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八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快速指序,和声,左手参与弹奏,传统新弹
传统八景论文文献综述
石一曼[1](2015)在《中国当代筝曲创作与传统筝曲创作特征比较——以《长安八景》为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长安八景》为例,通过对其内容解释、音乐文本的简介和演奏技法总结叁方面来分析现代筝曲的创作特征,并与传统的筝曲的创作进行对比,分析现代筝曲创作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5年22期)
杨国荣,王艳丽[2](2014)在《河北地域传统八景诗的文化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地域八景诗中保存了大量民俗风情、历史典故、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内容,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本文来源于《统计与管理》期刊2014年04期)
运迎霞,王林申,王艳玲[3](2014)在《“八景”的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及对当代城市规划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八景"体现了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中和""中庸""美善""意象"等主旨。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应采用美学要素规划类型的增加、虚体空间控制体系的建立、微观空间增长的控制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态模拟和监测等方法营建城市"诗意空间";应注重人与人的尺度、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在规划编制与管理中贴近并引领市民的生活,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发挥城市反哺乡村的作用,共同创设"朴约空间";应注重以私有公共空间与群体隐私空间为主体的"自我空间"的塑造,立足形成机制、再造途径与现代审美化开展自发空间的研究,通过城市功能多样性与向虚拟空间的涉足形成以体验性为核心的"自我实现"空间,并依靠规划师"作为市民来规划"探索城市中的"本我空间"。(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4年03期)
周裕锴[4](2014)在《典范与传统:惠洪与中日禅林的“潇湘八景”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讨论"潇湘八景"诗在中日禅林里的书写情况。首先探究惠洪的"有声画"(诗)与宋迪"无声句"(画)之间的经典对话,然后指出惠洪的"潇湘八景"诗的典范性为中日禅林所共同认可,其书写范式为日本五山禅僧所仿效。由此考察统计五山禅林"潇湘八景"诗的创作规模,并分析其书写传统的形成。最后探讨"潇湘八景"诗入禅的文化背景,其诗的禅意化与"文字禅"观念的流行同步,其书写传统可视为"文字禅"影响下中日文学艺术交流的一个绝佳象征。(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张涛,杨豪中[5](2013)在《本土营造——韩城县域传统人居环境的“八景”营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探析"韩城八景"在县域层面的确立原则及营造方法。在阐述"八景"概念的基础上,分别就县域人居环境的自然体系、文化体系、聚居体系、以及聚居支撑体系,寻求与风景体系的内在关联;并进一步总结"八景"营造的基本理念以及"寻胜"、"立意"、"营建"、"登临"、"体境"、"再创造"、"文学表达"等持续历程;进而确立以"城"为核心的风景环境层级与发散模式。由此例证:八景反映了区域人居环境在整体性控制、关键性选择、凝聚性创造、以及乡土精神代言中的本土智慧。(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3年10期)
李雪萌[6](2011)在《刘玉民:新八景应为济南新景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10月7日讯( 李雪萌)在关于“泉城新八景”讨论意见中,几乎大多数人都认为推选能代表济南城市形象和城市风貌的景观,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这传统叁大名胜不可或缺。济南市作协主席、着名作家刘玉民则对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新老八景不一定要交叉,(本文来源于《济南日报》期刊2011-10-08)
杨宝军[7](2010)在《传统八景的地域特色与构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八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的代表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可谓是我们国家的瑰宝。长期以来,八景只是作为一个史志中的资料而存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扩展,各地对所在区域的旅游景观大力开发,八景逐渐由历史资料走入人们的生活现实,八景的研究也大范围的展开。但近几年八景的研究大都局限在八景的文学性及其组合的规律性上,这对于八景保护与开发还是很有距离的。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从清凤翔府宋、明、清叁代的景观变化与清代凤翔府属地区八景的对照,从中窥探八景发展的原动力,找到八景构建最初的初衷,这对于当前各地开发八景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保护八景文化、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对八景的研究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拓宽其研究的范围。本文主要分四部分,绪论为第一部分,主要是确定研究对象,介绍论文选题的意义、价值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为论文的基础。第一节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八景的历史,并对具有全国代表意义的“潇湘八景”和地区代表意义的“关中八景”进行全面介绍,为清代凤翔府属八景的展开提供条件。第二节为第叁部分,是论文的主要部分,依照时间发展分别叙述凤翔府不同时代各地区景观概况。