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林府钱币及相关问题分析

宋玉林府钱币及相关问题分析

一、宋代郁林州铸钱暨相关问题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孔令通[1](2021)在《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职官材料整理与研究》文中认为《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等传世文献中比较系统地记载了汉代职官的设置情况,同时,在玺印、封泥、简牍等出土文献中亦存在着大量的汉代职官材料,这些内容对於研究汉代职官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广泛搜1整理出土文献所见西汉职官材料,与《百官表》进行比照,并讨论相关问题。论文分爲上下编:上编爲研究篇。绪论介绍了出土文献中所见西汉时期职官研究史、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一章是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中央职官考述,分爲五节,将出土文献中所见高祖至吕后时期、文景时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的职官与《百官表》进行了对比,并总结了未见於《百官表》且无法判断归属之中央职官。经过对比发现《百官表》所述职官体系至文景时才开始颇具雏形,至西汉中期方形成,而西汉晚期是“省减”期,注重机构的裁撤与省并。第二章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王国及侯国职官考述,分爲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王国、侯国及未见於《百官表》且无法判断归属的王国职官三节。汉承秦制,但其实刘邦称帝前後都部分继承了楚制,因此这一部分着重追溯职官至战国时期,并对其职能进行概括总结。通过梳理发现,西汉早期侯国即已存在侯家吏和上属於中央的两套行政系统。第三章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郡县职官考述,分二节:第一节爲郡职官,第二节爲县职官。重点梳理了西汉早期和西汉中晚期的郡县属吏,通过梳理发现,西汉早期郡守以军事职能爲主,属吏设置相对简单。西汉中晚期,郡属吏设置增多。且少数民族地区可能亦存在汉廷所辖职官与少数民族职官两套行政系统。第四章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特种官署考述,本章分爲工矿商业类、军事类、农林水利类、畜牧类、仓储类五节,对西汉时期的盐铁官、都水官、工官等秩比县令长的职官进行了考察。下编是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职官汇编,将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职官汇集成五个表格,分别是: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中央、王国、郡、县、侯国职官表,其中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中央职官分爲出土文献中见於《百官表》和未见於《百官表》职官两个表格。

杨夏薇[2](2021)在《宋代铜镜纹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铜镜是古代日用品,在中国古代既用于鉴容,也用于辟邪等场合,因流传两千多年以上,在物质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铜镜的形式相对简单,平板状,多为圆形,偶有方形,间有菱花形、椭圆等形状者,极个别有柄。其正面平或微凸,是实现其基本功能面,其背面有多种多样的纹饰和装饰,成为古代艺术的主要载体。因铜镜的基本功能是鉴容,所以镜面需要光亮、致密,中国古代铸工在长期实践中,发现高锡青铜可达此效果,其材质的锡含量往往在20%以上,甚至有30%者,但高锡青铜镜坚硬质脆,坠落即碎。而镜背面的纹饰或装饰,应当本源于商周青铜礼乐器,并随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工艺也如青铜礼乐器一样多种多样,所以,铸工铜镜的制作,同样沿袭青铜礼乐器生产的路径,早期都是以泥范块范法成形的。青铜器的装饰工艺,多移借自青铜容器,包括镶嵌、错、鎏、镀、绘和包金银等,其中镀锡工艺在装饰镜背的基础上,铸工逐步认识到也是处理镜面、使之白亮的加工工艺。随着这种工艺的普及,铜镜合金的锡含量可以不必很高,使其依然保持相当的韧性。中国铜镜可上溯到河西走廊的齐家文化,中原出现最早的是商代,西周只是零星发现,这些具有铜镜形象的器物,究竟是否全部用于鉴容,还不能肯定,至少其中某些是用于装饰。真正作为日用鉴容的铜镜,大概从春秋晚期才开始逐步增多,侯马铸铜做法发现有铸镜模范,反映出铸镜和其他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甚至装饰纹样一致。经过战国时代的发展,一些特种工艺镜颇为突出,如漆背镜、彩绘镜、双背镜等,表现出高度的工艺技巧。秦汉是青铜镜大大发展阶段,王室和戈地方都会都是青铜镜的重要产地,商品性强故纹样类型多。汉之后的连年动乱对青铜镜生产打击较大,但随着佛教东传和道教的兴起,宗教题材成为铜镜纹样的主要内容。隋唐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多种精美形式、装饰手法多样、纹饰题材丰富的青铜器,表明铜镜生产臻至高峰。唐宋社会的巨变在史学界已有不少研究和讨论,艺术史也有涉及。通观两个时代的青铜镜,差别突出。宋代青铜镜因普通和寻常,往往被忽视,页成为研究较少、留下诸多空白的流域。本文即是针对这一空白而设计的研究,宋代手工业商品化有关,大批量的铜镜以工业化模式生产出来,其纹饰装饰性更强。如表现宋代女性文化的花卉纹镜和凤鸟纹镜,也有人物故事纹镜中展现宋代士人隐逸之情的许由巢父镜、王质观弈镜,还有展现宋代铜镜商品化的商标牌记镜,再有反映与道教、佛教有关的铜镜。宋代铜镜纹饰在艺术上呈现出丰富的装饰化、世俗化表现内容。纹饰的世俗化表现与佛、道教世俗化有关,佛道教义逐渐世俗化,广纳信众,与社会风俗相结合,形成特殊的民间风俗礼仪。铜镜参与了宋人的生活,照容或是民间信仰中用镜祭祀、婚丧喜庆事中都见有铜镜的使用,铜镜纹饰就是反应这些风俗的图像。本文采用图像与空间的讨论方法,将宋代铜镜中的部分纹饰作为单一图像来看,与周围的墓葬壁画、器物形成一个研究场域,应属于墓葬器物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铜镜的功能与图像产生的交互关系,更好的理解宋代铸镜工匠在铜镜装饰上对于纹饰内容、题材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探究宋人在物质文化上对铜镜的设计与构思,并探讨纹饰除装饰意义以外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展现宋人的造物与装饰思想。

