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胺键论文-颜士臣

亚胺键论文-颜士臣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胺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叁维Salphen基COFs,抗氧活性

亚胺键论文文献综述

颜士臣[1](2019)在《基于亚胺键构筑的叁维有机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材料在众多科学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作为一种先进的功能材料设计平台,受到了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其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valent-organic frameworks,COFs)作为两种新型的晶态多孔材料,有关它们的设计和功能化一直是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MOFs是通过无机节点(金属离子或者簇)与含氮或者羧酸的有机配体之间的配位作用连接形成的一类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孔材料,而COFs则是利用轻质元素(比如CNBO等)之间形成的共价键连接形成的一种网络结构。由于MOFs和COFs具有很多迷人的性质,高孔隙率、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和可调节的功能性,使其在气体储存与分离、催化、荧光、化学传感、药物负载与传输、电化学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关MOFs和COFs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增多。但是关于MOFs和COFs相结合的研究却比较少。此外,由于次级构筑单元(secondary building units,SBUs)和配体的多样性,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功能化的MOFs,然而如何制备具有更高孔隙率和比表面积的MOFs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COFs材料科学中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可控设计合成功能化的COFs,近年来对二维功能化的COFs的研究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对叁维功能化的COFs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考虑,我们设计合成了两类新型叁维晶态多孔材料,并研究了它们的应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首次制备了叁维Salphen-COFs:JUC-508和JUC-509。设计合成新型四面体构型的醛基配体TFHPM,在溶剂热条件下分别与4,5-二氟苯-1,2-二胺和4,5-二氯苯-1,2-二胺反应,成功合成了两例叁维Salphen-COFs。对JUC-508和JUC-509的结构进行模拟的结果表明,两种叁维Salphen-COFs都具有非穿插的dia拓扑结构,并且这两种叁维Salphen-COFs具有微孔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此外,由于COFs结构中的Salphen单元能够与金属离子配位,因此,我们分别用叁种金属离子对JUC-509进行后修饰,得到了叁种金属化的叁维COFs材料:JUC-509-Y(Y=Mn,Cu,Eu)。实验结果表明JUC-509中的大部分Salphen位点都与金属离子进行了配位。然后我们首次研究了COFs材料在清除氧自由基方面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金属化的COFs的抗氧活性顺序如下:JUC-509-Cu>JUC-509-Mn>JUC-509-Eu,JUC-509-Cu对于超氧自由基的清除效率最高,这很有可能是由于Cu(II)离子具有更好的催化抗氧活性导致的。我们也对JUC-509进行了抗氧活性研究,结果说明JUC-509和JUC-509-Eu几乎没有抗氧活性。此外,在经过叁次循环实验以后,JUC-509-Cu和JUC-509-Mn的抗氧活性没有明显降低,说明金属化的COFs是一种优异的非均相抗氧活性剂。(2)采用一锅法,我们将Zn(II)离子、2,4,6-叁甲酰基间苯叁酚分别与4-氨基苯甲酸、4-氨基-3-甲基苯甲酸和4-氨基-3-甲氧基苯甲酸反应,合成了叁种叁维晶态配位-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ordination-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CFs):3D-CCF-1、3D-CCF-2和3D-CCF-3。这叁种CCFs与MOF-177同构,具有Zn_4O(CO_2)_6型次级构筑单元(secondary building units,SBUs)和qom型拓扑结构。氮气吸附测试结果表明3D-CCFs具有微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此外,3D-CCFs中含有lewis酸[Zn(II)]以及配体中的烯醇式-酮式互变异构产生的碱性基团(NH),因此3D-CCFs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用来催化有机串联反应。(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绍森[2](2019)在《基于亚胺键的复合胶束的制备及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胶束药物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种基于动态酸敏感亚胺键连接的具有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和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混合壳层的复合胶束,研究了其对阿霉素(DOX)的包封、释放和细胞毒性等性质。MPEG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避免其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被蛋白吞噬,提高药物到达病灶的机会。温度响应性链段PNVCL在伸展状态时,胶束呈核壳结构,可以实现对药物的包载,PNVCL塌缩时,胶束变成核壳冠结构,提高复合胶束的稳定性,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中的释放,核与壳之间的pH敏感亚胺键可以实现药物的智能释放。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复合胶束药物载体,具有刺激响应性,且释放速率可以通过混合壳中MPEG和PNVCL的比例来调节,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容易进入细胞内部,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复合胶束药物载体。研究内容如下:1.巯基乙醇(HSCH_2CH_2OH)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N-乙烯基己内酰胺(NVCL)聚合,得到的端羟基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OH)与4-羟基苯甲醛反应,合成端醛基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CHO);MPEG与4-羟基苯甲醛反应合成端醛基聚乙二醇(MPEG-CHO);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以N-(叔丁氧羰基)乙醇胺作为引发剂,分别引发D,L丙交酯和ε-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端叔丁氧羰基亚胺基聚己内酯(PCL-NHBoc)和端叔丁氧羰基亚胺基聚乳酸(PLA-NHBoc),经过叁氟乙酸处理,去保护基团,得到氨基聚己内酯(PCL-NH_2)和端氨基聚乳酸(PLA-NH_2)。利用氨基和醛基的反应,PNVCL-CHO,MPEG-CHO,PCL-NH_2和PLA-NH_2制备了亚胺键连接的嵌段聚合物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b-聚己内酯(PNVCL-b-PCL)、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MPEG-b-PCL)、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b-聚乳酸(PNVCL-b-PLA)和聚乙二醇-b-聚乳酸(MPEG-b-PLA)。实验表明PNVCL-b-PCL和PNVCL-b-PLA具有温敏性。2.共聚物PNVCL-b-PCL和MPEG-b-PCL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PCL为疏水核,PNVCL和MPEG为复合壳的胶束;共聚物PNVCL-b-PLA和MPEG-b-PLA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PLA为疏水核,PNVCL和MPEG为复合壳的胶束。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胶束形貌,结果显示为球形。载药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胶束具有温度/pH双重响应性,对阿霉素包封和释放结果表明,复合胶束在酸性环境下(pH=5.0)的释放速率远高于中性环境下(pH=7.4)的释放速率。在pH=7.4的中性环境下,25℃时的释放速率高于37℃时的释放速率。改变混合壳中MPEG和PNVCL的比例可以改变药物的释放速率。MTT实验表明,两种复合胶束体系对BGC-823细胞的毒性较小,体外细胞内吞实验表明胶束容易进入细胞内部。(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许清华[3](2016)在《几种亚胺键COFs的合成及其在Th(IV)吸附和光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高分子材料在放射化学领域应用广阔。COFs材料,又称为有机分子筛,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为了更好的了解这类材料在放射化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合成了几种典型COFs材料,同时选用与COFs材料结构相似的无机孔材料ZSM-5为对比物,研究了所合成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其在Th(Ⅳ)吸附和光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首先设计合成了COFs-bipy和MFP-1,在两种材料的合成过程中介入平面共轭体系的硬模板剂来提高有机材料的结晶度。研究弱的相互作用对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维COFs材料合成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石墨烯和其类似物作为固体模板来调节材料的二维层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力,提高二维材料的结晶度。其次采用批式法对Th(Ⅳ)在ZSM-5型分子筛和MFP-1上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Th(Ⅳ)在ZSM-5分子筛和MFP-1高分子材料上吸附反应迅速。其吸附机理主要是表面络合物的形成。吸附过程受到pH和温度的影响,是自发的吸热过程。MFP-1高分子材料至少可以被循环使用叁次,使用过程中材料的吸附性能没有发生变化,结构也相对稳定。利用该材料的固体吸附作用,在处理放射性金属离子的同时又不污染环境,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最后研究二联吡啶为功能化单体的有机高分子材料COFs-bipy对金纳米粒子合成的促进和粒径限制作用,测试形成的复合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OFs-bipy材料可以限制金属纳米粒子的形状。合成的Au@COFs-bipy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10-01)

