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诱变育种论文-安欣,李杨军

辐射诱变育种论文-安欣,李杨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辐射诱变育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辐射诱变,植物育种,技术分析

辐射诱变育种论文文献综述

安欣,李杨军[1](2019)在《辐射诱变应用于植物育种中的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的辐射诱变育种实际上是利用现有的X射线、γ射线等手段对其进行诱导处理,促使植物发生遗传性变异,并逐渐向有利的方向生长,获得高品质植物的一种基因突变育种技术。通过辐射诱变育种,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植物新品种,也可以丰富植物种质资源库,基于这些优点,该技术自问世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重大成果频出,现已成为植物育种领域的一项重要手段。针对辐射诱变应用于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梳理。(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唐裴,王丹[2](2018)在《花卉辐射诱变育种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花卉辐射诱变育种信息数据库的设计目标、组成及详细信息,概述了该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并以鹤望兰为例对数据库的实践运行进行了展示。(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32期)

王雪,刘长锴,涂冰洁,张秋英[3](2018)在《辐射诱变及其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辐射诱变是创制大豆种质资源和选育新品种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阐述了辐射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诱变源,从表型水平、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3个方面总结了大豆辐射诱变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概述了国内外大豆诱变育种中诱变后代的筛选方法和主要突变类型的研究进展,讨论分析了大豆诱变育种工作中的难点,提出了辐射育种及其技术今后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以期明确辐射诱变的作用机理,推进辐射诱变在大豆品种选育中的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土壤与作物》期刊2018年03期)

陈淑英,王玉英,李叶芳,何文俊,宗积意[4](2018)在《洋桔梗Ceremony Orcmge品种辐射诱变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洋桔梗Ceremony Orcmge品种组培苗为材料,进行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统计各处理植株死亡率、成活率及成活植株增殖率,并观察当代表型变异率和进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洋桔梗组培苗的半致死剂量为103.63 Gy,出现了植株矮化、叶片变厚、扭曲、呈圆筒状,黄化、畸形等较明显的表型变化;在0~150 Gy剂量范围内,植株死亡率随照射射线剂量增加而增加,而增殖率与变异率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赵林姝,刘录祥[5](2017)在《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辐射诱变处理是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工作中常用的诱变因素、诱变处理对象及对诱变后代材料进行鉴定筛选的主要技术方法,总结了农作物辐射诱变的主要育种成就及国内外在辐射诱变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对今后诱变育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以期为提高农作物诱变育种的效率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汪航[6](2016)在《叁种羊蹄甲SRAP亲缘关系分析及羊蹄甲的辐射诱变育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 L.)、宫粉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及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 Dunn)是苏木科(Caesalpinaceae)羊蹄甲属(Bauhinia L.)叁种着名观赏植物,以其树形典雅优美,花期长,开花效果显着而广泛应用于园林。本文在基于样本花色分类和选择的基础上,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其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后续育种及观赏特性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同时运用~(60)Co-γ射线对羊蹄甲种子进行了诱变育种的研究,通过观测种子的萌发率,枝、叶、株高等生长发育特征,根的染色体压片检测及MAD、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并结合SRAP分子标记辅助检测技术,从而比较辐射诱变效应的差异性,探讨了选育羊蹄甲新品种的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叁个树种基于不同花色的SRAP亲缘关系分析SRAP分子标记能有效的区分叁者,红花羊蹄甲与宫粉紫荆遗传相似性高于羊蹄甲,两者之间的遗传关系更近;相比于其他花色,红花羊蹄甲与紫色的宫粉紫荆和浅粉色羊蹄甲之间存在更近的亲缘关系。2.羊蹄甲种子适宜诱变剂量的选择在辐射剂量为50Gy和150Gy处理组,羊蹄甲的出苗率随着剂量增加而降低,50Gy和150Gy处理组的成苗率及苗高都高于对照组,辐射剂量在300Gy时出苗率、成苗率、苗高都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600Gy和1000Gy的处理组出芽率为0,综合出苗率、成苗率、苗高可以确定羊蹄甲种子的适宜诱变剂量在150Gy~300Gy,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诱变育种工作。3.~(60)Co-γ辐射对羊蹄甲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观测到的5个月的羊蹄甲的生长发育指标来看,50Gy对羊蹄甲的株高生长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差异显着,对节间长、叶长和叶宽的影响不大;150Gy处理组对苗高、节间长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差异显着,对叶长和叶宽的影响不大。50Gy和150Gy都能对羊蹄甲的叶片变异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且150Gy处理组对叶片变异的促进作用更大;300Gy的处理对羊蹄甲苗高、节间长、叶长、叶宽的生长发育上表现显着的抑制作用,600Gy、1000Gy属于致死剂量。4.~(60)Co-γ辐射对羊蹄甲根尖细胞的影响在观测到的0Gy,50Gy,150Gy,300Gy,600Gy共5组根尖细胞的染色体中,根尖的细胞的诱变率在0.45%-14.84%之间;其中,0Gy空白对照的根尖细胞畸变率最低,为0.43%,600Gy处理组的根尖细胞畸变率为最大,为14.84%。~(60)Co-γ辐射使羊蹄甲种子的根尖细胞产生多种畸变类型,包括:染色体各个时期的微核现象,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粘连现象,染色体微核是本次试验中观察到的最多的染色体畸变现象,染色体畸变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上升。5.~(60)Co-γ辐射对羊蹄甲的生理指标的影响50Gy、150Gy处理组对比0Gy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且150Gy与对照组差异显着,说明辐射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MDA活力出现下降的趋势,150Gy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表明羊蹄甲细胞膜上的氧化作用是降低的,表明植物抗逆性有增强的趋势,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明显,叶绿素a的含量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可能与植物总体抗性增大的现象相关。6.~(60)Co-γ辐射对羊蹄甲遗传分化的影响0Gy对照组与50Gy、150Gy处理组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22和0.0894,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9145和0.9684;遗传聚类图中0Gy处理组先与50Gy对照组在阈值为0.96处聚为一类,后在阈值为0.92处与150Gy聚类,表明辐射诱变产生的遗传变异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周永航[7](2016)在《大豆滞绿(Stay-green)突变体在辐射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新品种,创造新种质,同时分析辐射诱变对大豆滞绿突变体的影响效应,进一步解释滞绿突变体在诱变过程中诱变后代遗传多样性特征,为大豆滞绿突变体应用于辐射诱变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处理大豆滞绿突变体,对滞绿突变体及诱变后代共89份材料进行两年的大田观察分析和数据采集,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大豆19个主要的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利用70对SSR标记对89份材料进行PCR扩增及遗传多样性解析,从中选出34对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对诱变后代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大豆滞绿突变体经过辐射诱变处理之后,诱变后代的单株产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滞绿特性却有减弱的趋势,但也有个别诱变后代向更好的方向转化。对于大多数研究材料来说,同时保持高产与滞绿性状很难实现。2、通过形态学观察方法,发现诱变后代在生育期,叶形、花色、育性等性状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3、对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各性状间的相互关联与制约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农艺性状降维处理得到了5个主成分,它们分别是产量因子、结荚因子、茎型因子、株型因子、虫害因子。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材料分为低产、中产、高产、极高产4大类群.4、用34对SSR引物对89个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标记分析,总共检测到96个等位变异,不同位点的等位变异数变化幅度为2-5个,平均为2.8个;多态信息量(PIC)变化幅度范围是0.049-0.693,平均PIC=0.362;SSR标记的Shannon's指数范围为0.1157-1.4128,平均值为0.6998。并根据遗传距离的计算进行聚类,将89份材料分成了6类。(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孔广红,柳觐,倪书邦,范秋红,宫丽丹[8](2016)在《澳洲坚果接穗~(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适宜剂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澳洲坚果品种‘Renown’、‘Own choice’、‘HAES900’、‘HVA16’的接穗为供试材料。用6种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嫁接,以未经辐照的接穗为对照。对嫁接成活率、植株生长变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15~90 Gy辐照剂量范围内,随着辐射剂量加大,对嫁接成活率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不同品种的澳洲坚果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异较大。4个品种(‘Own choice’、‘HVA16’、‘Renown’、‘HAES900’)枝条的辐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9.68、18.23、18.04和10.81 Gy。本研究可为澳洲坚果辐射诱变育种适宜剂量的确定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晓龙,李红,杨伟光,杨曌,柴华[9](2015)在《我国牧草及草坪草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综述了射线辐射诱变技术在我国牧草和草坪草育种中的应用,并对牧草及草坪草诱变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5年08期)

