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沙皮犬(Sharpei)常见病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夏思敏[1](2013)在《犬小孢子菌皮肤病诱发感染以及盐酸特比萘芬搽剂临床试验》文中指出犬、猫皮肤真菌病是宠物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由浅表真菌引起,是犬、猫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医药科技迅速发展,致病真菌的耐药性逐年上升,复发率也随之增高。与此同时,临床上抗真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耐药菌变为优势菌,并可诱导其基因突变,导致真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对真菌感染的治疗也越来越难。皮肤真菌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及指甲,寄生或腐生于表层角质层、毛发以及甲板角蛋白组织中。浅表皮肤真菌主要包括致病性较强的皮肤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须毛癣菌、表皮絮状菌等),还包括条件致病菌如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白色念珠茵和近平滑念珠菌等)以及少量非致病菌(青霉和曲霉等)。本试验通过临床病料,分离、培养和鉴定了临床常见真菌,包括犬小孢子菌、犬石膏样小孢子菌、马拉色菌以及须毛癣菌。在6个月期间,共收集皮肤病89例,其中真菌皮肤病为45例(50.6%),螨虫23例(25.8%)。在真菌皮肤病中,犬小孢子菌占所有皮肤病的19.1%,石膏样小孢子菌为16.9%,马拉色菌占5.6%。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占真菌皮肤病的71.1%,说明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为犬真菌性皮肤病的主要病原菌。利用分离纯化的菌种,进行人工感染犬小孢子菌犬皮肤癣菌病,探索其诱发感染的条件如孢子液浓度以及所需最佳时间。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和条件,发现105个.mL-1大型分生孢子液感染力强,限制理毛有助于犬小孢子菌的感染。接种3d,接种部位皮肤开始出现红斑等损伤,2周后皮肤出现明显的脓疱和破溃,并向全身扩散。而自然感染病例通常开始于面部,耳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红斑,而后逐渐发展为全身病变。接种6-8周其皮肤损伤最严重,并扩散为全身症状。但是,接种12-14周之后,皮肤病灶逐渐从中心开始愈合,最后自愈。此诱发感染对犬小孢子菌感染的局部以及全身药物治疗试验提供了帮助和指导。本试验还观察不同剂量盐酸特比萘芬搽剂对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犬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酸特比奈芬搽剂推荐剂量(4cm2,2次.d-1,连用4周)效果良好,推荐剂量组和加倍剂量组对真菌感染的治愈率+显效率均大于8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用药第1周,其总有效率均达85%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到第2周,总有效率达100%。临床用药时,尽管临床症状已消失,但一般不应立刻停止,可续用药2周,以确保真菌完全消除,减小疾病的复发率。通过对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指数的计算,盐酸特比萘芬和复方氟康唑对犬真菌感染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第1周两者治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从第2周开始,盐酸特比萘芬有效率明显好于复方氟康唑,其差异显着(P<0.05)。证明盐酸特比萘芬搽剂疗效好,疗程短,临床可推广应用。
李林翔[2](2011)在《华南虎移地保护的疾病防控和饲养管理调查》文中提出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数量稀少,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本文通过对华南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以及疾病的调查与诊断分析,并整理了科学饲养管理要点,为华南虎的健康饲养、繁殖、疾病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试验Ⅰ华南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值的测定本试验测定了苏州和上海地区健康华南虎的血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建立了不同性别和某些年龄段的健康华南虎的血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值,为近一步研究确立华南虎正常生理值的范围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对不同性别的华南虎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差异显着性分析。结果显示:雄性华南虎的白细胞总数略高于雌性华南虎,而血液球蛋白含量低于雌性,其他各项血常规参数和生化指标均未出现显着的性别差异(P>0.05)。试验Ⅱ华南虎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的调查与分析华南虎在圈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多种疾病,通过对华南虎近年来疾病发生状况的观察与广泛调查,进行有序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并总结出圈养华南虎发生疾病的种类和防治措施,对于科学饲养和提早实施疾病防制措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此外,笔者对华南虎繁殖问题进行广泛调查,发现华南虎的发情时间多出现于每年2月和10月份,同性别的华南虎比父母代体型小,且出现疾病的概率增加,为近亲交配严重退化的特征。