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雷达散射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雷达,行波管,脉冲,高压
雷达散射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梁英,路小月,王勇,樊经纬[1](2019)在《雷达散射计低噪声脉冲行波管放大器电源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降低脉冲行波管放大器噪声的设计方案,解决了深空探测脉冲行波管放大器一直存在的阴极纹波噪声大、脉内及脉间噪声功率谱密度较差、低重频脉宽调制难以实现等技术难点。该方案首先利用脉宽调制(PWM)技术控制的有源滤波器来降低卫星母线脉冲电流波动,进而减小电流对器件的冲击延长使用寿命;其次在升压电路后级使用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的线性稳压器,来进一步地减小阴极纹波噪声;调制器电路使用多级悬浮调制器隔离技术及展频电路,实现降低纹波噪声和低重频脉宽调制的功能。基于以上设计,实现了脉冲行波管放大器噪声功率谱密度低于-90dBm/Hz,产品杂波抑制度低于-75dBc。将其用于相关型号散射计分系统的鉴定与验收试验,相关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水平,实现风速测量优于1.8m/s的指标,成为国内首台空间应用的高可靠、长寿命脉冲行波管放大器。(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叶小敏,林明森,宋清涛,廖菲,梁超[2](2019)在《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与合成孔径雷达、散射计和高度计海面雷达后向散射观测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微波散射模型相比于以经验统计建立的地球物理模式函数具有不受特定微波频率限制的优势。组合布拉格散射模型和几何光学模型形成了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利用南海北部气象浮标2014年海面风速风向实测值作为散射模型输入,分别比较了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与RADARSAT-2卫星C波段SAR、HY-2A卫星Ku波段微波散射计的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偏差分别为(-0.22±1.88) dB(SAR)、(0.33±2.71) dB (散射计VV极化)和(-1.35±2.88) dB (散射计HH极化);以美国浮标数据中心(NDBC)浮标2011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共3年的海面风速、风向实测值作为散射模型输入,分别比较了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与Jason-2、HY-2A卫星Ku波段高度计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偏差分别为(1.01±1.15) dB和(1.12±1.29) dB。中等入射角和垂直入射下的卫星传感器后向散射系数观测值与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模拟值比较,具有不同的偏差,但具有相同的海面风速检验精度,均方根误差小于1.71 m/s。结果表明,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可模拟计算星载SAR、散射计和高度计观测条件下的海面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且与CMOD5、NSCAT-2、高度计业务化海面风速反演的地球物理模式函数的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可用于微波遥感器的定标与检验、海面雷达后向散射的模拟。(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鲍青柳,董晓龙,朱迪,徐星欧[3](2015)在《基于笔形波束扫描雷达散射计的海洋表面流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利用雷达散射计进行海洋表面流直接测量的可行性,本文对传统雷达散射计系统参数进行了改进,推导了相关系数模型及去相关因素的表示形式,给出了相位误差模型,并建立了利用雷达散射计进行海洋表面流直接测量的端到端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风速大于5m/s的海况条件下,顺轨向和交轨向速度分量标准差可达0.1m/s以下.风速大于7m/s时,可用于海洋表面流反演的刈幅范围大于散射计刈幅宽度的40%.新型散射计的风单元传递误差无论是在低风速还是在高风速条件下均优于扇形波束扫描散射计的风单元传递误差.(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鲍青柳[4](2015)在《多普勒雷达散射计的系统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表面流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动力环境参数,在全球变化、海洋环境预报及海上航行和工程保障中都有重要应用,洋流的观测和预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普勒雷达散射计是一种新型的海洋遥感雷达系统,通过测量海面运动所产生的回波信号多普勒频移反演海面流场(速度和方向),同时还能测量海面的风矢量场。