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朱子语类辑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朱子语类辑略,新词汇,口语词,语言演变
朱子语类辑略论文文献综述
杨振法[1](2017)在《《朱子语类辑略》的汉语史视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学研究要以语料为基础,语录作为一种语料在汉语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朱子语类辑略》这部语录出现于中古汉语与近代汉语的时代分界之处,从词汇和语法两个角度对之进行研析,对揭橥中古、近代汉语发展演变的真实面貌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蔡思杨[2](2014)在《《朱子语类辑略》中“X上”结构的用法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子语类辑略》中,方位词"上"的用法种类很多。X为名词时,"上"前面的名词有叁类,分别是:具体事物名词、人体器官名词和抽象名词;X为介词时,"上"前面的介词有"在、就、于、向、从"五种。根据语句中的相应情况,对"上"字的虚化过程和隐喻机制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蔡思杨[3](2014)在《《朱子语类辑略》方位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者对近代汉语方位词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它没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数成果集中在个案研究中。《朱子语类辑略》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部语录体着作,客观地反映了南宋时期的语言实际。文章以《朱子语类辑略》中的方位词作为研究对象,以穷尽分析和历时对比为主要研究手段,力求对近代汉语方位词的探究做出有益探索。本文试图充分描写《朱子语类辑略》中方位词的各种用法,先按照字形搜索出《朱子语类辑略》中所有单纯方位词、派生方位词和复合方位词共57个,之后剔除不在考查范围内的词语以得到合格的语料。文章对《朱子语类辑略》中方位词的多种用法进行封闭性、穷尽性地定性、定量地考察,并对每一个方位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作了分类分析。另外,本文还对方位词的虚化机制和方位词的隐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全文共分为八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语料的选择及选题价值、《朱子语类辑略》研究现状、方位词的研究现状等。第一章至第四章系统描述了17个单纯方位词的使用情况,定性定量地考察了它们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第五章对40个合成方位词的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进行了系统描述和计量分析。第六章是《朱子语类辑略》中方位词的隐喻和转喻现象。结语部分主要从全局概括的视角总结了《朱子语类辑略》中方位词在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上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4-01)
范允巧,唐韵[4](2011)在《《朱子语类辑略》含介词标记差比句》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子语类辑略》含介词标记差比句句式丰富,有介词标记"于""如""似""比",各句式使用范围和频率的不同,反映了《朱子语类辑略》差比句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陈丹丹[5](2010)在《《朱子语类辑略》中“来”的用法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趋向动词“来”都是一个使用灵活、出现频率极高的词,除了能够单独用作谓语动词表示基本的位移动作以外,“来”还演变出其它多种用法。本文以《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趋向动词“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来”在文中作趋向补语、目的标记、连词、动态助词、事态助词、结构助词等多种具体用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来”进行共时平面上的全面描写,接着对“来”的语义特征和句法格式进行分析和归纳。根据语义特征和句法格式的不同,我们将文中的“来”分为五类,包括“来+VP”结构中的“来”、趋向补语“来”、助词“来”、连词“来”和特殊句法结构中的“来”。同时,本文采用了历时分析与共时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在试图充分描写《辑略》中“来”的各种用法的基础上,从一个历时的横截面切入,联系前后不同时期的语料,进行历时的比较和共时的互证,以探求“来”各种用法之间的演变发展规律。最后运用语法化理论初步得出结论,趋向动词“来”有两条演变轨迹:一、趋向动词“来”出现在主要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表示动作趋向的补语“来”进一步演变为表示结果意义的补语“来”,最后表示结果意义的补语“来”演变为动态助词和事态助词用法,同时动态助词“来”随着句子时态的变化也能够发展演变为事态助词;二、趋向动词“来”在“来+VP”结构中发展为表示目的标记的“来”,表示目的标记的“来”在“介词短语/动词短语+来+VP”格式中进一步虚化为连词。(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0-03-28)
何理,宋洁琳[6](2007)在《浅析《朱子语类辑略》的“比”字句》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子语类》是公认的宋代较有代表性的、较接近口语的语言材料,是研究宋代语言的重要资料,但篇幅太长,不太便于利用。清代张伯行辑订的《朱子语类辑略》(以下简称《朱》)篇幅较短,也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资料。笔者在穷(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07年05期)
罗丹[7](2006)在《《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和“一般”》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只有量词词性,“一般”在还没有固化为一个词时是数量短语,在已经固化为一个词时是助词或形容词。由此窥见现代汉语中的“般”和“一般”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又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10期)
徐鹏鹏[8](2006)在《浅析《朱子语类辑略》的比喻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子语类辑略》是宋代语录体的重要语料。本文从比喻特色入手,结合语录体的特点,从喻体范围、设喻角度、现场取喻、句式特点等方面,考察了《朱子语类辑略》的比喻特色。(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闵祥顺[9](1987)在《《朱子语类辑略》中复音词的构词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子语类辑略》的作者是朱熹,朱熹是宋末人,宋末是从中古到近古的转变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变革时期。《朱子语类辑略》是一部语录体的着作,它能够最敏感地反映出语言的变化,所以我们对《朱子语类辑略》中的复音词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汉语在上古时期是以单音词为主的,而在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了绝大多数,这中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而是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期刊1987年04期)
朱子语类辑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朱子语类辑略》中,方位词"上"的用法种类很多。X为名词时,"上"前面的名词有叁类,分别是:具体事物名词、人体器官名词和抽象名词;X为介词时,"上"前面的介词有"在、就、于、向、从"五种。根据语句中的相应情况,对"上"字的虚化过程和隐喻机制进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朱子语类辑略论文参考文献
[1].杨振法.《朱子语类辑略》的汉语史视角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7
[2].蔡思杨.《朱子语类辑略》中“X上”结构的用法考察[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
[3].蔡思杨.《朱子语类辑略》方位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范允巧,唐韵.《朱子语类辑略》含介词标记差比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陈丹丹.《朱子语类辑略》中“来”的用法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
[6].何理,宋洁琳.浅析《朱子语类辑略》的“比”字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
[7].罗丹.《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和“一般”[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
[8].徐鹏鹏.浅析《朱子语类辑略》的比喻特色[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
[9].闵祥顺.《朱子语类辑略》中复音词的构词法[J].兰州大学学报.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