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兴蜀勘察基础工程公司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不同类型的岩体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严重程度也不相同,地质灾害的防治与预控是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地质灾害具有灾害类型繁多、突发性强、分布面积大等特征,要求防治过程中应结合岩土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明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以采取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措施开展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岩土体特征;分布规律;防治技术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及特点
(1)滑坡:滑坡发生时,会在滑体后缘出现张拉裂隙,而后滑体缓慢滑移,开始滑体滑动缓慢,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而到滑动后期则会迅速滑落.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滑坡破坏形式。造成滑坡的常见原因有:急性降雨、高强度地震;山坡底部受到地表水的严重冲刷和侵蚀,人类工程建设活动所形成的不稳定堆积物等。滑坡灾害主要发生于工程建设切方形成的顺层岩质边坡及坡度较大的土质边坡、公路切方边坡;断裂带;频繁发生强降雨的地区;地质落差较大的山谷等。(2)崩塌:如高陡斜坡、高陡岩质边坡在人为工程活动影响及降雨等因素影响,以及地下采空区引发地面位移变形而产生的崩塌等。
2.岩土工程施工现状
2.1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低
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会对岩土工程的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当前的岩土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测评发现,一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使岩土工程难以顺利开展。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主要体现为缺乏现有地基处理技术,开发地基处理新技术等,影响了岩土工程施工的进度。同时一些岩土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体现为技术存在很多漏洞,使工程开展处处碰壁。
2.2岩土施工工作质量低
导致我国岩土工程质量低的因素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在我国的岩土工程中,缺乏全面、系统的监督体系,这使岩土工程存在很多漏洞;其次岩土工程施工人员没有重视岩土工程施工工作,忽略了很多细节。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岩土工程的质量比较差,因此岩土工程施工应该从以上两方面入手,通过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提高施工质量。
2.3建筑单位对岩土施工设备缺乏保养与维护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单位,基于一些工人的设备保养与维护意识比较低,对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工作缺乏重视态度。很多施工人员只是重视设备是否能提高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而在使用了设备后,并没有对设备进行及时保养,从而导致了设备的老化。如果施工工人没有对设备进行科学地维护和保养,不仅会延误工期,而且会对自身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例如,基于岩土工程的专业性比较强,使用的一些设备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如果施工人员使用老化的设备,很容易在施工中出现事故。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3.1滑坡的防治技术
首先要进行滑坡原因分析,拟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技术。关键通过2个方面实施防治:首先,控制地表水与地下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水对土质坡体的威胁消除或者减轻。水在不计人为破坏的前提下是导致滑坡的一种最关键的原因,它紧密联系着滑坡的形成。所以要避免滑坡形成就一定要消除水对边坡土体的侵害作用。其详细做法是控制滑坡区外围的地表水,防止流入滑坡区,所有能够在边界处修筑截水沟,用来截留地表水;排水沟要修筑在滑坡区内,这样来把区域内的地表水排除,使其对边坡的威胁减轻;也能用水平钻孔疏干和垂直孔排水支撑盲沟等技术来把滑坡范围内地下水清除。其详细方法依据边坡的地质构造特点和水文条件而定,从经济性与有效性来看此法效果更好一些。其次,通过加强土质环境的抗滑能力能够达到防治滑坡的效果。首先选取对应的技术方法来增加土体环境的受力强度,接着使用技术以使边坡土体的滑动力减小。加固边坡、削坡减载等是到现在为止相对有效并实用的技术方法。边坡加固方法在现实项目中获得了普遍的应用其形式包含预应力锚固结、钢混抗滑桩档土墙、边坡柔性防护技术和灌浆电化学加固法等方法。需要依据现实土体状况决定详细选择何种方案。
3.2崩塌的防治技术
护坡护墙方式和拦截支档排水方式是传统的崩塌处理技术,两者的处理原则和适应环境相差较大,需要根据崩塌的成因选择防治措施。除了传统的处理技术之外,目前还出现还有一种新型技术“柔性拦石网”,此技术不仅在地质勘测时准确度高,而且斜坡坡度较陡的条件下防治效果较好,非常值得推广应用。我国水电站以及各大矿山的施工过程已经试验并选用这项新技术,取得显著效果。
3.3提高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勘测水平
制定完善的灾害勘察计划,主要从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条件、灾害类型以及分布情况着手,实施地质灾害勘测工作,将掌握的关于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地质状况、分布状况以及灾害特征的勘测情况进行整合,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数据库。发生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时,可以根据信息数据库整合的相关灾害防治资料对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为实际操作提供基本对策。
3.4环境治理措施
环境治理措施是预防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有效措施,通过进行植树造林、合理规划耕牧,并采取生态边坡等技术,可以提高工程地质环境的稳定性,改善生态平衡,进而抑制水土流失等问题引发的工程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治理措施是一项长期工程,同时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投资成本低等特点,能够有效改善岩土工程周围的自然环境条件,从而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在泥石流、地表变形等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可通过采用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等措施,逐步改善地区地质条件,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环境治理措施具有长期效应,必须提高对应用环境治理措施的重视,从而从源头上抑制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
3.5工程防治措施
相比于环境治理措施,工程防治措施则具有短期性、见效快等特点,主要是根据前期的工程地质勘察结果,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和基础处理方法,改善工程现场地质条件,降低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在采取工程防治措施时,应以工程实际情况和地质勘察结果为依据,同时参考近期工程地质灾害记录,对各种灾害情况的发生几率、影响规模进行预估,从而合理选择防治对策。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根据实际灾害发生程度确立防治目标和防治强度,详细安排工程施工计划,可以在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比如在容易发生地质滑坡的工程中,可以根据灾害评估结果,采用消方减载、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等措施,提高工程岩土稳定性,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3.6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即是通过植物造林、退耕还林以及绿化恢复等措施,这些措施可有效提高水土的稳定性,进而减少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生物措施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可产生可观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可确保岩土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处于平衡状态,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在生物措施落实过程中,应结合该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封山育林、植物造林等措施来优化项目施工环境,增强工程项目周边土体的稳定性,进而为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提供有力的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会给岩土工程施工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对其灾害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可以为工程地质灾害预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宋睿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22):68-70.
[2]廖何森,崔茂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对策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05):223-224.
[3]罗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J].住宅与房地产,2017(09):177+234.
[4]薛增荣.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7(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