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言语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关言语效应,中文句子阅读,过程干扰,眼动研究
言语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闫国利,孟珠[1](2018)在《无关言语对阅读的干扰基于内容还是过程?——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无关言语对句子材料相同的自然阅读和校对阅读的影响,探讨无关言语对阅读的干扰机制是基于内容还是基于过程。结果发现,有意义言语显着干扰了正常的阅读行为,而无意义言语与无背景音条件不存在显着差异。并且背景言语类型与任务类型的交互作用显着,表现为言语的语义成分只干扰了自然阅读,而对校对阅读没有影响。实验结果支持过程干扰假说。(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孟珠,闫国利[2](2018)在《阅读任务中无关言语效应的作用机制:干扰基于内容还是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关言语效应是指视觉认知任务受到同时呈现的背景言语干扰的现象。阅读任务中无关言语效应作用机制的争论主要存在于内容干扰假说和过程干扰假说之间。两种假说的分歧主要涉及对无关言语特征、认知任务类型以及二者关系等叁方面的理论认识。现有的实证研究普遍支持过程干扰假说。未来研究可从阅读任务中无关言语效应的影响因素、影响阶段以及结合脑成像和眼动追踪技术等方面来进行。(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唐娟[3](2014)在《言语干扰导致分类困难》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帮助人们交流和交际。语言除了此基本功能之外,还在思维与认知领域起着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语言的超交际功能。人们能够把物品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在这种能力中,语言是否起着一定的作用?本实验用言语干扰的方法来研究语言对分类过程的影响,即让正常的成人被试处在言语干扰的情景中,来研究被试在完成分类任务时,是否会产生选择分类障碍。另外,当前的一些研究表明,成人能够把物品按照不同的需要或标准进行分类,而这种能力在失语症患者身上却受到了影响,那么正常的成人被试在言语干扰的情景中是否会表现出和失语症患者相似的分类障碍,这就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本实验研究通过对112名被试进行odd-one-out分类测试,来研究言语的干扰是否会影响分类,以及在不同类型的分类中表现出怎样的差异。本研究根据不同的干扰模式进行测试,具体分为叁个实验来进行测试:实验一采用2(刺激类型:图片、文字)×2(干扰类型:数字言语干扰、控制)×3(分类形式:颜色、大小、主题关系)的混合实验设计,来探究言语干扰对分类的影响,其中言语干扰采用的是无意义的数字复述来完成的,文字组和图片组实验过程相同,只是把刺激材料由图片换为相对应的文字。结果显示,数字言语干扰显着地影响了基于独立的感知觉属性的分类判断,即层次分类(颜色、大小),而对需要考虑整体关系的主题关系判断却没有影响,文字组也表现出和图片组相似的模式。实验二采用2(刺激类型:图片、文字)×2(干扰类型:语句言语干扰、控制)×3(分类形式:颜色、大小、主题关系)的混合实验设计,来探究言语干扰对分类的影响,实验二采用的言语干扰是有意义的语句言语干扰。实验结果显示,同实验一,语句言语干扰同样只影响层次关系的分类判断,而没有影响主题关系的分类判断。实验叁是在实验一和实验二基础上的对比实验,采用2(刺激类型:图片、文字)×2(干扰类型:视空干扰、控制)×3(分类形式:颜色、大小、主题关系)的混合实验设计,来探究视空干扰对选择分类的影响。实验叁视空干扰替代言语干扰,来研究实验一和实验二所表现的分类障碍是否是言语干扰所特有的,还是任何其他类型的干扰都会导致选择分类障碍。实验叁结果表明,视空干扰没有对层次关系分类(颜色、大小)造成影响,也没有对主题关系分类造成影响。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被试所表现出的分类障碍,是言语干扰所特有的,并不是任何其它类型的干扰都会产生分类障碍。即语言在分类能力中,的确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也支持了语言的超交际功能这一观点。(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李利,郭红婷,华乐萌,方银萍,王瑞明[4](2012)在《汉语为二语学习者言语产生中的跨语言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跨语言长时竞争启动范式探讨汉语为二语学习者言语产生中的跨语言干扰。实验1的被试选择18名俄语为母语者,实验2选择18名日语为母语者。自变量是命名语言(一语和二语)和学习条件(学过一致、学过不一致和未学过),因变量是测验阶段被试图片命名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分为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被试分别用一语和二语命名图片,观察被试在测验阶段学过一致与学过不一致两种条件下是否都能产生促进效应。实验结果发现,无论俄语为母语者还是日语为母语者,被试只有在学过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着快于未学过条件,而学过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跟未学过没有显着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为二语学习者言语产生中存在跨语言干扰,且语言间书写特征的差异对跨语言干扰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李利,华乐萌,孙远,郭红婷[5](2011)在《汉语为二语学习者言语产生中的跨语言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跨语言竞争启动范式探讨汉语为二语学习者言语产生中的跨语言干扰。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留学生,实验一的被试母语为俄语,实验二的被试母语为日语。一个自变量是命名语言,包括一语和二语两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是学习条件,包括学过一致(测验阶段的目标图片在学习阶段呈现过,且测验阶段的命名语言与学习阶段的命名语言一致)、学过不一致(测验阶段的目标图片在学习阶段呈现过,且测验阶段的命名语言与学习阶段的命名语言不一致)和未学过(测验阶段的目标图片在学习阶段没有呈现过)叁个水平。因变量是测验阶段被试图片命名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最重要的结果是,无论俄语被试还是日语被试,学过不一致条件下命名的反应时都与未学过条件下的命名反应时没有显着差异。总的实验结果发现,汉语为二语学习者在言语产生中存在着跨语言干扰。(本文来源于《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0-21)
