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阐释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代文学批评,批评文体,《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阐释》,中国现代文学
文化阐释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王烨[1](2017)在《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多维呈现——评《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批评本体主要指文学家以社会或文化批评作为自己从事文学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文学角度进行社会批评和文化阐述。自上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众多批评思想、批评方法先后涌现,相关学理也得到解释。在此基础上,如何不断展示批评文体的多维呈现成为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谢(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7年24期)
陈欣[2](2014)在《闻一多文化阐释批评下的神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话是原始先民生活的缩影,它反映原始先民的生活,将他们的想象性、象征性、情感性等原始思维特征杂糅在一起。闻一多希望从神话研究入手,探究"这民族,这文化"的源头,将学术研究与当时社会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通过神话研究,寻找中华民族"集体的力"。闻一多文化阐释批评下的神话研究,穿透了历史的重重迷雾,洞悉了其中真正的文化意蕴。他还原了神话中的古代历法、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古代的地质地貌,发掘出伏羲、女娲及"先妣兼神禖"等神话母题,对中国的神话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曲楠楠,王金胜[3](2013)在《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寻绎及其文化阐释——评《文学的秩序世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研究和撰述较之此前有了较大幅度的进展,众多批评家、批评文本、批评思想、批评方法得到了较为集中的学术关注和学理阐释。如何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宽研究的视野,调整研究的路径,以更接近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本体,更有效地阐发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本体建(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3年04期)
李勇[4](2013)在《结构主义符号学在传媒文化批评中的方法论价值初探——以杂志封面女郎的文化阐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20世纪50~60年代,罗兰·巴特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文化批评领域,结构主义语言学由此发展为结构主义符号学。今天,它已成为文化研究、文化批评,特别是传媒文化研究与批评实践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在当代电影、电视、广告等传媒文化的研究批评中被广泛运用。在传媒文化批评实践中,结构主义符号学科学性与批判性并重。其目的虽不在文本的具体意义,却为意义分析提供了一套严谨细腻的方法流程。这种意义分析往往能抵达文化深层的意识形态内核。并且,其(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3年13期)
王祖友[5](2011)在《走向对话的批评:评《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的政治文化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的政治文化阐释》(2009)是杨金才教授对美国文艺复兴作家所作的政治文化阅读和阐释,是他的又一学术杰作。该书具有叁大鲜明特征: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意识和平等对话精神。其内容丰富、富于远见的分析表明中国学者学术研究的价值。其出版将引发来自中国视角的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促进中美学界本着平等对话精神进行学术对话。(本文来源于《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期刊2011年01期)
王进[6](2010)在《从文化阐释到历史厚描: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文化诗学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诗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中西方学界逐渐兴起的新兴批评话语。文化诗学对文化人类学既有文化结构的方法论借鉴也有历史意识的理论创建。文化塑型和厚度阐释的批评观念是两者方法论的契合点,文化结构和历史情境的阐释重心是研究旨趣的分歧,文化分析与历史厚描的批评范式则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理论导向。考察这两种西方批评理论的指涉关系,可以使中国文艺学研究获得一种生态文化批评的诗学新起点。(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7](2009)在《文化阐释:文学批评在消费时代的话语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向荣、颜复萍指出,消费时代的社会表征是日常生活的文化化,这一情境也成为文学展开自身实践的文化语境,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的生产和阅读。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同时要求文学批评的知识形态实现"文化转向"。而文学的文化性也成为"文(本文来源于《沧桑》期刊2009年05期)
王衡[8](2009)在《李健吾文学批评中人性论的文化阐释——人的精神文化品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性"一词在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中出现频率甚高,而且在审美鉴赏中,他常常用特定的人生去诠释抽象的人性。由于"人"在意识形态层面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呈现,因此在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中,"人性"便寓示着一种精神文化品格。(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09年02期)