宋代凤翔府的景观,以宋代曾在凤翔府做过评判的大文学家苏轼的文集为主要资料,在宋代凤翔府方志资料相对贫乏的情况下,苏轼文集中大量山水游记是宋代凤翔府各地区的景观最好解释。明代以何景明《雍大记》中对凤翔府的景观介绍为主。相对前两个朝代都是对凤翔府景观的大范围概括介绍,清代以毕沅《关中胜迹图志》中对凤翔府景观的介绍为主。通过宋明清叁代对比,很能清楚看到作为八景成型的变化轨迹。同时在这节中,对清代方志中的凤翔府属八景依次介绍,以此对比出由各种景观成型到八景景观的原因。第叁节是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结论部分。依据第二节的叙述,本节分析清凤翔府属八景的外在特点、地方特色,最终找出八景构建的初衷。余论为第五部分,是论文的阐发部分。依据文章的叙述,期望各地在进行旅游开发、八景保护时,注重八景原有的文化理念,这对整个中华文化是很有裨益的。(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成云涛[8](2008)在《传统“八景”的历史文化价值及旅游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传统八景历史发展过程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运用综合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强调了其具有的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由于传统八景本身既基于地方优美的自然山水,又有着厚重的文化背景,能够满足游客多方面的审美需求,使得其在当代旅游事业,特别是短线旅游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直以来,传统八景的旅游开发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传统八景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开发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在对传统八景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重新认识的前提下,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整体上对其旅游价值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传统八景对当代旅游业的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新泰市的八景为例,对传统八景的旅游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群众评价,通过量化的方式,比较传统八景发展存在的差异。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表明,在当前形势下,大多数的传统八景仍然具有很大旅游开发价值,值得我们去保护、研究和开发。有少数八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失去了旅游开发的价值,有必要用新的更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点来取代它。本文在得出这一结论之后,以山东省新泰市的传统八景为例,对传统八景的开发,做了初步的探索。(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王德庆[9](2007)在《论传统地方志中“八景”资料的史料价值——以山西地方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山西地方志为例,从8个方面分析了"八景"资料的史料价值:包含丰富的乡土地理信息,含有宝贵的民俗资料,为城市建设与规划提供历史依据,能部分重构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能反映地方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变迁过程,诗词能为考求某些问题提供佐证,为研究中国地图学史提供图像资料和有益话题,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借鉴。对传统地方志中的八景资料动辄批评、甚至完全否定的做法欠妥,应从历史和辩证的角度评判其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志》期刊2007年10期)
赵夏[10](2006)在《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八景,是对一个地方典型自然和文化景观的集称,一般以八项最具地方特色的景观组成,并以四字命名。在我国历史上的很多地方,大到一个地域、一个城市,小到一个村镇、一座寺庙,甚至一个家族,都多有“八景”之说。而且围绕“八景”衍生出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八景诗(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06年12期)
传统八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北地域八景诗中保存了大量民俗风情、历史典故、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内容,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八景论文参考文献
[1].石一曼.中国当代筝曲创作与传统筝曲创作特征比较——以《长安八景》为例比较[J].黄河之声.2015
[2].杨国荣,王艳丽.河北地域传统八景诗的文化价值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4
[3].运迎霞,王林申,王艳玲.“八景”的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及对当代城市规划的启示[J].规划师.2014
[4].周裕锴.典范与传统:惠洪与中日禅林的“潇湘八景”书写[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5].张涛,杨豪中.本土营造——韩城县域传统人居环境的“八景”营造[J].建筑与文化.2013
[6].李雪萌.刘玉民:新八景应为济南新景观[N].济南日报.2011
[7].杨宝军.传统八景的地域特色与构建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8].成云涛.传统“八景”的历史文化价值及旅游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9].王德庆.论传统地方志中“八景”资料的史料价值——以山西地方志为例[J].中国地方志.2007
[10].赵夏.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J].规划师.2006