试验Ⅲ华南虎感染猫鼻气管炎病毒病的诊治利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对华南虎感染猫鼻气管炎病毒病进行诊断,通过对样品进行处理、提取样品的总DNA和RNA,PCR和RT-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及PCR产物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建立华南虎猫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这是国内首次成功地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了华南虎感染猫鼻气管炎病毒病病例。由于诊断快速、准确,故有利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确保患病虎在12天内完全康复。
朱卫华[3](2008)在《厦门地区犬常见皮肤病的临床调查及鉴别诊断的研究》文中提出皮肤病是犬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小动物临床兽医们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对犬皮肤病流行病学、病因、症状研究甚少,实验室诊断技术不高,皮肤病防治效果低。本研究调查了厦门不同地区6个宠物诊所13930例犬皮肤病病例,通过对其分类、统计、分析、研究厦门地区常见皮肤病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与品种、年龄及季节的关系。通过对犬常见皮肤病的病因、症状和诊断分类、归纳,研究其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关键技术及其鉴别诊断程序。本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厦门地区犬皮肤病流行病学特点,建立皮肤病鉴别诊断程序,为临床提高小动物皮肤病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皮肤病占临床访问总病例数的29.26%(总皮肤病病例数13930例,同期总访问数47598例),其中脓皮病、疥螨、脂溢性皮炎、蚤过敏性皮炎、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分别占28.33%、25.09%、16.78%、10.45%、9.43%。脓皮病发病率最高。品种调查显示,大型犬疥螨病、真菌性皮肤病及蚤过敏性皮炎发病率显着高于小型犬(p>0.01),而蠕螨病和脓皮病发病率两者差异不显着(p>0.05)。长毛犬皮肤病发病率与短毛犬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雪橇犬、腊肠犬、杜宾犬、沙皮犬发病率高;博美犬、吉娃娃、贵宾犬等小型观赏犬发病率较低。从发病季节分析,春末及夏季(5-9月)皮肤病发病率最高,秋季冬季发病率较低。螨病在5-6月为发病高峰,蚤病在7月份达到发病高峰。真菌病4-8月发病率较高。从发病年龄分析,幼年犬发病率高,成年犬发病率低,内分泌紊乱性皮肤病主要于老年犬。皮肤病鉴别诊断的研究结果。症状学表明,各类皮肤病主要症状表现有十类十七种,分别是:(1)鳞屑与痂皮、(2)丘疹与脓胞、(3)糜烂与溃疡、(4)脱毛与秃斑、(5)瘙痒与自伤、(6)肿块、(7)红斑与颈圈样红疹、(8)渗出、(9)色素减退与过度沉着、(10)皮肤苔藓化。实验室诊断是皮肤病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常见皮肤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为皮肤刮片与毛发收集技术、细胞学检查技术、真菌培养技术和皮肤组织活检。作者认为,正确掌握皮肤病的诊断程序,首先要熟悉各类皮肤病的临床特征,从流行病学、症状学入手,再经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做出初步诊断。最后通过治疗加以验证,作出正确诊断的判断。
刘清神,冯定远[4](2008)在《中国沙皮犬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现有的中国沙皮犬特别是传统骨嘴沙皮犬数量极少,再次面临着灭绝的边缘。为引起人们对中国沙皮犬这一世界名犬的重视和研究,本文介绍了中国沙皮犬的品种特征、繁殖、饲养与管理、疾病防治、血液学等研究,最后介绍了沙皮犬的现状调查和遗传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概况。
刘清神,冯定远,刘子呢,唐家豪[5](2007)在《我国沙皮犬的现状初步调查》文中认为沙皮犬是原产于我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的世界名犬,但目前我国沙皮犬的现状不容乐观且正濒临灭绝。就沙皮犬在我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网上调查,并提出了改善我国沙皮犬现状的建议。
刘清神,冯定远,陈杰,陈开宇[6](2007)在《沙皮犬在原产地的RAPD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分子水平分析了原产地沙皮犬的遗传背景。以3种类型共25只沙皮犬的血液为材料提取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筛选出的12个重复性、多态性好的随机引物,扩增出96个位点,分子量在3502000bp,共享带数为17条,多态性82.29%,说明沙皮犬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全部骨嘴沙皮犬和大部分肉嘴沙皮犬能分别聚在一块,与其各自的外部形态特征分类基本相符,初步从分子水平为沙皮犬各类型的区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天伟,芮荣[7](2006)在《犬皮肤蠕形螨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犬蠕形螨病是分布范围很广的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常与其他皮肤病混合发生,危害严重。