毛明霞[3](2020)在《南流江古代经济社会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文中提出南流江的航运发展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秦汉时期的经营,成为岭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魏晋以来,随着中外交流逐渐增加,以南流江为通道的经济文化交流持续发展。明清时期,由于海禁政策的实施和南流江泥沙淤积,南流江对外的功能逐渐减弱。本文将日益丰富的考古遗存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对南流江的航运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考古学观察。以航运交通为线索,较系统地复原南流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探讨南流江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等问题。本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回顾学界对南流江航运及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对南流江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主要河道、生态环境及区位条件进行概述。第三部分:结合目前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分析南流江航运的发展。认为南流江的航运起源于先秦时期,随着秦汉时期统治者对岭南的开发,南流江内河航通道开始形成,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海上丝绸之路兴起。魏晋至唐宋时期南流江的内河航运和沿海地区的航海技术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走向衰落,南流江由江海联运逐渐走向内河航运。第四部分:通过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探讨南流江流域采珠业、漕运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流域内货币的流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第五部分:论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合浦港的兴起,南流江流域出土的具有外来风格的文物及南流江流域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中东南亚地区的物质交流,分析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流江经济交流的情况,并探讨了南流江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相互关系。第六部分:结语,总结全文。

张天胤[4](2020)在《南宋铸币地理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南宋时期铜铁货币铸造业布局的相关问题,文章大致可以分为铸币生产单位钱监时空分布的复原、布局区位因素的分析以及铸钱管理准政区机构的探讨三个层面。前两个层面又可以按照不同货币区的空间分布,分为东南铜钱监、江南江北铁钱监与四川铁钱监三个专题。第一章首先复原了南宋东南铜钱监的时空分布、规模演变。通过复原可以看出南宋铜钱监在时空分布格局上经历了从多监并铸向一监独铸的演变过程。虽然南渡之后的铸钱业远不及北宋,但永平监一直保持着主体地位,在光宗之后更成为了全宋唯一的常制铜钱监。此后本文详细考证了铜钱监所用矿料的生产、收管、调拨情况,复原出了不同矿料的供给地时空分布和调配路线。最后,分析了南宋铜钱监分布的区位因素以及永平监一监独铸的区位优势。认为饶州有着优越的经济基础、充足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管理条件,安定的军事环境以及铸钱工艺所需的优质制范材料和水资源,这些条件使得永平监成为南宋中后期东南坑冶铸钱的中心。第二章和第三章研究了江南、江北铁钱监和四川铁钱监的时空分布及区位。两章在一开始均先利用出土铁钱实物和传统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复原了铁钱监的时空演变和规模,而后再分析铁钱监的分布区位。第二章认为由于江北铁钱独特的原料收买和成品调拨制度,使得江南、江北铁钱监虽然在宏观区位上位于传统铁矿产区附近,但在具体地点上则优先考虑到了交通的便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告别了铁冶、铸钱合一的生产模式。同时,文章分析了南宋时期的军事形势和军器生产布局,认为铁钱监为了获得军事安全的区位,在选址上更趋向于有军事屏障、相对安全的大别山以南地区;并且随着两淮、江西、江东军器生产格局的演变使得铸铁钱区的范围不断被压缩至长江两岸的五州军。第三章将四川铁钱监的区位分为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文章认为南宋时期四川铸钱原料生产方面继承了北宋中后期的生产、布局模式,即虽然铁冶和铸钱在生产上有所分离,但四川特有的地理环境使得铸钱均用本州周边的原料,在钱监分布上仍可视作“即山铸钱”。在人文区位因素方面,本章首先考察了南宋四川铁钱的铸行地位,认为虽然四川铁钱的铸造一直处于亏本状态,但政府仍然将其视若珍宝,极力将其用作称提,至宁宗中期以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是这样的行用地位,使得钱监在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封桩称提”的交通区位和规避军事威胁的安全区位。第四章对南宋时期提点坑冶铸钱司和提点铁冶铸钱司准政区进行了探讨。首先对准政区的时空沿革进行了复原,明确了其幅员演变、治所、分司等问题,紧接着详细梳理了准政区机构的管理职权和管理体系;最后论述了准政区机构的行政履职方式。本文认为管理铸钱准政区之间辖区虽有重合,但形成了互不干涉的复式政区关系;准政区内部则形成了三级管理体系,同时与路级监司相互协作、监督。准政区的长官通过巡历地方和利用各项按察刺举的权力对官员进行管理从而履行职事。虽然在南宋后期坑冶铸钱管理有所败坏,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体现出准政区管理制度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曹珍[5](2019)在《潘自牧及其《记纂渊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宋代是类书的大发展时期,数量众多、规模空前,体制大备,分类缜密,流播广泛。尤其是和前代类书相较,有宋一代所编撰之类书,在承继前代类书编撰经验的同时,推陈出新,不仅仅局限于为作文提供检索词藻、典故之便,而是大大增加了其使用功能,如以备科考、书信笺启之用等。另外,宋代所编类书,不似前代多为敕撰,而是多为私修。宋代私撰类书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在内容、分类、体例等方面也多有创新。南宋中期潘自牧编撰的以记言为主的类书《记纂渊海》作为我国现存最早名言警句分类汇编,世称记言类书创自此书,在宋代类书中别具一格,编排体例极具创新性。它不像传统类书那样,多以“天、地、人、事、物”的顺序来安排部类,而是突出“人、事”两类,详于纂言。分为论议部、性行部、识见部等22部,每部之下又分类,每一类用一个词或词组作标题,如“颖悟”“包容”“方兴未艾”“一视同仁”等,突出引录内容的主题,每一个标题之下,又分经、子、史、传记、集、本朝六部,在每一部之下罗列相关材料,可谓纲举目张,井然有序,十分清楚,使得传统类书的类分原则进一步细化和扩展,极便于检索。另外它不仅辑录征引宋前古籍,而且设“本朝”部,对宋代的文献亦多有保存,故对于文献的校勘、辑佚颇具价值。基于其编排体例独特,文献价值巨大,且学界未有系统研究的原因,本论文广泛搜求多领域的文献加以利用,首先考证、厘清编者潘自牧之生平家世等情况,进而对《记纂渊海》的编撰流传、版本情况,部类划分、编排体例、征引文献等方面予以全面系统的研究,充分论证其在类书编撰史上的地位、价值及影响。