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与滑跑论文-严共鸣,潘柏全,李传良

着陆与滑跑论文-严共鸣,潘柏全,李传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着陆与滑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雨水,着陆,滑跑距离,安全

着陆与滑跑论文文献综述

严共鸣,潘柏全,李传良[1](2018)在《飞机雨中着陆安全滑跑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了雨水对飞机气动特性及着陆性能影响的基础上,以某型飞机为例,从优化着陆性能和提高安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雨中着陆安全对策和相关预防措施,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王文虎,刘沛清[2](2016)在《大型客机两段翼型着陆滑跑气动性能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包含前缘下垂、后缘铰链襟翼和上偏扰流板的两段翼型在着陆滑跑时的气动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1扰流板大角度上偏产生了明显的增阻效果,两段翼型的阻力系数在0.33以上,远大于一般的多段翼型(30P30N叁段翼型不超过0.05);2两段翼型的总升力系数始终为负值,其中前缘下垂、主翼和扰流板均提供负升力,而铰链襟翼提供正升力;3在两段翼型的铰链襟翼上翼面有一对脱体涡,会随着升力/阻力系数的周期性变化而扩张、收缩、消亡和再生,并随着来流向下游移动。(本文来源于《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秦飞[3](2016)在《飞机机翼着陆滑跑动态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着陆滑跑过程中,机翼结构将受到较大的冲击作用和振动激励。为预判结构局部危险部位,给结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需对机翼着陆滑跑过程中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创新性地考虑了飞机滑跑速度和气动力的变化,为有限元计算提供可靠的外载输入,并合理设置约束条件,建立半机体有限元模型,降低计算规模。最后提取机翼各站位处的载荷响应峰值,做出动响应包线,预判结构局部危险部位,如机翼根部,为结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陈着,单勇,沈锡钢,张靖周,邵万仁[4](2016)在《着陆滑跑状态下的反推力装置重吸入特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叶栅式反推力装置,利用CFD技术,展示了叶栅式反推力装置开启后的流场流动特征,计算分析了飞机着陆滑跑马赫数和侧风速度对发动机进气道重吸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侧风影响时,进气道对反推力气流的重吸入现象随着滑跑马赫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并消失,重吸入特征参数值随着滑跑马赫数的增加而减小并达到允许值,该临界滑跑马赫数为0.08;在侧风环境中,侧风使得反推力气流在发动机一侧进入发动机进气道,导致风扇进口截面的总温畸变增大,重吸入特征参数值随着侧风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侧风的存在使得反推力装置关闭的临界滑跑马赫数从不存在侧风时的0.08提高到0.12.(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永全,魏小辉,尹乔之,李洁玉[5](2016)在《高速无人机着陆滑跑纠偏联合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空高速无人机着陆地面滑跑过程中的侧向偏移问题,建立了差动刹车和方向舵联合纠偏控制系统。使用动力学软件LMS Virtual.Lab Motion建立了包含阻力伞、气动舵面和起落架等设计因素的全机动力学模型,并与Matlab/Simulink控制模型进行全无人机着陆滑跑联合仿真分析,验证了在侧风情况下无人机着陆滑跑纠偏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系统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在无人机的整个滑跑阶段均有良好的抗风纠偏效果。(本文来源于《航空计算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薛志鹏[6](2015)在《扁簧式起落架无人机着陆滑跑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起落架是无人机地面缓冲装置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不仅影响无人机着陆、滑跑等地面运动的动态特性,而且直接关系到起降的安全。扁簧作为一种经典的缓冲器形式,为众多中小型无人机所采用。由于扁簧的结构性能需要同时兼顾刚度、强度以及吸收冲击能量等指标要求,所以扁簧的设计一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扁簧式起落架系统的运动机理和建模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借助仿真技术来指导起落架的设计与性能分析。本文针对扁簧式起落架无人机,从扁簧的精确弹性建模入手,结合刚-柔耦合运动机理研究,分别对扁簧结构和起落架机构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测试手段来研究起落架性能的方法,这对于指导扁簧和起落架系统的设计,保证无人机良好的地面运动特性,降低研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更为接近真实系统的仿真模型,本文还搭建了多学科仿真平台,结合滑跑纠偏控制器的设计,对着陆、滑跑过程中,起落架动态性能和滑跑纠偏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对基于模态迭加原理建立扁簧弹性模型的方法进行了介绍,给出了模态坐标微分方程的状态空间描述方法以及模态缩减方法。针对扁簧在变形过程中旋转变形较大的特点,采用模态旋转方法对扁簧进行精确弹性建模,通过对变形体的运动学分析,得到模态坐标下旋转变形的求解方法并将其引入模态坐标微分方程,从而获得了更为精确的扁簧弹性模型。进行了典型悬臂梁算例和扁簧静力学的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载荷范围内两种模态方法均能够保证5%以内的计算误差,在极限载荷情况下模态迭加方法的计算误差已经超过35%,而模态旋转方法仍能够保证10%以内的计算误差。2.对扁簧刚-柔耦合运动机理进行研究,推导了浮动参考坐标系下带有拉格朗日乘子的扁簧刚-柔耦合动力学增广矩阵方程。对浮动参考坐标系中由于弹性变形与刚体运动耦合导致的变形体质量矩阵高度非线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兼顾方程的计算精度与解算效率,采用弹性动力学线性理论对动力学方程进行简化,结合扁簧弹性模型建立了扁簧式起落架的落震仿真模型。通过落震仿真与试验,完成了对起落架动态性能的测试,并验证了落震模型的计算精度。3.将所提出的刚-柔耦合建模方法应用于无人机多体动力学的研究,建立了包含前起落架,扁簧式起落架,轮胎,机体的无人机刚-柔耦合模型。并搭建了无人机多学科仿真平台,对着陆过程中扁簧式起落架的动态特性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测试。仿真测试通过后,进行了无人机物理样机的外场首飞试验。4.采用主轮差动刹车的方式对无人机的低速滑跑阶段进行纠偏控制,基于遗传算法对指定构型的差动刹车纠偏控制律参数进行寻优设计,适应度函数的构造同时考虑了控制器的纠偏和抗侧风性能。建立了无人机地面非线性数学模型用于纠偏控制器的设计,并将多学科仿真平台应用于控制器的验证。差动刹车纠偏控制器表现出了良好的侧向纠偏和航向操纵性能,能够平稳的消除侧偏距离且未出现纠偏过量的现象。在持续4级侧风扰动条件下,仍能够将无人机的侧偏距离控制在1.5m以内。(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5-05-01)