本文侧重就该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其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李天伟[8](2006)在《犬皮肤真菌病和蠕形螨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诊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皮肤真菌病是犬常见的皮肤传染病,可在犬与犬之间,犬与人之间互相传染。犬蠕形螨病也是分布范围极广的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还常与真菌病发生混合感染,危害严重、难以治疗。目前,国内犬皮肤真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不高,防治效果差;犬皮肤蠕形螨病治疗后易复发,药物疗效低。因此,加强对这两种皮肤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对南京地区3家宠物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记录的犬皮肤病有效病例共10849例进行临床学调查分析,通过对犬皮肤真菌病和皮肤蠕形螨病的发病时间、发病犬品种、年龄、性别及发病部位等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重点研究南京地区宠物犬皮肤真菌病和皮肤蠕形螨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此外,对临床健康犬的被毛真菌菌群进行调查,了解真菌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点,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建立真菌培养方法和鉴别程序,对80只临床健康宠物犬,分别从前肢、后肢、外眼角、耳内、耳外、背、腹、尾等8个点共采集640个被毛样本,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使用的培养基包括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酵母浸膏培养基、DTM培养基、大米培养培养基和玉米培养基等,连续培养3wk以上,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菌落颜色、生长速度、表面状态、背面颜色等,并从培养3~28d连续镜检生长菌落,检查其显微结构,并结合菌落形态和真菌结构,进行真菌鉴定。选择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皮肤真菌病的患犬,分别用盐酸特比萘芬和舒肤擦剂进行对比治疗试验。选择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皮肤蠕形螨病的患犬,分别用通灭、中药疥癣净制剂、通灭配合中药疥癣净制剂进行治疗试验。对皮肤蠕形螨病门诊疑似病例,采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效果,筛选出有效的治疗药物和临床实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结果显示,流行病学调查共发现犬皮肤真菌病1073例,约占临床犬皮肤病总数10849例的9.9%;皮肤真菌病主要在1岁以内的犬多发,发病率为48.3%;发病时间主要为6、7、8月份;在南京地区,常见皮肤真菌病犬的品种主要为京叭犬,其次为西施犬。 不同性别的犬皮肤真菌病友病率有所不同,公犬发病率为61.0%,远远高于母犬的31.6%,而绝育手术后的犬发病率较低。 犬皮肤真菌病的发病部位以腹部最多,占19.6%;其次是耳部16.8%,趾部发病最少(2.4%)。 被毛真菌培养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真菌分布也以腹部最高,耳内次之。体表真菌检出率排序依次为:黑曲霉20.4%、黄曲霉17.4%、絮状表皮癣菌9.9%、马拉色菌6.4%、红色毛癣菌6.0%等;尚有66株真菌未能作出鉴定,约占11.0%。采用盐酸特比萘芬与舒肤擦剂进行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85.0%和75.0%。
陈云,白挨泉,张更利,李建军,周少波,池景锋,李沐华,庞志明,黄国荣,伍时应[9](2005)在《广东省防治犬病毒性疾病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
陈云,周少波,白挨泉,李建军,池景锋,李沐华,黄国荣,伍时应[10](2005)在《犬病毒性疾病的生物技术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国家庭收入和家庭人口数量均发生巨大变化,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家庭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不少家庭尤其在城市出现了饲养宠物犬的需求;医学实验研究和边防海关检察等领域的发展需要,使得宠物犬、警犬及实验用犬繁殖场,宠物犬医院,犬用品公司应运而生,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产业,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渠道和经济增长点。各地政府部门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和扶持养犬业的健康发展,如南海区大
二、中国沙皮犬(Sharpei)常见病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沙皮犬(Sharpei)常见病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犬小孢子菌皮肤病诱发感染以及盐酸特比萘芬搽剂临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皮肤病诊断研究进展 |
摘要 |
1 病例的处理 |
1.1 病史 |