本文的正文部分共分设六章。第一章编者潘自牧的家世与生平。从历史学角度全面考察潘自牧的生平、家世、交游及着述。由于《宋史》上无传,潘自牧的家世籍贯、生卒年、仕宦履历、交游着述等皆不甚明晰,文献典籍所涉其生平事迹亦存在错讹之处。本章在全面钩稽有关方志、家乘、序跋等资料的基础上,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纠正前人所载之谬误,梳理出潘自牧生平之大概,厘清其宦迹、交游、着述等情况。第二章论述《记纂渊海》的编撰与流传。《记纂渊海》的成书得益于诸多方面:时代、家庭文化的影响;潘自牧个人较高的文化素养;亲朋师友的参与与协助;发达的区域文化环境;前代类书的参照与取材。《记纂渊海》成书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成书不久后即有福建书坊刊行,此后流播广泛,宋、元、明、清四代皆有刊刻,宋、明两代并对其进行了续补与改编。第三章《记纂渊海》版本叙录。《记纂渊海》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成书,潘自牧亲自作序,195卷,是为宋刻原编本。淳佑戊申(1248)年稍前,南宋宋惠父对潘自牧《记纂渊海》作了续补,125卷,今存94卷,是为《记纂渊海后集》。明万历七年,王嘉宾在宋刻本《记纂渊海》及《记纂渊海后集》的基础上,更改原编本卷目编次,增删大量内容,改编为100卷,是为明万历刻本。宋元明清四代,《记纂渊海》多有流传,形成195卷宋刻原编本及100卷明万历改编本两种版本系统。第四章《记纂渊海》的部类划分及编排体例。两种版本系统的《记纂渊海》部类划分及编排体例不尽相同。与前代类书相类比,详论宋刻本、明刻本《记纂渊海》的部类划分及编排体例,突出其编撰特色,并将两个版本系统的《记纂渊海》部类划分及编排体例进行比较,突出二者之不同,以证各自价值。第五章《记纂渊海》征引文献考论。《记纂渊海》部头较大,取材广泛,引文谨严,据考宋刻本所引文献达一千余种,通过考辨其引文方法,揭示引书所体现的时代风尚,深受理学思想影响之特色,并证明《记纂渊海》当为科举应试之类书。同时,也将对引文存在的一些疏漏及不足进行揭示。第六章《记纂渊海》的价值与影响所及。结合南宋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通过列举例证的方式,指出两种版本系统的《记纂渊海》均具有较高的文献学、目录学、史料学等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记纂渊海》的影响所及。

白丽群[6](2018)在《两广地区宋代钱监设置因素考证——以历史地理学为视角》文中认为两宋时期,宋王朝在今两广地区设置了梧州元丰监、贺州钱监、浔州钱监、韶州永通监、惠州阜民监等钱监,其兴衰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军事需要诸因素紧密相关。发达的水路网、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为钱监的设置提供了物质基础;南疆地区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区位和物产优势带来的贸易便利,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戍兵的增多导致军费支出的增加,使货币需求加大。换言之,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因素对两广地区宋代钱监的设置和铸钱业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邓智成[7](2018)在《清代广西矿产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清代广西的矿业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康熙朝曾试探性开矿,但未见成果,雍正前期严厉矿禁,并因此而出现三次较大规模的“矿徒”事件,三次“矿徒”事件具有相同的三个特征,即事件发生地丰富的资源基础、复杂的地理特征和“矿徒”的乏食穷民身份。三次“矿徒”事件,雍正皇帝均予以严厉打击,并一再重申矿禁,驳斥地方大员的开矿之请。直到雍正后期因为全国铜荒,为满足鼓铸等的矿产需求,各地矿禁松动,广西的矿禁,亦在郭鉷详陈开矿之利,并对招商承办的具体细节和管理模式进行了较为完善的设计之后,开始松动,并最终在乾隆朝初年彻底放开,其后的发展虽曾被太平天国运动所中断,但光绪年间也在全国“洋务”大潮下开始了本省近代新式矿业发展的探索。清中期广西矿业生产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筹备或开展本省宝桂局鼓铸所进行,因此,与鼓铸相关的矿种开发的程度比较高,如铜、铅、锌等。各矿种的矿厂大多开设于雍正后期和乾隆前期,开设的矿厂主要分布于广西的东部及北部,以庆远、平乐、梧州等府为最多,各矿产量亦在雍正后期和乾隆前期较高,这也与当时国家亟需铸币材料有关,此后随着主要矿厂的渐次封闭,广西矿业开始衰落。清中期广西矿厂以州县官专司,府佐分管,最终由道员总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矿厂管理体系。具体到矿厂经营模式,则以官督商办为主,官办为辅,间有小生产者私采。同时广西的矿课与收买制度也经历过一番变动,其中尤以铜矿的矿课和收买变动较频繁。而伴随着广西矿业发展的兴衰,宝桂局鼓铸的规模也相应变化,从乾隆初年的二十炉座,到咸丰年间彻底封闭之前仅余五座,清中期广西矿业生产衰落的趋势可见一斑。清中期由于广西铜产量有限,为了维持宝桂局鼓铸,便从云南采买滇铜,采办数额巨大。广西亦曾有矿产大规模外销,这便是锌矿(白铅),不仅能够满足自身鼓铸所需,还能够卖予广东、湖南,甚至能够在黔铅不济时,协运汉口,供各省采买,可以说,广西白铅在当时的全国白铅市场供应上具有相对重要的地位。支撑起广西矿产内部运输和对外运输的,是广西发达的河网,水路运输相当便捷,其中广西境内水路横向大通道为属于珠江水系的西洋江、右江、郁江、龚江,纵向大通道为同属珠江水系的桂江、漓江,以及长江流域的湘江,这两条大通道亦是各省采买滇铜以及桂铅外销的必经之地。对此,广西亦制定了严格的运输制度,包括运员委派、路程限期和沿途奏报制度,以及陡河等水利设施的修建,来保障矿产的及时妥善的运输。

刘闯[8](2018)在《唐末五代增废州县与修筑城池之地理分布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基于唐末五代较多州县被增置或裁并、城池得以修筑的史实,在对这些变动州县与城池加以详细梳理之后,重点考察了它们的地理分布情况,并结合唐末五代历史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析。将本时段历史划分为878年—906年、907年-959年前后两段,适当地比较了变动州县与城池在不同阶段的地理状况,探讨了它们的变化趋势。就增废的诸多州县而言,唐末五代尚有一些,尽管在整个政区体系中所占比例很低。关于它们的地理分布情况,北方有较多位于边疆地区,折射出本时段中原政权在相应区域权力的消长和对应的契丹的崛起与南侵,尤其是河东、河北道的北部。至于南方地区,吴-南唐、吴越与闽在其辖境内增置了相当多的州县,反衬出本时段相关区域(主要是江南道)社会向前发展的良好态势。岭南地区在五代与宋初均有相当数量的州县被裁并,所处位置在距离国都广州很远的广大西部与南部,暗示了南汉在经营以上区域方面的不力。本时段得以修筑的州县城池是比较多的,州城较县城多出不少,而节镇所在州城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也就是说,城市的行政等级越高,城池被修筑的机率也就越大。北方地区的河南道在唐末修筑有较多城池,与该时段本地区较为频仍的战争有关。五代则以河北道北部较为集中,反衬出中原政权在防御契丹方面对边疆地区的较多经营与投入。南方地区的江南道在唐末有不少城池得以修筑,不少属当地节帅或刺史的自固举措。承接唐末状况,五代南方修筑城池的州县仍多位于江南道,筑城更多地应理解为当地政府对社会良好发展秩序的肯定和掌控力度的深化,特别是今江西省境。不过,基于吴-南唐与周边政权的对峙态势,其边疆州县中尚有不少修筑了城池。羊马城是城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在西北地区的城池中已有出现,唐末五代内地也有一些州城修筑了城池。从它们的地理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五代较唐末有向南扩散的趋势。另外,这些修筑有羊马城的州城局限于节镇州城,或暗示了此类州城相对充足的兵力配备与更高的政治、军事地位。有少数增置的州县也在本时段修筑了城池,这些州县多数是增置在先,修筑城池发生在稍后的数年内。大体与上述分析对应,这类州县在北方较多分布在北疆地区,在南方则有不少位于发展态势较好的区域,如南唐时的江西。

