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挥发油论文-高以宸,谢树莲,王梦亮,任璐,蔡瑾

植物挥发油论文-高以宸,谢树莲,王梦亮,任璐,蔡瑾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挥发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蓼挥发油,马铃薯环腐病菌,番茄溃疡病菌,白菜软腐病菌

植物挥发油论文文献综述

高以宸,谢树莲,王梦亮,任璐,蔡瑾[1](2019)在《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及其对叁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环腐病菌、番茄溃疡病菌、白菜软腐病菌这3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以红蓼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溶剂和乳化剂筛选及毒力实验,确定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配方,并以该配方配制植物源杀菌剂进行活体检测实验,分析其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5种溶剂及7种乳化剂的筛选,得出无水乙醇为溶剂,吐温-20为乳化剂。确定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配方为:按质量比,红蓼挥发油2%,无水乙醇8%,吐温-20 8%,用水补至100%。该配方配制的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分散性、稳定性、p H、热储稳定性及冷储稳定性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在活体检测实验中,该杀菌剂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预防效果为30. 00%~88. 33%,治疗效果为43. 33%~88. 33%;对番茄溃疡病菌的预防效果为50. 00%~97. 00%,治疗效果为26. 67%~96. 67%;对白菜软腐病菌的预防效果为48. 33%~98. 33%,治疗效果为48. 33%~97. 00%。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对3种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效果及其成本,建议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稀释80倍后对马铃薯块茎浸泡处理,对番茄及白菜喷药处理,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对3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有显着的杀菌效果及良好的活体防治效果,可为3种细菌性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绿色途径。(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1期)

程昉,张雨蔚,邵明凯,张蕊,刘世佳[2](2019)在《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对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趋避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有效绿色防治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牛尾蒿、灰苞蒿、红足蒿、白莲蒿和华北米蒿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的趋避活性试验。分别测试了5个浓度(烟草甲:78.63、15.73、3.15、0.63和0.13 nL/cm~2,嗜卷书虱:31.58、6.32、1.26、0.25和0.05 nL/cm~2)条件下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対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趋避率,并评价了其趋避效果。结果表明:①红足蒿对烟草甲趋避活性最高,在高浓度(78.63 nL/cm~2)条件下,趋避率达98%,其次是白莲蒿和华北米蒿。其中,华北米蒿的持续作用时间较长,高测试浓度条件下作用4 h时,趋避率仍达到96%;②对嗜卷书虱而言,在较高浓度(31.58 nL/cm~2)条件下,牛尾蒿对其趋避效果最显着,达96%;③在使用浓度较低时,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的趋避作用效果均较弱。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在一定的浓度和时间内表现出明显的趋避效果。(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韩彩霞,邵华[3](2019)在《新疆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植物毒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21世纪最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豚草作为入侵中国的十大恶性杂草之一,近年来在新疆伊犁河谷快速扩散,呈泛滥之势,对伊犁河谷的人畜健康、旅游发展、草场安全及生物多样性都构成了严重威胁。豚草的严重入侵可能与伊犁河谷北、东、南叁面环山构成"叁山夹两谷"的独特地貌及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据有关研究报道,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及环境下,植物产生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据此,我们对伊犁河谷豚草植株不同部位的挥发油以水蒸气蒸馏法进行了提取,对其化学成分通过GC/MS进行了解析,发现豚草根、茎、叶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具有较大差异。茎中主要成分为大牛儿烯、柠檬烯和α-派烯;叶中主要成分为β-古巴烯;花中主要成分为大牛儿烯和β-石竹烯等烯萜类化合物。