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精料中添加预混料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品[1](2021)在《过瘤胃葡萄糖对泌乳早期奶牛胃肠道功能及机体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能量负平衡(NEB)是奶牛产后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酮病、脂肪肝)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多发于日产奶30 kg以上的高产牛。泌乳早期的奶牛易出现NEB,由此引起的体脂动员导致奶牛血浆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升高,影响乳脂含量,从而降低乳品质。过瘤胃葡萄糖(RPG)是一种良好的葡萄糖补充剂,然而RPG在奶牛泌乳早期阶段的应用效果尚未报道。因此,本试验的目的就是探究RPG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以及胃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的影响,为有效改善围产期奶牛机体的能量平衡及代谢状态提供参考。试验1:应用尼龙袋法研究RPG的瘤胃稳定性及其不同剂量对燕麦干草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选用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研究RPG在瘤胃内的稳定性测定瘤胃降解率并探究不同剂量RPG瘤胃发酵和燕麦干草瘤胃降解特性的变化,试验预饲7 d,正试3 d。结果表明,RPG的过瘤胃率为54.03%,饲粮补充200 g/头/d RPG在缓解NEB及调控瘤胃发酵的同时还能保证燕麦干草瘤胃降解特性不受显着的影响。试验2:通过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揭示了不同剂量RPG缓解泌乳早期奶牛NEB的机制。将32头泌乳早期经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头牛每天分别为0(CON)、200(LRPG)、350(MRPG)和500(HRPG)克RPG,为期35天。结果表明,MRPG组改变了瘤胃内环境,血清NEB相关指标降低,血糖浓度升高。日粮中添加RPG会影响瘤胃的酸碱度和一些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补充RPG后主要代谢产物主要参与脂代谢。在泌乳早期的奶牛日粮中添加350g RPG可通过减少脂肪动员来改善能量平衡。试验3:采用瘤胃微生物16S r RNA和代谢组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RPG的瘤胃降解部分对泌乳早期奶牛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及其代谢物的影响。将24头泌乳早期经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同样的4组,进行饲喂。结果表明,RPG增加细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MRPG显着提高了瘤胃中短链脂肪酸浓度。不同剂量的RPG可以改变肠道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影响肠道发酵模式和微生物代谢模式。每天补充350 g RPG可能是适宜剂量。试验4:探讨不同剂量RPG对泌乳早期奶牛粪便微生物群和代谢组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同上述处理后,测样分析发现,MRPG提高了纤维素分解菌的相对丰度。补充RPG能显着调节奶牛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途径,缓解脂肪分解。一些主要的差异细菌是产生差异代谢物的关键因素。补充RPG会影响粪便微生物成分和代谢,每天补充350 g RPG可能是比较理想的剂量。综上所述,补充350 g RPG能够有效缓解泌乳早期奶牛NEB,提高生产性能和改善瘤胃发酵,并且有利于奶牛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发育。
莫金鹏[2](2020)在《日粮中添加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奶牛热应激会大幅度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并影响奶牛的健康,对奶牛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生化黄腐酸(Biochemical fulvic acid,BFA)是经人工模拟黄腐酸生成的自然条件,以多种微生物菌株接种在有机物料培养基中,按特定的生物氧化反应生成的以黄腐酸为主要成分的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复合物。BFA作为畜禽生产中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较高的离子交换能力、抗氧化能力和金属螯合能力等生物学功能,能够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先前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BFA可以提高奶牛采食量、产奶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等。因此,本研究通过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BFA,探究其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为BFA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40头胎次、体况、产奶量、泌乳天数等基本一致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并分为对照组和BFA添加组。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K组);BFA添加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生化黄腐酸40 g/d头、80 g/d头和120 g/d头(分别为试验I组、II组和Ⅲ组)。试验时间为2017年6月-9月,试验周期为10周,其中预试期为2周,正试期为8周。在试验期间,测定奶牛生理指标、生产性能、乳品质、血液生化指标以及抗氧化指标。通过对试验期间牛舍温度和湿度进行记录,并根据公式计算出THI,证实在试验期间奶牛处于热应激状态。另外对奶牛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来进一步证明奶牛在试验期间处于热应激状态。在试验期间,各组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分别达到38.5℃和80次/min,表明试验期间奶牛正处于热应激状态。此外,随着奶牛处于热应激的时间延长,奶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也随之小幅增高。在试验35-56 d时,试验II组和试验Ⅲ组的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则显着低于CK组奶牛。日粮中添加BFA也提高了奶牛的采食量和产奶量,并改善奶品质。与CK组相比,在试验期间,试验II组和试验Ⅲ组的奶牛的采食量显着增加。并且在试验期间,试验II组和试验Ⅲ组奶牛产奶量、牛奶中乳糖、乳脂及乳蛋白显着高于CK组,而牛奶中体细胞数显着低于CK组。在试验期间内,试验I组奶牛采食量、产奶量、乳糖率和非脂固形物含量与CK组间差异不显着。日粮中添加BFA也改变了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与CK组相比,日粮中添加BFA显着降低了奶牛血液中肌酐和非脂化脂肪酸含量,而显着提高了奶牛血液中总蛋白和葡萄糖含量。此外,日粮中添加BFA也显着提高了奶牛血液中T-AOC,SOD和GSH-Px活性,显着降低了奶牛血液中MDA的含量。综上所述,给奶牛饲喂BFA可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提高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并改善奶牛乳品质和奶牛机体健康,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因此,可在夏季在奶牛日粮中添加BFA来缓解热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本研究建议每头牛添加量为80 g/d。
郭晨阳[3](2020)在《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发酵、产奶性能和细菌区系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以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4种植物的复合提取物对泌乳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产奶性能和细菌区系的影响。试验分为体外发酵试验和饲养试验两个部分,首先在瘤胃体外发酵条件下,研究日粮中添加该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饲养试验,探究了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细菌区系构和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的具体过程和主要结果如下:试验一,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根据体外批次培养法结合多项组合效应值(MFAEI),通过检测各培养时间点瘤胃发酵的相关指标,研究不同剂量的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并筛选最适宜添加剂量。选取4头健康、泌乳期相同、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进行口腔瘤胃液采集,作为瘤胃液的供体。植物复合提取物由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连翘4种植物通过乙醇提取后以质量比1:1:1:1混合而成。在人工瘤胃培养瓶中添加2.0 g精粗比为4:6的风干全混合日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以基础日粮为发酵底物,试验组分别在发酵底物中添加0.03%、0.3%和3.0%剂量的植物复合提取物。每个组设2 h、4 h、6 h、8 h、12 h和24 h六个发酵时间点,每个发酵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添加不同剂量的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瘤胃的pH值、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值均无显着影响(P>0.05);体外发酵到8 h时,NH3-N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浓度显着升高(P<0.05);对干物质降解率和产气量有提高的作用,体外发酵到4 h时,0.03%和0.3%两个剂量组干物质降解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到6h后产气量显着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MCP浓度有所降低,体外发酵到2h和12h时呈显着水平(P<0.05)。试验二,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似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10头,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5头。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上,按照每头牛每天DM饲喂量的0.3%剂量添加植物复合提取物。试验共进行60 d,其中预饲期15 d,正式期45 d。试验期内记录每日产奶量。