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真菌球论文-魏欣,粘家斌,王刚,张余良,蔡圣恩

鼻窦真菌球论文-魏欣,粘家斌,王刚,张余良,蔡圣恩

导读:本文包含了鼻窦真菌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鼻窦,真菌球,鼻窦炎

鼻窦真菌球论文文献综述

魏欣,粘家斌,王刚,张余良,蔡圣恩[1](2016)在《52例鼻窦真菌球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鼻窦真菌球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与鼻窦真菌球发生的相关因素,提高对鼻窦真菌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已手术治疗的鼻窦真菌球患者,从年龄、性别、职业、病变侧别、累及鼻窦组数、有无息肉、有无鼻中隔偏曲、泡状中甲、中甲反张、眶下气房以及血常规白细胞分类、血清特异性IgE、致病真菌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鼻窦真菌球患者中,病变为单一上颌窦36例,单一筛窦1例,单一蝶窦4例;病变为2组鼻窦7例,均为上颌窦和筛窦组合;病变为3组鼻窦4例,其中上颌窦、筛窦、蝶窦组合2例,上颌窦、筛窦、额窦组合2例。左侧26例,右侧17例,双侧8例。曲霉菌是鼻窦真菌球最主要的致病菌,上颌窦是鼻窦真菌球最好发的单一鼻窦,鼻息肉在多窦真菌球中更常见(P<0.01),单一蝶窦真菌球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P<0.01)。鼻窦真菌球发生侧别与鼻中隔偏曲、泡状中甲、中甲反张、眶下气房等鼻部解剖结构异常无关。结论:上颌窦真菌球是鼻窦真菌球最为常见的类型,曲霉菌是鼻窦真菌球最常见的致病菌,多窦真菌球更容易伴鼻息肉,单一蝶窦真菌球在糖尿病患者中更常见,真菌球发生侧别与鼻腔常见解剖结构异常无关。(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22期)

张雪琴,甘利伟,胡美红,孙晓琴,黎海涛[2](2016)在《鼻窦真菌球术前MRI征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FB)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与病理特点,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鼻窦真菌球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磁共振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7例鼻窦真菌球患者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49~86岁,平均57.6岁,病程6个月至5年。27例患者术前均进行1.5T高场强磁共振的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彻底切除病灶。结果以上颌窦发病为主,其中单侧92%(25/27),双侧4%(1/27),其次蝶窦发病4%(1/27),FB位于窦腔中央;FB T1WI等信号(与脑白质比较),T2WI低信号,DWI(b值=1 000)呈高低混杂信号,Gd-DTPA增强无强化;周围增厚黏膜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环状明显强化。27例病例组织病理学切片均找到缠绕的真菌菌丝,证实为FB;FB病理基础为真菌丝含锰(顺磁性物质),其次FB有磷酸钙和硫酸钙等物质,因磁敏感效应T2WI呈低信号、DWI高低混杂信号改变。结论 MRI征象能反应FB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能为患者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宋盛华,蒋金琴[3](2014)在《双侧鼻窦真菌球5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鼻窦真菌球是一种慢性、非侵袭性的真菌感染,通常多见于单侧鼻窦,以上颌窦多见,其次为蝶窦、筛窦,双侧鼻窦真菌球罕见。本科自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共收治双侧鼻窦真菌球患者5例,经治疗病情完全控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58岁,因鼻塞、头痛20余年于2011年6月入院。有类风湿性关节炎20余年,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间断口服去痛片20余年、地塞米(本文来源于《湖北医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刘大为[4](2014)在《鼻-鼻窦真菌球与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关系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鼻-鼻窦真菌球是真菌性鼻-鼻窦炎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多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国内外学者推断关键的致病因素为鼻阻塞使真菌更易定植生长于鼻腔及鼻窦的黏膜上[1],与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关系密切[2]。本研究通过对鼻窦无明显病变的健康对照组及鼻-鼻窦真菌球组入选对象的鼻窦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旨在研究鼻-鼻窦真菌球患者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情况及与本病发病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期刊2014年06期)

胡军,赵宇红,胡凯,李培岭,翟昭华[5](2014)在《鼻窦真菌球的CT及磁共振成像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窦真菌球的影像学资料,35例患者均做CT平扫,其中4例做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鼻窦真菌球的主要CT表现为:1病变为单侧性(100%);2病变部位以上颌窦为主(80%),部分突入同侧鼻腔;其次为蝶窦(14%);3病变窦腔内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其内可见呈斑点状、云絮状或条带状高密度钙化影(89%);4局限性骨质增生(74%)及破坏(9%)。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增厚黏膜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中心不强化,周围增厚黏膜明显强化。结论病变内钙化影是本病特征性的CT征象,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MRI能显示病变内真菌球的范围,有助于诊断。(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杨文武[6](2012)在《鼻内镜治疗鼻窦真菌球56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述鼻窦真菌球的概念、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对我科2006年至2011年我科56例鼻窦真菌球鼻内镜手术及术后随访。结果全部采用鼻内镜手术,随访半年至1年,100%痊愈,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真菌球是一种安全、效果好的微创术式。(本文来源于《中国保健营养》期刊2012年16期)