刘清泉,吴敏达,李根,欧宝立,廖博[4](2015)在《亚胺键连接的二茂铁基纳米多孔有机高分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多孔有机高分子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高孔隙率和低密度等优点,在气体吸附与存贮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立体结构的四(4-氨基苯)甲烷为中心单体,以双层夹心结构的二茂铁二甲醛为构筑单元,通过席夫碱反应制备了二茂铁基纳米多孔有机高分子(Ferrocenyl Nanoporous Organic Polymers,FNOPs)。分别用TGA、SEM、SSNMR、氮气吸脱附等手段对FNOPs的热稳定性、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和孔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研究了FNOPs对H2、CO_2和CH4的吸附能力。制备的FNOPs是尺寸约为1μm的无定形颗粒,且在240℃时会发生明显的分解和失重。FNOPs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856.5 m~2/g、1.30 cm3/g。在1.0MPa/77.3K的条件下,FNOPs对H_2的吸脱附值为1.18 wt%;在1.0MPa/273K的条件下,FNOPs对CO_2和CH_4的吸附值分别为17.40 wt%和2.25 wt%。与同类材料相比,FNOPs具有较突出的CO_2吸附能力。首先,缺电子的Fe元素与富电子的CO_2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FNOPs对CO_2的吸附能力;其次,FNOPs中氮原子提供了相互作用点,也可通过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来提高FNOPs对CO_2的吸附值。(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 高性能高分子》期刊2015-10-17)