于正式试验期第1 d、第15 d、第30 d、第45 d测定乳成分和乳中体细胞数;集中舍饲3d后测定DM采食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第15 d、第30 d、第45 d试验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奶牛第1 d、第15 d、第45 d平均日产奶量均有所提高(P>0.05);第1 d、第15 d、第45 d有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趋势,在第30 d时试验组乳体细胞数显着降低(P<0.05);第1 d、第15 d、第45 d,试验组乳脂率有所提高,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对于乳蛋白率、乳糖率、非脂乳固体含量、总固体含量,试验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试验三,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2头,日粮组成同试验二。在试验第60 d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提取瘤胃液样品总DNA,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在OTU水平上可相互分离;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瘤胃液细菌的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ACE指数和赵氏指数均差异不显着(P>0.05),且群落覆盖度均大于99%,说明样品采集足以反映瘤胃菌群的情况。添加该植物复合提取物可以改变奶牛瘤胃中17个细菌菌门的相对丰度,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其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到最多;在属水平上,对照组与试验组瘤胃液细菌相对丰度有差异,但差异不显着(P>0.05),且两组是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 1);通过LEFse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5),而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显着增高(P<0.05)。由此可见,在奶牛日粮中添加0.3%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瘤胃细菌区系没有负面影响,可不同程度地丰富瘤胃液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综上所述,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的复合提取物具有优化瘤胃发酵的作用,在奶牛日粮中添加0.3%该植物复合提取物有效改善瘤胃细菌区系,有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及降低乳中体细胞数的趋势,具抗炎潜力。
王春梅[4](2020)在《河西走廊主要栽培牧草的品质对肉牛和绵羊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文中指出优质牧草短缺是反刍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导致动物生产依赖于粮食,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牧草品质直接影响反刍家畜营养物质利用效率,进而关系到精料的补饲量与饲养成本。提高栽培草地的优质牧草供应能力是促进我国反刍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维持代谢能需要量的准确测定对肉羊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在我国牧草引种种植历史最悠久的河西走廊,探索了主要利用方式下3种麦类牧草在肉牛瘤胃内的降解特性,不同品质粗饲料型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的对绵羊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和测定了绵羊的维持代谢能需要量,具体研究如下:1)刈割期/刈割茬次对3种麦类牧草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选用8头450±20 kg、3岁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云岭牛与黄牛杂交一代作为试验动物,进行4(4个样品分组)×2(2个试验期)的不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研究5个刈割期/刈割茬次对大麦、黑麦和小麦牧草瘤胃降解特征和能氮平衡的影响。与一次刈割相比,多次刈割的牧草干物质(DM)、有机物(OM)、可消化有机物(DO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有效降解率(ED)及可发酵有机物(FOM)和瘤胃可降解蛋白(RDP)分别增加了14.9、16.7、15.1、16.1、22.6、13.5、15.1和43.7%。多次刈割中,牧草的DM、OM和DOM的ED和FOM均随着刈割茬次增加而降低;除第二茬受施N肥的影响外,CP的ED和RDP也呈下降趋势;同时,黑麦的DM、OM、DOM、NDF和ADF的ED和FOM最高,但CP的ED和RDP在3个品种之间无显着性差异。一次刈割处理中,随着生育期的推移,牧草DM、OM、DOM、NDF和ADF的快速降解部分、潜在降解部分、降解速率和ED均是随着收获日期的推迟而降低;三个品种中,大麦的营养物质ED最高。因此,黑麦适合用作多次刈割品种,大麦和小麦适合用作一次刈割品种且最佳收获期是抽穗初期。最佳刈割期后,收获时间每推迟1天,DM的ED降低8 g/kg DM。2)玉米秸秆基础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水平对空怀期母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12只年龄为3岁、体重为32.6±0.68 kg湖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的空怀期母羊,进行3×3的拉丁方试验,研究3个苜蓿替代精料水平(苜蓿:精料分别为0:40、15:25和30:10)对空怀期母羊的营养物质消化率、N利用效率、CH4排放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日粮中玉米秸秆为固定的60%DM,3组日粮等DE和CP。增加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干物质采食量(DMI)、总能采食(GEI)、消化能采食(DEI)、代谢能采食(MEI)、能量平衡(EB)和氮存留(RN)无显着性影响;显着降低消化率、DE/GE和ME/GE,氮采食(NI)、尿N(UN)、UN/MN及尿中NH4+-N损失量,CH4排放、乙酸和乙/丙。增加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增加了瘤胃解蛋白质菌属(Proteiniclasticum)相对丰度,但降低了瘤胃球菌2属(Ruminococcus2)相对丰度。因此,增加苜蓿替代精料水平会减少消化率、CH4排放和UN损失,但能维持同样的DMI。3)黑麦鲜草或干草基础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水平对空怀期母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12只年龄为3岁、体重为32.0±0.75 kg湖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的空怀期母羊,进行2期的3个苜蓿替代精料水平(苜蓿:精料分别为0:40、15:25和30:10)的试验。日粮中黑麦鲜草或干草为固定的60%DM,3个苜蓿替代精料水平日粮等DE和CP。AH15的消化率显着高于AH0和AH30,同时AH0和AH30之间无显着性差异;随着苜蓿替代精料水平的增加,乙酸和乙/丙比显着增加,但对CH4排放和N及能量利用效率无显着性影响。与干草日粮相比,鲜草日粮能显着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和EB,瘤胃液的p H、乙酸和丙酸;降低丁酸和乙/丙,有减少CH4排放的潜力。苜蓿替代15%的精料和鲜草日粮有显着增加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的相对丰度。因此,15%苜蓿替代精料和饲喂鲜草日粮均能提高消化率,且不会增加CH4排放。4)空怀期母羊维持代谢能需要量的测定和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根据3个消化代谢试验的81只空怀期母羊的能量利用效率的数据及45只羊的绝食代谢数据,以测定维持代谢能需要量(MEm)、评估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及绝食代谢产热(FHP)是否会影响能量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通过EB和MEI数据或FHP数据得到的MEm为0.440或0.511 MJ/kg BW0.75。FHP和EB/MBW、ME/GE、ME/DE、EB/GEI和EB/MEI显着负相关,与CH4-E/GEI、HP/GEI和HP/MEI正相关。相比于AH0,AH15日粮降低了DEI、MEI和HP,但有同样高的EB和能量利用效率。因此,当前使用的饲养标准可能低估了绵羊的MEm。15%苜蓿替代水平和低的FHP挑选有增加能量利用效率的潜力。综上所述,适宜的管理措施能提高麦类牧草的可利用的养分。绵羊玉米秸秆型、黑麦型粗饲料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是可行的,且以15%比例为宜,总的粗饲料比例不宜超过75%。黑麦型粗饲料日粮中,黑麦鲜草日粮能提高营养物利用率,且有减少CH4排放的潜力。研究测得的空怀期母羊的MEm是0.440或0.511 MJ/kg BW0.75,这对指导绵羊生产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峰涛[5](2020)在《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给热应激奶牛饲粮中添加金银花提取物(Lonicera japonica extract,LJE),探究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激素指标、抗氧化性能、免疫功能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金银花提取物缓解奶牛热应激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内容如下:试验一: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LJE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究LJE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取24头产奶量、胎次、泌乳日龄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CON组(无添加)、LJE-14(添加14 g/d LJE)、LJE-28(添加28 g/d LJE)和LJE-56(添加56 g/d LJE)。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LJE可显着降低热应激奶牛直肠温度(P<0.05),而对呼吸频率无显着影响(P>0.05)。2)饲粮添加LJE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3)饲粮添加LJE可显着降低热应激奶牛血清肌酐含量(P<0.05)。4)饲粮添加LJE可显着增加热应激奶牛T3含量(P<0.05),T4呈二次显着增加(P<0.05)。5)饲粮添加LJE可显着提高热应激奶牛T-AOC(P<0.05),SOD呈线性显着增加,GSH-Px呈二次显着增加,MDA呈二次显着降低(P>0.05)。6)饲粮添加LJE可显着升高热应激奶牛IgG和IL-4含量(P<0.05),IL-2含量呈二次显着降低,并有降低热应激奶牛HSP-72含量的趋势(P=0.06)。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LJE的最佳剂量为28 g/d。试验二: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28 g/d LJE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血清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产奶量、胎次、泌乳日龄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CON组(无添加)和LJE-28(添加28 g/d LJE)。