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剪试验论文-吕玺琳,张滨,章澎

环剪试验论文-吕玺琳,张滨,章澎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剪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砂土,高岭土,环剪试验,抗剪强度

环剪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吕玺琳,张滨,章澎[1](2019)在《砂与黏土混合物强度特性环剪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砂和黏土混合物的强度特性,将石英砂和高岭土按不同质量比配制试验土样,开展了一系列固结排水条件下的环剪试验。通过设置轴压为75 k Pa、150 k Pa、300 k Pa和600 k Pa状态下开展试验,得到土样剪切角与剪切应力的关系曲线。根据试验曲线的峰值剪应力,通过莫尔-库仑准则得到土样的黏聚力和摩擦角。结果表明,砂和黏土混合物的黏聚力在5~18 k Pa范围内波动,当高岭土含量为50%时黏聚力值达到最小值。当高岭土含量小于50%时,摩擦角随高岭土含量增加略有减小;当高岭土含量超过50%时,摩擦角随高岭土含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范志强,唐辉明,谭钦文,杨迎铭,温韬[2](2019)在《滑带土环剪试验及其对水库滑坡临滑强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坡临滑强度在滑坡研究中是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准确地确定其值是长期以来的重点和难点。开展滑带土环剪试验,不仅可以获取土体峰残强度参数,且能揭示土体剪切力学特性。通过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的环剪试验,确定出以180 kPa为界的高、低法向压应力区间,并分区间进行了土体剪切强度研究,分析了滑带土的剪切力学分区特性。揭示出本次滑带土以黏聚力下降为主(高压应力区下降44.8%,低压应力区下降93.8%),而摩擦角几乎不变(高、低压应力区峰残摩擦角之差分别为0.136°,0.468°)的峰后强度弱化机制。结合试验,通过引入黏聚力弱化系数,采用一种能反映滑坡演化过程的临滑强度反演方法,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水库滑坡的临滑强度。并且从坡体受力状态和强度参数弱化的层面探讨了临滑强度因工况而异的原因,阐明其启示意义和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育民,陈润泽,霍正格[3](2019)在《饱和悬浮塑料砂流动变形可视环剪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剪切条件下零有效应力状态砂土的流动变形规律,对传统环剪仪进行了试样可视化改造,研制了透明环形剪切盒,通过对剪切盒膨胀性能分析及与标准砂的剪切试验对比,验证了环剪装置改造的合理性。通过分析不排水条件下饱和悬浮塑料砂的剪应力-应变曲线,发现其剪切强度具有应变软化的特性。通过分析环剪仪中饱和悬浮塑料砂试样的有效应力,证实了可视环剪试验中的土体基本处于零有效应力状态。开展了饱和悬浮塑料砂的流动变形可视环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饱和悬浮塑料砂在固结不排水条件下剪切变形不连续,直接在剪切面发生断裂;在不固结不排水的条件下饱和悬浮塑料砂的剪切变形表现出流动形态,且与剪切速率有关:在低剪切速率下,剪切变形仅在剪切面处形成具有曲线轨迹的流动变形而在其他区域不发生变形;而在高剪切速率下剪切变形为整体的倾斜变形,符合黏性流体的流动变形特征。(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杨晨[4](2019)在《黄土-基岩接触面特性的环剪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各类地质灾害中,滑坡危害性较大、分布性较广,对滑坡的研究涉及到土与不同岩土体接触面的大剪切力学特性问题,且在各类基础设施和民用建筑中,土与结构的接触面问题也较为常见,关于接触面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土与结构静动力相互作用研究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课题之一。本文采用HJ-1型环剪仪进行试验,对环剪仪进行简要改装,设置剪切层以上为土样,剪切层以下为有机玻璃环模拟粗糙基岩接触面,在不同有效法向应力、剪切速率下对不同含水率、不同干密度、接触面不同粗糙程度的正常固结重塑黄土进行了接触面环剪试验,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黄土基岩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及破坏变形规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剪切速率越大,接触面剪应力达到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所需位移越大,且用时越短;总体来看,剪切速率对黄土-基岩接触面抗剪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影响不大。(2)接触面抗剪强度随土体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接触面残余粘聚力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土体的最优含水率附近达到最大值;接触面内摩擦角随土体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但含水率对其影响较小;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增大,剪切破坏面逐渐转变为向土体内部形成剪切滑动带的破坏。(3)在较大法向应力下,干密度对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很小;不同粗糙程度下的接触面峰值和残余抗剪强度都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在接触面为光滑接触面时,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土接触面抗剪强度达到峰值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应变软化;当接触面为光滑接触面时,剪切破坏面均发生在黄土-基岩接触面,未发生在土体中。(4)接触面抗剪强度和接触面粘聚力随接触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粗糙度对接触面摩擦角的影响较小;粗糙度对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影响随粗糙程度的增大逐渐弱化,粗糙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当粗糙程度超过这个临界值后,各接触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趋于相同,不同粗糙程度接触面的粘聚力趋近于土样自身粘聚力,剪切破坏面上移到接触面以上的土体内。(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浪,雷学文,孟庆山,李勇[5](2019)在《玄武岩残积土环剪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了解土体大剪切位移下的力学特性,利用环剪仪对不同剪切方式、剪切速率下玄武岩残积土的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进行研究,找到适合玄武岩残积土的剪切方式和剪切速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干密度与含水率对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已经形成剪切面的试样,能很快达到残余强度状态,预剪与多级剪所得试验结果偏大,应选用单级剪;剪切速率对峰值强度影响较大,而对残余强度影响相对较小,剪切速率大的试样出现"漏水"与"挤土"现象,容易对结果造成偏差;随着干密度的增大,峰值强度增大,残余强度先减小后不变;含水率越大,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越小,玄武岩残积土存在明显的遇水软化现象。研究结果可为玄武岩残积土坡的稳定性分析与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04期)

