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粉质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根河粉质黏土,单向融沉试验,融沉位移,融沉系数
粉质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明忻,曹阳,姜晓琳,季小慧,张伟东[1](2019)在《根河粉质黏土单向融沉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根河多年冻土试样在不同水分边界条件和融化温度条件下单向融化时的融化深度、融沉位移、融沉系数及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开展了封闭系统及开放系统下根河粉质黏土的单向融沉试验.结果表明,封闭系统下的融化深度大于开放系统下的融化深度,试样融沉位移随融化时间呈现缓慢增大、快速增大和稳定变化叁个阶段,最大融沉位移随着顶板融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封闭系统下试样的融沉系数与融化温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开放系统下试样的融沉系数与融化温度呈指数关系.试后含水率最大值为融化界面对应的位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许振华,王晓军,张春虎,查道欢[2](2019)在《含水率对湖相淤泥次生粉质黏土力学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铜矿湖相淤泥区域露天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对7种不同含水率湖相次生粉质黏土试样,开展室内直剪和固结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相次生粉质黏土的含水率与凝聚力、内摩擦角、孔隙比、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均呈现指数型的关系,且该湖相次生粉质黏土的最优含水率为16.6%左右,其数值略小于塑限指标,凝聚力、内摩擦角和孔隙比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工程选择合理的堆载厚度与露采边坡角取值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瑞,郭聚坤,寇海磊,荣文涛,王虎[3](2019)在《钢-粉质黏土界面剪切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结构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分析界面剪切特性并建立合理的本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改进的直剪设备,对粉质黏土与光滑或粗糙界面钢之间的剪切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和界面抗剪强度指标,依据Gompertz曲线模型和Clough-Duncan双曲线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剪切应力随剪切位移增大而增加,达到峰值剪切应力后基本不变,未出现弱化现象;峰值剪切应力和峰值剪切位移均随法向应力和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粗糙界面的黏聚力和摩擦角较光滑界面的更大;在法向应力较低的情况下,按Clough-Duncan双曲线模型和Gompertz曲线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好,在法向应力较高的情况下,Gompertz曲线模型拟合结果更合理。(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邓博,任青,徐伟[4](2019)在《考虑围压因素的重塑粉质粘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海洋重塑粉质黏土进行一系列不排水单调加载试验,考虑围压因素,研究不同加载围压和不同固结围压下饱和粉黏土静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围压增大,偏应力增长趋势越快,峰值更高,同时土体剪切存在轴向应变临界值0.4%。在低围压下孔压应变关系呈双曲线型变化,在高围压下孔压存在峰值且孔压应变呈非双曲线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期刊2019年10期)
吴为[5](2019)在《冻融环境下粉质黏土动力特性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冻融循环与粉质粘土动应力关系,以及冻融环境下不同加载峰值和加载频率对粉质黏土动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①低频正常加载,粉质黏土动应力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模拟超载加载,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粉质黏土动应力呈先增后减再增趋势;②在低频正常加载过程中,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增大加载峰值可以提升粉质黏土动应力;③在模拟超载加载过程中,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增大加载峰值,能增强粉质粘土的动应力和粉质黏土动应力增长幅度;④在冻融环境下,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大,粉质粘土动应力随加载频率变化的过程极不稳定,整体波动较大。(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于红彩,胡铁柱,李淦,姜小苓,茹振钢[6](2019)在《小麦面团粉质特性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6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Ⅱ双列杂交方法配置15个杂交组合,分析研究了面团粉质特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所有面团粉质参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均达到显着水平,除弱化度和粉质质量指数外,另外2个参数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也达到显着水平;面团粉质参数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表明弱化度和粉质质量指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而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且以加性效应为主。综合来看,郑2441×济麦20属于强优势组合。(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刘晓燕,蔡国军,刘路路,刘松玉,戴济群[7](2019)在《南京河漫滩淤泥质粉质黏土导热系数特性及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南京河漫滩淤泥质粉质黏土的热学特性,采用非稳态热探针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干密度、饱和度和孔隙率对淤泥质粉质黏土导热系数的影响.基于串-并联热传导混合模型,通过分析淤泥质粉质黏土导热系数与含水率、干密度、饱和度以及孔隙率的关系,建立了高含水率下南京河漫滩淤泥质粉质黏土导热系数修正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淤泥质粉质黏土的临界含水率可达25%;导热系数随干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随饱和度的增加呈指数关系递增,随孔隙率的增加呈指数关系递减;与3种热传导模型及南京其他场地实测数据相比,所提出的高含水率下淤泥质粉质黏土预测模型准确性更高.