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28 g/d LJE可显着降低热应激奶牛直肠温度(P<0.05)。2)饲粮添加28 g/d LJE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3)饲粮添加28 g/d LJE可显着降低热应激奶牛血清肌酐含量(P<0.05),并显着提高热应激奶牛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4)饲粮添加28 g/d LJE可显着增加热应激奶牛T3和胰高血糖素含量(P<0.05)。5)饲粮添加28 g/d LJE可显着增加热应激奶牛IgG含量(P<0.05),并显着降低HSP-72含量(P<0.05)。综上所述,LJE可通过改善热应激奶牛直肠温度、免疫应答、抗氧化性能和内分泌活动来缓解奶牛热应激。试验三: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28 g/d LJE对热应激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二。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28 g/d LJE可显着降低热应激奶牛瘤胃pH(P<0.05),提高瘤胃内乙酸浓度(P<0.05),异戊酸(P=0.07)有增加的趋势。2)饲粮添加28 g/d LJE可显着增加热应激奶牛瘤胃内细菌Elusimicrobia(门)、Unclassified_Prevotellaceae(属)、Cupriavidus(属)和Selenomonas(属)的相对丰度(P<0.05)。3)饲料添加28 g/d LJE对热应激奶牛瘤胃古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无显着影响。综上所述,LJE对热应激奶牛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张会会[6](2020)在《烟酸铬与半胱胺对夏季水牛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烟酸铬对热应激状态下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确定烟酸铬在水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深入研究日粮中添加半胱胺盐酸盐、烟酸铬以及半胱胺和烟酸铬的的组合,对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半胱胺和烟酸铬的组合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不同水平烟酸铬对热应激状态下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试验根据体重(615±21Kg)、胎次(4±1胎)和产奶量(6±1kg)相近,选取泌乳中期的健康尼里-拉菲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Ⅰ、Ⅱ、Ⅲ和Ⅳ组),每组5头水牛,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添加1.5mg/(d·head)烟酸铬;Ⅲ组添加3mg/(d·head)烟酸铬;Ⅳ组添加4.5 mg/(d·head)烟酸铬。试验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水牛的体表温度和直肠温度差异均不显着(P>0.05)。添加3mg/(d·head)烟酸铬组水牛的呼吸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日粮中添加烟酸铬对热应激状态下水牛DMI、以及CP、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3)日粮添加3 mg/(d·head)烟酸铬提高了7.7%水牛产奶量(P<0.05);各组间乳蛋白率、乳脂率、乳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差异不显着(P>0.05)。(4)试验组的瘤胃pH、乙酸、丙酸和丁酸较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日粮添加3和4.5mg/(d·head)烟酸铬组的NH3-N和MCP的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日粮添加3和4.5mg/(d·head)烟酸铬组异丁酸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5)日粮添加3mg/(d·head)烟酸铬组乳中C14∶1n5、C16∶1n7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脂中C18∶2(cis-9,trans-11)、C20∶2n6、C20∶5n3(EPA)、C22∶6n3(DHA)和C24∶0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试验组的饱和脂肪酸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饱和脂肪酸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水牛血清CAT和INS较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日粮添加1.5和3mg/(d·head)烟酸铬组的T-SOD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3mg/(d·head)烟酸铬组MDA含量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3mg/(d·head)烟酸铬组的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T4(甲状腺素)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试验组的皮质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7)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以及总胆固醇差异均不显着(P>0.05)。1.5和3mg/(d·head)烟酸铬组的谷草转氨酶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8)日粮添加1.5和3mg/(d·head)烟酸铬组的原虫数量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细菌数量显着提高(P<0.05);3和4.5mg/(d·head)烟酸铬组的甲烷菌数量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9)在门水平上,各组水牛的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Prevotella 1、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试验二:本试验旨在研究水牛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和烟酸铬对对水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重(615±21Kg)、胎次(4±1胎)和产奶量(6±1Kg)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尼里-拉菲奶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Ⅰ、Ⅱ、Ⅲ和Ⅳ组),每组5头水牛,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添加22.5g/(d·head)半胱胺;Ⅲ组添加3mg/(d·head)烟酸铬;Ⅳ组添加(22.5g半胱胺+3mg烟酸铬)/(d·head)。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添加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体表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与Ⅰ组比较,Ⅳ组直肠温度显着降低(P<0.05)。2)Ⅰ组干物质采食量显着低于Ⅱ组和Ⅳ组(P<0.05);Ⅳ组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Ⅰ组(P<0.05)。3)Ⅳ组产奶量显着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Ⅲ组和Ⅳ组4%乳脂校正乳产量显着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乳蛋白率显着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Ⅲ组乳总固形物显着高于其它组且Ⅰ组最低(P<0.05)。4)Ⅱ组和Ⅲ组乙酸含量显着高于Ⅰ组(P<0.05);Ⅰ组丙酸含量显着低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Ⅰ组总VFA产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显着低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各组丁酸、乙酸/丙酸、氨态氮、pH、异戊酸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5)Ⅰ组乳中C12:0、C14:0、C18:2(cis-9,trans-11)、C20:3n3显着高于Ⅳ组(P<0.05);Ⅰ组乳中C16:0显着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Ⅰ组乳中C20:0含量显着高于Ⅲ组(P<0.05)。6)各组间血清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Ⅰ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着高于Ⅱ组和Ⅳ组(P<0.05);Ⅰ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着低于Ⅳ组(P<0.05)。各组间血清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HSP 70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Ⅰ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着低于Ⅱ组和Ⅳ组(P<0.05);Ⅲ组血清雌二醇含量显着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7)Ⅳ组血清T3含量显着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谷草转氨酶较Ⅰ组显着提高(P<0.05)。8)日粮添加烟酸铬和半胱胺均能显着提高水牛瘤胃液细菌数量(P<0.05);Ⅱ组显着提高了水牛瘤胃液甲烷菌数量(P<0.05)。9)与Ⅰ组相比,Ⅱ、Ⅲ组和Ⅳ组的OTUs数目降低;Ⅱ和Ⅲ组的拟杆菌门丰度较Ⅰ组有所提高,而厚壁菌门的丰度较Ⅰ组降低。水牛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和烟酸铬显着改变了水牛DMI、表观消化率、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组成,进而影响了水牛生产性能。结论:日粮添加3 mg/(d·head)烟酸铬组能改善水牛泌乳性能及抗氧化性能,效果优于其他组。日粮添加半胱胺和烟酸铬均能提高水牛产奶量,提高抗热应激能力,有利于瘤胃菌群的生长。