赵原,危岩,陶磊[5](2015)在《巯基乙酸衍生物加成亚胺键反应在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组分反应是有机反应中常见的反应,它具有操作简便,原子经济,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将多组分反应应用到缩聚反应中是高分子合成化学中的全新课题,它将多个组分引入到缩聚物的主链结构中,从而可以改变原先二组分缩聚物的一些性质,得到全新的缩聚物。本文中,我们研究利用溶剂法制备醛,胺,巯基乙酸衍生物的缩聚物,继而对聚合物制备的可行性,产物的溶解性进行评估,并利用核磁、凝胶渗透色谱对这些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可以使用溶剂法成功制备这种叁组分缩聚物。(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期刊2015-10-17)

辛龑[6](2014)在《含有亚胺键的支化分子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希夫碱反应是一种具有动态行为的共价键反应,其归属于一大类称之为“动态共价键”的体系之中,如亚胺键、酰腙键、二硫键、叁硫代酯键等。动态共价键是指由平衡可逆控制的可逆反应,即在平衡作用下,任何可以可逆形成与断裂的化学键。与普通共价键相比,它具有与超分子化学类似的“校对”和“纠错”的重要性质。除此之外,动态共价键的键能相对于普通共价键弱,相对于超分子作用强,因此这类动态共价化学键具有介于超分子相互作用和普通共价键之间的稳定性,同时还有可能通过竞争物种影响反应的平衡,因此这一类反应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如自修复材料等诸多领域之中。以希夫碱(包括亚胺键、酰腙键等系列)作为连接子进行超支化聚合物的构筑,具有很多传统方法所不具备的特征。由于此反应具有动态性能,因此形成的支化体系可以逐渐调整结构,最终达到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状态。除此之外,该体系具有的丰富的刺激响应性能也是构建智能材料过程中的亮点之一。将β-环糊精(β-CD)分别与α-溴代异丁酰溴和二硫化碳及α-溴丁酸乙酯的反应,获得以β-CD为核的多取代ATRP引发剂和RAFT链转移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获得两种分子的结构信息。之前的文献报道只采用了核磁共振氢谱作为取代度的计算依据,只能给出平均值。我们发现,为了获得关于引发剂取代度更为精准的信息,需要采用激光辅助解析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的表征,获得不同取代度单体的分布信息,从而更为精确地表征引发剂的结构,使之后的合成投料准确,使合成的聚合物结构更加精确明晰。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单体,通过ATRP和RAFT聚合分别得到β-CD为核的星形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β-CD-g-PNIPAM)。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的表征比较其分子量分布等信息,寻找针对其单体合适的聚合方法。利用β-CD中空腔所具有的主客体化学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客体分子,如对苯二甲醛、对苯二胺等,得到轴向具有反应活性的轮烷结构,再通过希夫碱反应获得聚拟轮烷结构,即得聚合物刷。可以较好地解决聚希夫碱难溶难熔以及分子导线的封装问题。聚合度较小的聚轮烷体系还具有希夫碱的刺激响应行为。使用最为常见的支化聚合物聚乙烯基亚胺(PEI)和二醛发生希夫碱反应,可以十分简便地获得水凝胶体系。由于PEI分子所具有的高质子容量,获得的凝胶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保持稳定。除此之外,体系自身的碱性还原环境非常适合在水凝胶的表面直接生长银纳米颗粒,用于抗菌等适用领域。(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4-05-01)