杨杨[9](2017)在《《太平寰宇记》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平寰宇记》二百卷,乐史撰,是北宋初期一部着名的地理总志。该书是时代的产物。一方面,乐史有史馆经历、有丰富的地方经验,而且勤于着书,擅长于地理之学。另一方面,从《汉书·地理志》到《元和郡县图志》地理总志的编纂传统,也被乐史所承继。加之,宋初提倡文治,重用文臣,鼓励科举,广泛献书、刻书的时代背景,使得乐史具有充分的条件撰成此书。此书在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基础上,扩充编入物产、姓氏、人物、风俗、四夷等门类,内容更为充实,体裁进一步完善,为研究历史人文地理增益了内容,是我们研究唐末五代宋初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具体而言,首先,该书第一次连用“四至八到”。虽然《元和郡县图志》也有“八到”,但是《太平寰宇记》不仅在各州中利用更多的方向,记载的里数更加准确,而且路程类型和里程终点也更加多样,还可以推断出“四至八到”的资料是路程距离而不是直线距离,“四至八到”门类也成为后世地理志记载的重要部分。其次,乐史在《元和郡县图志》“贡赋”的基础上,开创了“土产”一门,不仅继承了李吉甫在总志中记载贡赋的传统,而且还扩大记载范围,将地区物产情况也一并记录,更能全面地反映区域经济地理概貌,这些物产史料对于研究五代宋初的纺织业、矿产业以及道地药材的分布情况有重要价值。再次,乐史首次在总志中将“风俗”列为一门,书中的“风俗”史料不仅来源于《汉书·地理志》等正史,而且引用了魏晋地记和隋唐图经,保存了大量的风俗史料。在史料的编排上也体现了乐史的文化中心区意识,还有他认为风俗代代相承,风俗为时代盛衰的尺度等思想。此外,《太平寰宇记》还是现存地理总志中第一部记载“四夷”的史书。该书以《通典》为蓝本,广泛引用其他史籍,记载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州县置废、人口、物产、风俗、地方动乱等等内容,记述往往为他书所无,对研究宋初民族国家有参考价值。总之,《太平寰宇记》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重要的史学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伍锦昌[10](2015)在《宋代旅桂文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对广西文化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广西文学研究的深入,目前已产生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求另辟蹊径,聚焦对广西宋代旅桂文人的整体研究,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为广西文学研究和文化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由于朋党之争、宋室南渡等各种原因,宋代大批中原文人南下聚集广西,促进了广西文化特别是文学的繁荣发展。研究宋代旅桂文人这一特殊群体,突破个案研究之不足,有助于分析宋代旅桂文人与广西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影响,整体把握旅桂文人在促进广西文学发展、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地域文化、人生经历成为旅桂文人文学创作和心态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此为起点,探讨旅桂文人的旅桂进程、交游状况、心态变化、文学创作和后世影响,全文内容共分六章。第一章研究广西地理环境与中原文人的广西印象。广西地理环境总体特征是:沿边、沿江、靠海,多山、多洞、多河,气候潮湿炎热,资源丰富多样。由于广西属于化外之地,中原文人对广西产生了总体印象:偏僻遥远、瘴气严重、奇风异俗、景色秀美、物种繁多。第二章研究宋代文人旅桂的线路与进程。分析宋代文人旅桂的五条线路,其以全桂走廊为入桂主要线路,以舟楫为主要交通方式,以桂州为旅桂出入中心。宋代各个时期的旅桂文人数量总体上呈现逐步递增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旅桂文人总数达641人,南宋比北宋人数明显增多,尤其是“靖康之难”、宋室南渡,导致文人南迁大增。旅桂文人几乎遍布宋时广西各州,桂州是旅桂文人集聚最多的地方。旅桂文人类型大致分为任官、贬谪、幕僚、流寓、游历等。第三章研究宋代旅桂文人的交游。旅桂文人交游总体特征是崇尚君子之交,讲究道义,声气相求,主要分析旅桂文人之间、旅桂文人与本土文人之间、旅桂文人与外地文人之间的交游。旅桂文人之间的交游主要形式有寄赠唱和、宴集娱乐、游览山水,同道述情是其主要目的。旅桂文人与本土文人之间的交游具有体现包容大度、追求清静平和、反映平等相处等特点。旅桂文人与外地文人的交游主要形式是寄诗唱和,主要表达彼此之间的真挚友谊。旅桂文人交游对文学创作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产生了送别诗、抒情言志诗和论诗诗。第四章研究宋代旅桂文人的文化心态。旅桂文人的文化心态类型主要有自责自悲、自慰豁达和坚强不屈等三种情况,不同的旅桂文人出现消极和积极的两种状态。北宋朋党之争、宋室南渡和崇尚禅宗道学是产生不同文化心态的主要原因。第五章研究宋代旅桂文人的文学创作。分别对旅桂文人的诗歌创作、散文创作等进行探讨。旅桂文人诗作主要有描写对广西风物的印象和感受、感叹人生悲苦、赞美广西风景、抒发忧时报国之情和自慰豁达心情等类型。旅桂文人的散文创作内容十分丰富,大致有描写山水、考究地理人文、描写日常生活而抒发各种人生感受与情感、反映政治军事而针砭时弊、弘文励教等五种情况。笔记是散文创作的灵活样式,以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桂海虞衡志》和《岭外代答》为例,分析了这两部笔记的创作手法及书写内容。第六章研究宋代旅桂文人与广西地域文化的互动影响。宋代旅桂文人积极推进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广西独特的地域文化也影响旅桂文人的文学创作。旅桂文人通过倡导教育事业、移风易俗、丰富文献资料等方式促进了宋代广西文化发展,宋代旅桂文人也开始大规模正面描写广西,并在革除弊政、改善经济上做出贡献,在树立创作标杆、营造创作氛围、增加文学份量方面对广西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旅桂经历对旅桂文人的文学创作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作心态、创作题材、创作风格等方面。