罗良,林崇德[6](2010)在《言语次级干扰任务对客体与空间信息保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3个行为实验,以44名大学生或研究生为被试,考察了言语次级干扰任务是否对不同言语命名难度的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研究发现:无论记忆对象是言语命名困难的客体信息,还是言语命名容易的客体信息,无论探测刺激是图形形式,还是词语形式,言语次级干扰任务都对客体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但言语次级干扰任务对空间信息保持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客体工作记忆自动、强制性地使用言语编码和保持机制,而空间工作记忆信息的保持是否由言语编码参与则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0年02期)
张永博,洪悦,王军,丁锦红[7](2005)在《不同干扰方式与言语材料对记忆效果的影响——语音回路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Baddeley和Hitch(1974)、Baddeley(2000)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包括四部分,即中央执行系统、视空模板、语音回路和情景缓冲器。其中语音回路主要负责加工与储存语音信息,目前围绕语音回路的功能开展的研究最多、成果最丰富,也存在着一些分歧意见。那么,当干扰方式和材料性质变化时,能否用语音回路来解释由此引发的记忆效果的变化情况?本实验研究采用学习-自由回忆的范式,探讨了干扰方式与材料性质两个因素对记忆效果的影响。33名年龄在17—23岁(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曹曼[8](2005)在《析言语交际行为中的文化干扰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分析言语交际行为中的文化干扰现象,研究语言规约和文化规约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从言语交际的层面,探讨问候、称谓、称赞、禁忌和委婉等社交礼节用语的语言、文化差异和交际障碍,并分析造成交际障碍的文化干扰因素。(本文来源于《湖北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王莉[9](1999)在《试析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干扰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信息误差、交际障碍。民族心理、思维和推理模式、价值观念及社会结构的不同是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源。外语教学应注重文化导入,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及跨文化意识,使之达到在不同环境中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开封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孙勇,郭可教[10](1992)在《Stroop色词干扰效应与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的不对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旨在探讨中国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特征。实验测量指标为相对反应时和错误率。实验一结果表明:1.左半球对颜色反应占优势,故在实验中选用相对反应时;2.左半球的言语功能占优势。实验二将被试分为速度组与准确组,结果支持上述结果。(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1992年02期)
言语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关言语效应是指视觉认知任务受到同时呈现的背景言语干扰的现象。阅读任务中无关言语效应作用机制的争论主要存在于内容干扰假说和过程干扰假说之间。两种假说的分歧主要涉及对无关言语特征、认知任务类型以及二者关系等叁方面的理论认识。现有的实证研究普遍支持过程干扰假说。未来研究可从阅读任务中无关言语效应的影响因素、影响阶段以及结合脑成像和眼动追踪技术等方面来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言语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闫国利,孟珠.无关言语对阅读的干扰基于内容还是过程?——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J].心理科学.2018
[2].孟珠,闫国利.阅读任务中无关言语效应的作用机制:干扰基于内容还是过程?[J].心理科学进展.2018
[3].唐娟.言语干扰导致分类困难[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李利,郭红婷,华乐萌,方银萍,王瑞明.汉语为二语学习者言语产生中的跨语言干扰[J].心理学报.2012
[5].李利,华乐萌,孙远,郭红婷.汉语为二语学习者言语产生中的跨语言干扰[C].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6].罗良,林崇德.言语次级干扰任务对客体与空间信息保持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
[7].张永博,洪悦,王军,丁锦红.不同干扰方式与言语材料对记忆效果的影响——语音回路的作用[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8].曹曼.析言语交际行为中的文化干扰因素[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
[9].王莉.试析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干扰现象[J].开封大学学报.1999
[10].孙勇,郭可教.Stroop色词干扰效应与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的不对称性[J].心理科学.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