对其挥发性化合物的植物毒活性检测发现,挥发性物质可显着抑制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尤其叶部位在50克干重/1.4L处理下对早熟禾、稗草、反枝苋及苜蓿四种植物根长、苗高的抑制率均达50%以上。豚草产生的具有生长抑制活性的挥发性成分可能对其入侵有利;同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挥发油具有开发为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邵华[4](2019)在《新疆几种蒿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化感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八国接壤,地理位置特殊,蕴含独特的植物资源宝库。新疆常年干旱少雨的荒漠生境造就了其芳香植物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科研及实用价值。我们对产自新疆的几种蒿属植物包括白茎绢蒿,中亚苦蒿,大籽蒿,新疆绢蒿,伊犁绢蒿等植物的挥发油以水蒸气蒸馏法进行了提取,对其化学成分通过GC/MS进行了解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樟脑、侧柏酮、桉叶油素、月桂烯等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对各种植物的VOCs的生长抑制活性检测表明,其VOCs可显着抑制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各种植物挥发油的除草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多数挥发油能够在较低浓度下(5~10μl/ml)完全抑制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照GC/MS分析结果,以其主成分标准品进行除草活性检测,发现多种主成分的活性远远低于挥发油,说明挥发油中含量较低的其它组分起到了重要的活性作用。以制备薄层层析法对部分植物挥发油的主效除草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然后以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法对活性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经NMR分析后解析其化学结构,从中鉴定出芳樟醇等主效活性成分。此外,对各植物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发现多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链格孢、镰刀菌等细菌和真菌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对其杀蚜虫活性的检验结果显示,部分植物的挥发油可在10μl/ml浓度下作用24小时后杀死蚜虫。综上所述,新疆多种蒿属植物可产生具有除草、抑菌、杀蚜虫活性的化合物,不仅有助于其在干旱区特殊生境中占据生长优势,而且表明其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周世兴,邵华[5](2019)在《西北干旱区特有芳香植物全叶青兰和拟百里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化感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北干旱区特有芳香植物丰富,尤其是耐旱耐盐碱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以菊科、藜科、禾本科等大科的植物种类最为丰富。本研究选取干旱区特有的唇形科芳香植物全叶青兰和拟百里香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对其化学成分通过GC/MS进行解析,发现两种植物挥发油的主成分为桉叶油素、桧烯、对伞花烃、γ-松油烯以及香芹酚。对受试植物挥发油及其主成分进行除草活性检显示,两种植物挥发油在低浓度时(2μl/ml)即可显着抑制受试植物早熟禾和反枝苋的生长;当浓度达到5μl/ml时,可完全抑制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全叶青兰主成分及其混合物在低浓度下可显着抑制受试植物的生长;而拟百里香的主成分香芹酚有极强的除草活性,其浓度在低于1μl/ml时即可达到完全抑制受试植物发芽的效果,各主成分混合物对受试植物的作用与挥发油作用类似,说明香芹酚可能在拟百里香挥发油的除草活性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运用熏蒸法对两个植物挥发油的杀虫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全叶青兰与拟百里香挥发油对桃蚜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在最高剂量(10μl)作用下,24小时作用后两种植物挥发油均可全部杀灭所有受试的成年蚜虫。此外,对全叶青兰的抑菌作用效果显示,青兰挥发油及其主成分对六个受试菌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及酵母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拟百里香的VOCs的生长抑制活性检测表明,其VOCs可显着抑制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综上所述,全叶青兰和拟百里香挥发油具有除草、抑菌、杀蚜虫等生物活性,可能对其占据生长优势具有辅助作用;同时其生物活性显示其挥发油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王杰,陈群,张兴[6](2019)在《罗勒等唇形科植物挥发油的抗炎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唇形科植物挥发油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应用前景广阔。尤其在目前不少抗炎药物有无法避免的毒副作用的情况下,加大对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从中寻找出安全有效的抗炎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罗勒、荆芥、薄荷和紫苏四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抗炎作用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唇形科植物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6期)