李培岭,翟昭华,王萍[7](2011)在《鼻窦真菌球的CT、MRI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及MRI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窦真菌球的影像学表现,35例患者均做CT平扫,其中4例做MRI平扫加增强扫描。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脓涕、间歇性鼻涕带血、偶带干酪样物,头痛等。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鼻腔内新生物及鼻腔结构的发育异常等。结果:鼻窦真菌球的主要CT表现为:①病变为单侧性(100%);②病变部位以上颌窦为主(80%),部分向同侧鼻腔内突出,其次为蝶窦(14.3%);③病变密度多不均匀,其内可见斑点状或絮状、条带状高密度钙化影(88.6%);④骨质增生(74.3%)与局限性骨质破坏(8.6%)。MRI表现:病变位于上(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10-14)

白子彬,陈恳,韦治群[8](2011)在《鼻窦真菌球术后应用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术后应用抗真菌药物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真菌球患者230例中的105例为治疗组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作鼻窦冲洗,125例为对照组不用抗真菌药物作鼻窦冲洗。结果:术后鼻窦内窥镜随访1~2年,两组均无真菌球复发。结论: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经过手术的彻底去除,充分开放窦口,改变真菌赖以生存的内环境是治疗的关键,抗真菌药物的应用不是必须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1年04期)

刘收厚,汤晨,吕凌云[9](2009)在《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真菌球78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真菌球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鼻窦真菌球在鼻窦内窥镜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78例鼻窦真菌病中,66例在内镜下经中鼻道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口取出真菌球,早期对5例有残留真菌团块的患者加用尖牙窝进路完成手术,后期对单纯经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不能取尽的7例患者加用下鼻道造口取出病灶。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症状消失,内窥镜下创面愈合及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61例术后3个月后复查CT,除7例上颌窦局部黏膜稍增厚外,余均未见异常;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操作方便,且术后出血少、反应轻、并发症少,无复发。(本文来源于《南通医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钱备,张家雄,肖琴[10](2008)在《鼻窦真菌球的CT影像学特征和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治疗,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和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鼻窦真菌球32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鼻窦CT及临床资料。结果CT表现为多为单窦发病,以上颌窦最多见,22例,蝶窦次之,7例,累及上颌窦和筛窦1例,上颌窦和蝶窦1例,同时累及上颌窦、筛窦和额窦1例。所有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27例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内见点状、絮状、斑片状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类似金属异物影。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吸收13例,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上颌窦内壁明显向鼻腔膨胀2例。治愈30例,2例好转。结论鼻窦真菌球CT具特征的表现为,单窦发病,以上颌窦为主,蝶窦次之;窦腔内密度不均匀增高,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内见点状、絮状、斑片状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及上颌窦内侧壁破坏吸收。术前鼻窦CT结合鼻内镜检查是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率的有效便捷的方法。鼻内镜下充分开放病变鼻窦窦口,完全清理出病灶,同时保留窦腔黏膜完整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鼻窦真菌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FB)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与病理特点,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鼻窦真菌球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磁共振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7例鼻窦真菌球患者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49~86岁,平均57.6岁,病程6个月至5年。27例患者术前均进行1.5T高场强磁共振的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彻底切除病灶。结果以上颌窦发病为主,其中单侧92%(25/27),双侧4%(1/27),其次蝶窦发病4%(1/27),FB位于窦腔中央;FB T1WI等信号(与脑白质比较),T2WI低信号,DWI(b值=1 000)呈高低混杂信号,Gd-DTPA增强无强化;周围增厚黏膜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环状明显强化。27例病例组织病理学切片均找到缠绕的真菌菌丝,证实为FB;FB病理基础为真菌丝含锰(顺磁性物质),其次FB有磷酸钙和硫酸钙等物质,因磁敏感效应T2WI呈低信号、DWI高低混杂信号改变。结论 MRI征象能反应FB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能为患者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鼻窦真菌球论文参考文献

[1].魏欣,粘家斌,王刚,张余良,蔡圣恩.52例鼻窦真菌球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

[2].张雪琴,甘利伟,胡美红,孙晓琴,黎海涛.鼻窦真菌球术前MRI征象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

[3].宋盛华,蒋金琴.双侧鼻窦真菌球5例临床分析[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4

[4].刘大为.鼻-鼻窦真菌球与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

[5].胡军,赵宇红,胡凯,李培岭,翟昭华.鼻窦真菌球的CT及磁共振成像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

[6].杨文武.鼻内镜治疗鼻窦真菌球56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

[7].李培岭,翟昭华,王萍.鼻窦真菌球的CT、MRI表现[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8].白子彬,陈恳,韦治群.鼻窦真菌球术后应用抗真菌药物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1

[9].刘收厚,汤晨,吕凌云.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真菌球78例临床观察[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

[10].钱备,张家雄,肖琴.鼻窦真菌球的CT影像学特征和治疗[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

标签:;  ;  ;  

鼻窦真菌球论文-魏欣,粘家斌,王刚,张余良,蔡圣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