蔡良才,张因子,王海服,种小雷,邵斌[7](2014)在《高原机场飞机着陆滑跑距离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高原机场的飞机着陆滑跑过程,针对现有方法关于刹车折算摩擦系数的取法不适合计算高原机场飞机着陆滑跑距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速度与摩擦系数关系的刹车摩擦系数计算方法,并考虑了刹车性能、位置的影响,建立了高原着陆数学模型。应用Visual C++语言编写了飞机着陆滑跑距离计算程序,经高原机场测试,Ⅰ型飞机的实测滑跑距离与程序计算距离的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48m,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2.7%;Ⅱ型飞机的实测滑跑距离与程序计算距离的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100m,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4.2%,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计算模型可用于高原机场着陆滑跑距离计算,模型精度较高,计算范围广。(本文来源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郝现伟,杨业,贾志强,王勇[8](2014)在《无人机着陆滑跑数学模型与纠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面滑跑状态下的无人机滑跑纠偏的控制问题,提出采用方向舵偏转、主轮差动刹车和前轮转向的联合纠偏控制方案和控制结构;通过纠偏控制分配,将多输入单输出无人机滑跑纠偏系统等效为具有单一虚拟纠偏舵面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从而直接采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滑跑纠偏控制律参数;全面分析了无人机地面滑跑中所受地面力及力矩,同时考虑气动力及力矩,根据刚体动力学和运动学理论建立了全面反映无人机滑跑运动特性的无人机模型,并据此得到滑跑过程小扰动线性模型。以某无人机为算例,进行地面滑跑建模及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纠偏控制方案可实现全程滑跑纠偏的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秦飞,周凯华[9](2013)在《飞机机身着陆滑跑动态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着陆滑跑过程中,机身结构将受到地面较大的冲击作用和振动激励。为预判结构局部危险部位,给结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需对机身着陆滑跑过程中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创新性地考虑了飞机滑跑速度和气动力的变化,计算得出飞机在着陆滑跑过程中较准确的气动力和起落架力,为有限元计算提供了可靠的外载输入。为降低计算规模,应用Patran合理设置约束条件,建立半机体有限元模型。最后将外载荷添加到半机体模型上,提交Nastran计算,提取机身各站位处的载荷响应峰值,做出动响应包线,预判结构局部危险部位,如机翼和机身框架连接处,为结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黄奇,李宜峰,林可心,钟志彬,敦晓[10](2013)在《飞机起飞和着陆所需滑跑距离计算方法中参数值的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计算飞机滑行距离的理论公式需要许多参数值,这些参数值通常采用线性内插法和随机取样法得到,但综合修正系数(IMC)却要基于飞机的滑跑长度列线图。由于公式中的IMC取决于试验数据,用激光测距仪和经纬仪对飞机的滑跑距离进行了220次测试。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飞机起飞时的IMC介于1.000~1.099之间,而着陆时的IMC介于1.468~1.699之间。由此可见,飞机着陆滑跑长度的离散性较起飞时大。(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3年05期)

着陆与滑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包含前缘下垂、后缘铰链襟翼和上偏扰流板的两段翼型在着陆滑跑时的气动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1扰流板大角度上偏产生了明显的增阻效果,两段翼型的阻力系数在0.33以上,远大于一般的多段翼型(30P30N叁段翼型不超过0.05);2两段翼型的总升力系数始终为负值,其中前缘下垂、主翼和扰流板均提供负升力,而铰链襟翼提供正升力;3在两段翼型的铰链襟翼上翼面有一对脱体涡,会随着升力/阻力系数的周期性变化而扩张、收缩、消亡和再生,并随着来流向下游移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着陆与滑跑论文参考文献

[1].严共鸣,潘柏全,李传良.飞机雨中着陆安全滑跑计算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8

[2].王文虎,刘沛清.大型客机两段翼型着陆滑跑气动性能数值研究[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6

[3].秦飞.飞机机翼着陆滑跑动态性能分析[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6

[4].陈着,单勇,沈锡钢,张靖周,邵万仁.着陆滑跑状态下的反推力装置重吸入特性数值模拟[J].航空动力学报.2016

[5].王永全,魏小辉,尹乔之,李洁玉.高速无人机着陆滑跑纠偏联合仿真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6

[6].薛志鹏.扁簧式起落架无人机着陆滑跑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

[7].蔡良才,张因子,王海服,种小雷,邵斌.高原机场飞机着陆滑跑距离计算与分析[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郝现伟,杨业,贾志强,王勇.无人机着陆滑跑数学模型与纠偏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4

[9].秦飞,周凯华.飞机机身着陆滑跑动态性能分析[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3

[10].黄奇,李宜峰,林可心,钟志彬,敦晓.飞机起飞和着陆所需滑跑距离计算方法中参数值的试验分析[J].路基工程.2013

标签:;  ;  ;  ;  

着陆与滑跑论文-严共鸣,潘柏全,李传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