广西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别是以桂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成为他们旅桂文学创作的最重要题材;广西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旅桂文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广西特有的风俗民情,为旅桂文人文学创作提供了特殊的文化民俗题材。旅桂产生不同的心态使他们的创作风格,呈现出悲者更悲、达者更达的特点,旅桂文人描写了大量的广西动植物及风俗民情,使其创作带有明显的“南国风味”。通过对宋代旅桂文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研究,最后提出四个结论:第一,宋代旅桂文人在正面描写和宣传广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宋代旅桂文人在认识和认同广西上,经历了由表及里、渐进升华的心态过程,他们对广西的认识,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文人对广西认识由负面转向客观的分水岭和转折点;第三,旅桂是宋代文人在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是影响和促进广西文学发展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第四,宋代旅桂文人对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宋代郁林州铸钱暨相关问题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宋代郁林州铸钱暨相关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职官材料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绪论
    一、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职官研究史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中央职官考述
    第一节 高祖至吕后时期中央职官对比
    第二节 文景时期中央职官对比
    第三节 西汉中期中央职官对比
    第四节 西汉晚期中央职官对比
    第五节 未见於传世文献且无法判断归属的中央职官
第二章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王国及侯国职官考述
    第一节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王国职官考述
        一、楚汉之际王国职官
        二、汉初之异姓诸侯王王国职官
        三、汉初之同姓诸侯王王国职官
        四、西汉中晚期之王国职官
    第二节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侯国职官考述
        一、楚汉之际侯国职官
        二、自刘邦称帝至武帝时侯国职官
        三、自武帝时至西汉末侯国职官
    第三节 未见於《百官表》且无法判断归属的王国职官
第三章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郡县职官考述
    第一节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郡职官考述
        一、边郡管理系统
        二、内郡管理系统
    第二节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县职官考述
        一、西汉早期县职官设置
        二、西汉中晚期县职官设置
第四章 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特种官署考述
    第一节 工矿、商业类
        一、工类
        二、矿业类
        三、商业类
    第二节 军事类
    第三节 农林、水利类
        一、农林类
        二、水利类
    第四节 畜牧类
    第五节 仓储类
下编
    一、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中央职官表
        出土文献中见於《百官表》的西汉中央职官表
        出土文献中未见於《百官表》的西汉中央职官表
    二、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王国职官表
    三、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郡职官表
    四、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侯国职官表
    五、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县道邑职官表
引用谱录简称
参考文献
职官索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2)宋代铜镜纹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价值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宋代铜镜纹饰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宋代铜镜纹饰考古学分期与特征
        一、考古学研究中宋代铜镜纹饰的分期
        二、考古学研究中宋代铜镜形制的分期
    第二节 宋代铜镜纹饰的特征
        一、宋代铜镜纹饰的题材特征
        二、宋代铜镜纹饰的构图特征
        三、宋代铜镜纹饰的装饰特征
第二章 花卉纹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花卉纹
        一、牡丹纹
        二、莲花纹
        三、梅花纹
    第二节 花卉纹的图式结构
        一、缠枝花式结构
        二、折枝花式结构
        三、“小品”式结构
    第三节 花卉纹对宋代花鸟画的模仿
第三章 凤鸟纹与龙纹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凤鸟纹
        一、凤鸟纹
        二、凤鸟纹的图式结构
    第二节 龙纹
        一、龙纹的图像形式
        二、龙纹的图像内容
第四章 人物故事纹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仙人故事纹
        一、龟鹤仙人纹
        二、仙人斩蛟龙纹
        三、达摩渡江纹
    第二节 历史人物故事纹
        一、许由巢父纹
        二、王质观弈纹
        三、唐明皇游月宫纹
    第三节 民间故事纹
        一、柳毅传书纹
        二、牛郎织女纹
    第四节 世俗生活类纹饰
        一、海舶纹
        二、婴戏纹
第五章 其他类型纹饰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几何纹
        一、球路纹与龟背纹的发展演变
        二、球路纹、龟背纹的仿藻井式结构
