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香菇论文-郭锐,刘晓媛,余正勇,陶祝萍,王雪雪

野生香菇论文-郭锐,刘晓媛,余正勇,陶祝萍,王雪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野生香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火焰原子,野生香菇,矿质元素,含量

野生香菇论文文献综述

郭锐,刘晓媛,余正勇,陶祝萍,王雪雪[1](2019)在《国内不同地区部分野生香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测定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国内5个地区野生香菇对常见矿质元素的富集情况。[方法]采用湿法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5个产地野生香菇样品中Cu、Mn、Fe、Ca、Zn 5种元素含量。[结果]不同地质特点影响野生香菇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富集,元素含量为Ca>Zn>Fe>Cu>Mn,其中云南和福建地区产的野生香菇中Fe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矿质元素。云南香菇中的4种矿质元素含量居于其他4个地区之首,分别是Mn 20.799 mg/kg、Fe 445.679 mg/kg、Ca 160.685 mg/kg、Zn 91.700 mg/kg。[结论]该方法线性范围较宽,操作简单,适用于香菇中矿质元素的测定。(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马宏,张根伟,刘萌,刘昆昂,李书生[2](2019)在《7株野生香菇菌株的特性及出菇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挖掘优质的种质资源,从香菇发源地浙江龙泉凤阳山采集分离到7株野生香菇(Lentinus edodes)菌株,ITS序列分析鉴定确定为香菇菌株,并且7株野生香菇之间具有遗传差异性。在菌株的特性和出菇试验中,菌株YS1的菌丝生长最快,菌株YS7的木质素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都相对较高,菌株YS2的抗木霉能力强,菌株YS5出菇耐低温,以上菌株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开发、驯化,以培育出优质的香菇栽培菌种。(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9年03期)

刘晓媛,郭锐,王雪雪,陶柱萍,李修琴[3](2018)在《不同产地野生香菇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大理2种香菇及其他6个产地香菇中Cu、Mn、Fe、Ca、Zn、Cd、Ni的含量。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线性关系较好。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产地不同的香菇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各不相同,云南大理两种香菇中各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其余各产地香菇中7种元素的含量总体差别不明显;大理两种香菇中Cd、Ni的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其余各产地香菇中Cd、Ni的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8年24期)

郭金英,宋彦龙,李超,陈建,郑素月[4](2018)在《四十个野生香菇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收集引进的40个野生香菇菌株作为试验材料,通过酯酶同工酶技术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酶谱显示野生香菇菌株不同迁移率的酶带多达15条,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约达71%时,将40个野生香菇菌株分为七大类群;通过ISSR分子标记共扩增出75条清晰的DNA多态片段,大小介于0.2~4.0kb;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约达63%时,将40个野生香菇菌株分为七大类群。该研究为野生香菇种质资源驯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10期)

伍燕,陈艳娟,王柳忠,申利群,朱华[5](2018)在《1株野生香菇属菌株的鉴定及其胞内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翘鳞香菇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采自贵州册亨县分离的野生香菇属CH8-1菌株经PDA平板培养获得菌丝纯培养物,以提取的总DNA为模板扩增其ITS序列,并进行生物特性培养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CH8-1菌株是香菇属翘鳞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最适氮源和碳源为酵母粉和葡萄糖,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6.0~7.0,一定量的无机盐MgSO4及微量的VB1有助于该菌生长。菌丝提取的胞内多糖抗氧化活性明显,其浓度为2.0mg/mL时的总还原力为0.455,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EC50值分别为0.21mg/mL和1.20mg/mL。(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李蓉,张金钰,陈俊良,陈丽,陶祥生[6](2018)在《野生香菇菌株筛选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采集的45个野生香菇菌株、10个对照香菇菌株进行PDA平板培养,观测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被膜及菌落色素;55个菌株经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55个菌株间均存在拮抗反应,说明这55个香菇菌株可能为55个不同的香菇品种。45个野生香菇菌株经人工驯化栽培,均可正常出菇,其中L-44和L-23产量最高,分别达到637.66 g/袋和632.50 g/袋,出菇期集中,可作为高产或工厂化菌株育种目标菌株开展进一步驯化栽培研究。(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8年01期)

