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换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械滑台,传动装置,交换齿轮
机械换向论文文献综述
陈增哲[1](2019)在《可任意变速换向的机械滑台传动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机械滑台传动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利用蜗杆蜗轮副的自锁特性,设计了开放式机械滑台传动装置。本设计方案中,不约束机械滑台工进与快进运行的时间与方向。工作中既可任意改变滑台的运行速度,也可任意改变滑台的运行方向。(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冷加工)》期刊2019年05期)
孙明明[2](2019)在《机载二维(2D)电液换向阀及其电-机械转换器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进程中,电液换向阀作为整个机载液压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电液控制元件之一,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相比传统的直动式机载电液控制阀,采用二维(2D)结构的电液控制阀避免了电磁铁直接驱动主阀芯移动,而是采用驱动阀芯转动来调节阀芯敏感腔内的高压油液来驱动主阀芯移动的,因此具有重量小、耐高压、功重比高、驱动方便、抗污染等级高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本文从实际需求出发,利用二维(2D)阀的技术优势设计了两种技术方案并对其进行如下几点的研究:(1)根据相应的技术要求设计了两种机载二维(2D)电液换向阀,提出了两种不同工作原理的电液换向阀设计方案,并完成了其阀体结构及电-机械转换器等模块的结构设计。(2)分别对两种阀用电-机械转换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xwell软件进行磁场仿真研究,通过对影响磁路分布结构的因素进行变参数仿真,从而提高其输出扭矩。同时对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热稳定性进行仿真研究,极端工况下两种电-机械转换器的热平衡温度均未超过85℃(3)对先导式二维(2D)电液换向阀的阀体耐压强度、阀口开度、主阀芯驱动力、复位弹簧等重要结构和部件进行校核计算,同时对该阀阀体的流场结构进行仿真研究。(4)针对先导式二维(2D)电液换向阀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方案,并对该阀的压力流量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以及阀用电磁铁的输出特性和阶跃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最大出口流量达到了112L/min,其他各项实验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本文研究的先导式机载二维(2D)电液换向阀具有结构简单、流量大、功率重量比高、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整个阀的功重比,特别适合应用在飞行器的液压系统中。(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张红超[3](2018)在《新型机械换向无游梁式抽油机优化设计及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着能源短缺与大量石油资源未能有效开发的突出问题。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平均采收率不到35%,尤其是占据机械采油设备中绝大多数的抽油机的性能直接影响了石油采收率。增加冲程和降低冲次是提高抽油机性能的有效手段,因此研发一种长冲程、低冲次的抽油机对降低采油成本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经分析,传统游梁式抽油机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油田的需求,本文针对现有的无游梁式抽油机的不足,结合现场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机械换向滚筒式抽油机,制定了抽油机的整体设计方案,该机采用胶带传动及大传动比的摆线针轮减速器进行减速,应用新型机械换向装置进行换向,并应用天车轮系进行增程。新型抽油机的换向方式采用纯机械换向,应用由曲轴、连杆、扇形齿轮、摇杆、圆柱齿轮等构成的行星轮系。其中曲轴与连杆连接,连杆与扇形齿轮固定连接,扇形齿轮与圆柱齿轮啮合,摇杆保证扇形齿轮与圆柱齿轮之间的中心距不变。设计箱体,对机械换向装置中的曲柄摇杆换向机构起保护作用。其具有传动可靠,占地面积小的优点。针对研发的新型抽油机,本文建立了其悬点运动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抽油杆柱纵向振动、曲轴扭矩、电动机输出和输入功率仿真模型,为抽油机动态参数仿真与机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运用机械优化设计理论,综合考虑各项参数因子对无游梁式抽油机工作性能的影响,以悬点上冲程最大扭矩因数最小为目标函数,对抽油机整体机构尺寸进行优化;以曲轴均方根扭矩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平衡装置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有限元分析,使设计的关键部位均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利用MATLAB对新型抽油机进行仿真,并与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在相同采油工况下的仿真曲线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抽油机具有优越的动力性能,曲轴转矩波动小,基本消除了负扭矩,抽油机在正常抽汲过程中更平稳。