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预编码论文-陈发堂,杨康,付永莉,李孟杰

正交预编码论文-陈发堂,杨康,付永莉,李孟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交预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编码,广义正交空间调制,误比特性能,最大似然

正交预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陈发堂,杨康,付永莉,李孟杰[1](2019)在《预编码辅助广义正交空间调制的低复杂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预编码辅助广义正交空间调制(PGQSM),利用已知的信道状态信息,对正交空间调制(QSM)的同相和正交两路信号分别做预编码处理,以降低接收机进行信号检测的复杂度。同时,针对预编码辅助广义正交空间调制系统的正交性在接收端造成的计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预编码辅助广义正交空间调制低复杂度检测算法。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的算法可以得到与最大似然检测算法(maximum likelihood,ML)近乎相同的误比特率(BER)性能,同时可以使计算复杂度降低90%以上。(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林欢,李想[2](2018)在《电力线MIMO系统正交空间复用联合预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力线MIMO通信系统中引入正交空间复用(Orthogonalized Spatial Multiplexing,OSM)方案,可降低最大似然检测接收机复杂度。针对该系统,提出一种联合相位旋转和功率分配的OSM改进预编码方案。首先对发射信号进行旋转操作实现发射符号间的正交化,然后基于最大化最小欧式距离准则确定联合预编码相关的最优参数,设计相位旋转矩阵和功率分配矩阵,最后利用发射信号的正交性简化最大似然检测。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OSM功率分配预编码相比,所提OSM联合预编码方案可进一步增大接收符号间的最小欧式距离,误码率性能提升了4 dB。(本文来源于《广东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何宪文,窦高奇,高俊[3](2018)在《双向中继网络中基于正交预编码的盲干扰抵消》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中继网络(two-way relay network,TWRN)在提高频谱效率的同时会引入额外的自干扰,针对放大转发模式下的自干扰抵消问题,从消除非理想信道估计带来的剩余自干扰着手,提出一种基于正交预编码的盲干扰抵消方案。新方案通过对端节点信号进行"右乘"正交预编码,将期望目标信号与自干扰信号映射到不依赖于信道状态信息的正交子空间,实现未知信道状态下自干扰抵消和期望信号分离,从而消除非理想信道估计带来的剩余自干扰对TWRN性能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导平均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的闭合表达式和渐进表达式,分析不同方案下信道估计误差对平均BER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对比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除志勇[4](2017)在《非正交多址系统中下行链路预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高速率移动多媒体业务成为除传统语音和低速率数据传输业务之外最主要的移动通信业务之一。为了应对高速增长的移动数据流量,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着众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更优的用户服务质量。而在这些挑战中,最关键的在于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近年来,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可以提高系统频谱效率,改善系统通信质量。在假设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已知的条件下,采用合适的预编码方法,可以使系统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的正交多址技术(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采用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因此也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5G系统中富有前景的多址技术之一。本文以5G的应用需求为背景,结合目前两大可以提升频谱效率的主流技术,MIMO技术和NOMA技术,研究MIMO广播信道(BC,Broadcast Channels)系统的预编码策略及其低复杂度实现算法。具体研究工作可以概括如下:1)在误符号率(SER,Symbol Error Rate)性能的约束下,研究两用户MIMO BC系统的预编码优化设计。首先利用格理论(Lattice Theory)和递归构造的思想,设计MIMO单播系统的最小欧氏距离(MED,Minimum Euclidean Distance)预编码器;然后,结合 GSVD(Generaliz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和交替优化的思想,将MIMO单播系统的MED预编码算法扩展到两用户MIMO BC系统中,得到两用户MIMO BC系统的NOMA-MED预编码器。2)在可达传输速率性能的约束下,研究两用户MISO(Multiple Input Single Output)BC系统的预编码优化设计。首先,基于优化对偶理论,设计两用户MISO系统的最优NOMA预编码器,并分析研究其性质和性能;其次,通过分析对比两用户MISO BC的最优NOMA预编码和DPC(Dirty Paper Coding)预编码的性能,提出准退化信道(Quasi-Degradation)的概念;再次,基于准退化的概念和性质,设计两用户MISO BC系统的低复杂度H-NOMA预编码器(Hybrid NOMA Precoder);最后,深入分析H-NOMA预编码器的性能,并与最优NOMA预编码器以及传统的ZFBF(Zero-Forcing Beamforming)和 DPC 比较。3)分别在SER性能和可达传输速率性能的约束下,研究多用户混合多址MIMO BC系统的预编码优化设计。在混合多址系统中,用户被分成多个小簇,簇内采用NOMA技术,而簇间采用OMA技术来消除簇间干扰。分别在给定所有用户的最低传输速率约束和最差SER性能约束的条件下,以最小化总发射功率为目标,设计混合多址MIMO BC系统的预编码策略。本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针对基于SER性能约束的预编码器设计问题,在簇内采用两用户MIMOBC系统的NOMA-MED预编码器,通过研究相应的用户配对算法,得到多用户混合多址MIMO BC系统的预编码方法;其二是,针对基于传输速率约束的预编码器设计问题,在簇内采用两用户MISOBC系统的H-NOMA预编码器,通过研究用户配对算法,得到多用户混合多址MISO BC系统的预编码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01)