(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唐柏赞,陈苏,李小军,庄海洋,吴旺成[8](2019)在《粉质黏土—非规则截面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变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规则截面地铁车站结构为原型,在粉质黏土场地进行土与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采用阵列式位移计测试地基水平变形,基于非接触性动态位移测试技术实现地铁车站结构损伤演变过程的可视化及数据化,并根据实测数据对粉质黏土—非规则截面地铁车站结构体系的震陷及变形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强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存在改变了土体震陷的分布模式;非规则截面结构不均匀沉降显着,在顶层楼板中心位置处出现土结分离现象;结构底板与顶板动土压力增量差成为结构上升运动的推力;地震动较大时,地基相对位移与土层深度可用3次多项式拟合;模型结构下层最大层间位移角大于上层,大震作用下结构下层最大层间位移角均超过地下车站结构可修水平的层间位移角限值,模型结构下层构件出现损伤,尤其在非规则截面上,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中应考虑截面形状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鲁玉凤,屈慧如,罗博文,周小波,皋子纯[9](2019)在《山药-小麦粉质构特性及挂面品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质构仪研究不同比例的山药粉、食盐、水对挂面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山药粉和水的挂面弹性与咀嚼性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黏性和硬度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不同比例的食盐挂面弹性小范围波动,咀嚼性呈上升趋势,黏性和硬度呈先增后减趋势;添加山药粉可改善挂面的品质,表现为挂面吸水率先增后减,烹煮损失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综合分析得出,12%的山药粉为最佳添加量。(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17期)
牛亚强,赖远明,王旭,杨明明[10](2019)在《基于Martin-Darvidenkov模型的冻结粉质黏土动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冻土作为一种由固体矿物颗粒、冰晶体、未冻水及气体组成的多相结构体系,其动力学性质相较融土更为复杂。为了研究冻土动力特性的演化规律,探究等效线性黏弹性模型对冻土的适用性,以青藏粉质黏土为对象开展了一系列分级循环加载条件下的低温动叁轴试验,深入分析冻土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随振次、围压及动应变幅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冻结粉质黏土骨干曲线的初始斜率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体现了围压的强化作用;分别采用H-D模型和M-D模型对冻土的骨干曲线进行描述,结果显示相比H-D模型,采用M-D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冻结粉质黏土骨干曲线在高动应变幅值下的软化现象;冻结粉质黏土的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非线性减小,且基于M-D模型的动弹性模量预测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冻结粉质黏土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变幅值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在每级循环荷载作用下,动弹性模量随振次的增大有小幅波动;滞回曲线面积随动应变幅值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大的趋势,阻尼比随动应变幅值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此外,在每级动荷载作用下,当加载级数较小时,阻尼比随振次的增大逐渐减小,随着加载级数的增大,阻尼比随振次增大而减小的趋势逐渐减弱;当加载级数较大时,阻尼比随振次的增大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粉质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某铜矿湖相淤泥区域露天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对7种不同含水率湖相次生粉质黏土试样,开展室内直剪和固结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相次生粉质黏土的含水率与凝聚力、内摩擦角、孔隙比、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均呈现指数型的关系,且该湖相次生粉质黏土的最优含水率为16.6%左右,其数值略小于塑限指标,凝聚力、内摩擦角和孔隙比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工程选择合理的堆载厚度与露采边坡角取值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粉质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徐明忻,曹阳,姜晓琳,季小慧,张伟东.根河粉质黏土单向融沉特性试验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许振华,王晓军,张春虎,查道欢.含水率对湖相淤泥次生粉质黏土力学特性影响[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9
[3].王瑞,郭聚坤,寇海磊,荣文涛,王虎.钢-粉质黏土界面剪切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J].工业建筑.2019
[4].邓博,任青,徐伟.考虑围压因素的重塑粉质粘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中国水运.2019
[5].吴为.冻融环境下粉质黏土动力特性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9
[6].于红彩,胡铁柱,李淦,姜小苓,茹振钢.小麦面团粉质特性的遗传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刘晓燕,蔡国军,刘路路,刘松玉,戴济群.南京河漫滩淤泥质粉质黏土导热系数特性及预测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唐柏赞,陈苏,李小军,庄海洋,吴旺成.粉质黏土—非规则截面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变形特性[J].中国铁道科学.2019
[9].鲁玉凤,屈慧如,罗博文,周小波,皋子纯.山药-小麦粉质构特性及挂面品质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9
[10].牛亚强,赖远明,王旭,杨明明.基于Martin-Darvidenkov模型的冻结粉质黏土动力特性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