        三、球路纹、龟背纹镜与建筑纹饰的关系
    第二节 八卦纹
        一、八卦纹的图像形式
        二、八卦纹的符号化演变
    第三节 牌记铭文镜
        一、宋镜“牌记”的发展与形式
        二、牌记铭文的内容
        三、牌记中铸镜城镇的分布情况
第六章 宋代铜镜纹饰的“图像功能”
    第一节 墓葬中铜镜“使用空间”的界定
        一、宋代墓葬中铜镜的使用特殊性
        二、宋代铜镜的“使用空间”界定
    第二节 墓顶挂镜的纹饰功能与意义
        一、墓顶挂镜的基本情况与地域分布
        二、墓顶铜镜纹饰的特殊性
        三、铜镜纹饰与“访仙”隐喻
    第三节 生活空间中铜镜的功能与意义
        一、墓葬中的生活用镜
        二、铜镜与日常生活
        三、铜镜与镜像
    第四节 宗教仪式中铜镜的功能与意义
        一、铜镜纹饰与道教
        二、铜镜纹饰与佛教
    第五节 铜镜纹饰的“图像功能”
        一、装饰性
        二、隐喻性
结语
附录1 宋代铜镜图录
附录2 宋代纪年墓出土铜镜表
参考文献
    一、古代文献
    二、现代文献
    三、图录
    四、考古发掘报告
    五、期刊及硕博士学位论文
致谢

(3)南流江古代经济社会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一)对南流江航运的研究
        (二)对南流江入海口——合浦港的研究
第一章 南流江自然环境
    一、自然特征
        (一)地形地貌
        (二)气象水文
    二、水系主要河道
    三、生态环境
        (一)林木丰富
        (二)野生动物繁多
    四、优越的地域条件
第二章 南流江航运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南流江航运的起源
        (一)南流江流域的人类活动
        (二)南流江流域的稻作文化
        (三)航运起源
    二、秦汉时期南流江航运的繁荣
        (一)造船业的发展
        (二)航运的发展
    三、三国两晋至唐宋元时期南流江航运的开拓
        (一)水运网络的完善
        (二)航运的繁荣
    四、明清时期南流江航运的起伏发展
        (一)漕运与商贸的兴盛
        (二)茂北运河的开凿
        (三)航运的衰落
第三章 南流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一、长盛不衰的采珠业
        (一)合浦采珠的历史
        (二)采珠方法
    二、漕运海盐的崛起
    三、手工业的繁荣
        (一)青铜铸造业
        (二)陶瓷制造业
        (三)冶铁业
        (四)纺织业
    四、流域内商业的兴起与城市的出现
        (一)钱币的出现和流通
        (二)商品的流通
        (三)城市的出现
第四章 南流江航运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合浦港的兴起
    二、南流江流域出土的外来因素文物
        (一)奇石异物
        (二)玻璃制品
        (三)黄金制品
        (四)陶器
        (五)香料
    三、南流江流域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
    四、南流江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
        (一)成为中外交流的纽带
        (二)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物质保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南宋铸币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课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历史货币地理的研究
        二 关于南宋钱监的研究
        三 宋代铸钱管理机构和准政区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概况
        一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二 资料概况
第一章 东南铜钱铸造地理
    第一节 钱监时空分布及规模
        一 铜钱监的时空分布
        二 铜钱监的生产规模
    第二节 铸钱原料的供给
        一 新料:胆铜、矿铜的生产与收管
        二 旧料:毁器得铜的收纳
        三 铜料的空间分布及转运
    第三节 制胆铜所需铁料与铸钱辅料铅、锡的来源
        一 铁、铅、锡料的生产与收管
        二 铁料的空间分布与转运
        三 铅、锡原料的空间分布与转运
    第四节 南宋铜钱监布局的区位因素——兼论饶州永平监的区位优势
        一 社会经济因素
        二 军事、行政管理因素
        三 交通因素
        四 铸钱工艺因素
第二章 江南、江北铁钱铸造地理
    第一节 江南江北铁钱监的时空分布
        一 铁钱监时序沿革
        二 铁钱监的地理分布
        三 江南、江北铁钱监的铸造规模演变
    第二节 铁钱监分布的原料、交通地理因素
        一 宏观布局:钱监靠近原料产地
        二 中观布局:钱监位于交通便利之所
    第三节 铁钱监分布的军事地理因素
        一 军事安全因素影响到铁钱监的分布
        二 军器制造地理格局限制了铸铁钱区的布局
第三章 四川铁钱铸造地理
    第一节 四川铁钱监的时空分布及生产规模
        一 铁钱监的时空分布
        二 铁钱监的生产规模
    第二节 即山铸钱:钱监自然地理区位的继承
        一 宋代铁矿源地分布及铸钱铁料生产
        二 北宋即山铸钱的布局模式及南宋的继承
    第三节 桩拨称提:钱监人文地理区位的选择
        一 铁钱铸造发行的状态及铁钱的铸行地位
        二 钱监人文地理区位
第四章 铸钱管理准政区研究
    第一节 准政区的时空演变
        一 提点坑冶铸钱司准政区的时空沿革
        二 江淮湖北铁冶司准政区的时空沿革兼论四川管理铸钱机构
    第二节 准政区机构的管理职责及体系
        一 准政区机构的管理职责
        二 准政区的管理体系
    第三节 南宋铸钱管理准政区机构的行政履职方式
        一 官司巡历,分司检踏
        二 按察刺举,管理官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南宋时期铁钱监兴废史料详表
附录 B 南宋时期钱监岁铸额史料详表
附录 C 江淮、四川等路铁山、矿脉分布表
附录 D 钱币实物表及其他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潘自牧及其《记纂渊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编者研究
        二、版本研究
        三、体例研究
        四、征引文献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潘自牧家世与生平
    第一节 潘自牧的家世与个人素养
