合交通流集聚流部分成为右转冲突主要因素。针对直右机动车冲突、右转机动车与非机动混合交通流冲突右转信号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冲突机理出发运用直右汇流车道通行能力模型计算分析确立了直右机动车冲突右转信号控制的阈值。又根据非机动混合交通流到达流率的不同对右转冲突影响大小不一的特点进行量化分析,共分为叁种控制策略,即不开启右转控制、半开启右转控制和完全开启右转控制。研究确定非机动混合交通流的饱和流率值为完全开启状态的右转控制阈值;非机动混合交通流到达流率与右转延误关系模型切点为右转控制半开启状态控制的阈值,并分析半开启控制的具体信号配时方法,在函数关系模型切点阈值以下不予右转控制。右转信号精细化控制为信号控制的科学有效性提供理论基础。最终,将两种控制方法整合成针对信号交叉口系统性的右转控制方法。以实际路口为例运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建立仿真模型,验证右转控制方法的可靠有效性,采取了无右转控制、右转定周期控制、本文研究的右转自适应感应控制叁种控制方案进行仿真对比。通过对比结果发现,运用本文的自适应感应控制方法,有利于缓解右转冲突,减少冲突车流的行车延误,提高了通行效率,为解决平面交叉口右转冲突矛盾提供指导性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0)

李庆印,孙绍伟,孙锋,郭栋[6](2016)在《面向直右汇流冲突的右转机动车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行车与右转车的汇流冲突导致的交叉口通行效率下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右转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对直行与右转车流的冲突过程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到汇流冲突对通行效率的影响系数,并进一步推导了直右汇入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然后,以汇入车道通行能力最大为目标确定右转信号控制的开启阈值,并结合实际检测数据设计了右转信号的自适应控制流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该方法使直右汇流冲突严重交叉口在高峰时段的通行能力提升14.39%,实现了车道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11-16)

张晓玮[7](2016)在《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与右转车辆的冲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号控制交叉口是连接城市道路的主要枢纽,也是事故频发的集中点,其内部存在着大量过街行人流与右转车流,二者对时间、空间资源的争夺导致行人与右转车辆的冲突屡屡发生,对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构成了极大危害。但目前对行人-右转车辆的研究主要围绕行人行为特性、右转车流特性为主,而运用交通冲突技术研究行人与右转车流安全的成果较少,没有考虑行人与右转车辆在冲突过程中的动态交互,同时缺乏对冲突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探讨。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与右转车辆冲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各交通冲突指标的特性,选取本文适合量化人车冲突过程的指标,即行人与右转车辆安全的冲突指标冲突时间(TTC, Time-To-Collision)、安全减速度(DST,Deceleration-To-Safety Time)、时间优势(TAD V,Time Advance),提出相应的计算模型;为获取冲突指标,设计了合理的交通调查方案,并结合图像个体跟踪与轨迹标定程序获取行人与右转车辆运动轨迹数据,运用MATLAB软件对坐标数据预处理、二次处理最终得到所需冲突指标值;以上述叁个冲突指标为安全评价指标,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冲突样本按冲突严重程度划分为潜在冲突、轻微冲突与严重冲突;运用Ordered probit统计分析模型探索了影响人车冲突严重程度等级的显着性因素,主要包括右转交通量、行人交通量、右转车辆速度变化、人车通过情况、行人违法闯红灯率,并计算各变量的边际效益;最后,结合各显着性因素的对人车冲突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行人与右转车辆的安全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田宗忠,马艳,高鸿雁,苏洁[8](2015)在《基于概率的右转短车道信号控制交叉口延误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城市道路中常见的右转短车道信号控制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交通流变化随机性导致的右转短车道交通阻滞问题,改进了现行美国通行能力手册(HCM 2010)中将短车道视为独立进口车道的计算方法.本文应用概率论方法并结合交叉口特性,同时考虑了短车道、交通流率和信号配时等因素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交叉口延误估计方法.通过使用Sim Traffic微观仿真模型,应用交叉口获得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短车道对右转车辆延误有显着影响.尤其在短车道长度小于2辆标准车长的情况下,允许红灯右转(Righe-turn-on-red,RTOR)可以有效缓解过饱和交通流问题并减少交叉口实际延误.(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5年06期)

