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铁电电子发射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电材料,铁电电子发射机理,等离子体致电子发射机理
铁电电子发射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忠道,白书欣,张树人,郭曙光[1](2009)在《铁电阴极材料电子发射机理实验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为获得更高的电子发射电流密度和更好的电子束品质,对于铁电电子发射机理的探讨,一直方兴未艾。针对采用锆钛酸铅、钛酸钡和钛酸铋钠这3种不同铁电阴极材料,进行了电子发射实验,并着重对样品电子发射前后的宏微观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不同种类的铁电材料遵循不同的电子发射机理,等离子体在发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钛酸钡材料,电子发射以等离子体致电子发射为主;对于钛酸铋钠材料,电子发射以快极化反转电子发射为主;而对于锆钛酸铅材料,2种机理作用兼而有之。(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9年10期)
陈忠道[2](2005)在《新型铁电阴极材料电子发射特性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电阴极材料是一种在脉冲电压或脉冲激光激励下从铁电材料表面获得脉冲强流电子发射的新型功能材料。目前,它作为一种极有前途的阴极材料,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就:1) 铁电阴极材料的制备;2) 电子发射测试系统的搭建;3) 电子发射试验的开展;4) 发射结果及机理的分析;5) 铁电阴极材料器件化的尝试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铁电阴极试验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及经验。我们扩展了铁电阴极材料研究体系并建立了高效而可靠的测试系统,从而掌握了铁电阴极试验研究的核心技术;通过精细的微观及显微结构分析,结合材料极化特性的变化,从对比分析材料电子发射波形入手,对铁电阴极的电子发射特性及机理做出规律性的理论分析,得到具有自主技术特征的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铁电真空二极管的试制,为铁电阴极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在已有锆钛酸铅(PZT)材料研究基础上,着重对锆钛酸铅(PZT)、钛酸钡(BT)和钛酸铋钠(BNBT)这叁个材料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针对不同材料制作工艺、不同极化条件和不同发射试验条件下铁电阴极的电子发射性能,研究了发射性能与介电性能、压电性、铁电性和微观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其中,对BT、BNBT两种环保无铅铁电材料电子发射性能的详细研究,并公开报道了其最大发射电流密度分别为30A/cm~2、20A/cm~2,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这对于扩展铁电材料研究体系,推动铁电材料的无铅化研究,具有启迪意义。 2.建立和改进高效率的电子发射电流密度测试系统,为理论分析和材料设计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从分析电磁干扰产生的来源机理出发,采用接地、屏蔽、线路匹配以及其他手段,有效地降低高压脉冲电子发射试验时,外界对电子发射信号的干扰强度,确保了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3.研究了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铁电阴极在不同激励电压脉冲作用下,能够达到的电子发射电流密度,对其束发射度和束亮度等发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试验数据的对比、归纳,优化铁电阴极的结构设计,确定铁电阴极的组分和电学参数与发射性能的匹配关系,获取最大的电流发射密度。尤其是采用硅橡胶作绝缘保护层,解决了样品击穿阈值过低的难题,提高了电子发射电流密度。 4.首次研究了铁电阴极陶瓷材料的压电参数与电子发射试验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压电系数d_(33)在电子发射过程中呈现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变化规律,并对相关机制做了解释。同时,也研究了试验条件对电子发射的影响。 5.研究了铁电电子发射机理,提出了新的观点。从电子发射波形分析入手,(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5-03-01)
向飞,常安碧,闫二艳,张永辉[3](2004)在《铁电阴极电子发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铁电阴极二极管电子发射试验分析讨论了发射前后材料的X射线衍射和发射的微观机理 ,指出铁电极发射是出于材料在高电场作用下的极化反转 ,发射电流密度与触发电场满足幂指数关系 ,其幂指数等于 1 1。(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04年08期)
张树人,蔡雪梅,钟朝位,郭曙光[4](2000)在《铁电阴极材料电子发射机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极化反转在铁电阴极电子发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工作采用XRD ,SEM等方法研究铁电发射机理 ,XRD图谱、晶胞参数测试结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到的电畴排列状况等从多个角度反映出不同铁电材料在电子发射前、后的晶体结构及电畴结构的相应变化状况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理解铁电阴极电子发射机理以及性能与组成、结构之间的关系 .(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铁电电子发射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铁电阴极材料是一种在脉冲电压或脉冲激光激励下从铁电材料表面获得脉冲强流电子发射的新型功能材料。目前,它作为一种极有前途的阴极材料,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就:1) 铁电阴极材料的制备;2) 电子发射测试系统的搭建;3) 电子发射试验的开展;4) 发射结果及机理的分析;5) 铁电阴极材料器件化的尝试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铁电阴极试验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及经验。我们扩展了铁电阴极材料研究体系并建立了高效而可靠的测试系统,从而掌握了铁电阴极试验研究的核心技术;通过精细的微观及显微结构分析,结合材料极化特性的变化,从对比分析材料电子发射波形入手,对铁电阴极的电子发射特性及机理做出规律性的理论分析,得到具有自主技术特征的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铁电真空二极管的试制,为铁电阴极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在已有锆钛酸铅(PZT)材料研究基础上,着重对锆钛酸铅(PZT)、钛酸钡(BT)和钛酸铋钠(BNBT)这叁个材料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针对不同材料制作工艺、不同极化条件和不同发射试验条件下铁电阴极的电子发射性能,研究了发射性能与介电性能、压电性、铁电性和微观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其中,对BT、BNBT两种环保无铅铁电材料电子发射性能的详细研究,并公开报道了其最大发射电流密度分别为30A/cm~2、20A/cm~2,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这对于扩展铁电材料研究体系,推动铁电材料的无铅化研究,具有启迪意义。 2.建立和改进高效率的电子发射电流密度测试系统,为理论分析和材料设计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从分析电磁干扰产生的来源机理出发,采用接地、屏蔽、线路匹配以及其他手段,有效地降低高压脉冲电子发射试验时,外界对电子发射信号的干扰强度,确保了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3.研究了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铁电阴极在不同激励电压脉冲作用下,能够达到的电子发射电流密度,对其束发射度和束亮度等发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试验数据的对比、归纳,优化铁电阴极的结构设计,确定铁电阴极的组分和电学参数与发射性能的匹配关系,获取最大的电流发射密度。尤其是采用硅橡胶作绝缘保护层,解决了样品击穿阈值过低的难题,提高了电子发射电流密度。 4.首次研究了铁电阴极陶瓷材料的压电参数与电子发射试验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压电系数d_(33)在电子发射过程中呈现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变化规律,并对相关机制做了解释。同时,也研究了试验条件对电子发射的影响。 5.研究了铁电电子发射机理,提出了新的观点。从电子发射波形分析入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铁电电子发射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陈忠道,白书欣,张树人,郭曙光.铁电阴极材料电子发射机理实验研究(英文)[J].材料导报.2009
[2].陈忠道.新型铁电阴极材料电子发射特性及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
[3].向飞,常安碧,闫二艳,张永辉.铁电阴极电子发射机理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4
[4].张树人,蔡雪梅,钟朝位,郭曙光.铁电阴极材料电子发射机理的实验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0
标签:铁电材料; 铁电电子发射机理; 等离子体致电子发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