蒋树,王义锋,唐川,宛良朋,王坤[6](2019)在《基于环剪试验的复活型低速滑坡活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坪子滑坡是距离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下游最近的一处巨型滑坡,其Ⅱ区沿底滑带复活后已持续低速蠕滑超过百年,是乌东德水电站枢纽区最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弄清该滑坡复活后的长期低速活动机理以及再次加速蠕变破坏的条件,针对滑带附近土样的力学性质以及特征强度,通过不同剪切速率、不同黏粒含量以及不同应力条件的室内环剪试验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金坪子滑坡Ⅱ区复活后长期低速蠕滑的原因在于滑带土残余强度由初次破坏的负速率效应转变为强度与剪切速率成正比的正速率效应,滑坡的活动是滑带土黏性流变特征的表现。滑坡再次发生加速蠕变破坏需要克服一个比剪切带残余强度略高的峰值强度,否则受滑带土的黏性阻滞效应滑坡将长期处于稳定蠕变的状态。滑坡雨季运动较快的原因是降雨引起滑体容重的小幅度增加,导致低速蠕变活动加快,但不至于进入加速蠕变阶段。(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2期)

谢辉辉,刘清秉,胡桂阳[7](2018)在《基于环剪试验的滑带土抗剪强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水电站下游一大型滑坡千枚碎屑岩滑带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滑带土所受的天然状态条件,利用环剪仪研究了滑带土重塑样在不同法向应力与剪切速率下的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滑带土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均随法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且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同时法向压力越大,试样达到残余强度所需要的剪切位移也会越小;剪切速率越大,滑带土的峰值强度也会越大,同时达到残余强度所需要的位移也会越大,但剪切速率大小对残余强度几乎没有影响,峰值强度参数与剪切速率之间可用对数关系拟合;剪切速率对滑带土的剪切面形态也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8年11期)

黄宏翔,陈育民,王建平,刘汉龙,周晓智[8](2018)在《钙质砂抗剪强度特性的环剪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珊瑚礁沉积的钙质砂与石英砂的物理力学性质有较大差别。对取自南海岛礁的钙质砂进行了单次往返环剪试验以分析钙质砂的抗剪强度特性,试验中考虑了相对密实度和竖向应力对结果的影响,并与相同级配和试验条件下的石英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钙质砂正向剪切时应力-位移曲线为软化型,具有明显的残余强度特性,而反向剪切时则表现为硬化型,正向和反向剪切强度基本一致;石英砂正向剪切和反向剪切均表现为软化型。钙质砂正向剪切和反向剪切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的比值在0.75~0.93之间;石英砂正向剪切和反向剪切残余强度与对应峰值强度的比值在0.89~0.96之间。相同级配和试验条件下,钙质砂残余强度均大于石英砂,且强度比值基本保持在1.05~1.3之间。在100、200 kPa竖向荷载作用下,钙质砂0.5~2.0 mm的颗粒发生了破碎,破碎率分别为4%和6%。(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06期)

