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边地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篇小说,边地书写,民间视角,生存状态
边地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康艳[1](2019)在《边地生存图谱的描绘与文学精神的表达——论新世纪陈应松的中篇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陈应松的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以贴近乡村生活真实的笔触,刻画出生动而耐人寻味的人与物的形象。其文本在语言叙事、创作方法、民间视角、自然生态上表达了独特的文学态度,他以虔诚的方式构建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严肃的文学精神。他对生存状态的持续关注和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使其文本体现出深厚的人文性,这也增加了作品的意义厚度。以这样的特征,他的文学创作具有了文学史的意义,同时也获得了与沈从文"湘西世界"书写的对话性的阐释空间。(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彭正生,方维保[2](2019)在《边地·边缘·边界——王华的文学视域、价值立场及精神限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华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仡佬族小说家。新世纪以来,她始终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边地乡村,以令人惊艳的方式叙写着工业化、城市化所造成的自然、文化与伦理悲剧——"现代性的苦果"。她的小说似乎意在呈现索雷尔意义上的"进步的幻象",并志在揭开现代性面纱、戳破现代性神话,因此,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对抗性和边缘性的反现代性姿态。然而,激进的文化立场让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并越过了文学的情感和价值边界,也局限了王华的文学想象和思考空间,阻碍了她的文学可能抵达的深度和广度。(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杨正兴[3](2019)在《民族文学的边地与书写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与聂茂是30多年的朋友了。我们都是农村里的苦孩子,跳出农门后,一起到长沙打拼,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他才华横溢,十分勤奋,又不安于现状。他在媒体做得顺风顺水时,为了更高目标,他放弃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只身去国外留学,从零开始,这样的勇气,一般人的确做不(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5-08)
刘大先[4](2019)在《从民族和边地发现文学新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生态发生了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边缘的崛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处于文学话语“中心”和“集散地”之外的多民族聚居的“边地”,如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都涌现出了不容忽视的文学力量。虽然并没有构成新(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报》期刊2019-02-01)
彭兴滔[5](2018)在《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歌谣与中国现代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中国学界对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歌谣进行了一定发掘整理,不少现代作家与文学研究者也将边地歌谣与现代文学进行对照,期望以此丰富现代文学创作与研究。在现代文学语境中,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歌谣样式丰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共性,具有质朴灵活的表现形式、执着求真的美学风格等特点。它是西南边地传统文学的代表,也起到沟通主流知识界与边地、少数民族、民间、民间文学的媒介作用,并由此进一步充实了中国现代文学。(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潘婷[6](2018)在《沈从文与萧红边地文学中的人性守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与萧红用湘西世界和呼兰城这样的边地小城为创作对象在20世纪叁十年代的现代文坛各树一帜,两人的创作都在一定时期被质疑,而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看,正是他们坚守在现代性稳定的一端——人性,才使得他们的文学创作实践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一种弥足珍贵的生存样式。(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6期)
罗瑞宁[7](2018)在《《风不撒谎》的边地文学况味》一文中研究指出笔墨酣畅,边地气息浓厚,这是《风不撒谎》最为直接的阅读感受。小说借鉴"镜头切换"的叙述手法,故事情景犹如公路电影一般不断转换,但叙述事态又始终不离不弃于桂西南边陲特有的生活风貌;一次跨国的寻亲之旅,利刃般剖开了边民的生态群像;生之艰辛,活的道义,在亲情的导引下生发成浊重的叹息。在文学地理视域下,小说呈现出作家创作特有的边地文学况味。(本文来源于《河池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春林[8](2018)在《边地文化人格与当代文学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细读包括阿来、迟子建、刘亮程、红柯、范稳等一批当代作家以边地人群为主要书写对象的边地小说的基础上,主要从文化人格的角度对这些代表性文本中具有不同边地文化人格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相对深入的考察与剖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彭兴滔[9](2018)在《西南边地少数民族与中国现代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西南边地是多民族共存的区域。尽管中国现代史上的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没有获得足够重视,但在文学上,西南边地少数民族并没被遗忘:一方面,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文学已纳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视野;另一方面,西南边地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也以自我表述的姿态为本土、本族发声。无论是作为被表述的客体还是作为自我表述的主体,西南边地少数民族始终秉持"身为中华民族一员"的理念、以不同方式为建构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现代文学而努力。因此,不应忽视西南边地少数民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位置,而应意识到西南边地少数民族与现代文学的紧密关联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性。(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陈夫龙[10](2017)在《以“边地”视角重绘现代文学地图的成功尝试——评王晓文新着《中国现代边地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学术思潮中,探讨边地中国的文化和边疆民族的生存状态、文化精神,发掘边地文学的独特魅力与文学史价值,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引起学界关注,并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王晓文新着《中国现代边地小说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版)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该着立足于"边地"视角,以大文学史视野观照现代文学原生状态,以开放包容的学术胸怀建构"文化边地"的学理体系,在对现代边地小说进行文化解读和审美探寻的基础上,深入(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7年12期)
边地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华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仡佬族小说家。新世纪以来,她始终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边地乡村,以令人惊艳的方式叙写着工业化、城市化所造成的自然、文化与伦理悲剧——"现代性的苦果"。她的小说似乎意在呈现索雷尔意义上的"进步的幻象",并志在揭开现代性面纱、戳破现代性神话,因此,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对抗性和边缘性的反现代性姿态。然而,激进的文化立场让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并越过了文学的情感和价值边界,也局限了王华的文学想象和思考空间,阻碍了她的文学可能抵达的深度和广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边地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康艳.边地生存图谱的描绘与文学精神的表达——论新世纪陈应松的中篇小说创作[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彭正生,方维保.边地·边缘·边界——王华的文学视域、价值立场及精神限度[J].民族文学研究.2019
[3].杨正兴.民族文学的边地与书写的意义[N].文艺报.2019
[4].刘大先.从民族和边地发现文学新活力[N].贵州民族报.2019
[5].彭兴滔.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歌谣与中国现代文学[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6].潘婷.沈从文与萧红边地文学中的人性守望[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
[7].罗瑞宁.《风不撒谎》的边地文学况味[J].河池学院学报.2018
[8].王春林.边地文化人格与当代文学人物形象[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8
[9].彭兴滔.西南边地少数民族与中国现代文学[J].齐鲁学刊.2018
[10].陈夫龙.以“边地”视角重绘现代文学地图的成功尝试——评王晓文新着《中国现代边地小说研究》[J].东岳论丛.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