郭晓辉[7](2021)在《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奶牛瘤胃发酵与泌乳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奶牛饲料利用率较低,乳化剂应用较少等问题,通过体外产气法筛选出适宜奶牛饲用的乳化剂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PEGA),并且进一步研究了PEGA对奶牛瘤胃发酵与泌乳性能的影响,初步提出PEGA在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体外产气法筛选适宜反刍动物饲用乳化剂本试验旨在通过比较乳化剂PEGA、大豆磷脂和吐温80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酶活性的影响,筛选适宜反刍动物使用的乳化剂。试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PEGA组(添加比例为发酵底物的0.1%,干物质基础)、大豆磷脂组(添加比例为发酵底物的2.0%,干物质基础)和吐温80组(添加比例为发酵底物的2.5%,干物质基础),利用年龄和体重相近的成年健康白山羊瘤胃液,用ANKOM RFS产气测量系统进行体外发酵培养。测量指标包括:1、2、3、4、5、6、7、8、9、10、11、12、24、36、48 h的产气量和培养48 h的p H、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纤维素酶、脂肪酶和α-淀粉酶。结果表明:在发酵初期(≤8 h),各处理组产气量均高于或者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发酵中期(24 h)和中后期(36 h),各处理组产气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大豆磷脂组产气量显着高于其余3组(P<0.05),PEGA组和吐温80组产气量差异不显着(P>0.05);在发酵末期(48 h),各处理组产气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大豆磷脂组产气量显着高于PEGA组(P<0.05),PEGA组和吐温80组的产气量差异不显着(P>0.05)。PEGA组的p H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显着高于大豆磷脂组和吐温80组(P<0.05),但各组的p H均略低于正常水平;PEGA组的氨态氮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吐温80组(P<0.05),其余各组间氨态氮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PEGA组和大豆磷脂组的乙酸/丙酸比例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吐温80组(P<0.01),吐温80组的乙酸/丙酸比例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各处理组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大豆磷脂组的α-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PEGA组(P<0.05);PEGA组和对照组、吐温80组的α-淀粉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在体外瘤胃发酵情况下,添加乳化剂PEGA、大豆磷脂和吐温80均可提高产气量,利于瘤胃发酵。考虑经济成本、使用方便等因素,PEGA适宜作为反刍动物的饲用乳化剂。2.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奶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PEGA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3头年龄(5.5岁左右)、日产奶量、体重相近处于泌乳末期的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仅饲喂全混合日粮和羊草,试验1组和2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头牛每天分别补饲25 g和50 g乳化剂PEGA。每日早、晚2次人工添加乳化剂到全混合日粮中,搅拌均匀。每期试验15 d,预试期12 d,正试期3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PEGA未影响瘤胃液p H和氨态氮浓度(P>0.05),可显着降低异丁酸比例(P<0.05);对奶牛瘤胃中α-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显着影响(P>0.05);显着增加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和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P<0.05)。日粮中添加25g PEGA,可显着提高奶牛瘤胃液戊酸比例(P<0.05),显着降低瘤胃克里斯滕森菌属、理研菌科菌属和未鉴定菌属相对丰度(P<0.05)。综合认为,奶牛日粮中添加25 g(有效成分添加量为干物质基础0.1%)乳化剂PEGA对奶牛瘤胃发酵较为适宜。3.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头胎牛泌乳性能、血液指标与犊牛健康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乳化剂PEGA对泌乳早期头胎牛泌乳性能、血液指标与犊牛健康的影响。选用30头21-24月龄、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头胎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随机分配到2个处理组,每组15头。对照组仅饲喂全混合日粮,PEG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补饲乳化剂PEGA,产前和产后每头每天分别25 g和40 g,试验期从头胎牛产前21 d到产后42 d。结果表明:PEGA组犊牛出生当天体重、体斜长、体高和胸围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42日龄时PEGA组犊牛体斜长比对照组具有增加的趋势(0.05<P<0.1);产后21 d,PEGA组头胎牛体重和体斜长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42 d,PEGA组头胎牛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EGA组头胎牛体斜长和胸围比对照组有提高的趋势(0.05<P<0.1);PEGA组头胎牛的产后42 d失重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2组头胎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PEGA组头胎牛产后6周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增加0.74 kg/d,乳脂率、乳蛋白和乳尿素氮均有所增加(P>0.05);可以显着提高犊牛42日龄时血浆白蛋白含量(P<0.05),对犊牛血液葡萄糖、甘油三酯、尿素氮、β-羟丁酸、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PEGA可以显着提高或者降低奶牛产前产后血液中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β-羟丁酸含量(P<0.05);2组头胎牛血液中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还原型谷胱甘肽、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奶牛日粮中添加0.1%乳化剂PEGA可以改善头胎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导致的失重,利于新生犊牛生长发育。综上所述,PEGA适宜作为奶牛饲用乳化剂,奶牛日粮中添加0.1%PEGA可以正向调控瘤胃发酵,改善产后能量负平衡状态,具有提高奶牛泌乳性能的趋势。
邵长一[8](2019)在《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微量元素与动物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虽然动物机体需要微量元素的量很少,但在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添加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对昭苏牧区哺乳羔羊的饲喂效果,根据我国《肉羊饲养标准》中微量元素需要量制备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预混料,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抗氧化能力、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一: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取体质健康、日龄(30±3 d)和体重(7.35±0.61 kg)相近的新疆细毛羊羔羊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A组、B组和C组,每组10只。分别在每组精料补充料中添加中国《肉羊饲养标准》中微量元素需要量上限0%、25%、50%和100%的复合微量元素,试验期40 d。饲喂试验结束后,测定其对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组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最大,显着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B两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精料采食量相近,差异不显着(P>0.05);C组体高和体斜长日增长量最大,显着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5),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A组、B组、对照组三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胸围日增长量C组最大,显着高于对照组、A组、B组(P<0.05),对照组、A组、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管围日增长量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C组干物质、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着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B组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C组日粮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着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组、B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Fe、Cu、Mn、Zn、I、Se和Co的补饲量分别为23.00、5.20、12.00、14.00、0.12、0.08、0.096 mg/kg,对提高羔羊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效果最好,低于上述补饲量时作用不明显。试验二: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饲喂试验结束后测定其对羔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清铁、铜含量各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锰含量C组极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1),B组极显着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1),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锌、硒含量变化趋势与血清锰含量相同;血清钴含量C组最高,显着高于A组(P<0.05),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A、B两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A、B两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GSH-Px活性C组最高,与A组、B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B组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A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T-SOD活性及T-AOC值C组最高,极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1),B组极显着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1),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MDA含量C组极显着低于A组和对照组(P<0.01),试验B组显着低于A组和对照组(P<0.05),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TP含量C组显着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组、B组、对照组三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ALB含量各组间ALB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IgG含量C组显着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组、B组、对照组三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GLB含量C组显着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结果表明,Fe、Cu、Mn、Zn、I、Se和Co的补饲量分别为23.00、5.20、12.00、14.00、0.12、0.08、0.096 mg/kg,对改善羔羊微量元素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效果最好。