彭选明,易卫平,杨震,谢洪科,庞伯良[10](2015)在《湖南水稻种质资源创制及辐射诱变育种应用成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采用辐射诱变技术进行湖南省水稻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应用所取得的成就。1985~2000年,湖南省水稻资源诱变创制和育种应用累计育成品种22个;2001年至今,先后育成两优124、C两优266、星2号及湘辐994等13个优良品种。并从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水稻资源创新为目标,为现代育种提供诱变技术和资源服务;以现代种植发展需要为目标,根据农业环境和生产模式的变化调整主攻方向;提升平台共享和服务功能,加强全省诱变育种研究合作,助推湖南水稻育种再造辉煌3个方面提出了今后水稻诱变育种的目标及方向。(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辐射诱变育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阐述了花卉辐射诱变育种信息数据库的设计目标、组成及详细信息,概述了该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并以鹤望兰为例对数据库的实践运行进行了展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辐射诱变育种论文参考文献

[1].安欣,李杨军.辐射诱变应用于植物育种中的技术综述[J].种子科技.2019

[2].唐裴,王丹.花卉辐射诱变育种信息数据库的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8

[3].王雪,刘长锴,涂冰洁,张秋英.辐射诱变及其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J].土壤与作物.2018

[4].陈淑英,王玉英,李叶芳,何文俊,宗积意.洋桔梗CeremonyOrcmge品种辐射诱变育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5].赵林姝,刘录祥.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激光生物学报.2017

[6].汪航.叁种羊蹄甲SRAP亲缘关系分析及羊蹄甲的辐射诱变育种初探[D].华南农业大学.2016

[7].周永航.大豆滞绿(Stay-green)突变体在辐射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

[8].孔广红,柳觐,倪书邦,范秋红,宫丽丹.澳洲坚果接穗~(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适宜剂量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6

[9].王晓龙,李红,杨伟光,杨曌,柴华.我国牧草及草坪草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15

[10].彭选明,易卫平,杨震,谢洪科,庞伯良.湖南水稻种质资源创制及辐射诱变育种应用成效[J].湖南农业科学.2015

标签:;  ;  ;  

辐射诱变育种论文-安欣,李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