基于真实孔径雷达体制的多普勒散射计,可以在保证一定分辨率的同时获得很宽的观测刈幅,从而实现海洋表面流场和风场测量的快速全球覆盖,对海洋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普勒雷达散射计进行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利用连续两个脉冲回波的干涉相位可以计算出雷达视向的径向速度;通过波束扫描和平台运动实现对每个测量分辨单元不同方位角的观测,从而得到海洋表面流的速度矢量。本文建立了海面多普勒谱模型和相关系数模型,分析了海面状态和测量条件对多普勒测量的影响。海面多普勒模型是海洋物理参数到雷达测量参数之间的桥梁,为雷达系统设计、参数反演方法研究提供了依据。相关系数模型是海洋表面流速度测量精度分析和雷达系统参数优化的基础。多普勒雷达散射计的相关系数包括热噪声去相关、失配去相关、空间去相关和时间去相关,分别由雷达系统的信噪比、卫星飞行速度和天线转速所决定的地面分辨单元的偏移、多普勒带宽及PRF、海面多普勒谱模型所确定的时间响应等决定。本文采用“端到端”的仿真方法,建立了多普勒雷达散射计的仿真模型。通过分析,确定了多普勒散射计系统采用笔形波束扫描体制。通过仿真,分析了多普勒散射计测量海洋表面流场的可行性。利用多普勒雷达散射计的仿真模型,对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流程进行了设计和仿真。仿真表明,在设计系统参数条件下,当风速为7m/s时,满足速度测量精度要求(0.1m/s)的有效刈幅范围可达604km,约占散射计刈幅宽度(1000km)的60%。同时,风场测量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雷达散射的后向散射系数(0s)的传递误差明显优于扇形波束扫描雷达散射计;当风速小于4m/s时,多普勒雷达散射的后向散射系数传递误差大于风场测量笔形波束扫描雷达散射计。论文最后对卫星姿态测量误差及卫星速度测量误差对海洋表面流反演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卫星姿态测量精度优于0.001°、卫星速度测量精度优于1cm/s、时间分辨率为10天时,其对表面流速度反演的影响小于5cm/s。论文对海面多普勒模型的参数敏感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海浪谱模型、方向分布函数、风速测量误差、风向测量误差对表面流速度反演的影响,为进一步的海洋表面流反演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期刊2015-05-01)
翟少雄,王长胜,高波,谭立[5](2011)在《雷达散射计天线扫描机构驱动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雷达散射计天线扫描驱动系统,根据其扫描运动的速度稳定度的要求,采用正弦波驱动的叁相交流永磁同步电机(PMSM)做为执行元件,研制开发了一套驱动控制系统。论文描述了该系统的组成,转速、转矩等特性参数的匹配设计以及控制实现方法,并对系统的速度稳定度等主要性能测试进行了简单介绍。仿真和试验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能完成运动轨迹的控制,速度的稳定度达到0.5%,满足给定的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AEIT 2011)》期刊2011-05-05)
范春波[6](2011)在《相干雷达散射计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回波特性研究对于星载/机载雷达、微波遥感和雷达高度表设计具有重要价值。去相关特性的研究又是地面回波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相干雷达散射计的研制又是去相关特性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引起去相关现象产生的因素很多,如地表起伏、目标自身特性、雷达散射计与目标间的距离等。本文建立了大地回波的几何模型,理论分析了地形起伏、雷达平台相对于地面水平移动以及高度发生变化对相干积累功率的影响,而相干积累功率反应了去相关的程度。相干积累功率与同一距离单元的非相干积累功率之比越小,去相关现象就越明显。本文以相干雷达高度表接近垂直照射地面时回波信号的去相关特性研究为背景,研制了一部全相参雷达散射计。该雷达散射计以单频脉冲串为发射波形,双天线设计,整个系统的时钟均是通过一个高稳时钟源经过倍频、分频得到的。发射机与接收机均采用两级混频结构,使用相同的本振源,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全相参特性。目标回波信号经过两级混频、滤波、放大后得到的中频信号通过高速数据采集卡采集,并传输到上位机进行保存。对存储的数据使用matlab软件进行处理,并分析数据处理结果,得出最后的结论。最后,使用研制的散射计搭建了大地回波测量平台,设计了外场实验方案,制定了外场实验步骤,并对外场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大地回波的去相关损失取决于地面粗糙度以及载机在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移动的距离。(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1-04-01)