王书晴[9](2019)在《全价颗粒饲料中添加全棉籽对羊养分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肉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全棉籽(Whole Cottonseed,简称WCS)是棉花加工副产物,具有高能、高蛋白和高纤维的特点,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可以有效解决反刍动物饲料中既要能量高同时又必须保障一定水平纤维素供给的矛盾。大量研究表明WCS应用于奶牛和肉牛饲料中可以显着提高产奶量和生产性能,近年来肉羊全价颗粒饲料发展迅速,其饲喂省时、浪费少、营养浓度高、便于存储和运输的优点,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到生产中,但有关WCS在肉羊全价颗粒饲料上的研究较少。本试验旨在研究育肥羊全价颗粒饲料中添加WCS对羊生产性能、饲料养分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以确定WCS在湖羊全价颗粒饲料中适宜的添加量,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棉籽的使用,解决中国蛋白质饲料短缺的难题,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试验一旨在研究全价颗粒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湖羊养分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24只体重在20kg左右的湖羊公羊,开展全收粪尿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饲喂不同WCS添加水平的全价颗粒饲料(0%、5%、10%、15%)。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WCS比例的增加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并无显着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全棉籽添加组显着提高了有机物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P<0.05),日粮中添加全棉籽对湖羊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则无显着影响(P>0.05),但15%全棉籽添加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表观消化率最低。消化代谢试验结束,采集血液样品并开展屠宰试验,从结果来看,日粮中WCS水平的增加,对血液中尿素氮、血蛋白、总蛋白、血糖均无显着影响(P>0.05),血液中谷草转氨酶含量随着WCS水平的增加显着提高(P<0.05)。谷丙转氨酶在添加比例为10%时显着提高(P<0.05),但仍在正常生理范围内;随着WCS水平的增加,各试验组屠宰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添加15%棉籽试验组,湖羊的屠宰率显着高于5%棉籽组和对照组(P<0.05)。眼肌面积随着WCS的添加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WCS水平对湖羊肉品的pH45min、pH24h、肉色指标和滴水损失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显着提高肉样品的蒸煮损失和剪切力(P<0.05)。试验二旨在研究全价颗粒饲料中全棉籽和胆碱单独或配合使用对羊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机挑选40只日龄、体重20kg左右的绒山羊开展为期60天的生长试验,其中第一组日粮:0%全棉籽和0%胆碱;第二组日粮:添加10%全棉籽和0%胆碱;第三组日粮:添加10%全棉籽和0.2%胆碱;第四组日粮:0%棉籽和0.2%胆碱。结果表明:(1)同时添加全棉籽和胆碱对干物质采食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只添加胆碱会提高干物质采食量;(2)羊全价日粮中单独添加10%全棉籽可显着提高羊的ADG(P<0.05),单独添加0.2%胆碱也可提高羊的ADG(P>0.05),但如果两者同时添加有降低ADG的趋势;(3)当山羊日粮中添加10%的WCS时能够有效提高山羊的养殖效益。综上所述得出结论:(1)日粮中添加WCS可以提高湖羊的DM、OM、EE的表观消化率以及氮的保留率,其中15%棉籽组可以提高湖羊体内蛋白质的沉积,但其ADF、NDF消化率最低,全棉籽的过量添加会抑制瘤胃纤维分解菌的活性。(2)日粮中添加WCS可以显着提高湖羊采食量、屠宰率、平均日增重,但随着WCS水平的增加对肉品质存在影响,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在10%比例添加后均显着提高;(3)日粮中WCS的增加,对湖羊的肝脏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仍在羊机体耐受范围内,尚未造成实质性损失;(4)羊全价日粮中单独添加10%全棉籽可以显着提高羊的生产性能,也可提高养殖效益。本试验综合对饲料成本和各种指标的分析,育肥肉羊全价颗粒饲料中全棉籽的适宜添加量推荐水平为10%。
李寰旭,王芬[10](2015)在《羟基蛋氨酸螯合态铜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试验选择30头产奶量、泌乳天数、乳成分、胎次及体质量相近的高产荷斯坦奶牛,按配对原则分为3组,每组10头:S组,由硫酸铜(Cu SO4·5H2O)提供12 mg/kg的日粮铜;SM组,由Cu SO4·5H2O和羟基蛋氨酸铜分别提供6 mg/kg日粮铜;M组,由羟基蛋氨酸铜提供12 mg/kg的日粮铜。试验共持续120 d,前20 d为预饲期。结果表明:SM组产奶量(33.76 kg)和4%的乳脂校正奶产量(34.75 kg)显着高于S(28.79和29.25 kg)和M组(31.27和33.25 kg)(P<0.05)。SM组的乳糖率(3.23%)显着低于S(3.36%)和M组(3.29%)(P<0.05);综合采食前和采食后1、2和4 h的血清分析表明:S组血清钾离子(K+)含量(5.34 mmol/L)极显着高于SM(4.13 mmol/L)和M组(4.18 mmol/L)(P<0.01),但SM和M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S和M组血清钾离子和铜(Cu)质量浓度变化呈相反趋势,尤其是S组,采食后4 h,各组血清Cu质量浓度均降到最低值,S组血清钾离子最高,显着高于SM和M组(P<0.05)。
二、在精料中添加预混料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精料中添加预混料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过瘤胃葡萄糖对泌乳早期奶牛胃肠道功能及机体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围产期葡萄糖的重要性 |
1.2 围产期葡萄糖代谢 |
1.2.1 葡萄糖的来源 |
1.2.2 葡萄糖的分配 |
1.3 围产期葡萄糖代谢失衡的影响 |
1.3.1 引发机体应激反应 |
1.3.2 导致代谢障碍性疾病 |
1.3.3 影响瘤胃微生物群系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1 研究内容 |
2.2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过瘤胃葡萄糖瘤胃稳定性及其不同剂量对燕麦干草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3.2.2 试验材料 |
3.2.3 试验方法 |
3.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2.5 计算公式 |
3.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RPG的瘤胃稳定性 |
3.3.2 不同剂量的RPG对奶牛瘤胃液pH、NH_3-N和VFA浓度的影响 |
3.3.3 不同剂量的RPG对燕麦干草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RPG的瘤胃稳定性 |
3.4.2 不同剂量的RPG对奶牛瘤胃液pH、NH_3-N和VFA浓度的影响 |
3.4.3 不同剂量的RPG对燕麦干草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代谢组学揭示过瘤胃葡萄糖对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机体代谢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动物和处理 |
4.2.2 牛奶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4.2.3 瘤胃液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4.2.4 血清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4.2.5 代谢组学分析 |
4.2.6 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泌乳性能 |
4.3.2 瘤胃发酵 |
4.3.3 与NEB相关的血清生化指标 |
4.3.4 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
4.4 讨论 |
4.4.1 生产性能 |
4.4.2 瘤胃发酵 |
4.4.3 与NEB相关的血清生化指标 |
4.4.4 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过瘤胃葡萄糖的瘤胃降解部分影响泌乳早期奶牛瘤胃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设计 |
5.2.2 瘤胃液样品的采集 |
5.2.3 DNA提取,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 |
5.2.4 序列处理与分析 |
5.2.5 代谢组学处理 |
5.2.6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 |
5.2.7 瘤胃微生物群落与代谢产物的相关性 |
5.3 结果 |
5.3.1 瘤胃发酵指标 |
5.3.2 瘤胃细菌的变化 |
5.3.3 瘤胃代谢组学分析 |
5.3.4 瘤胃微生物组与代谢组的相关性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过瘤胃葡萄糖影响泌乳早期奶牛后肠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设计 |
6.2.2 粪便样品的采集 |
6.2.3 DNA提取,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 |
6.2.4 序列处理与分析 |
6.2.5 代谢组学处理 |
6.2.6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 |
6.2.7 粪便微生物群落与代谢产物的相关性 |
6.3 结果 |
6.3.1 粪便菌群的变化 |
6.3.2 粪代谢组学分析 |
6.3.3 粪便微生物组与代谢组的相关性 |
6.4 讨论 |
6.4.1 补充RPG后肠道微生物门水平的变化 |
6.4.2 补充RPG后肠道微生物属水平的变化 |
