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议小学数学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胡书霞(河南宁陵县赵村乡张大庄小学,河南宁陵476713)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表现为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因此,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本文就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数学课;培养;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O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345-01

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更多的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涌现。当今国际教育界已把21世纪列为“创造教育世纪”。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肩负着“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使命。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其终身发展并能成为“创新人才”打下基础。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策略,推动新课程改革,主动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

“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即表现为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需求,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视创新为乐事,以及具备独特的创新个性和优异的创新品德,属非智力因素。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必须根据小学数学课的培养目标和自身特点,优化课堂结构,找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机和最佳切入点。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研究中,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故事开头,引入问题。故事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有些数学问题,将它编成符合儿童口味的故事来引入,能有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委奇好。例如在引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时,老师先给学生讲一段故事:有4个小猴子下山来玩,看到一个卖饼的老爷爷,它们很有礼貌,老爷爷就把一个饼的分给第一个猴子;第二个猴子说:“我要吃两块”,老爷爷就把一个饼的分给它;第三个猴子说“我要吃三块,”老爷爷就把一个饼的分给了它;第四个猴子说“要吃四块”,老爷爷就把一个饼的分给了它(同时用课件的动画演示)。学生听了以后非常兴奋,并自然生疑:它们分到的饼谁多?谁少?公平吗?从而引出分数基本性质的学习。

创设情境,呈现材料。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探究知识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保护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如:学习“角的认识”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创设《温馨之家》以展示家里的床、桌、门窗、晒衣架等,定格在一个三脚架家具的造型上,用“∠”符号标出并闪烁;然后展示学生熟悉的玩具、学习用品,均在有角特征的地方用“∠”符号标出并闪烁,而后将“∠”飞到平面上,抽象出角的概念。由于多媒体唤起了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直观性强,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研究、探索新知的热情。

巧设悬念,主动探究。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情、知交融的最佳状态。如在引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写出一个数如“76932915”,让学生计算能否被3整除,经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让每个学生报一个数来考老师,老师不用计算能很快说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且余数是几都能一口说出来。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十分惊叹老师的“才艺”。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说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一个个摇头,都被难住了。这样,学生就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愿望和需求。

此外,还可用实物教具、组织游戏、比赛等引入新课,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好奇心,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事实告诉我们:世界上许多发明和发现往往都是对其产生了兴趣、引发好奇心开始的。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每堂课都精心设计导语和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好奇心,从而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

标签:;  ;  ;  

浅议小学数学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