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妇女论文-陈海儒,李巧宁

陕西农村妇女论文-陈海儒,李巧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陕西农村妇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述史,陕西,农村妇女,生育

陕西农村妇女论文文献综述

陈海儒,李巧宁[1](2019)在《口述史视野下陕西农村妇女的生育困境(1949—1980)》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1980年间经历过生育的农村妇女的口述史生动、鲜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农村妇女生育的种种困境。缺乏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使妇女被不断怀孕所困扰,没法掌控生多生少、何时生育。分娩条件简陋,方法原始,完全靠自然力分娩,一切听天由命,给产妇和婴儿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孕期、尤其是分娩后,产妇得不到应有的营养与足够的休息,落下不少病痛。普遍缺吃少穿,成年累月为生计奔波,致使农村妇女养育子女的过程充满艰辛和无力。(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亚妮[2](2019)在《农村妇女参政中家庭资源与性别身份的博弈——基于陕西H县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男女两性参与村级治理的路径不同,在享有和利用家庭资源方面有异质性特征。有效利用原生家庭的支持资源获取参政机会是男女参政的同一路径。但是由于从夫居的婚配模式,女性在家庭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天生不足。研究发现,女性的参政过程是性别与家庭资源博弈的复杂过程。女性的性别身份既可能削弱家庭资源,又可能将家庭资源转化为政治资源。如果女性发挥能动性,将自身与家庭的知识和技术资源、经济资源和其他外部资源合理转化,打破传统的"以男性为主的取向"的性别规范和隔离,就能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推动村落文化中的性别平等。(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海莉娟,王敬[3](2019)在《就地城镇化对农村妇女的影响路径与现实困境——以陕西关中地区C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地城镇化是目前中国各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之一,它的推行与农村妇女的发展紧密相关。通过考察陕西省关中地区C村推行就地城镇化的实践过程,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就地城镇化对农村妇女的影响路径与现实困境,发现就地城镇化从职业角色、资本获取渠道、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农村妇女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对就地城镇化本质的把握不够准确,并且在推行就地城镇化的过程中缺乏社会性别意识,从而使一些农村妇女面临重重压力和困难。因此,在推行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参与就地城镇化的积极性,为推动就地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增加原动力。(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杜小天,邵华[4](2019)在《《陕西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1949—1965)》读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李巧宁、陈海儒合着的《陕西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1949—1965)》一书从"边缘"和"下层"取材,恢复"失语者"的历史位置,见微知着,描绘了幅员辽阔的20世纪中国土地上所经历的多样形态和基层事实的多层次面相。[1]尤其是从与我们日常相关的人物群体和事件出发,以区域、边缘、基层的视角观察现当代时段的历史进程,通过地方史和日常生活史的呈现,奠定了其成为现当代社会生活史研究领域可贵力作的地位。(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杨瑾,钟荣,聂娜[5](2016)在《陕西子洲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陕西子洲县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特点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做好"母亲健康工程"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调查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陕西已婚育龄妇女80539人次的生殖道感染情况。分两时段进行对比分析(第一轮检查: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第二轮检查: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结果:分两时段(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对39491例和41047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免费体检,分别占应查人数85.2%和88.4%,受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时段的健康检查结果均显示30~39岁年龄组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患病率显着高于其它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时段生殖道感染患病率分别为53.1%和45.7%,呈显着降低趋势。生殖道感染发病率从高到低:第一时段为阴道炎症29.7%、宫颈炎症29.6%、盆腔炎症3.6%。第二时段为宫颈炎症24.1、阴道炎症23.7%、盆腔炎症3.9%。宫颈炎症及阴道炎症发病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陕西子洲县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率较高,应继续做好健康教育、普查普治工作。第二时段检查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第一时段检查显着降低,"母亲健康工程"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王明月[6](2016)在《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基于陕西C村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以往的宏观研究成果,从微观处着手,结合研究地情况,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对陕西C村留守妇女群体的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包括C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及分类,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新问题及农村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C村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可行对策,进而对乡村建设发展新路径进行反思。(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6年09期)