王群[9](2015)在《基于复杂度及通行效率的道路交叉口右转渠化空间优化及控制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交通冲突日益严重。城市道路交叉口作为整个道路网络的节点,不同特性、不同方式及不同流向的交通流在此交织与冲突,导致交叉口效率低下,事故频发,因此对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相当必要,右转渠化交叉口应运而生。本文引入交叉口复杂度模型,对复杂度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交叉口复杂度受交叉口控制方式、空间布局以及交通流特性的制约。控制方式及空间布局影响着交叉口各类冲突点的数量;交通流特性影响着冲突概率的大小。以交叉口复杂度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右转渠化交叉口、专右交叉口以及普通交叉口在不同控制方式、不同流量以及不同车道数情况下的冲突点及冲突概率计算,得出相应复杂度,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交叉口型式选择研究。通过VISSIM仿真出所选择的交叉口在不同控制方式、不同流量以及不同车道数情况下,一个信号周期内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和平均速度,得出相应通行效率。以通行效率为基础,通过设置25组不同右转曲线长度,研究所选择的交叉口在不同流量条件下,通行效率最高时的右转曲线长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通行效率与右转曲线长度关系模型以及流量与右转曲线长度关系模型,为右转曲线长度优化提供依据。通过VISSIM仿真及通行效率模型,研究所选择的交叉口在不同流量条件下通行效率最高时所采用的控制方式,结果表明:进口道流量小于200veh/h时,无控制方式通行效率最高;进口道流量大于200veh/h小于400veh/h时,两相位控制方式通行效率最高;进口道流量大于400veh/h时,四相位控制方式通行效率最高,为交叉口控制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叙述右转渠化交叉口管理的一般原则,分别从信号控制、渠化岛的形式以及除右转外其他车道组织叁个方面给出右转渠化交叉口控制管理的方向。本研究对右转渠化交叉口空间优化及控制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5-11-01)

胡鹏[10](2015)在《一种感应式短右转车道交通控制方法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交通管理实践中经常出现因右转车道长度限制导致车辆排队溢出诱发交通阻塞的问题,结合交通冲突理论和交通控制理论相关成果,提出一种短右转车道交通控制方法。通过右转常绿信号保证右转交通流的畅通,右转车道无车占用的情况下,直行车辆在直行绿灯时允许借右转车道直行,从而达到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15年26期)

右转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状况,以右转车和过街行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建立设置右转灯控前后,右转车与过街行人的延误和冲突数量模型。利用转换成本法,根据延误和行人-右转车冲突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建立交叉口性能指标模型,并得到设置右转灯控的临界条件。研究表明,行人-右转车冲突对交叉口通行状况影响巨大,在右转车流量或过街行人流量较大的交叉口,设置右转灯控可有效提高交叉口通行状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右转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龙可可,杨晓光,江泽浩.信号控制交叉口右转区域机非冲突消除方法[C].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019

[2].高彦生,王金刚,高俊祎.信号控制交叉口右转灯控的设置研究[J].综合运输.2019

[3].荣彧.考虑右转汇入车流干扰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葛强.平沙落雁路口实现交通优化[N].兰州日报.2017

[5].孙绍伟.高负荷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控制方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7

[6].李庆印,孙绍伟,孙锋,郭栋.面向直右汇流冲突的右转机动车控制方法[C].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大会论文集.2016

[7].张晓玮.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与右转车辆的冲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8].田宗忠,马艳,高鸿雁,苏洁.基于概率的右转短车道信号控制交叉口延误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

[9].王群.基于复杂度及通行效率的道路交叉口右转渠化空间优化及控制管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5

[10].胡鹏.一种感应式短右转车道交通控制方法及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

标签:;  ;  ;  ;  

右转控制论文-龙可可,杨晓光,江泽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