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彻爆炸论文-张志刚,曹洪瑞,葛涛,卢昌鑫

侵彻爆炸论文-张志刚,曹洪瑞,葛涛,卢昌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侵彻爆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快速拼装式防爆墙,侵彻试验,抗侵彻爆炸性能

侵彻爆炸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刚,曹洪瑞,葛涛,卢昌鑫[1](2019)在《快速拼装式防爆墙抗侵彻爆炸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快速拼装式防爆墙抗枪弹、穿甲弹和杀爆弹的侵彻爆炸性能,对快速拼装式防爆墙进行了野外现场枪击、炮击侵彻试验,分别利用5.8、7.62、12.7 mm钢芯枪弹,30 mm脱壳穿甲弹以及瞬发和延时状态下PL96-122杀爆弹对内填细砂的防爆墙进行近距离打击,直接检验防爆墙对近距离常用枪弹、30 mm脱壳穿甲弹以及PL96-122杀爆弹的有效防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防爆墙经常用枪弹、30 mm脱壳穿甲弹近距离打击后,墙体被击中部位土工布穿破,钢丝断裂,墙体其他部分保持完好,枪弹未穿透防爆墙,仅造成轻度侵彻;分别经瞬发和延时状态下PL96-122杀爆弹打击后,组合防爆墙整体均未见倾覆和明显倾斜,迎弹面部分墙体坍塌,土工布和钢网受损,部分填料塌落,防爆墙墙后未见弹片贯穿,仅对迎弹面一侧造成中度破坏;说明快速拼装式防爆墙能对常用枪弹、30 mm脱壳穿甲弹以及PL96-122杀爆弹的近距离打击起到有效防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工程爆破》期刊2019年05期)