(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许展望,景群平,王俊萍,马永军,郝宏昭[4](2018)在《高精度机械设备换向间隙补偿的控制系统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机械设备换向间隙补偿的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位移传感器或位置编码器测量机械设备主动件的位移量,并反馈数值给可编程控制器,通过计算进行机械设备换向间隙的补偿,使机械设备的位置显示值和实际位置始终保持一致,通过变频电机和变频器控制实现机械设备准确位置控制。现场应用证明,某碎边剪使用该换向间隙补偿的控制系统后,侧间隙误差由原来的±0.05 mm左右控制在±0.006 mm以内,明显提高了设备的位置控制精度。(本文来源于《重型机械》期刊2018年02期)
高晓萌[5](2017)在《长冲程抽油机机械换向装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开采难度不断增大,对长冲程抽油机的设计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冲程抽油机机械换向装置性能直接影响着机采系统工作的效率,为加强对长冲程抽油机机械换向装置的认识,对目前常见的游梁式和无游梁式长冲程抽油机机械换向装置工作原理、技术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对长冲程抽油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7年12期)
李兵[6](2017)在《换向系统对汽车起动电机机械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起动电机是组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是目前用来起动汽车发动机最常用的工具。由于直流有刷电机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性能良好,成本低等优点,其仍是汽车起动电机里面的一个重要部件。目前汽车起动电机是通过直流有刷电机把蓄电池的电能转换为机械旋转运动,通过内部减速机构减速后驱动发动机齿圈使发动机可自行运转起来。汽车起动电机采用物理换向系统,其物理换向过程非常复杂,同时存在着电,光,热,声,化学等现象及问题。特别是汽车起动电机具有低压大电流短时工作特点,其工作周边环境条件恶劣,起动次数频繁,其换向性能是否良好,直接影响起动电机的机械特性性能,也影响起动电机起动的可靠性,甚至最终影响其额定工作寿命。由于换向过程综合了多种影响因素且各自相互影响,具体换向过程很难精确描述,需要对换向问题研究的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汽车起动电机换向系统对其机械特性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阐述汽车起动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机械结构,分析了影响起动电机本体机械特性的各种因素。通过对比分析起动电机耐久试验后的机械特性曲线,发现起动电机的换向系统为影响起动电机机械特性的主要因素,其他如电磁开关接触电阻,减速机构磨损等造成的影响比较小。通过更换碳刷,换向器等措施进一步研究,发现起动电机换向电阻的增加为主要影响原因之一,碳刷偏移角变小为主要影响原因之二。换向电阻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碳刷及换向器表面氧化层电阻的增加。这个换向电阻的增加对双层碳刷结构带来额外的影响,即迭加性地又减小了碳刷的偏移角。小的碳刷换向偏移角应匹配小的工作电流。但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起动电机的工作电流是变化的,上述偏移角变化将改变原来的负载电流匹配效果,导致起动电机的换向进入更加恶劣的情况。从而又加剧换向电阻增加和碳刷偏移角的减少。基于国标汽车用起动电机的技术条件分析了起动电机的应用条件及功能要求,讨论起动电机换向系统的换向火花及换向理论。然后建立了一个换向系统的模型,提出了换向系统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换向系统中的主要零部件结构所需要的基本设计要进行了分析。针对碳刷偏移角的变化,采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了不同电流情况下电枢反应对主磁场的作用,导致主磁场的气隙磁通密度零点位置的变化情况,零点位置的变化对应于碳刷偏移角的变化。同时采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了不同偏移角对起动电机的机械特性参数的变化。同时,在试验中改变碳刷偏移角,试验结果和仿真分析一致。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分析起动电机的机械特性影响问题有参考意义,也对其他有刷电机的类似问题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10-22)
陈义军[7](2016)在《工程机械四联多路换向阀管路连接方式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1.管路连接方法某型工程机械四联多路换向阀中的第1、2联多路阀,用于工作装置升、降和前、后倾,第3、4联多路阀用于操纵属具动作,或实现其他功能。胶管1和胶管2为1组油路,连接到换向阀第4联进油和回油接口上,胶管3和胶管4为另1组油路,连接到换向阀第3联进油和回油接口上,如图1a所示。2.存在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四联多路换向阀的2个换向阀即可满足该工程机械使用要求,其余2个换向阀为备用。但是在需(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与维修》期刊2016年09期)