6.4.3 微生物和代谢物之间的联系 |
6.4.4 补充RPG后CON的主要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 |
6.4.5 补充RPG后各组肠道微生物的优势代谢产物 |
6.4.6 粪便微生物群落与代谢物的相关性 |
6.5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本研究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日粮中添加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奶牛热应激概述和评价标准 |
1.1.1 热应激概念 |
1.1.2 奶牛热应激评判标准 |
1.2 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 |
1.2.1 热应激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
1.2.2 热应激对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
1.2.3 热应激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4 热应激对奶牛躺卧行为的影响 |
1.3 生化黄腐酸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1.3.1 生化黄腐酸简介 |
1.3.2 生化黄腐酸的生物学功能 |
1.3.3 生化黄腐酸在奶牛中的应用 |
1.3.4 生化黄腐酸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
1.3.5 生化黄腐酸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
1.3.6 生化黄腐酸在羊生产中的应用 |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2 试验材料和仪器 |
2.3 试验设计 |
2.4 试验饲粮和饲养管理 |
2.5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
2.5.1 温度与相对湿度的记录 |
2.5.2 环境温湿度(THI)指数计算 |
2.5.3 样品采集 |
2.6 指标测定方法及经济效益计算 |
2.6.1 生理指标的测定 |
2.6.2 生产性能的测定 |
2.6.3 乳品质指标测定 |
2.6.4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
2.6.5 血液抗氧化指标测定 |
2.6.6 经济效益计算 |
2.7 试验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试验期间牛舍温度、湿度及THI |
3.2 不同剂量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
3.3 不同剂量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3.4 不同剂量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乳品质指标的影响 |
3.5 不同剂量生化黄腐酸对奶牛热应激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 不同剂量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7 不同剂量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经济效益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温度、湿度及THI与奶牛热应激的分析 |
4.2 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
4.3 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4.4 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5 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发酵、产奶性能和细菌区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荷斯坦奶牛介绍 |
1.2 植物提取物 |
1.2.1 植物提取物的分类 |
1.2.2 植物提取物的功效 |
1.2.3 本论文所用的4种植物提取物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 |
1.2.4 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瘤胃调控的影响 |
1.2.5 植物提取物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 瘤胃微生物的主要功能 |
1.3.1 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的降解 |
1.3.2 瘤胃中含氮物质的降解 |
1.3.3 瘤胃发酵参数 |
1.3.4 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分析 |
1.4 奶牛生产性能指标 |
1.4.1 干物质采食量 |
1.4.2 产奶量和乳成分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技术路线图 |
2 试验研究 |
2.1 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 |
2.1.3 讨论 |
2.1.4 小结 |
2.2 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3 讨论 |
2.2.4 小结 |
2.3 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 |
2.3.1 材料与方法 |
2.3.2 结果与分析 |
2.3.3 讨论 |
2.3.4 小结 |
3 论文总体讨论与总体结论 |
3.1 论文总体讨论 |
3.1.1 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
3.1.2 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
3.1.3 植物复合提取物对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 |
3.2 总体结论 |
4 创新点 |
5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河西走廊主要栽培牧草的品质对肉牛和绵羊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刈割期/刈割茬次对麦类牧草品质的影响 |
1.2.2 精粗比和牧草品质对采食量的影响 |
1.2.3 精粗比和牧草品质对消化率的影响 |
1.2.4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 |
1.3 研究思路与目标 |
1.3.1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刈割期/刈割茬次对麦类牧草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刈割牧草来源 |
2.2.2 瘤胃降解试验设计 |
2.2.3 营养成分测定 |
2.2.4 尼龙袋降解率和降解参数及能氮平衡计算 |
2.2.5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牧草主要营养成分 |
2.3.2 品种和利用方式对牧草瘤胃降解参数和能氮平衡的影响 |
2.3.3 品种和刈割时间对牧草瘤胃降解参数和能氮平衡的影响 |
2.3.4 不同品种的适宜利用方式和最佳刈割期 |
2.3.5 牧草品质与瘤胃降解参数和能氮平衡的相关性关系 |
2.3.6 用牧草品质预测瘤胃降解参数和能氮平衡 |
2.4 讨论 |
2.4.1 利用方式对牧草有效降解率和能氮平衡值的影响 |
2.4.2 刈割茬次对牧草有效降解率和能氮平衡值的影响 |
2.4.3 刈割期对牧草有效降解率和能氮平衡值的影响 |
2.4.4 牧草品质对其瘤胃降解率和能氮平衡值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玉米秸秆基础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水平对空怀期母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设计和日粮 |
3.2.2 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 |
3.2.3 呼吸代谢仓 |
3.2.4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采食量和消化率 |
3.3.2 能量利用效率 |
3.3.3 氮采食、排泄和利用 |
3.3.4 CH4排放 |
3.3.5 瘤胃发酵参数 |
3.3.6 瘤胃微生物 |
3.4 讨论 |
3.4.1 采食量和全肠道消化率 |
3.4.2 氮利用率 |
3.4.3 CH4排放 |
3.4.4 瘤胃发酵参数 |
3.5 小结 |
第四章 黑麦鲜草或干草基础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水平对空怀期母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设计和日粮 |
4.2.2 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 |
4.2.3 呼吸代谢仓 |
4.2.4 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采食量和消化率 |
4.3.2 能量利用效率 |
4.3.3 氮采食、排泄和利用 |
4.3.4 CH4排放 |
4.3.5 瘤胃发酵参数 |
4.3.6 瘤胃微生物 |
4.4 讨论 |
4.4.1 苜蓿替代精料水平 |
4.4.2 干草和鲜草 |
4.5 小结 |
第五章 空怀期母羊维持代谢能需要量的测定和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5.2.2 代谢仓测定 |
5.2.3 样品收集与样品测定 |
5.2.4 维持代谢能需要量计算方法 |
5.2.5 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数据概况 |
5.3.2 MEm的线性回归方程 |
5.3.3 能量利用效率和FHP的线性相关性关系 |
5.3.4 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
5.4 讨论 |
5.4.1 维持能测定 |
5.4.2 能量利用效率和FHP的线性相关性关系 |
5.4.3 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热应激对奶牛的不良影响 |
1.2.2 金银花提取物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技术路线和研究目的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不同剂量LJE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2.2 试验材料 |
2.2.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2.2.4 试验饲粮与饲养管理 |
2.2.5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
2.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试验结果 |
2.3.1 夏季高温条件下牛舍的THI |
2.3.2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的影响 |
2.3.3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4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5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
2.3.6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3.7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2.4 分析讨论 |
2.4.1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的影响 |