田桂莉[9](2018)在《金沙江上游滑带土强度特性的环剪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坡灾害是我国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新地区包括一些库岸边坡的开发需求与日俱增。在对这些地区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存在斜坡的安全与稳定性问题。滑坡的机制是某一贯通的滑动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滑带土是在地质历史上经滑坡作用而形成的,在滑坡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滑坡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滑坡整体变形演化过程受到滑带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和控制。滑带土的岩土体力学特性控制着滑坡体的稳定性,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滑带土的工程性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金沙江上游滑带土高速高压环剪模拟及结构性分析”为依托,以取自金沙江上游库坝区的滑带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对土样的基本性质进行测试,以剪切速率、法向应力、固结压力为影响因素设计了正常固结状态和超固结状态下的环剪试验。探讨了不同剪切速率下土体在正常固结状态和超固结状态时试样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特性、峰后软化特性、强度特性和位移规律。借助颗粒流程序对环剪试验进行了模拟,针对不同法向应力下试验过程中试样内部颗粒的运动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对试样的剪切变形过程进行了模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研究的滑带土的基本性质进行了测试。试验所用滑带土以粉粒为主,黏粒含量很少,塑性指数为7.7,为砂质低液限粉土。对正常固结状态下试样的剪切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剪切速率下试样的剪应力-剪位移关系曲线的波动程度随着法向应力的改变而存在差异;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增大都会提高试样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各抗剪强度指标随着剪切速率的改变发生了不同规律的变化;高法向应力作用下试样的结构稳定而密实,试样的峰后软化程度在剪切速率较大时表现得更小。对超固结状态下试样的剪切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样的剪应力-剪位移曲线存在较大的波动,剪切时法向应力、固结压力和剪切速率的共同作用影响着试样的剪切特性;不同剪切时法向应力下峰值强度值和残余强度值都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固结压力和剪切速率的增大都会使试样达到残余强度需要的位移增加;试样存在很明显的应变软化特性,剪切时法向应力的大小影响着超固结试样的峰后软化程度。通过颗粒流程序分析了不同法向应力下试样内部颗粒的位移规律,颗粒流模拟结果显示:法向应力越小试样达到固结稳定所需要的时间越长,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试样内部颗粒的位移整体都呈增大趋势;正常固结状态下,当试样所受的法向应力较低时需要更多的运行步数剪应力才能达到稳定状态,达到残余强度时位移分布的带状现象比达到峰值强度时的带状现象更明显;超固结状态下试样内部颗粒的位移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剪切稳定时的位移条带状现象在固结压力较大时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3-01)

冯班统,王玉娇[10](2018)在《古土壤抗剪强度的环剪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环剪仪,对不同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下的古土壤抗剪强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剪切速率下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都相差不大,但总体表现为剪切速率越大,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也越大;法向应力越大,"拱形"曲线后剪应力增长越快。且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随法向应力的增大,均明显增加;不同剪切速率下的残余强度均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8年04期)

环剪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滑坡临滑强度在滑坡研究中是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准确地确定其值是长期以来的重点和难点。开展滑带土环剪试验,不仅可以获取土体峰残强度参数,且能揭示土体剪切力学特性。通过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的环剪试验,确定出以180 kPa为界的高、低法向压应力区间,并分区间进行了土体剪切强度研究,分析了滑带土的剪切力学分区特性。揭示出本次滑带土以黏聚力下降为主(高压应力区下降44.8%,低压应力区下降93.8%),而摩擦角几乎不变(高、低压应力区峰残摩擦角之差分别为0.136°,0.468°)的峰后强度弱化机制。结合试验,通过引入黏聚力弱化系数,采用一种能反映滑坡演化过程的临滑强度反演方法,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水库滑坡的临滑强度。并且从坡体受力状态和强度参数弱化的层面探讨了临滑强度因工况而异的原因,阐明其启示意义和工程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剪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吕玺琳,张滨,章澎.砂与黏土混合物强度特性环剪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9

[2].范志强,唐辉明,谭钦文,杨迎铭,温韬.滑带土环剪试验及其对水库滑坡临滑强度的启示[J].岩土工程学报.2019

[3].陈育民,陈润泽,霍正格.饱和悬浮塑料砂流动变形可视环剪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

[4].杨晨.黄土-基岩接触面特性的环剪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张浪,雷学文,孟庆山,李勇.玄武岩残积土环剪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6].蒋树,王义锋,唐川,宛良朋,王坤.基于环剪试验的复活型低速滑坡活动机理[J].地质科技情报.2019

[7].谢辉辉,刘清秉,胡桂阳.基于环剪试验的滑带土抗剪强度特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8

[8].黄宏翔,陈育民,王建平,刘汉龙,周晓智.钙质砂抗剪强度特性的环剪试验[J].岩土力学.2018

[9].田桂莉.金沙江上游滑带土强度特性的环剪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8

[10].冯班统,王玉娇.古土壤抗剪强度的环剪试验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

标签:;  ;  ;  ;  

环剪试验论文-吕玺琳,张滨,章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