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悦林唐燕飞林冠彬(中山市大涌医院广东中山528476)
【摘要】目的探究灯盏花素粉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灯盏花素,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肺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灯盏花素粉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灯盏花素粉针剂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由于外在或内在的过敏原或非过敏因素,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道可逆性的痉挛,引起炎症介质释放,平滑肌收缩,呼吸功能下降[1]。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增高趋势。笔者于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应用灯盏花素粉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选入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8~46平均年龄(37.1±3.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诊断符合相关标准。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采用氧疗、氨茶碱、激素、β-受体激动剂、抗感染及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灯盏花素(10mg;湖南恒生制药)5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1.3疗效观察
治愈:FEV1增加量>35%,或治疗后FEV1>80%预计值;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增加量为25%~37%,或治疗后FEV1达预计值的60%~76%;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增加量17%~28%,仍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若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肺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结果见表1,2。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血液中的一些物质如组胺、腺苷、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氧自由基、溶酶体酶、前列腺素、免疫球蛋白、缓激肽、缺氧等均会导致血管平滑肌及气管平滑肌收缩,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功能失调,血小板聚集,血液黏滞性升高,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加。蛋白激酶C(PKC)是新近发现的蛋白激酶的多基因超家族,是细胞内信号转导重要途径之一,介导细胞的黏附、运动、生长、分化、凋亡,参与多种酶及毒性氧产生、一氧化氮代谢、基因表达等[1~4],PKC在哮喘大鼠ASMC气道平滑肌增殖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5];哮喘患者淋巴细胞PKC的总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强,淋巴细胞PKC的总活性与患者气流受阻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NF-KB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豚鼠,提示NF-KB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PKC抑制剂灯盏花素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NF-KB的表达水平[6],从而减少气管收缩,减轻哮喘症状。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液黏滞性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微循环差,易致解痉、抗炎、止喘药物疗效不佳,灯盏花素另有扩张血管,增加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减轻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降低血液的黏度,改变红细胞的变形性,达到改善或促进微循环的作用[7]。所以加用灯盏花素等活血化瘀药可提高疗效。
支气管患者有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且反复发作,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8]。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气道炎症的药物、支气管扩张药和特异免疫治疗。抗炎药物能抑制及预防气道炎症的发展,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扩张药可缓解气道阻塞的症状。目前认为,单用支气管扩张药作对症治疗,特别对中重度哮喘患者是不利的。由于支气管舒张,更多变应原进入气道,若不同时给予抗炎药物进行有效的抗炎,气道炎症会不断加重,这是长期单纯使用气道解痉药物可不断加重病情的重要原因。再者,中重度哮喘患者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气道重塑,其气道高反应性不仅与炎症有关,而且和管壁增厚,平滑肌增殖导致管腔狭窄有关,此时必须同时应用抗炎和解痉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9~10]。
综上所述,灯盏花素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显著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仁和,李月兰,杨印楼,等.蛋白激酶C和呼吸系统疾病[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22(6):313.
[2]VanderWalAC,BeckerAE,VANderloosCM,etal.Siteofintimalruptureorerosionofthrombosedcoronaryatherosecleroticplaquesischaracterizedbyaninflammatoryprocessirrespectiveofthedominantplaquemorpinology[J].Circulation,1994,89:36-44.
[3]陈士新,倪望,张珍祥,等.蛋白激酶C在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12):756.
[4]FichtlschererS,RoscnbergerG,WalterDH,etal.ElevatedC-reactiveproteinlevelsandimpiredendothelialvasoreactivityinpatientswithcoronaryarterydisease[J].Circulation,2000,102:1000-1006.
[5]HoffmeisterHM,EhlersR,ButtcherE,etal.ComparisonofC-reactiveproteinandterminalcomplementcomplexinpatientswithunstableanginapectorisversusstableanginapectoris[J].AmJCardiol,2002,15,89(8):909-912.
[6]RidkerPM,GlynnRJ,HennekensCH.C-ReactiveproteinaddstothepredictivevalueoftotalandHDLcholesterolindeterminingriskoffirstmyocardialinfarction[J].Circulation,1998,100:230-235.
[7]熊维宁,徐永健,张珍祥,等.豚鼠哮喘模型核因子-KB的表达特点及灯盏花素对其作用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3):272.
[8]刘军,姚惠,金桂玲.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2):261.
[9]林宪平,李刚.支气管哮喘病人的血液流变性观察[J].中国微循环,2002,6(6):348.
[10]TorzewskiJ,TorzewskiM,BowyerDE,etal.C-reactiveproteinfrequentlycolocalizeswiththeterminialcomplementcomplexintheintimaofearlyaherosclerticleisionsofhunmancoronaryareries[J].ArteiosclerThrombVascBiol,1998,18:1386-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