杨瑞恒,吴莹莹,宋春艳,田果廷,李传华[7](2018)在《基于公共数据库信息对中国野生香菇种质资源地理分布的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野生香菇资源的文献以及公共数据库中的序列信息,调查了香菇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分布,同时利用ITS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香菇在我国的21个省市有分布,其中对云南、四川和湖北等省香菇资源的研究最为密集。不同菌株的聚类与地域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通过多样性分析显示我国野生香菇的多样性中心分布于西北和西南地区。本文有助于指导我们进行香菇野生资源的调查,进一步挖掘香菇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孙敏哲,赵健铤,李修琴,余正勇,李贵轲[8](2016)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野生香菇中5种微量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浙江、湖北、河南及云南野生香菇对Fe、Cu、Mg、Ca、Ni 5种微量元素的富集能力,了解不同地区野生香菇的营养价值提供初步科学依据。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Fe、Cu、Mg、Ca、Ni 5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野生香菇中Mg的含量接近,而Fe、Cu、Ca、Ni含量各不相同,其中Fe和Ca的含量相对较高,Cu、Ni和含量相对较低;云南大理野生鸡枞对这5种微量元素含量富集能力较强。云南大理野生香菇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均较高,可初步得出其营养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6年11期)

袁思明,房丽丽,何德,李翠新[9](2016)在《一株野生香菇的鉴定及菌丝最佳生长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采集的一株野生香菇进行准确鉴定,实验采取了rDNA ITS序列分析以及形态鉴定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就是香菇.实验对其菌丝的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碳氮比为30∶1,最适pH为5~6,硫酸镁能够促进菌丝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刘新锐,袁滨,谢宝贵,邓优锦,江玉姬[10](2014)在《叁明野生香菇交配型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收集自福建叁明地区的12个野生香菇菌株分离得到的46个单核体为材料,进行交配型因子分析。结果从样本中鉴定出15个A因子和15个B因子,表明该地区野生香菇有较丰富的交配型因子,为香菇杂交育种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食药用菌》期刊2014年06期)

野生香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挖掘优质的种质资源,从香菇发源地浙江龙泉凤阳山采集分离到7株野生香菇(Lentinus edodes)菌株,ITS序列分析鉴定确定为香菇菌株,并且7株野生香菇之间具有遗传差异性。在菌株的特性和出菇试验中,菌株YS1的菌丝生长最快,菌株YS7的木质素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都相对较高,菌株YS2的抗木霉能力强,菌株YS5出菇耐低温,以上菌株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开发、驯化,以培育出优质的香菇栽培菌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生香菇论文参考文献

[1].郭锐,刘晓媛,余正勇,陶祝萍,王雪雪.国内不同地区部分野生香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测定及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9

[2].马宏,张根伟,刘萌,刘昆昂,李书生.7株野生香菇菌株的特性及出菇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9

[3].刘晓媛,郭锐,王雪雪,陶柱萍,李修琴.不同产地野生香菇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对比研究[J].广州化工.2018

[4].郭金英,宋彦龙,李超,陈建,郑素月.四十个野生香菇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J].北方园艺.2018

[5].伍燕,陈艳娟,王柳忠,申利群,朱华.1株野生香菇属菌株的鉴定及其胞内多糖的抗氧化活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8

[6].李蓉,张金钰,陈俊良,陈丽,陶祥生.野生香菇菌株筛选试验[J].食用菌.2018

[7].杨瑞恒,吴莹莹,宋春艳,田果廷,李传华.基于公共数据库信息对中国野生香菇种质资源地理分布的再分析[J].菌物学报.2018

[8].孙敏哲,赵健铤,李修琴,余正勇,李贵轲.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野生香菇中5种微量元素[J].广州化工.2016

[9].袁思明,房丽丽,何德,李翠新.一株野生香菇的鉴定及菌丝最佳生长条件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刘新锐,袁滨,谢宝贵,邓优锦,江玉姬.叁明野生香菇交配型因子分析[J].食药用菌.2014

标签:;  ;  ;  ;  

野生香菇论文-郭锐,刘晓媛,余正勇,陶祝萍,王雪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