        一、潘自牧祖籍与先世
        二、潘自牧父名考辨
        三、潘自牧家庭教育与个人素养
    第二节 潘自牧生平交游与着述
        一、潘自牧之生平
        二、潘自牧交游考
        三、潘自牧之着述
第二章 《记纂渊海》的编纂与流传
    第一节 《记纂渊海》编纂的背景
        一、时代文化背景
        二、宋代学术文化影响下的类书编撰
    第二节 《记纂渊海》的成书与刊行
    第三节 《记纂渊海》的流传与改编
        一、南宋时期《记纂渊海》的流传及续补
        二、元明清时期《记纂渊海》的流传及改编
第三章 《记纂渊海》版本叙录
    第一节 一百九十五卷本版本系统叙录
        一、宋刻本
        二、宋钞本
        三、元刻本
        四、明钞本
        五、明铜活字本
    第二节 一百卷本版本系统叙录
        一、明万历七年刻本
        二、明钞本
        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第三节 《记纂渊海》海外藏本及现今通行本
        一、日本藏本
        二、现今通行本
第四章 《记纂渊海》的部类划分及编排体例
    第一节 《记纂渊海》以前类书的部类和体例
        一、《记纂渊海》以前类书的部类划分
        二、《记纂渊海》以前类书的体例
    第二节 宋刻一百九十五卷本的编排体例及其内容
        一、部目划分
        二、编排体例
    第三节 明万历刻一百卷本的编排体例及其内容
        一、部目划分
        二、编排体例
    第四节 宋刻本与明刻本编排体例及其内容之比较
第五章 《记纂渊海》征引文献考论
    第一节 《记纂渊海》引书统计分析
    第二节 《记纂渊海》引文方法考辨
        一、主题词突出法
        二、直引法
        三、节引法
        四、约引法
        五、存异法
    第三节 《记纂渊海》引书特色
        一、反映时代之风尚
        二、反映理学思想之影响
        三、反映科举应试之实用特色
    第四节 文献征引的缺陷
        一、征引文献出处不一
        二、征引内容不一
        三、分类不够严谨
        四、引书错误
第六章 《记纂渊海》的价值与影响
    第一节 《记纂渊海》的文献学价值
        一、校勘价值
        二、辑佚价值
    第二节 《记纂渊海》的目录学价值
    第三节 《记纂渊海》的史料学价值
        一、史学史料价值
        二、文学史料价值
        三、理学史料价值
    第四节 《记纂渊海》的影响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宋刻本《记纂渊海》引书目录
    附录二 宋刻本《记纂渊海》所引部分已佚典籍叙录
    附录三 明万历刻本《记纂渊海》所引佚书《历代郡县地理沿革表》辑录
    附录四 《记纂渊海》书影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参与课题
致谢

(6)两广地区宋代钱监设置因素考证——以历史地理学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宋代经济社会发展与钱监的设置
二、两广地区的宋代钱监及遗址概况
三、两广地区宋代钱监设置的地理因素
    (一) 自然地理因素:水路网、森林和矿产资源提供物质基础
    (三) 政治地理因素:南疆区域政治环境比较宽松, 助推贸易繁荣
    (四) 军事地理因素:攘外安内, 增加戍兵, 加剧军费开支
结语

(7)清代广西矿产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内容与范围
    四、研究方法与所用资料
第一章 清代广西矿业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基础
    第一节 广西的自然环境与矿产资源
        一、自然环境
        二、矿产资源
    第二节 清代以前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
    第三节 清代以前广西的矿产开发
第二章 清代矿政演变与广西矿业发展
    第一节 清前期的矿禁、矿徒与广西矿业
        一、康熙时期的广西矿业
        二、雍正前期的广西矿业
    第二节 清中期矿禁开放后的广西矿业
    第三节 清末广西近代矿业的兴起
第三章 清中期广西的矿业生产
    第一节 主要矿厂的置废及其地理分布
        一、铜矿
        二、铅矿
        三、锌矿(白铅)
        四、银矿
        五、锡矿
        六、金矿
    第二节 矿产量的考证与分析
        一、铜矿
        二、铅矿
        三、锡矿
        四、锌矿(白铅)
        五、金矿
        六、银矿
    第三节 矿业开发的模式与管理
        一、官办
        二、官督商办
        三、小生产者私采
第四章 清中期广西的矿产运销
    第一节 矿课与矿产购销
    第二节 宝桂局鼓铸与采买滇铜
    第三节 广西白铅的外销与协济
    第四节 桂矿运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唐末五代增废州县与修筑城池之地理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本文研究的时段、对象、区域、方法及意义
    四 必要的几点说明
第二章 唐末五代增废州县与其地理分布
    一 唐末增废州县与其地理分布
    二 五代增废州县与其地理分布
    三 小结
第三章 唐末五代修筑城池与其地理分布
    一 唐末城池修筑与其地理分布
    二 五代城池修筑与其地理分布
    三 城池形态与地理分布
    四 小结
第四章 宋初在南方的相关调适
    一 北宋初期对原后蜀、南汉疆域州县的调整
    二 宋初江南地区的毁城
    三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太平寰宇记》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学术史回顾
    二、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太平寰宇记》的成书背景
    第一节 乐史编纂志书的自身条件
        一、乐史多年的史馆经历
        二、乐史丰富的地方经验
        三、乐史勤于着述,擅长地理之学
    第二节 乐史编纂地志的时代条件
        一、塑造皇朝正统形象的需要
        二、朝廷鼓励科举,文臣任知州
        三、刻书、献书的繁荣
第二章 《太平寰宇记》的编纂体例与内容
    第一节 《太平寰宇记》编修体例的承旧与创新
        一、承继《元和郡县图志》等宋以前地理总志的编修体例
        二、增加新的门类,扩充人文内容
    第二节 《太平寰宇记》的内容构成
        一、地理沿革内容
        二、社会经济内容
        三、人文宗教内容
第三章 《太平寰宇记》记载“四至八到”的价值
    第一节 《太平寰宇记》中“四至八到”的编纂特点
        一、记载方向全面
        二、记载里数具体
        三、路程类型增多
        四、里程终点多样
    第二节 《太平寰宇记》中“四至八到”的数据来源与性质
        一、“四至八到”的数据来源