2.4.2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2.4.3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4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
2.4.5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4.6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三章 LJE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血清激素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3.2.2 试验材料 |
3.2.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3.2.4 试验饲粮与饲养管理 |
3.2.5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
3.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试验结果 |
3.3.1 夏季高温条件下牛舍的THI |
3.3.2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的影响 |
3.3.3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4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5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
3.3.6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3.4 分析讨论 |
3.4.1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的影响 |
3.4.2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3.4.3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4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
3.4.5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第四章 LJE对热应激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4.2.2 试验材料 |
4.2.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4.2.4 试验饲粮与饲养管理 |
4.2.5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
4.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3 试验结果 |
4.3.1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4.3.2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瘤胃细菌的影响 |
4.3.3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瘤胃古菌影响 |
4.4 分析讨论 |
4.4.1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4.4.2 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瘤胃微生物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烟酸铬与半胱胺对夏季水牛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半胱胺化学和生物活性 |
2.2 半胱胺作用机制 |
2.3 在牛生产上的应用 |
3 研究内容 |
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不同水平烟酸铬对夏季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1.3 样品的采集及数据的检测 |
1.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
2.2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采食量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2.4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2.5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乳中、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
2.6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抗氧化性能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
2.7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8 Real-time PCR结果 |
2.9 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二 日粮添加半胱胺和烟酸铬对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1.3 样品的采集及数据的检测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夏季水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
2.2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夏季水牛采食量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夏季水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2.4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2.5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乳中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
2.6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抗氧化性能和激素指标的影响 |
2.7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2.8 Real-time PCR结果 |
2.9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细菌多样性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结论 |
第四章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7)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奶牛瘤胃发酵与泌乳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饲料添加剂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进展 |
1.1 微生态制剂 |
1.2 离子载体饲料添加剂 |
1.3 中草药类饲料添加剂 |
1.4 乳化剂 |
2 乳化剂简介、作用机理和种类 |
2.1 乳化剂简介 |
2.2 乳化剂作用机理 |
2.3 乳化剂的种类 |
2.4 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 |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3.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体外产气法筛选适宜反刍动物饲用乳化剂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体外人工瘤胃发酵培养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乳化剂对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的影响 |
2.2 不同乳化剂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乳化剂对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的影响 |
3.2 不同乳化剂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酶活性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三章 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奶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与设计 |
1.3 饲养管理与样品采集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5 高通量测序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 |
1.6 数据处理和分析 |
2 结果 |
2.1 PEGA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2.2 PEGA对奶牛瘤胃中4 种酶活的影响 |
2.3 奶牛瘤胃微生物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样品序列和OTU统计 |
2.4 奶牛瘤胃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分析 |
2.5 奶牛瘤胃微生物的Beta多样性分析 |
2.6 奶牛瘤胃微生物的门水平和属水平的微生物组成 |
3 讨论 |
3.1 PEGA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3.2 PEGA对奶牛瘤胃中4 种酶活的影响 |
3.3 PEGA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4 结论 |
第四章 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头胎牛泌乳性能、血液指标与犊牛健康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与设计 |
1.3 饲养管理 |
1.4 指标测定与方法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 |
2.1 PEGA对头胎牛体尺体重的影响 |
2.2 PEGA对犊牛体尺体重的影响 |
2.3 PEGA对头胎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2.4 PEGA对头胎牛常乳性能的影响 |
2.5 PEGA对头胎牛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6 PEGA对头胎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7 PEGA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PEGA对头胎牛与犊牛体尺体重的影响 |
3.2 PEGA对头胎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和泌乳性能的影响 |
3.3 PEGA对头胎牛与犊牛血液指标的影响 |
4 结论 |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0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羔羊消化生理特点 |
1.1 羔羊消化器官发育特点 |
1.2 羔羊消化机能特点 |
1.2.1 非反刍阶段 |
1.2.2 过渡阶段 |
1.2.3 反刍阶段 |
2 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功能 |
2.1 铁的生物学功能 |
2.1.1 铁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2.1.2 铁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1.3 铁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2 铜的生物学功能 |