周琳,陈茂,关英,张拥军[7](2013)在《动态亚胺键构建具有pH及温度敏感的水凝胶薄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动态/可逆共价键构筑具有刺激响应性的智能水凝胶薄膜的新方法。以氧化葡聚糖的醛基与壳聚糖的氨基之间形成的亚胺键为驱动力进行层层自组装制备了厚度可控的水凝胶薄膜。利用薄膜的Fabry-Perot干涉条纹研究了膜的组装,膜在水中的溶胀,以及pH和温度对膜溶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膜的组装有很大影响。得到的膜可在水中(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期刊2013-10-12)

王玉凤[8](2011)在《亚胺键桥连苯环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光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亚胺键桥连苯环化合物的研究已经成为有机光电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围绕有机非线性光学(Nonlinear Optical,简称NLO)材料的合成、光电性能和电场作用下晶体生长规律的研究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醛胺缩合一步合成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亚胺键桥连苯环化合物,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和拉曼等测试技术对分子的结构进行了确认。根据理论模拟和实验结果的有效结合,详细指认了各分子的FT-IR和FT-Raman光谱中的振动模式,结果表明各分子的C-H、C-C和C-N伸缩振动受环境影响较小,OH的振动模式由于受分子内、分子间氢键的影响,差异比较明显。2、采用B3LYP/6-31G(d)方法计算出了反映各化合物非线性光学性能的一阶超极化率β0。结果表明,受取代基和氢键效应影响,其一阶超极化率β0值均不同,N-(4-羟基苯)-2-羟基苯甲亚胺的β0值最高。所研究的这些化合物分子计算的β0值都大于尿素的数值,说明该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非线性光学材料。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表明,所研究的化合物在紫外区有好的吸收,而在可见光区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满足了这些化合物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要求;激光诱导电化学测试表明材料具有宏观的光电流现象,证明这些化合物具有方向性电子转移的特征。4、通过自制的直流电场控制装置,实现宏观材料的微观生长控制。电场控制分子生长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该类晶体分子表现出电场控制生长现象,能实现分子方向性堆积获得目标宏观材料。总之,本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亚胺键桥连苯环化合物设计合成、结构表征和光响应性能研究工作,证实了该类化合物是有应用前景的光响应材料。(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1-12-01)

宋亮[9](2010)在《基于亚胺键的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轭聚合物由于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目前已成为高分子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各种不同发光波长、不同结构的共轭聚合物正在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其中,超支化共轭聚合物合成简单,其独特的高度支化和球状结构能够抑制分子聚集体和激基缔合物的产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论文经充分调研文献后,结合课题组在超支化聚合物和超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基础,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含亚胺键的超支化共轭聚合物,也称超支化共轭聚甲亚胺,并对该类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光学性能和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探索,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提出了利用末端-主链间相互作用调节超支化共轭聚合物光学性能的新策略:采用3, 3-对二氨基联苯与对苯二甲醛的A2+B4缩聚反应体系成功合成了具有一定溶解性的超支化共轭聚甲亚胺。超支化聚甲亚胺具有高度支化的叁维空间结构,其大量末端氨基易与主链中的亚胺键形成很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对其光学性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改变反应单体的摩尔配比,可以调节超支化聚甲亚胺末端端基的种类和数目,因此改变了聚合物末端-主链间相互作用和相应的光学性质。此外,通过加入掺杂物,如加入质子酸将末端氨基和亚胺键质子化,加入金属离子与亚胺键上氮原子螯合,加入环糊精将末端端基包覆在其空腔内形成“绝缘层”等手段,改变了超支化聚甲亚胺末端-主链间相互作用,实现了对其光学性质的调控。(2)利用所合成的超支化共轭聚甲亚胺作为纳米反应器,成功制备了尺寸小且均一、分散性好的CdS纳米量子点。亚胺键上的氮原子含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能够将Cd2+很好地稳定在超支化聚甲亚胺(HPPAM)空腔内的位点上,然后通过加入S2-,原位生成CdS量子点,得到了CdS/HPPAM纳米复合物。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我们的确得到了CdS/HPPAM纳米复合物。延长陈化时间,CdS/HPPAM纳米复合物荧光强度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超支化聚合物的致密包覆防止了量子点的聚集,从而避免了荧光淬灭。(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0-01-01)