申赞伟[5](2017)在《光正交频分复用传输中基于数字混沌的矩阵预编码加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光通信网络中,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光通信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数字混沌具有初值敏感性和类随机性等优点,具有与密码学以及OFDM相融合的优势。基于以上,提出了光OFDM中基于数字混沌的矩阵预编码处理加密技术,同时对其进行了严谨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证明了其性能的优越性和实践的可行性。整体研究工作分为叁个部分:一、混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矩阵预编码处理加密技术:在OFDM中,在IFFT步骤之前添加DFT矩阵对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对传统DFT矩阵植入混沌序列,使得DFT矩阵不断动态变化但保持原有性质不变,进而可以对信号进行加密。此加密方案具有密钥空间大、降低PAPR、改善传输性能、无需边带信息和运算复杂度低等优点。二、混沌离散余弦变换(DCT)矩阵预编码处理加密技术:在传统的OFDM系统IFFT步骤之前添加两个基于数字混沌的DCT矩阵预处理过程,分别对信号的实部和虚部进行预处理,且同时保持DCT矩阵的降低信号PAPR的性能不变。该加密算法具有安全性能强、信号传输性能优越和易于灵活实现等优点。叁、抵御选择明文攻击的明文混沌反馈加密技术:将上次明文加密后得到密文与混沌系统的参数进行异或运算,得到的新的动态参数作为本次加密动态变化的混沌系统的所用参数。在此明文反馈加密方案中,由于明文可以反馈影响多个密文,所以可以有效抵御选择/已知明文攻击。验证实验表明该加密系统安全性增强,传输性能良好,且密钥空间增大10~(16)倍。总之,该加密系统可以更加有力地抵御穷举攻击和选择明文攻击。(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1-01)