陈欣[9](2009)在《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阐释批评是从文化人类学引申出来的一种文学研究和批评的方法,它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其基本特点在于“还原”。也就是说,通过考古、田野考察、语义钩沉、破译典籍等系列方法,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场景,揭示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原生态的生活”。20世纪上半叶,闻一多受西方新兴的文化人类学影响,融合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和西方人类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形成其独特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阐释批评方法,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进行整体性的观察和跨学科的综合考证。在闻一多的学术研究中,几乎涉及了全部的中国上古时代的典籍。他大量地运用神话学、民俗学、民族学、考古学、美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来透视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将《诗经》、《楚辞》、神话传说等纳入研究视野,寻找潜藏于、凝聚在文学作品中的蛛丝马迹,以期还原那个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宗教信仰和民俗。闻一多是我国第一个用神话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综合研究的方法研究《诗经》等古代典籍的学者。他在吸收西方科学理论的同时,得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结论,奠定了他在中国古典文化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地位。闻一多运用文化阐释批评的方法,研究《诗经》和《楚辞》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揭示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情状,以及古代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想象性特征。本论文共七章,第一章主要论述闻一多文化阐释批评的起点,即闻一多对训诂学的创造性运用。第二、叁、四章主要论述闻一多所揭示的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的特征:象征性、情感性和想象性;以及闻一多文化阐释批评视野下的原始巫术和原始图腾研究。第五章主要论述闻一多文化阐释批评下的神话研究。第六章主要论述闻一多所揭示的原始人类在生活习俗和诗歌艺术中体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第七章主要论述闻一多在其学术研究的表述方式上,仍然延续了中国传统的诗性的批评方式,即以形象化的、情感化的、语义模糊化的诗性语言对文学作品加以评述;以个人感兴式的描述来表达对文学和艺术的见解。闻一多运用整体的视角和综合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解读原始初民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理,揭示古代文学典籍真实的思想内涵;并由此揭示出了古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强烈的生命意识。本论文主要以闻一多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成果为分析对象,探讨闻一多文化阐释批评的内涵和外延,评述其成就、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3-01)
向荣,颜复萍[10](2008)在《文化阐释:文学批评在消费时代的话语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时代的社会表征是日常生活的文化化,这一情境也成为文学展开自身实践的文化语境,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的生产和阅读。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同时要求文学批评的知识形态实现"文化转向"。而文学的文化性也成为"文化转向"的学理依据和充分条件。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批评理念与阐释方法,对于分析和解读文学现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消费时代文化转型时期具有主导作用的批评范式。(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08年04期)
文化阐释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神话是原始先民生活的缩影,它反映原始先民的生活,将他们的想象性、象征性、情感性等原始思维特征杂糅在一起。闻一多希望从神话研究入手,探究"这民族,这文化"的源头,将学术研究与当时社会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通过神话研究,寻找中华民族"集体的力"。闻一多文化阐释批评下的神话研究,穿透了历史的重重迷雾,洞悉了其中真正的文化意蕴。他还原了神话中的古代历法、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古代的地质地貌,发掘出伏羲、女娲及"先妣兼神禖"等神话母题,对中国的神话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阐释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王烨.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多维呈现——评《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阐释》[J].新闻战线.2017
[2].陈欣.闻一多文化阐释批评下的神话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
[3].曲楠楠,王金胜.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寻绎及其文化阐释——评《文学的秩序世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新论》[J].东方论坛.2013
[4].李勇.结构主义符号学在传媒文化批评中的方法论价值初探——以杂志封面女郎的文化阐释为例[J].中国出版.2013
[5].王祖友.走向对话的批评:评《美国文艺复兴经典作家的政治文化阐释》[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1
[6].王进.从文化阐释到历史厚描: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文化诗学批评[J].云南社会科学.2010
[7]..文化阐释:文学批评在消费时代的话语形态[J].沧桑.2009
[8].王衡.李健吾文学批评中人性论的文化阐释——人的精神文化品格[J].船山学刊.2009
[9].陈欣.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
[10].向荣,颜复萍.文化阐释:文学批评在消费时代的话语形态[J].当代文坛.2008
标签:现代文学批评; 批评文体;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阐释》; 中国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