1.2 全身检查 |
2 诊断性测试 |
2.1 基本方法 |
2.2 诊断测试方法 |
第二章 真菌皮肤病研究进展 |
摘要 |
1 浅部真菌病 |
1.1 流行病学 |
1.2 发病机理 |
1.3 临床症状 |
1.4 诊断 |
1.5 治疗 |
2 其他真菌病 |
2.1 皮下组织真菌病 |
2.2 全身性真菌病 |
3 菌种鉴定 |
3.1 宏观形态鉴定 |
3.2 微观形态鉴定 |
3.3 超微形态鉴定 |
3.4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 |
3.5 其他鉴定方法 |
4 真菌药物 |
4.1 多烯类药物 |
4.2 吡咯类药物 |
4.3 棘白菌素类药物 |
4.4 烯丙胺类药物 |
参考文献 |
下篇 试验研究 |
第三章 犬真菌皮肤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 致病菌分离结果 |
2.2 纯化分离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Abstract |
第四章 犬小孢子菌诱发感染试验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 皮肤损伤变化 |
2.2 伍德氏灯检查结果 |
2.3 绷带和项圈对接种效果的影响 |
2.4 犬小孢子菌培养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Abstract |
第五章 盐酸特比萘芬搽剂对犬真菌皮肤病的疗效试验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皮肤犬小孢子菌消除率(%) |
2.2 最佳剂量筛选结果(%) |
2.3 最佳剂量TH临床症状体征积分 |
2.4 最佳剂量TH有效率与真菌消除率 |
3 讨论 |
4 小结 |
Abstract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附录 |
(2)华南虎移地保护的疾病防控和饲养管理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华南虎的历史及现状 |
1 概述 |
1.1 虎的起源与分布 |
1.2 虎的分布图 |
1.3 虎的保护 |
2 华南虎的习性与历史分布区域 |
2.1 华南虎的习性 |
2.2 华南虎的历史分布区域 |
3 华南虎的现状 |
3.1 关于野生华南虎 |
3.2 关于圈养华南虎 |
3.3 圈养华南虎的存活年限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华南虎的繁殖行为与饲养管理现状 |
1 华南虎的繁殖及育幼研究 |
1.1 华南虎的育幼研究 |
1.2 华南虎的繁殖行为研究 |
1.3 华南虎采精及精子研究 |
2 华南虎的饲养管理 |
2.1 华南虎的饲养环境 |
2.2 成年虎的饲养管理 |
2.3 华南虎繁殖期的饲养管理 |
2.4 幼虎的饲养管理 |
3 华南虎与东北虎的比较研究 |
参考文献 |
下篇 试验研究 |
第三章 华南虎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测定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试剂 |
1.3 华南虎的保定 |
1.4 血样的采集和保存 |
1.5 血细胞分析 |
1.6 血液生化分析 |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第四章 华南虎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的调查与分析 |
摘要 |
1 材料 |
1.1 调查对象及资料来源 |
1.2 调查分类 |
1.3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华南虎传染病 |
2.2 华南虎寄生虫病 |
2.3 华南虎应激相关疾病 |
2.4 华南虎趾爪疾病调查 |
2.5 华南虎幼虎疾病调查 |
2.6 圈养华南虎繁殖有关问题的调查 |
3 讨论与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第五章 华南虎感染猫鼻气管炎病毒病的诊治 |
摘要 |
1 发病状况 |
2 诊断方法 |
2.1 检测材料 |
2.2 检测方法 |
3 结果 |
3.1 PCR/RT-PCR扩增结果 |
3.2 序列比对分析 |
4 控制与治疗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全文总结 |
致谢 |
(3)厦门地区犬常见皮肤病的临床调查及鉴别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厦门地区犬常见皮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对策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与防治对策 |
第二章 犬常见皮肤病鉴别诊断的研究 |
1. 研究材料及方法 |
2. 对皮肤病症状学的研究 |
3. 常见皮肤病诊断技术的研究 |
4. 主要几种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
5. 讨论 |
6. 结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4)中国沙皮犬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一、沙皮犬的类型及外貌特征 |
二、沙皮犬的繁殖性能 |
1. 性成热期 |
2. 发情间期 (休情期) |
3. 胎产仔数及雌雄比例 |
4. 繁殖季节 |
5. 初生重、断奶重及成活率 |
三、沙皮犬的饲养与管理 |
1. 合理饲养 |
2. 科学管理 |
四、沙皮犬的血液学研究 |
五、沙皮犬的疾病防治研究 |
六、沙皮犬的种质调查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
(8)犬皮肤真菌病和蠕形螨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诊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犬皮肤真菌病的临床学研究进展 |
1.真菌及其感染 |
1.1 真菌概述 |
1.2 常见致病菌种 |
1.3 犬皮肤真菌病发病机制 |