路丹萍[7](2015)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陕西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壮年农民工大规模进城务工,出现了农村留守妇女这个群体。近年来,留守妇女这个群体在不断增大,伴随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十一五规划中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留守妇女更是新农村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主要研究陕西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通过分析其现状、问题来正确认识农村留守妇女,对于推动陕西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5年19期)

党柏峰[8](2014)在《陕西首个农村妇女联合社成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党柏峰 发自西安12月9日,陕西省首个农村妇女联合社——秦尚女子联合社在西安市长安区挂牌成立。地域跨度为灞桥、长安、周至、户县4区县的8家农产品妇女合作社,联手主打20余种绿色产品,衍生产品40余种,辐射带动农民2000多户,总产值约1.4亿元。(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4-12-13)

王秀绒,李雪峰[9](2014)在《论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的稳定性——以陕西商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陕西贫困山区商洛市六县一区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和对商洛市W镇若干村留守妇女婚姻状况的深度访谈,发现这里留守妇女的婚姻呈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婚姻稳定的原因有传统婚姻观念和婚姻习俗的影响、子女亲情的促进、夫妻人格特质差异小、经济收入的增加、离婚和再婚的经济负担太重。然而,留守妇女的婚姻仍然存在或潜伏着不稳定因素。提高留守妇女婚姻的稳定性,"治本"的方法是消除丈夫外出、妻子留守的生活方式;"治标"的方法是尽可能增加夫妻团聚的机会、缩短夫妻之间的人格特质差异、排减夫妻分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王秀绒,马兰,李雪峰[10](2014)在《落后山区农村留守妇女外出租房问题探究——以陕西商洛W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落后山区,很多留守妇女选择的是留守不留家的生活,她们大多跟随低年级子女外出租房居住,陪伴、照料低年级子女,这是她们在综合分析了各种因素后的无奈选择,解决租房留守妇女的问题,需要加强对租房留守妇女的管理;招商引资,为她们提供增加收入的渠道;解决子女寄宿和交通问题,使租房留守妇女回归家庭;增强健康观念、改善生存环境;加强教育培训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降低进城务工人员家属进入城市的成本。(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4年23期)

陕西农村妇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男女两性参与村级治理的路径不同,在享有和利用家庭资源方面有异质性特征。有效利用原生家庭的支持资源获取参政机会是男女参政的同一路径。但是由于从夫居的婚配模式,女性在家庭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天生不足。研究发现,女性的参政过程是性别与家庭资源博弈的复杂过程。女性的性别身份既可能削弱家庭资源,又可能将家庭资源转化为政治资源。如果女性发挥能动性,将自身与家庭的知识和技术资源、经济资源和其他外部资源合理转化,打破传统的"以男性为主的取向"的性别规范和隔离,就能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推动村落文化中的性别平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陕西农村妇女论文参考文献

[1].陈海儒,李巧宁.口述史视野下陕西农村妇女的生育困境(1949—1980)[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李亚妮.农村妇女参政中家庭资源与性别身份的博弈——基于陕西H县的个案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

[3].海莉娟,王敬.就地城镇化对农村妇女的影响路径与现实困境——以陕西关中地区C村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

[4].杜小天,邵华.《陕西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1949—1965)》读后[J].西部学刊.2019

[5].杨瑾,钟荣,聂娜.陕西子洲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

[6].王明月.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基于陕西C村个案研究[J].商.2016

[7].路丹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陕西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5

[8].党柏峰.陕西首个农村妇女联合社成立[N].中国妇女报.2014

[9].王秀绒,李雪峰.论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的稳定性——以陕西商洛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王秀绒,马兰,李雪峰.落后山区农村留守妇女外出租房问题探究——以陕西商洛W镇为例[J].学理论.2014

标签:;  ;  ;  ;  

陕西农村妇女论文-陈海儒,李巧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