余翔,曾银强,郑寒冰[6](2016)在《C-RAN协作通信系统中基于正交预编码的同步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C-RAN(Centralized,Cooperative,Cloud RAN)无线网络架构中,协作多点传输受到符号定时偏差和载波频率偏差的影响。为了降低联合传输协作系统对异步信号的敏感性,将正交预编码的同步算法应用到联合传输协作系统中。首先,发射机发送经过重复编码和正交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数据信息;然后,接收机利用特定的接收矩阵,实现分离相互迭加的异步协作信号;最后,完成对协作信号载波频率偏差和符号定时偏差的估计和补偿。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协作传输中信号异步问题,改善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王伟,李勇朝,张海林[7](2015)在《一种低复杂度的MIMO正交缺陷门限减格预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减格预编码算法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缺陷门限的低复杂度减格预编码算法.通过引入正交缺陷门限作为提前中止减格算法的条件,并对信道矩阵进行预排序来提高提前中止概率,有效降低了减格算法的复杂度.此外,为了获得预编码性能复杂度的折中,提出了一种功率损失因子(Power Loss Factor,PLF)来优化正交缺陷门限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显着降低减格预编码算法的复杂度,而误码率性能近似传统减格预编码算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张强,刘顺兰[8](2014)在《基于正交预编码的线性分散空时频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MIMO-OFDM系统中,将能够获得良好的频率分集增益的正交预编码与能获得满空时分集的线性分散码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正交预编码的线性分散空时频编码方法,综合利用二者的优势,获得频率分集与空时分集的合理折中。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误比特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王燕瑾,邵宇丰,迟楠[9](2013)在《预编码峰均比抑制算法在60GHz正交频分复用光载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抑制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信号的峰均比(PAPR),提出了一种基于平方根Better-Than奈奎斯特脉冲的改进预编码方案,通过仿真在60GHz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中实现5Gb/s四阶正交振幅调制(4QAM)OFDM预编码信号的发射、传输与接收。仿真结果显示,与基于平方根升余弦脉冲的预编码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将进一步获得0.3dB左右的PAPR抑制增益。从平衡传输效率与PAPR抑制性能的角度考虑,由预编码引入的冗余度上限取20%为宜。采用改进的预编码算法,信号的峰均比最大值具有不随OFDM系统子载波数增加而明显增加的特性。无论是在背对背或传输情况下,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均随改进型预编码算法的引入获得约0.4dBm的改善。如需进一步改进系统误码率特性,可考虑采用高阶调制格式。综合考虑,改进型预编码方案将有效改善传统OFDM-RoF系统的性能并适用于未来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程云鹏,周琦,张哲,刘鑫[10](2012)在《一种基于预编码的CPM正交扩频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CPM正交扩频系统实现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编码的CPM正交扩频系统。利用所提的预编码和可变星座映射技术,保证了CPM扩频信号的正交性;接收端采用码片校正技术,同步实现CPM解调和解扩,降低传统CPM扩频系统分步实现的复杂度。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在AWGN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下系统具有良好的误比特率性能。最后针对超短波通信进行应用设计和测试评估,结果表明,本系统优于美军SINCGARS系统约6dB。(本文来源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正交预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电力线MIMO通信系统中引入正交空间复用(Orthogonalized Spatial Multiplexing,OSM)方案,可降低最大似然检测接收机复杂度。针对该系统,提出一种联合相位旋转和功率分配的OSM改进预编码方案。首先对发射信号进行旋转操作实现发射符号间的正交化,然后基于最大化最小欧式距离准则确定联合预编码相关的最优参数,设计相位旋转矩阵和功率分配矩阵,最后利用发射信号的正交性简化最大似然检测。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OSM功率分配预编码相比,所提OSM联合预编码方案可进一步增大接收符号间的最小欧式距离,误码率性能提升了4 dB。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交预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陈发堂,杨康,付永莉,李孟杰.预编码辅助广义正交空间调制的低复杂度检测[J].系统仿真学报.2019

[2].林欢,李想.电力线MIMO系统正交空间复用联合预编码[J].广东通信技术.2018

[3].何宪文,窦高奇,高俊.双向中继网络中基于正交预编码的盲干扰抵消[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8

[4].除志勇.非正交多址系统中下行链路预编码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5].申赞伟.光正交频分复用传输中基于数字混沌的矩阵预编码加密技术[D].上海交通大学.2017

[6].余翔,曾银强,郑寒冰.C-RAN协作通信系统中基于正交预编码的同步算法[J].电讯技术.2016

[7].王伟,李勇朝,张海林.一种低复杂度的MIMO正交缺陷门限减格预编码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

[8].张强,刘顺兰.基于正交预编码的线性分散空时频编码[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

[9].王燕瑾,邵宇丰,迟楠.预编码峰均比抑制算法在60GHz正交频分复用光载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13

[10].程云鹏,周琦,张哲,刘鑫.一种基于预编码的CPM正交扩频系统[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标签:;  ;  ;  ;  

正交预编码论文-陈发堂,杨康,付永莉,李孟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