潘峰[7](2010)在《八毫米雷达散射计研制及测量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回波特性研究对于机载雷达、微波遥感和雷达高度表设计具有重要价值。散射系数测量是研究地面回波特性的主要手段,而散射系数测量系统-雷达散射计的研制又是散射系数测量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测量近垂直入射时农田裸地散射系数为研究背景,研制了一部八毫米波雷达散射计。该雷达散射计采用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体制,单天线设计。发射调频信号由锯齿波扫频电压驱动VCO产生,接收机采用零中频自差拍结构。中频信号经滤波放大后,直接由数据采集卡转化为数字信号存储在计算机。利用中频信号功率谱,结合测量时雷达参数和几何配置,就可以计算出被测目标的散射系数。线性调频系统中调频非线性因素会使系统的距离分辨力变差。本文理论分析了扫频非线性对线性调频系统距离分辨力的影响,并利用点目标回波中频信号相位信息测量了系统的调频非线性度。然后采用开环预失真校正方法,对8mm波LFMCW散射计进行了调频非线性校正,校正后系统最大扫频非线性度指标由2.3%提高到0.4%,距离分辨力得到显着提高。定标是常规雷达与散射计的主要区别,本文介绍了系统的内定标与外定标方法,利用标准定标体对8mm波LFMCW散射计进行了系统外定标试验,设计了散射系数的外定标测量方法。外定标测量法需要确定目标到散射计的距离,为了利用散射计得到精确的距离信息,对散射计进行了距离定标。最后,使用研制的散射计搭建陆基散射系数测量平台,设计了散射系数外场测量方法。在Ka波段下测量了近垂直入射(0 ? 10)时翻耕农田裸地的散射系数,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研制的八毫米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散射计,为后续测量多种地形近垂直入射时散射系数提供了硬件基础。测量到的不同地表、频率下的散射系数数据,可以指导近垂直入射时大地散射特性建模的研究,从而为雷达高度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04-01)
吴礼,彭树生,肖泽龙,是湘全[8](2009)在《基于毫米波LFMCW雷达散射计的地杂波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毫米波雷达的地杂波特性对提高毫米波雷达的目标探测性能和大地遥感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毫米波雷达地杂波测量问题,讨论了地杂波散射系数测量方法,对毫米波线性调频连续波(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inuous wave,LFMCW)雷达散射计的系统校准、有效独立采样数、数据处理中软件门的应用以及减少测量误差等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Ka波段散射计测量灌木丛杂波特性的结果,结果表明在入射角小于15°范围内灌木丛的杂波幅度分布服从瑞利分布。(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09年10期)
黄伟[9](2009)在《S波段雷达散射计研制与散射系数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地回波特性对于星载/机载雷达、微波遥感和雷达高度计有重要的意义。散射系数测量是获得大地回波特性的主要手段,而为散射系数测量而设计的雷达散射计又是散射系数测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以接近垂直入射大地回波测量为应用背景的S波段雷达散射计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具体实现。系统采用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LFMCW)体制,双天线设计。目标回波差拍后的中频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后被直接数字化,并通过数据采集卡被采集存储到计算机。利用存储的中频信号的功率谱,结合测量时的雷达参数和几何配置,就可以计算得到被测目标的散射系数。定标是雷达散射计与探测用普通雷达的核心区别,是雷达散射计进行散射测量的最重要要素之一,定标好坏直接决定了测量精度。文中介绍了散射计的一般定标手段,并针对本系统设计了定标方法。实验利用两个已知RCS值的定标金属球,使用相对标定法对散射计系统进行外定标实验,得到了定标数据。对比标准定标体的测试数据,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工作正常、性能良好。此外,通过内外场实验,分别利用雷达延迟线和角反射器对该散射计作了PGA增益和距离测量的校正。最后,本文还利用该散射计对均匀树冠进行了散射系数测量,对测量结果做了分析处理。并对近垂直入射时的散射系数测量方法作了一定讨论。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散射计系统的研制。包括从根据测量方法提出设计要求到整个测量系统的设计实现全过程。