邓珠平[10](2009)在《烃基硫亚胺键:生物分子中的新连接》一文中研究指出图1新连接:烃基硫亚胺键使Ⅳ型胶原蛋白网络更加稳定根据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生物化学家比利·哈德森(Billy G.Hudson)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1,2],发现果蝇,蠕虫和人类不同的上皮组织的机械强度可能(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亚胺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复合胶束药物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种基于动态酸敏感亚胺键连接的具有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和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混合壳层的复合胶束,研究了其对阿霉素(DOX)的包封、释放和细胞毒性等性质。MPEG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避免其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被蛋白吞噬,提高药物到达病灶的机会。温度响应性链段PNVCL在伸展状态时,胶束呈核壳结构,可以实现对药物的包载,PNVCL塌缩时,胶束变成核壳冠结构,提高复合胶束的稳定性,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中的释放,核与壳之间的pH敏感亚胺键可以实现药物的智能释放。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复合胶束药物载体,具有刺激响应性,且释放速率可以通过混合壳中MPEG和PNVCL的比例来调节,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容易进入细胞内部,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复合胶束药物载体。研究内容如下:1.巯基乙醇(HSCH_2CH_2OH)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N-乙烯基己内酰胺(NVCL)聚合,得到的端羟基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OH)与4-羟基苯甲醛反应,合成端醛基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CHO);MPEG与4-羟基苯甲醛反应合成端醛基聚乙二醇(MPEG-CHO);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以N-(叔丁氧羰基)乙醇胺作为引发剂,分别引发D,L丙交酯和ε-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端叔丁氧羰基亚胺基聚己内酯(PCL-NHBoc)和端叔丁氧羰基亚胺基聚乳酸(PLA-NHBoc),经过叁氟乙酸处理,去保护基团,得到氨基聚己内酯(PCL-NH_2)和端氨基聚乳酸(PLA-NH_2)。利用氨基和醛基的反应,PNVCL-CHO,MPEG-CHO,PCL-NH_2和PLA-NH_2制备了亚胺键连接的嵌段聚合物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b-聚己内酯(PNVCL-b-PCL)、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MPEG-b-PCL)、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b-聚乳酸(PNVCL-b-PLA)和聚乙二醇-b-聚乳酸(MPEG-b-PLA)。实验表明PNVCL-b-PCL和PNVCL-b-PLA具有温敏性。2.共聚物PNVCL-b-PCL和MPEG-b-PCL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PCL为疏水核,PNVCL和MPEG为复合壳的胶束;共聚物PNVCL-b-PLA和MPEG-b-PLA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PLA为疏水核,PNVCL和MPEG为复合壳的胶束。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胶束形貌,结果显示为球形。载药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胶束具有温度/pH双重响应性,对阿霉素包封和释放结果表明,复合胶束在酸性环境下(pH=5.0)的释放速率远高于中性环境下(pH=7.4)的释放速率。在pH=7.4的中性环境下,25℃时的释放速率高于37℃时的释放速率。改变混合壳中MPEG和PNVCL的比例可以改变药物的释放速率。MTT实验表明,两种复合胶束体系对BGC-823细胞的毒性较小,体外细胞内吞实验表明胶束容易进入细胞内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胺键论文参考文献

[1].颜士臣.基于亚胺键构筑的叁维有机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王绍森.基于亚胺键的复合胶束的制备及性质[D].辽宁大学.2019

[3].许清华.几种亚胺键COFs的合成及其在Th(IV)吸附和光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6

[4].刘清泉,吴敏达,李根,欧宝立,廖博.亚胺键连接的二茂铁基纳米多孔有机高分子[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性能高分子.2015

[5].赵原,危岩,陶磊.巯基乙酸衍生物加成亚胺键反应在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015

[6].辛龑.含有亚胺键的支化分子合成及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4

[7].周琳,陈茂,关英,张拥军.动态亚胺键构建具有pH及温度敏感的水凝胶薄膜[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2013

[8].王玉凤.亚胺键桥连苯环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光响应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

[9].宋亮.基于亚胺键的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设计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0].邓珠平.烃基硫亚胺键:生物分子中的新连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标签:;  ;  ;  ;  

亚胺键论文-颜士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