        二、“四至八到”数据的性质与意义
    第三节 “四至八到”体例对后世地理志的影响
第四章 《太平寰宇记》记载“土产”的价值
    第一节 《太平寰宇记》中“土产”的记载内容与特点
        一、“土产”中记载贡赋的特点
        二、“土产”中记载各地物产的特点
    第二节 《太平寰宇记》“土产”的史料来源
    第三节 《太平寰宇记》记载物产的资料价值
        一、《太平寰宇记》“土产”部分记载的纺织品
        二、《太平寰宇记》“土产”部分记载的矿产
        三、《太平寰宇记》“土产”部分记载的药材
第五章 《太平寰宇记》记载“风俗”的价值
    第一节 《太平寰宇记》中“风俗”的主要史料来源
    第二节 《太平寰宇记》“风俗”其他史料来源
        一、广泛引用春秋秦汉史书
        二、大量引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
        三、引用隋唐图经
    第三节 乐史的风俗地理观念
        一、风俗代代相承
        二、风俗为时代盛衰的尺度
        三、乐史的文化区以及文化中心区意识
第六章 《太平寰宇记》记载“四夷”的价值
    第一节 《太平寰宇记·四夷》的史料来源
        一、以杜佑《通典·边防典》为蓝本
        二、用王溥《唐会要》修订和增补《边防典》的相关内容
        三、广泛取材正史和地理类着述
    第二节 《太平寰宇记·四夷》的编纂方法
        一、考订史事
        二、充实史料
    第三节 《太平寰宇记·四夷》的史学价值
第七章 《太平寰宇记》的价值及影响
    第一节 《太平寰宇记》的价值
    第二节 《太平寰宇记》对后世编纂地理志的影响
        一、开启了宋代地理志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二、影响了元明清一统志及地方志的编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宋代旅桂文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已有的研究基础
        (二) 目前研究的不足
    三、突破与创新
第一章 广西地理环境与中原文人的广西印象
    第一节 广西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貌特征
        三、气候
        四、物产资源
    第二节 中原文人的广西印象
        一、偏僻遥远
        二、瘴气严重
        三、奇风异俗
        四、景色秀美
        五、物种繁多
第二章 宋代文人旅桂的线路与进程
    第一节 旅桂线路
        一、以全桂走廊为入桂主要线路
        二、以舟楫为主要交通方式
        三、以桂州为旅桂出入中心
    第二节 旅桂进程
        一、文人旅桂人数逐步递增
        二、旅桂文人类型呈现多样化
        三、文人旅桂的地域不断扩大
第三章 宋代旅桂文人的交游
    第一节 文人交游概说
        一、交游是人的交往需要和社会生活变迁的结果
        二、旅桂文人交游总体特征
    第二节 旅桂文人之间的交游
        一、交游的主要形式
        二、交游的主要目的
    第三节 旅桂文人与本土文人的交游
        一、体现包容大度
        二、追求清静平和
        三、反映平等相处
    第四节 旅桂文人与外地文人的交游
        一、交游的主要形式
        二、交游的主要目的
    第五节 旅桂文人交游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与促进
        一、送别诗
        二、抒情言志诗
        三、论诗诗
第四章 宋代旅桂文人的文化心态
    第一节 旅桂文人的文化心态类型
        一、自责自悲
        二、自慰豁达
        三、坚强不屈
    第二节 旅桂文人的文化心态成因
        一、北宋朋党之争
        二、宋室南渡之忧
        三、禅宗道学之尚
第五章 宋代旅桂文人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诗歌创作
        一、描写对广西风物的印象和感受
        二、表现悲苦的人生感受
        三、赞美广西美丽风景
        四、抒发忧时报国心情
        五、抒发自适豁达心情
    第二节 散文创作
        一、丰富的创作内容
        二、灵活的笔记创作
第六章 宋代旅桂文人与广西地域文化的互动影响
    第一节 旅桂文人对广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倡导教育事业
        二、积极移风易俗
        三、丰富文献资料
    第二节 旅桂文人开始大规模正面描写广西
        一、以积极态度全面赞美广西山水
        二、开始以客观态度反映广西
    第三节 旅桂文人对广西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革除弊政
        二、改善经济
    第四节 旅桂文人对广西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树立了积极的创作标杆
        二、营造了良好的创作氛围
        三、增加了厚重的文学份量
    第五节 旅桂经历对文人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影响创作心态
        二、丰富创作题材
        三、影响创作风格
结语
附录 宋代历朝旅桂文人概况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宋代郁林州铸钱暨相关问题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出土文献所见西汉时期职官材料整理与研究[D]. 孔令通. 吉林大学, 2021(01)
  • [2]宋代铜镜纹饰研究[D]. 杨夏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南流江古代经济社会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D]. 毛明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南宋铸币地理研究[D]. 张天胤.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潘自牧及其《记纂渊海》研究[D]. 曹珍. 西北大学, 2019(01)
  • [6]两广地区宋代钱监设置因素考证——以历史地理学为视角[J]. 白丽群. 区域金融研究, 2018(05)
  • [7]清代广西矿产开发研究[D]. 邓智成. 云南大学, 2018(01)
  • [8]唐末五代增废州县与修筑城池之地理分布研究[D]. 刘闯.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9]《太平寰宇记》若干问题研究[D]. 杨杨.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10]宋代旅桂文人研究[D]. 伍锦昌.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宋玉林府钱币及相关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