其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工作:根据测量要求,设计了S波段雷达散射计的总体方案和相关参数。设计调试了LFMCW体制S波段雷达散射计射频前段和中频软硬件电路。开发了基于PC平台的中频数字信号采集与存储软件。二、散射计的定标与散射系数测量方法,包括:研究了散射计的定标方法。通过内外场实验,对散射计增益和距离进行了校正,并利用金属球完成了绝对定标。使用该散射计对大树均匀树冠散射系数进行了测量与分析。讨论了近垂直入射散射系数测量中的几个实际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朱素云,孙波,董晓龙[10](2000)在《多波段数字式陆基雷达散射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波段 (S、C、X、Ku)数字式陆基雷达散射计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陆基散射计系统 ,它采用了最新的数字信号处理 (DSP)技术 ,可完成中频搜索、频谱估计、自适应数字滤波等一系列较复杂算法 ,具有测量精度高、速度快等特点 ,再加上其较大的频带覆盖范围 ,是一种可靠实用、技术先进的地面遥感测量设备(本文来源于《遥感技术与应用》期刊2000年02期)
雷达散射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洋微波散射模型相比于以经验统计建立的地球物理模式函数具有不受特定微波频率限制的优势。组合布拉格散射模型和几何光学模型形成了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利用南海北部气象浮标2014年海面风速风向实测值作为散射模型输入,分别比较了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与RADARSAT-2卫星C波段SAR、HY-2A卫星Ku波段微波散射计的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偏差分别为(-0.22±1.88) dB(SAR)、(0.33±2.71) dB (散射计VV极化)和(-1.35±2.88) dB (散射计HH极化);以美国浮标数据中心(NDBC)浮标2011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共3年的海面风速、风向实测值作为散射模型输入,分别比较了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与Jason-2、HY-2A卫星Ku波段高度计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偏差分别为(1.01±1.15) dB和(1.12±1.29) dB。中等入射角和垂直入射下的卫星传感器后向散射系数观测值与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模拟值比较,具有不同的偏差,但具有相同的海面风速检验精度,均方根误差小于1.71 m/s。结果表明,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可模拟计算星载SAR、散射计和高度计观测条件下的海面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且与CMOD5、NSCAT-2、高度计业务化海面风速反演的地球物理模式函数的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可用于微波遥感器的定标与检验、海面雷达后向散射的模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达散射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军,梁英,路小月,王勇,樊经纬.雷达散射计低噪声脉冲行波管放大器电源研制[J].真空电子技术.2019
[2].叶小敏,林明森,宋清涛,廖菲,梁超.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与合成孔径雷达、散射计和高度计海面雷达后向散射观测的比较分析[J].海洋学报.2019
[3].鲍青柳,董晓龙,朱迪,徐星欧.基于笔形波束扫描雷达散射计的海洋表面流测量[J].电子学报.2015
[4].鲍青柳.多普勒雷达散射计的系统设计与仿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5
[5].翟少雄,王长胜,高波,谭立.雷达散射计天线扫描机构驱动控制方法研究[C].Proceedingsof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erospaceEngineeringandInformationTechnology(AEIT2011).2011
[6].范春波.相干雷达散射计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7].潘峰.八毫米雷达散射计研制及测量实验[D].电子科技大学.2010
[8].吴礼,彭树生,肖泽龙,是湘全.基于毫米波LFMCW雷达散射计的地杂波测量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
[9].黄伟.S波段雷达散射计研制与散射系数测量[D].电子科技大学.2009
[10].朱素云,孙波,董晓龙.多波段数字式陆基雷达散射计系统[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