2.犬皮肤真菌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 |
2.1 临床表现 |
2.2 常规诊断方法 |
2.3 实验室诊断 |
2.4 真菌的鉴定 |
2.5 特殊检查法 |
3.真菌的临床治疗 |
4.预防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犬皮肤蠕形螨病的临床发病研究 |
1.病因学研究进展 |
1.1 病原特征 |
1.2 流行病学 |
1.3 致病机理 |
2.诊断学研究现状 |
2.1 免疫学诊断技术 |
2.2 犬蠕形螨病的动物模型 |
2.3 犬蠕形螨病诊断抗原的制备 |
2.4 临床症状与诊断 |
3.防治措施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
第三章 犬被毛真菌的分离培养与菌群调查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动物来源 |
1.1.2 培养基 |
1.1.3 其他材料 |
1.2 方法 |
1.2.1 分点采毛接种法 |
1.2.2 鉴定程序 |
1.2.3 真菌标本的检验程序如下图 |
2.结果 |
2.1 真菌的初步判定 |
2.2 根据显微结构判定真菌的种和属 |
2.3 健康犬体表不同部位真菌菌群的调查结果 |
2.4 真菌种类及分布状况 |
2.5 部分培养真菌形态描述 |
3.讨论 |
3.1 关于培养基 |
3.2 关于制片、镜检、照相 |
3.3 真菌感染因素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南京地区犬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与内容 |
1.2 犬皮肤真菌病的判定 |
1.3 统计方法 |
2.结果 |
2.1 犬皮肤真菌病在不同性别的发病率 |
2.2 不同品种犬的发病率 |
2.3 不同季节犬皮肤真菌病的发病率 |
2.4 不同部位的发病率 |
2.5 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 |
3.讨论 |
3.1 动物年龄与皮肤真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
3.2 皮肤微环境和正常菌群的改变与皮肤真菌病感染之间的联系 |
3.3 季节温度因素对犬皮肤真菌病发病规律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犬皮肤真菌病临床诊疗试验 |
1.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与试验设计 |
1.2 用药方法 |
1.3 临床和实验室观察指标 |
1.4 临床疗效判定 |
1.5 不良反应观察 |
1.6 数据分析 |
2.结果 |
2.1 疗效评价 |
2.2 不良反应评价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南京地区犬皮肤蠕形螨病的临床学调查与诊疗 |
1.材料和方法 |
1.1 调查对象与内容 |
1.2 犬皮肤蠕形螨病的判定 |
1.3 统计方法 |
1.4 通灭配合中药疥癣净洗浴液治疗犬皮肤蠕形螨病的疗效观察 |
1.5 三种方法检查犬蠕形螨的比较 |
1.6 数据处理 |
2.结果 |
2.1 病例分析 |
2.2 临床治疗试验 |
2.3 三种方法检查犬蠕形螨的比较 |
3.讨论 |
3.1 犬蠕形螨病的流行病学规律 |
3.2 犬蠕形螨检测方法的比较 |
3.3 对刮片法的改进 |
3.4 中药在犬蠕形螨病治疗上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图版 |
致谢 |
(9)广东省防治犬病毒性疾病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病理模型研究 |
1.1 流行病学调查 |
1.2 细小病毒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及PCR检测 |
1.3 细小病毒病病理模型的建立 |
2 犬瘟热病理模型的临床及病理学观测 |
3 犬瘟热、犬细小病毒二联抗体的研制与防治试验 |
4 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等七联弱毒疫苗的免疫防治试验 |
5 结语 |
四、中国沙皮犬(Sharpei)常见病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犬小孢子菌皮肤病诱发感染以及盐酸特比萘芬搽剂临床试验[D]. 夏思敏.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2]华南虎移地保护的疾病防控和饲养管理调查[D]. 李林翔.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1)
- [3]厦门地区犬常见皮肤病的临床调查及鉴别诊断的研究[D]. 朱卫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08(01)
- [4]中国沙皮犬的研究概况[J]. 刘清神,冯定远. 中国工作犬业, 2008(05)
- [5]我国沙皮犬的现状初步调查[J]. 刘清神,冯定远,刘子呢,唐家豪. 广东农业科学, 2007(04)
- [6]沙皮犬在原产地的RAPD初步研究[J]. 刘清神,冯定远,陈杰,陈开宇. 安徽农业科学, 2007(03)
- [7]犬皮肤蠕形螨病的临床研究进展[A]. 李天伟,芮荣. 全国兽医外科学第13次学术研讨会、小动物医学第1次学术研讨会暨奶牛疾病第3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6
- [8]犬皮肤真菌病和蠕形螨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诊疗研究[D]. 李天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2)
- [9]广东省防治犬病毒性疾病研究概况[J]. 陈云,白挨泉,张更利,李建军,周少波,池景锋,李沐华,庞志明,黄国荣,伍时应.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5(06)
- [10]犬病毒性疾病的生物技术防治研究[A]. 陈云,周少波,白挨泉,李建军,池景锋,李沐华,黄国荣,伍时应. 第十一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