邢柏阳,侯云辉,李泰华,张东江,刘荣忠[2](2019)在《爆炸成型弹丸垂直侵彻装甲钢靶后破片动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具有较大动能的靶后破片来源以及轴向位置,开展了爆炸成型弹丸(EFP)垂直侵彻装甲钢的试验和仿真研究。借助经过试验验证的仿真方法,分析不同靶板厚度(30~70 mm)、不同EFP着靶速度(1 650~1 860 m/s)下,某典型EFP垂直侵彻装甲钢板后靶板和EFP产生的靶后破片速度、质量沿轴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靶板和EFP产生的靶后破片速度随轴向位置近似呈线性增加,当靶板厚度或EFP着靶速度二者之一固定时其斜率固定,并且破片来源(由靶板或EFP产生)对包络线截距的影响也很小;靶板产生的大质量(> 10 g)破片均分布在破片云中间或者靠近靶板的位置,EFP产生的大质量(> 10 g)破片均分布在远离靶板的位置;具有较大动能的靶后破片主要由EFP产生,并位于远离靶板的位置。(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苏成海,王海福,谢剑文,葛超,郑元枫[3](2019)在《活性射流作用混凝土靶侵彻与爆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活性药型罩配方、炸高对混凝土靶毁伤威力影响规律,开展了活性射流作用混凝土靶侵彻与爆炸联合毁伤效应研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活性射流作用混凝土靶的典型毁伤模式进行探究,给出了配方与炸高对毁伤效应的影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射流作用下,混凝土靶呈现为显着的锥形爆坑和裂纹毁伤效应;气体产物量较高配方的活性射流对混凝土靶产生更强的毁伤效应;在1倍装药直径炸高下,炸坑直径可达10倍装药直径以上。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DYN-3D平台开展了活性射流对混凝土靶侵彻与爆炸行为的数值模拟,揭示了炸高对毁伤效应的影响机理:随着炸高的增大,进入侵坑内部的活性材料随之减少,活性射流对混凝土的侵彻深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炸高为1倍装药直径时,活性射流动能侵彻与爆炸反应延迟匹配较好,侵彻与爆炸联合毁伤威力较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邢柏阳,郭锐,侯云辉,张东江,刘荣忠[4](2018)在《变截面爆炸成型弹丸垂直侵彻装甲钢板靶后破片轴向分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靶板厚度和爆炸成型弹丸(EFP)着靶速度对某典型EFP垂直侵彻装甲钢板的靶后破片速度轴向分布以及质量轴向分布的影响,利用经试验验证的仿真方法,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靶板厚度(30~70 mm)以及不同EFP着靶速度(1 650~1 860 m/s)条件下靶后破片速度及质量的轴向分布。结果表明:靶后破片速度与位置近似呈线性分布;小质量(<10 g)破片比较均匀地分布在靶板后方各个位置,较大质量(> 10 g)破片以较大的可能性出现在较近位置或较远位置;动能较大的靶后破片会以较大的可能性出现在较远位置。(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聂源,蒋建伟,王树有,刘瀚[5](2018)在《爆炸反应装甲对爆炸成型弹丸侵彻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叁明治结构爆炸反应装甲(ERA)对爆炸成型弹丸(EFP)侵彻效应的影响,开展了铜质杆式EFP对披挂典型斜置角ERA主靶板的侵彻效应实验。采用脉冲X光摄影方法拍摄了EFP与ERA相互作用的图像,并获得了EFP对主靶板的剩余侵彻深度(RDOP)。实验结果表明,EFP对披挂ERA主靶板的RDOP随着ERA斜置角的增大而呈非线性下降,相对无ERA时的侵彻深度下降百分比呈指数增长的变化趋势。ERA炸药层厚度为0.027D(D为装药口径)时,当斜置角为0°和30°时,EFP的RDOP和相对侵彻深度下降百分比变化较小;当斜置角从30°增大到60°时,EFP的RDOP从0.50D减小至0.19D,相对侵彻深度下降百分比则从41%迅速增大到77%.随着ERA炸药层厚度的增大,EFP的RDOP减小、相对侵彻深度下降百分比增大。其中,ERA炸药层厚度为0.027D时的相对侵彻深度下降百分比比ERA炸药层厚度为0.018D时平均增大8%.(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邢柏阳,刘荣忠,张东江,陈亮,侯云辉[6](2019)在《变截面爆炸成型弹丸垂直侵彻装甲钢板靶后破片质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formed projectile,EFP)变截面的特性,基于流体力学Bernoulli方程和绝热剪切理论,改进了EFP垂直侵彻装甲钢板靶后破片质量模型,结合已有的试验数据和数值仿真方法检验了改进后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靶板厚度和EFP着靶速度对靶板和EFP产生的靶后破片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改进前的模型,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解释靶板和EFP产生的靶后破片质量随靶板厚度和EFP着靶速度的变化规律;当EFP着靶速度为1 650 m/s时,随着靶板厚度从30 mm增大到70 mm,EFP变截面的特性对靶板和EFP产生靶后破片质量的影响不断增强;当靶板厚度为40 mm时,随着EFP着靶速度从1 650 m/s升高到1 860 m/s,EFP变截面的特性对靶板和EFP产生靶后破片质量的影响不断减弱。(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9年07期)

王昕,蒋建伟,王树有,李梅[7](2018)在《爆炸成型弹丸侵彻钢靶的后效破片云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爆炸成型弹丸(EFP)穿透钢靶后的后效威力,设计了长杆形EFP装置及对45号钢靶板的侵彻实验。采用X光摄影方法观测EFP穿过靶板后的破片云形态及飞散特性;通过测量靶板后一定距离处验证板上的穿孔,得到靶板后破片数量。从拍摄的脉冲X光照片可以看出:EFP穿透钢靶后形成的破片云形状是截椭圆形,飞散角约50°.从验证板上的穿孔可以看出:靶后破片可穿透10 mm铝板,破片穿孔分布相对随机,穿孔直径近似呈正态分布特征,破片飞散角与X光观测结果一致;随着靶板厚度增大,破片飞散角均为50°,但靶后破片数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即存在靶后破片数量最大化的靶板厚度。从回收到的破片可以看出:靶后碎片由EFP和钢靶碎片共同构成。(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李鹏,李刚,袁宝慧,周涛,孙兴昀[8](2018)在《一种杆式多爆炸成型侵彻体战斗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周向多爆炸成型侵彻体战斗部的毁伤效能,设计了一种爆炸成型杆式侵彻体战斗部。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侵彻体的成型过程及飞散效果进行模拟,分析了外衬对侵彻体成型质量的影响,并设计出侵彻体结构密实的杆式MEFP战斗部。制备了有外衬和无外衬两种战斗部原理样机并进行静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外衬战斗部成型侵彻体对3m处40mm厚45钢板平均穿深为27mm,有外衬战斗部成型侵彻体可贯穿3m处40mm厚45钢板;侵彻体对靶板的侵彻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通过设计外衬结构,战斗部成型侵彻体的成型质量和侵彻威力都大幅度提高。(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8年04期)

