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

论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

陶丽娜(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淳安县枫树岭镇的家庭教育现状,帮助当地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我们通过走访和问卷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家庭教育的管养不管教、教而不得法和重智轻德问题很严重。究其原因:一、农村家长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方法;二、家庭缺少平等的氛围;三、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建议:一,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建设投入;二,积极建设家长学校;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四,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农村孩子;家庭教育;教育方法;平等;教育氛围;隔代教育;和谐;沟通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243-02

俗话说国富则民强,经济的“日上”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但是,我们也明白,只有民强才能真正富国。很多发达国家早已证明了这个真理——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且不说人口多、底子薄的历史,就现在仍“占了总人口56%”1的农村人口也着实为我们的教育出了一个大难题。农村家长也因此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同样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愿望甚至比城里的家长更为迫切,因为他们把改变现状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家长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读书;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可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这些像祖宗一样被供养着的孩子,也开始不听话了——厌学逃学、冲撞同学、对抗父母、迷恋网吧。更始料不及的是,很多孩子现在也患上了压抑、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农村的孩子怎么了?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怎么了?

为了更好地了解淳安县枫树岭镇的家庭教育现状,帮助当地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我们在假期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对学校周边的农村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庭教育的管养不管教、教而不得法和重智轻德问题很严重。它不仅困扰着农村家长,也困扰着农村的基础教育。

调查表明,大部分家长不知道家庭教育意味着什么,其中46%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教育只是老师的责任,与他们自己无关;还有16%的家长则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家长的责任,与老师无光。“能保证孩子的吃、穿、住、用就行了,至于教育的事儿,就由老师管去吧。”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态。由此看出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还很片面。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更别说对孩子进行成才教育、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了。一切皆由其自我发展。一方面他们认为,读书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可在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对这一“认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据调查显示,半年以来,只有48%的家长表示曾给孩子推荐或是买过书;当有老师告诉他们,他们的孩子在校表现不佳时,也只有54%的家长曾到学校或电话联系了解过情况。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很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教育的方法却很不科学。比如,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要让孩子改掉叛逆行为,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采取高压政策;逼迫孩子大量写作业——考试分数高了,家长笑容满面;分数低了,便拉下脸来,说不定还打孩子几个嘴巴;封建等级观念强,不懂得“蹲下来”与孩子对视;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要求孩子必须唯命是从;从不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据统计,约86%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打骂行为。一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使一部分孩子形成了怯懦、孤僻的性格,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常常产生自卑心理等,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另外,由于受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许多家长在子女教育中,囿于或沿袭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手段。据统计,在家长关注度最高、最集中的问题中,排在前四位的全部是与孩子学习有关的问题。比如,孩子作业的等级和期中、期末的测评结果等。调查显示,只有36%的家长赞成自己的孩子在班级担任班长或其他班干部的角色;54%的家长不鼓励自己的孩子花时间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如参加课外活动。过分看重分数是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关注度大大低于城市家长。尽管城乡环境不同,但农村学生综合能力普遍较弱与农村家长的“重智轻德”也大有关系。

那么,是什么使农村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些情况呢?我们又通过走访的形式,了解并总结出了一些最主要的原因:

一是农村家长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现在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时代变了,孩子的书也跟着变了。他们的书我们是看不懂喽。”家长们如是说。家长缺乏“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也很少“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仍然灌输着“家长权威”、“孩子利益至上,处处维护孩子”等观念。

二是家庭缺少平等的氛围。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应有的民主、平等观念。父母唠叨多,倾听少,不愿和孩子真心交流;许多家长动不动就训斥,打骂孩子,这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做大量的习题,不准孩子和外界过多接触,严重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家长企图建立他们的威信,而事实上,“以高压获得的威信,是最可怕的威信”2。这也反应了一部分家长教育言行无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思想的个体,而是处于家长掌控下的附属物。

三是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农村外出挣钱的人越来越多了。父母外出,教育子女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但他们中多数是看而不知管或者管不住,有些祖父母在带孙子孙女时担心出差错,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迁求放纵”,把孩子当成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性格放纵或娇横、自我、孤立。

这不仅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还影响了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发展产生了许多的负面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甚至是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3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提出塑造孩子的六个因素,即家庭、学校、集体、本人、书籍和偶然因素——家庭被排在第一位。4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家庭教育的缺陷使得农村的一部分孩子在心理素质、综合能力、品德规范等方面和城市孩子出现了差距。基于调查,我们通过研究和思考,总结出应该从以下方面去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缺陷:

一,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建设投入。唯有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就目前农村的情况而言,通过改大对农村中小学的建设投入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是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加强学校学风的建设,完善和保障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抓好这代人的教育,以这代人来影响下一代人,所谓“父传子,子传孙”同样可以用到教育这问题上;同时,摈弃上一代人遗留下来的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用长远的目光看待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解决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并清楚地认识到教育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

二,积极建设家长学校。无论从其所具有的各种软、硬件资源来看,还是站在它所承担的教育任务的角度来分析,指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中小学校都不应该缺位。尤其对广大农村家庭来说,学校的号召力。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孩子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建家长学校,这不仅是一项新农村建设工程,更是农村教育的分内之事。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长期建立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关注学生每天的成长。我们认为,只有老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作为班主任老师,应将眼光着眼于细节,关注学生每天的成长。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长进课堂”等形式让学校与家长互相沟通、不断交流教育方法和理念,共同探讨教育的新路子;并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同时也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

四,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能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虽然现在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很多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但他们同样可以做一些“有效”的事情。例如,在孩子的卧室里配置书桌和书架,使孩子有一个独立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的效率;订一两份孩子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作为孩子的课外阅读资料,开阔孩子的眼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并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等。

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即教育。”5有些家长语言粗鲁、口无遮拦,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是满嘴脏话、言语污秽;此外,农闲时,有的还经常酗酒、赌博;相信迷信的家长俯视皆是。这些都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严重污染了家庭的育人环境。而事实上,社会的发展对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家长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文明、科学的态度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积极创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创设健康、和谐的生活氛围,使孩子在生活中愉快、健康地成长。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在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方面的雏形。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也决定着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教育的发展。抓好农村家庭孩子的教育,是一项投资不大而又收效显著的工作,是一项动员数亿个家庭来分别进行的工作,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重大工程。无论家长、学校还是社会都必须得重视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第四届国际农业统计大会(R).2007年10月

[2](前苏联)马卡连柯.《儿童教育讲座》(R)第二讲:家长的威信

[3](前苏联)马卡连柯.

[4](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家庭教育》(C)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第3卷第245-247页

标签:;  ;  ;  

论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