王军,王昊,杨锦玲,蔡彩虹,王佩[7](2019)在《7种黄檀属植物心材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7种黄檀属(Dalbergia L.)植物心材的挥发性成分及其抗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檀属植物心材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挥发性成分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粤黄檀检出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8.93%;斜叶黄檀检出6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1.80%;交趾黄檀检出1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86.23%;海南黄檀检出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4.86%;降香黄檀检出8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7.38%;东京黄檀检出8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7.72%;白沙黄檀检出2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79.45%。两粤黄檀和斜叶黄檀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成分为榄香素,分别为83.38%和73.03%;交趾黄檀中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成分为美迪紫檀素,为27.72%;海南黄檀中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成分为亚油酸,为42.80%;降香黄檀和东京黄檀中相对百分含量最大的成分为(7R,10S)-2,6,10-叁甲基-7,10-环氧-2,11-十二碳-6-醇及其同分异构体,二者之和分别为60.37%和53.23%;白沙黄檀中已鉴定出且相对百分含量较大的成分为榄香素,为7.81%。黄檀属植物心材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苯丙素类、倍半萜类、黄酮类、脂肪酸类和甾体等,黄檀属植物心材的挥发性成分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部分挥发油对不同的农业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黄檀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余科义,岳振超,薄新党,张清阔,李亚龙[8](2019)在《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挥发油又称为液体黄金,它的价值在于其芳香的气味与独特的生物活性,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植物精油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中外文献报道众多。通过总结植物挥发油提取技术,并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对未来植物精油的提取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今后挥发油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赵娜娜,路伟,傅文佳,古丽米热·艾买提,杜书亚[9](2019)在《四种菊科蒿属植物精油杀螨活性及茵陈蒿挥发油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生物杀螨剂并分析和测定防治效果和毒力,为新型生物杀螨剂生物防治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4种菊科蒿属植物精油的杀螨活性,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植物的精油,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不同植物精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毒力。【结果】茵陈蒿、一枝蒿、蒌蒿精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触杀活性较好,LC_(50)分别为17.49、18.17、22.26 mg/mL,其中茵陈蒿的活性最好,LC_(50)是阳性对照除虫菊提取物(LC_(50)=4.12 mg/mL)的4.24倍,稍弱于除虫菊提取物;黄花蒿精油的触杀活性最弱,半深度LC_(50)为54.00 mg/mL。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活性植物茵陈蒿的精油进行成分分析,从茵陈蒿精油中分离鉴定出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其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D(16.16%)、氧化石竹烯(10.42%)、石竹烯(8.70%)、a-毕橙茄醇(7.03%)、依兰油醇(4.83%)。【结论】茵陈蒿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有发展为天然杀螨剂的潜力。(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司马永康,马惠芬,徐涛,杨冀寅,张达[10](2018)在《木兰科喙木兰属3种植物的叶挥发油成分及其系统分类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木兰科喙木兰属3种植物叶挥发油成分的系统分类学价值,本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采自昆明树木园的山玉兰、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叶片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山玉兰、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叶片经SDE提取所得挥发油共分离鉴定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山玉兰30种,馨香木兰29种,夜香木兰22种,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86. 98%、97. 94%和78. 97%。3种植物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各有异同,共有的化合物有α-蒎烯、萜品-4醇、9-木罗烯、α-胡椒烯、α-花柏烯、1,3-Benzodioxole,4-Methoxy-6-(2-propenyl)-、1 (10),4-杜松二烯、反式-去氢白菖烯、α-菖蒲醇、异石竹烯、匙叶桉油醇、8-epi-gama-Eudesmol、. tau-杜松醇、. tau-木罗醇和α-杜松醇15种。3种植物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这3种植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姊妹群,而另一类是仅包括与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亲缘关系都较为疏远的山玉兰,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司马永康(2011年)有关喙木兰亚组(包括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和优昙花亚组(包括山玉兰)的划分。显然,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征对木兰科喙木兰属植物种和种上等级具有一定的系统分类学意义。(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植物挥发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有效绿色防治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牛尾蒿、灰苞蒿、红足蒿、白莲蒿和华北米蒿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的趋避活性试验。分别测试了5个浓度(烟草甲:78.63、15.73、3.15、0.63和0.13 nL/cm~2,嗜卷书虱:31.58、6.32、1.26、0.25和0.05 nL/cm~2)条件下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対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趋避率,并评价了其趋避效果。结果表明:①红足蒿对烟草甲趋避活性最高,在高浓度(78.63 nL/cm~2)条件下,趋避率达98%,其次是白莲蒿和华北米蒿。其中,华北米蒿的持续作用时间较长,高测试浓度条件下作用4 h时,趋避率仍达到96%;②对嗜卷书虱而言,在较高浓度(31.58 nL/cm~2)条件下,牛尾蒿对其趋避效果最显着,达96%;③在使用浓度较低时,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的趋避作用效果均较弱。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在一定的浓度和时间内表现出明显的趋避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挥发油论文参考文献

[1].高以宸,谢树莲,王梦亮,任璐,蔡瑾.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及其对叁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程昉,张雨蔚,邵明凯,张蕊,刘世佳.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对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趋避活性分析[J].烟草科技.2019

[3].韩彩霞,邵华.新疆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植物毒活性研究[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4].邵华.新疆几种蒿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化感活性检测[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5].周世兴,邵华.西北干旱区特有芳香植物全叶青兰和拟百里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化感活性检测[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6].王杰,陈群,张兴.罗勒等唇形科植物挥发油的抗炎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7].王军,王昊,杨锦玲,蔡彩虹,王佩.7种黄檀属植物心材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J].热带作物学报.2019

[8].余科义,岳振超,薄新党,张清阔,李亚龙.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9].赵娜娜,路伟,傅文佳,古丽米热·艾买提,杜书亚.四种菊科蒿属植物精油杀螨活性及茵陈蒿挥发油成分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9

[10].司马永康,马惠芬,徐涛,杨冀寅,张达.木兰科喙木兰属3种植物的叶挥发油成分及其系统分类学意义[J].西部林业科学.2018

标签:;  ;  ;  ;  

植物挥发油论文-高以宸,谢树莲,王梦亮,任璐,蔡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