李大伟[8](2016)在《长冲程抽油机机械换向装置研究现状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目前常见的长冲程抽油机机械换向装置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种机械换向装置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优缺点,以期为今后新型长冲程抽油机机械换向装置的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石油和化工设备》期刊2016年02期)
刘健,崔俊国,肖文生,傅登伟,杨林[9](2015)在《抽油机用机械式无切换换向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开采难度的不断增加对抽油机提出了长冲程、低冲次等新的要求。通过分析现有主要换向机构的特点,设计了适合长冲程抽油机的导杆齿轮组合式机械无切换换向机构。对传动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得出了摆动导杆机构的运动曲线。对该装置的关键结构进行了设计分析,并以该装置为基础,研发了机械式无切换换向抽油机。(本文来源于《石油矿场机械》期刊2015年01期)
邵伟平,孙春辉,郝永平,王毅[10](2014)在《新型机械换向长冲程抽油机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游梁式抽油机能耗大、冲程短、运动性能差的缺陷,以及在无游梁抽油机中电机换向和链条换向所存在的可靠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机械换向长冲程抽油机设计方案,通过由两组差速器组成的"换向减速器"来实现纯机械换向,避免了电机换向和链条换向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该抽油机进行了性能分析,可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4年15期)
机械换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进程中,电液换向阀作为整个机载液压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电液控制元件之一,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相比传统的直动式机载电液控制阀,采用二维(2D)结构的电液控制阀避免了电磁铁直接驱动主阀芯移动,而是采用驱动阀芯转动来调节阀芯敏感腔内的高压油液来驱动主阀芯移动的,因此具有重量小、耐高压、功重比高、驱动方便、抗污染等级高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本文从实际需求出发,利用二维(2D)阀的技术优势设计了两种技术方案并对其进行如下几点的研究:(1)根据相应的技术要求设计了两种机载二维(2D)电液换向阀,提出了两种不同工作原理的电液换向阀设计方案,并完成了其阀体结构及电-机械转换器等模块的结构设计。(2)分别对两种阀用电-机械转换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xwell软件进行磁场仿真研究,通过对影响磁路分布结构的因素进行变参数仿真,从而提高其输出扭矩。同时对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热稳定性进行仿真研究,极端工况下两种电-机械转换器的热平衡温度均未超过85℃(3)对先导式二维(2D)电液换向阀的阀体耐压强度、阀口开度、主阀芯驱动力、复位弹簧等重要结构和部件进行校核计算,同时对该阀阀体的流场结构进行仿真研究。(4)针对先导式二维(2D)电液换向阀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方案,并对该阀的压力流量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以及阀用电磁铁的输出特性和阶跃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最大出口流量达到了112L/min,其他各项实验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本文研究的先导式机载二维(2D)电液换向阀具有结构简单、流量大、功率重量比高、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整个阀的功重比,特别适合应用在飞行器的液压系统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换向论文参考文献
[1].陈增哲.可任意变速换向的机械滑台传动装置[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9
[2].孙明明.机载二维(2D)电液换向阀及其电-机械转换器的设计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
[3].张红超.新型机械换向无游梁式抽油机优化设计及性能仿真[D].燕山大学.2018
[4].许展望,景群平,王俊萍,马永军,郝宏昭.高精度机械设备换向间隙补偿的控制系统和方法[J].重型机械.2018
[5].高晓萌.长冲程抽油机机械换向装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
[6].李兵.换向系统对汽车起动电机机械特性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7
[7].陈义军.工程机械四联多路换向阀管路连接方式的改进[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6
[8].李大伟.长冲程抽油机机械换向装置研究现状与发展[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6
[9].刘健,崔俊国,肖文生,傅登伟,杨林.抽油机用机械式无切换换向装置设计[J].石油矿场机械.2015
[10].邵伟平,孙春辉,郝永平,王毅.新型机械换向长冲程抽油机设计与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