2.2.1 铜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2 铜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2.3 铜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3 锰的生物学功能 |
2.3.1 锰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锰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3.3 锰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4 锌的生物学功能 |
2.4.1 锌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2.4.2 锌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4.3 锌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5 硒的生物学功能 |
2.5.1 硒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2.5.2 硒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5.3 硒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6 钴的生物学功能 |
2.6.1 钴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2.6.2 钴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6.3 钴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 反刍动物微量元素补充方法 |
3.1 直接补充法 |
3.1.1 注射无机盐溶液 |
3.1.2 瘤胃内颗粒 |
3.1.3 可控释放玻璃丸 |
3.1.4 混合剂 |
3.1.5 舔砖 |
3.1.6 饮水补充 |
3.2 间接法 |
4 微量元素添加剂饲喂效果研究进展 |
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5.1 研究内容 |
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1.3 精料补充料及营养水平 |
1.4 饲养管理 |
1.5 样品采集及处理方法 |
1.6 指标测定方法 |
1.7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日增重及采食量的影响 |
2.2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
2.3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日增重及采食量的影响 |
3.2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
3.3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二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等 |
1.2 样品采集及处理 |
1.3 指标测定方法 |
1.4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2.2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3.2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3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论文结论与创新点 |
1 论文结论 |
2 论文创新点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9)全价颗粒饲料中添加全棉籽对羊养分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肉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符号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棉籽的营养特点 |
1.2 棉籽的产量、分布、用途 |
1.2.1 棉籽的产量和分布 |
1.2.2 棉籽的用途 |
1.3 全棉籽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效果和研究进展 |
1.3.1 提高采食量,补充能量蛋白不足 |
1.3.2 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 |
1.3.3 日粮中添加棉籽对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
1.3.4 日粮中添加棉籽对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1.4 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
1.5 反刍动物对脂肪的消化 |
1.5.1 脂肪在瘤胃的消化 |
1.5.2 脂肪在肠道的消化 |
1.6 日粮脂肪的合理添加 |
1.7 过瘤胃脂肪的应用效果 |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和日粮 |
1.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湖羊干物质和有机物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2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湖羊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湖羊氮平衡的影响 |
2.4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干物质和有机物消化率的影响 |
3.2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ADF、NDF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氮平衡的影响 |
3.4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EE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湖羊血液指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和日粮 |
1.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湖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湖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湖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
3.2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全棉籽对湖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日粮中添加全棉籽和胆碱对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和动物饲养管理 |
1.2 日粮组成及营养成分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日粮中添加全棉籽和胆碱对绒山羊采食量的影响 |
2.2 日粮中添加全棉籽和胆碱对绒山羊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
2.3 日粮中添加全棉籽和胆碱对绒山羊料重比的影响 |
2.4 养殖效益的分析 |
3 讨论 |
3.1 日粮中添加全棉籽和胆碱对羊采食量的影响 |
3.2 日粮中添加全棉籽和胆碱对羊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1 论文总体结论 |
2 创新点 |
3 有待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羟基蛋氨酸螯合态铜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 |
1.2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
1.3 试验数据和样品采集 |
1.3.1 饲料样品采集 |
1.3.2 产奶量数据及奶样采集 |
1.3.3 血样采集 |
1.3.4 牛场环境温度监测 |
1.4 实验室分析 |
1.4.1 牛奶样成分分析 |
1.4.2 饲料样营养成分分析 |
1.4.3 血清酶活及其活性蛋白含量 |
1.4.4 血清生化指标分析 |
1.4.5 元素含量测定 |
1.5 数据统计 |
2 试验结果 |
2.1 试验期间不同处理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2.1.1 试验期间产奶量变化 |
2.1.2 试验期间乳成分变化 |
2.2 处理组奶牛血清酶活及生化指标 |
2.2.1 处理对奶牛血清活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2 处理对营养物质代谢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 |
2.3 血清铜质量浓度和钾离子关系 |
3 讨论 |
3.1 试验设计 |
3.2 处理对奶牛日粮营养代谢情况的影响 |
3.3 处理对日粮铜的吸收率的影响 |
3.4 处理对铜代谢情况的影响 |
3.5 试验期产奶量变化趋势 |
3.6 处理组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3.7 羟基蛋氨酸铜和硫酸铜的吸收机制 |
4 结论 |
四、在精料中添加预混料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过瘤胃葡萄糖对泌乳早期奶牛胃肠道功能及机体代谢的影响[D]. 王亚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2]日粮中添加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D]. 莫金鹏.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3]植物复合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发酵、产奶性能和细菌区系的影响[D]. 郭晨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河西走廊主要栽培牧草的品质对肉牛和绵羊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D]. 王春梅. 兰州大学, 2020(01)
- [5]金银花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D]. 马峰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6]烟酸铬与半胱胺对夏季水牛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D]. 张会会.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对奶牛瘤胃发酵与泌乳性能的影响[D]. 郭晓辉. 浙江师范大学, 2021(02)
- [8]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D]. 邵长一.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9]全价颗粒饲料中添加全棉籽对羊养分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肉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应用研究[D]. 王书晴.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10]羟基蛋氨酸螯合态铜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李寰旭,王芬. 饲料研究,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