王锋,王保,董静,冯成良,刘俞平[9](2018)在《侵彻弹爆炸场叁波点位置高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LS-DYNA数值模拟侵彻弹爆炸场叁波点形成过程、轨迹以及叁波点位置高度对冲击波超压测试的影响,并对数值模拟结果的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侵彻弹爆炸场叁波点位置高度低于同药量裸装炸药或普通弹药;随传播距离的增加,侵彻弹爆炸场叁波点位置高度逐渐加大;距爆心同一距离处,侵彻弹叁波点位置高度随炸高的增高而降低;侵彻弹爆炸场叁波点位置高度以下的马赫反射能够提高冲击波超压。(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鹏,李刚,袁宝慧,周涛,敬怡东[10](2018)在《旋转对爆炸成型杆式侵彻体毁伤威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周向多爆炸成型侵彻体战斗部的毁伤效能,结合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一种爆炸成型杆式侵彻体战斗部。基于复合装药的爆轰加载控制方式,使得药型罩成型为密实的杆式侵彻体,通过调整半预制药型罩的斜置角度,对毁伤元的旋转速度施加控制,进而提高其空中飞行姿态的稳定性,提高毁伤元的毁伤威力。对不同斜置角度的战斗部原理样机进行了静爆实验,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半预制药型罩斜置角度为1.5°时,爆炸成型杆式侵彻体的着靶姿态最好,对45钢靶板侵彻深度最大。通过药型罩斜置,在保证杆式侵彻体成型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侵彻体的侵彻威力。(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8年03期)

侵彻爆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获得具有较大动能的靶后破片来源以及轴向位置,开展了爆炸成型弹丸(EFP)垂直侵彻装甲钢的试验和仿真研究。借助经过试验验证的仿真方法,分析不同靶板厚度(30~70 mm)、不同EFP着靶速度(1 650~1 860 m/s)下,某典型EFP垂直侵彻装甲钢板后靶板和EFP产生的靶后破片速度、质量沿轴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靶板和EFP产生的靶后破片速度随轴向位置近似呈线性增加,当靶板厚度或EFP着靶速度二者之一固定时其斜率固定,并且破片来源(由靶板或EFP产生)对包络线截距的影响也很小;靶板产生的大质量(> 10 g)破片均分布在破片云中间或者靠近靶板的位置,EFP产生的大质量(> 10 g)破片均分布在远离靶板的位置;具有较大动能的靶后破片主要由EFP产生,并位于远离靶板的位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侵彻爆炸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刚,曹洪瑞,葛涛,卢昌鑫.快速拼装式防爆墙抗侵彻爆炸试验[J].工程爆破.2019

[2].邢柏阳,侯云辉,李泰华,张东江,刘荣忠.爆炸成型弹丸垂直侵彻装甲钢靶后破片动能分析[J].兵工学报.2019

[3].苏成海,王海福,谢剑文,葛超,郑元枫.活性射流作用混凝土靶侵彻与爆炸效应研究[J].兵工学报.2019

[4].邢柏阳,郭锐,侯云辉,张东江,刘荣忠.变截面爆炸成型弹丸垂直侵彻装甲钢板靶后破片轴向分布分析[J].兵工学报.2018

[5].聂源,蒋建伟,王树有,刘瀚.爆炸反应装甲对爆炸成型弹丸侵彻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8

[6].邢柏阳,刘荣忠,张东江,陈亮,侯云辉.变截面爆炸成型弹丸垂直侵彻装甲钢板靶后破片质量模型[J].爆炸与冲击.2019

[7].王昕,蒋建伟,王树有,李梅.爆炸成型弹丸侵彻钢靶的后效破片云实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8

[8].李鹏,李刚,袁宝慧,周涛,孙兴昀.一种杆式多爆炸成型侵彻体战斗部[J].爆炸与冲击.2018

[9].王锋,王保,董静,冯成良,刘俞平.侵彻弹爆炸场叁波点位置高度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

[10].李鹏,李刚,袁宝慧,周涛,敬怡东.旋转对爆炸成型杆式侵彻体毁伤威力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2018

标签:;  ;  ;  

侵彻爆炸论文-张志刚,曹洪瑞,葛涛,卢昌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